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2024/07/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让我们一齐成长,让我们一齐工作,让我们一齐快乐。半年的顶岗实习生活,对语文教学初步有几点理解,期望和各位同学共同探讨。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务必课前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了解教育对象。反思教中得失并写好教学后记,工作日志。教学后记是教师在教完一课时后的心得体会,从教学后记能够观出我们在教学时的优点是什么值得改善的地方在哪里教师在明确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后,就会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什么摒弃什么因为我们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写好教学后记是必要的,工作日志。它对我们研究教学有很大的帮忙。

二、时刻关注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料就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决定,不能一味地凭主观感受去设计教学资料,我们教师就应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那么学生就会对咱们的教学资料失去兴趣,从而大大打击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学生没有了学习用心性,何谈学习成绩的提高潜力的发展呢

三、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

思想交流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源于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际关系。实习中不难发现,在校园中个性是初中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学生最为依靠的人。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多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忙,学生的思想就可能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懂得学生,不时与他们入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可能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与平等。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我荣幸地成为育才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8月22日—8月24日)的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心理状态调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规范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对于每一节培训课,我都非常认真的聆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工工整整的做了笔记。回忆这几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颇大,下面就具体谈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培训使我对育才学校的教育有了新的了解。在校长和主任们的带领下我们对育才学校的教育概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包括育才学校教育的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办学理念、教育工作者的口号等多方面的情况。让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育才是揭阳民办教育的一朵奇葩,我以成为育才的一员感到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秉着懂得感恩,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陈主任说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一点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第二,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对社会的要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还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我想,作为新教师,要向那些在教学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是榜样,因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爱心,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百般呵护,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让我明白了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自己的工作。作为新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这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而且要有爱的艺术。比如要做到了解学生,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还要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爱=情感+行为+艺术。而且,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爱,比如利用目光的接触、语言的接触、利用家长来访、背后表扬学生还有尊重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到他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

第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新教师要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到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做一名能时刻反思自我的教师,(请您支持:)做一名关爱、了解学生的教师;认识到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自己“多读书、勤实践、善积累”。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终身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第五,校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李主任给我们讲解了《校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安全连系千家万户的幸福问题,也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李主任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有法有据,对提高教师的安全防患意识,抓好学校、班级安全工作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性,使我听了觉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知岗明责,提高警惕,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第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陈主任和我们进行了教学交流。通过交流,我了解了只有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乐趣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所以,首先我就得要求自己应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教学内容应尽量新颖丰富,让学生有所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集体氛围对其在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不要做一名教书匠,我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向我的学生们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我要起航啦!第:新老师心得体会新尝试,新挑战

20xx年xx月,我很荣幸地成为太阳岛中英文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

时间过得太快了,来到新环境上课,不知不觉的来着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却让我受益良多。

在学校的信任和鼓励下,我成为新一届九年级老师,接受了学校的重托,也感受到了一份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和学生们赋予我们肩上的责任。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和历史的教学工作,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新的挑战。新的尝试——由于是新接手语文的教学工作,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再加上带九年级语文,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必须在摸索中前进。于是,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并善于思考,生怕有知识点遗漏。就这样,开学第一周,我便在边学习边探索中,踏上了九年级的三尺讲台。一个星期下来,语文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很快便发现了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沉闷,因此,我便开始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在同学们第一次的周记中,我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同学们跟我之间还未形成默契,彼此间比较陌生,还未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同学们对曾经老师的依恋,于是课堂效果不理想。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便冷静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我决定跟同学们来一次真诚的交流。这次的交流,我就同学们在周记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表示理解,也说出自己内心的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新老师,我们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会尽力做到最好!”这次简短的交流之后,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开始接受我,并在不断的适应我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氛围也因此改善了许多。看到这一幕,心里真的很欣慰,同时,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也暗暗庆幸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

新的挑战——语文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在作文指导上,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接手语文教学以来,原本的我不够自信,因此给自己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和压力。但是,我所庆幸的是,身边有一帮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同事和领导,他们无私的给予我许多帮助,给我提出一些教学上精准的意见及实用的建议,让我获益良多,因此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在不断的指正中得以改进,令我少走了许多弯路,真的很感谢他们!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杨校长!杨校长是有丰富教学教育经验的学者,但他总是毫不吝啬的将他的经验授予我们,令我们受益匪浅,我就是其中一位。杨校长知道我在语文教学上缺少经验,但他总是给予我许多的鼓励和帮助。开学至今,杨校长对我的工作非常的关心和支持,就教学上的问题与我谈过几次话,每一次,杨校长总是先肯定我在教学上的优点,然后在给我提一些实用的建议,并多番鼓励我,这令我非常受用!特别是两次的作文指导和批改上,杨校长给我亲自示范批阅作文的方法和与学生交谈的方式,这让我懂得,作为老师,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多么重要。作为老师,不仅要懂得指出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产生兴趣,爱上这门功课,让他们学得轻松,自己也能教的自在!杨校长这种“放大优点”的教育模式不仅体现在对待学生,还体现在对待老师,我就深有体会,现在的我尽管也是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信心,也让我逐渐热爱语文的教学;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尝试这种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喜爱我的课堂!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加以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

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

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机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农村语文教师,学校曾多次组织我们出去听课,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回来也曾多次效仿别人的教学模式,但结果总是不太理想。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我认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放不开手脚,学生比较害羞,知识面过于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学校,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没有一个计划,系统性不强,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又比较厌学,所以他每次考试时作文都不写。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试卷时,我感到很惊讶。作为一名学生,语文试卷中作文不写就意味着你考试失败。于是,我就去询问其他学生,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为他自己不爱学习;另一个是因为以前老师总是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九经常让他去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表扬,慢慢的上课时他也敢于发言了,考试时作文也能写了。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我们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都应该一样,要尊重他们,要慢慢的去引导,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

其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比较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平时在搞一些活动时,要让这些学生多发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用老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二是没有创新,教师上课就抱着教参去讲解、报答案,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感到魏书生老师是语文教师中少有的具有数学意识的聪明人。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处处可见数学意识的倩影,从他所著书籍的字里行间也不难发现他对数字情有独钟。

序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他讲自己每年要外出开会4个月以上,已经跑了40多万公里,在30个省、市、自治区作了660多场报告,讲了520多节公开课,接待了28个省市的38000多人次来访,处理了15000多封来信,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或撰写出版了12本书。另外,还任38项社会兼职。以上表述完全是数字,而且细致、准确、全面,把自己的工作实绩尽现读者面前。

课堂教学六个步骤,就是通常所说的魏书生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其实就是把一节课按几何学的思路切分成了六大块,每一块里再装入相应的内容,形成六步法的有机整体。

《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中更是以数学老师才有的统计学思路将初中阶段六本教材所有知识全面梳理,得出如下数据:语文知识大系统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等八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四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等六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共23个方面。然后,每个方面又包括基本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短语、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这是第三层次,大约130多个知识点。如此分下来,魏老师就把复杂的语文知识系统换算成了这130多个点,目标明确,均分至三年教学中,其条理清晰令人佩服!

至于激发学生兴趣十法,归纳中心思想六法,分析文章写作特点五个方面等等恕不一一赘述。

仅就教学生自己出卷这件事可窥一斑。一次文言文单元自测,魏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需掌握知识点:文学常识12处,通假字7个,易错字85个,虚词13个,实词169个,句子49句,背诵古代诗七首,书后习题12道。规定出七道题,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在此亦不赘述。从此看出魏老师和孩子们对书上的林林总总的知识点手拿把抓,烂熟于胸,一一测之,成绩焉能不好!

除此以外,魏老师还经常搞调查研究,比如研究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及时调整对策,这一点也符合数学老师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很现实,很实用。

魏书生老师还非常强调效率,这也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他给学生讲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比如,计算默写课文时间,默写一段500字的课文,当写到300字时,不会了,开始抄书,前后共用30分钟,那么默写效率是10字/分钟或600字/小时;而没有抄书的同学,效率则是16.66字/分钟,或1000字/小时。然后给学生提出单位时间内增大劳动量,需注意四点。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魏老师还在班上设立高效学习日,开展一分钟竞赛,45分钟写作比赛,教会学生使用“边角余料”,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增强效率意识,学得充实、有序。

魏书生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是这样,他自己也是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天,创造着令我们称奇的业绩。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在日记里总结时间有效利用率。计算的项目有学习量、效率、有效劳动时间,无效劳动时间、最佳效率时间、最低效率时间及原因和改进方法。正因如此,他才做到了在两年半时间写出800多篇30多万字的日记,120多篇10字左右的文章,共阅读近200本各种书籍。

魏书生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我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学习他身上透出的可贵的数学意识,是我的一大收获!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

20_年_月_日,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来到了大堡子小学任教,从开始的时候,我就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期间,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两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

作为新老师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我师傅贺老师的课,也听了很多其他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开始有一点上课的心得,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期中考试中就显现出来了。他平行班相比,差距都比较大。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这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除了要好好备课之外,认真钻研教材之外,还应该多看一些优秀讲课视频,多想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与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我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的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万里小学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指导学生写作不理想。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其具体打算是: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很好的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首先,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培训,我体会到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

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每一节课,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颗螺丝钉,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造成学生终生遗憾,甚至酿成事故。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范,认真育人。永远记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做楷模。其次,我们还应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联系各界教育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才能够早日造就我们宿迁教育的“高山”。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在小学教育这块充满生命力的园地里努力耕耘,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

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快乐成长。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的工作是最需要良心的。这颗良心就叫责任。我们将永远凭着这颗良心,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通过这次优质课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总之,通过此

次国培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今以后,我会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圣神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仅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可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一样课文类型设计不一样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资料,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资料,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资料,使学生简单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活力”,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用心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构成,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潜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我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那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教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由范文网网友投稿]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好处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状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我的学生斗气,如果教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我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我情绪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我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我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我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我微笑着应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暑往寒来,年末岁尾,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些年带过得六年级,感慨良多,成绩,成绩,我们怎么去抓成绩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今年我刚接到这一班,学生与我之间都互不了解,鉴于此,首先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常常告诫自己要用一百次的努力去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要学会煸情,我们要用百倍的耐心去诱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比教给他们的答案更为重要。

三、注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于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要能举一反三,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切记板着一张脸上课。

四、加强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指导

对于课外的阅读和方法,我们要学会在激发阅读和写作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把生活感受和阅读感受结合起来,把它变成阅读和写作的血液。教师要做个有思想的人,也要引导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孔子是个教育家,是因为他先是一个思想家。晨读必须有质量,读课文和对写作有帮助的作品。

五、重抓习作

纵观平时的考试和学生以后的发展。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不言而喻地为学好语文又增加了一道法宝。这就要求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周记,记叙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不寻常的事;记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感悟到的和精彩的瞬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谈感想。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为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六、狠抓复习

大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的'确,对于即将面临毕业考试的学生来讲。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更是打开考试大门的钥匙。复习有很多种,我把它分为:分散学习、集中复习、期末大盘点等几方面。就分散复习来看,给平时课上所设及到的以前的知识点进行重申,以达到巩固的目的。集中复习方面,有必要利用早读,给学生讲一讲课堂练习上的相关内容,还利用午唱,定时和不定时抄一些课外题给学生练习,同时狠抓单元测试。期末进行大盘点。复习以前所设及的所有知识点,一个都不放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争取没有漏网之鱼。

总之,做一件事不容易,做好一件事就更不容易了。为了我们的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探索,那么我们一定会成长!有用可试试,无用当吹牛。

20xx—12—13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老汉的品格?

(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

(4)“桥”的内涵是什么?

(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在这个学年中,我和平时一样都是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我很乐意跟大家说一说在这一年中我的工作状况。

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在这一年中我参加了新教材、新大纲的培训,对新教材、新大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可能有的人会以为短短的几天学习,学不了什么,但是我想只要你认真的去学的话,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同时,我还参加了教办组织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的专题讲座,确立“教育实现的主体是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不断研究新大纲,新教材。

对于教学,我是一个新手;对于新大纲、新教材,我更是一个新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教材,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的课堂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目的,我在教学之余利用电脑网上资源和学校订的有关书刊,透过各种途径去研究新大纲。

在每一个学期初,我就开始去翻阅新教材,了解这一册教材的资料和各个知识的关联点,做到了解并熟悉教材。

三、支持并用心进行课堂改革。

当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到顺德这个美丽的城市的时候,我正好是教龄满一年。作为一个新的教师,我对这一次的课堂改革不仅仅是抱支持的态度而且我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和用心进行课堂改革。

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走出来,踏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对于这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都较易理解,因为我们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小,教学模式尚未定下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都是注意不断探索各种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尝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教学中发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送给人家鱼来填饱肚子,不如教他们捕鱼的方法。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教学上也是十分适当的。

所以,在平时,我都是先让学生去预习,试着去做新的资料,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先产生一种求知欲,再适时也告诉他们方法,这样,学生对于该知识点就会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对于那些想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我经常对他们说:抄答案是没有用的,书本上的答案老师都明白,但如果老师只告诉你答案,而你没掌握其方法,以后出现同一问题你又不会做了。就好像这天早上***妈帮你穿上衣服,如果你没有弄清楚穿衣服时,是先套上头,还是先扣纽扣,明天你一样不会穿衣服。使学生明白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同时,因为我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时,我除了利用品德课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平时我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教师和工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成果也不一样。工人如果不认真生产,那么他们生产出的可能只是一个两个劣质产品,而教师如果不留意的话,培养出的学生不只可能是成绩不好差生,还有可能是为害社会、为害人民的社会败类。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比如:当讲到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我首先是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害虫”这两个字的意思,当学生明白害虫对人类有害以后我就反问:既然“害虫”对人类有害,那该不该被消灭?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我又反问,那青蛙帮我们人类消灭害虫,你说青蛙是对人类有好处的还是对人类有害的?等等。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当讲到买文具这一课时,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教育,等等。

总之,一有机会,我就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除了抓学生的德育外,我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培养学生的群众荣誉感。

我对学生阐明:我们64个同学从以前互不相识到此刻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那么大家就是有缘,我们一年《3》班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那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并透过学校的“星级班评比”和“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众荣誉感。教育学生树立“我班光荣,我光荣。”、“我为我班争光荣”的群众职责心。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平时,从报刊或电视等媒体看到有的人缺乏爱国之心的不耻行径,我对这些感到深恶痛绝,深感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所以,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和其它适当机会向学生讲有关的历史故事:比如,南京大屠杀、七七卢沟桥事变等等,使他们懂得祖国弱小,个人就会被欺凌等道理,让他们记住历史的教训。

我还对学生讲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让他们懂得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他们明白红旗和红领巾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并利用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育学生爱护公物。

首先,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物,再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公物,并举一些事例说明这些公物为我们带给了许多方便,最后让他们想一想例如桌子坏了或其它公物坏了、没了,自己会觉得怎样。让他们体会一下没有公物后的不方便。

以上是我在这一学年度中的工作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

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

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儿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了"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我会认"的图标来标示。为了鼓励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又设有"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儿童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儿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儿童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五)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5、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6、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与学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不强,识字能力不高,汉语拼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让学生们把这些弱项变强项,我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现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它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影响学生感情和制约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宽”,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不能过于“严厉”,经常上课板着脸,不苟言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保持一种“激情”,时刻以积极的状态去授课,学生感染到教师的热情,自然而然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学方法也需要多转变,采取不同方法去授课,时时给学生惊喜,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大。

二、加强汉语拼音的认读能力。

学生的汉语拼读能力不高,就说明了他们对声母,韵母的记忆不够。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早读前对声母,韵母进行朗读,课堂上进行听写,先加深他们记忆,再从练习入手。作业中多布置拼音练习,多练以提高拼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低年级,所认识的字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把内心想法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书,抽空浏览课外读物,摘抄好词好句,增加词语的积累,从总体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其次,多阅读对于他们的识字能力也有帮助。学生表达能力弱,就直接导致写作能力不高,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开拓思维,积极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再逐渐深入,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还得多下功夫。语文要靠多读多记,其中难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懂得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把教学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在探索中进步。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

20_年_月_日,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来到了大堡子小学任教,从开始的时候,我就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期间,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两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

作为新老师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我师傅贺老师的课,也听了很多其他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开始有一点上课的心得,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期中考试中就显现出来了。他平行班相比,差距都比较大。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这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除了要好好备课之外,认真钻研教材之外,还应该多看一些优秀讲课视频,多想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与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我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的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我做语文教师十多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活力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充满信心,反之,一堂不温不火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

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只明白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在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情感引导,经常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自我成长经历中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设定教学目标之一,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教师仅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就是一种情境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一个教师要以自我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在这个学年中,我和平时一样都是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我很乐意跟大家说一说在这一年中我的工作状况。

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在这一年中我参加了新教材、新大纲的培训,对新教材、新大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可能有的人会以为短短的几天学习,学不了什么,但是我想只要你认真的去学的话,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同时,我还参加了教办组织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的专题讲座,确立“教育实现的主体是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不断研究新大纲,新教材。

对于教学,我是一个新手;对于新大纲、新教材,我更是一个新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教材,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的课堂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目的,我在教学之余利用电脑网上资源和学校订的有关书刊,透过各种途径去研究新大纲。

在每一个学期初,我就开始去翻阅新教材,了解这一册教材的资料和各个知识的关联点,做到了解并熟悉教材。

三、支持并用心进行课堂改革。

当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到顺德这个美丽的城市的时候,我正好是教龄满一年。作为一个新的教师,我对这一次的课堂改革不仅仅是抱支持的态度而且我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和用心进行课堂改革。

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走出来,踏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对于这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都较易理解,因为我们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小,教学模式尚未定下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都是注意不断探索各种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尝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教学中发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送给人家鱼来填饱肚子,不如教他们捕鱼的方法。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教学上也是十分适当的。

所以,在平时,我都是先让学生去预习,试着去做新的资料,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先产生一种求知欲,再适时也告诉他们方法,这样,学生对于该知识点就会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对于那些想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我经常对他们说:抄答案是没有用的,书本上的答案老师都明白,但如果老师只告诉你答案,而你没掌握其方法,以后出现同一问题你又不会做了。就好像这天早上***妈帮你穿上衣服,如果你没有弄清楚穿衣服时,是先套上头,还是先扣纽扣,明天你一样不会穿衣服。使学生明白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同时,因为我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时,我除了利用品德课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平时我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教师和工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成果也不一样。工人如果不认真生产,那么他们生产出的可能只是一个两个劣质产品,而教师如果不留意的话,培养出的学生不只可能是成绩不好差生,还有可能是为害社会、为害人民的社会败类。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比如:当讲到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我首先是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害虫”这两个字的意思,当学生明白害虫对人类有害以后我就反问:既然“害虫”对人类有害,那该不该被消灭?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我又反问,那青蛙帮我们人类消灭害虫,你说青蛙是对人类有好处的还是对人类有害的?等等。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当讲到买文具这一课时,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教育,等等。

总之,一有机会,我就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6

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也是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懂得课改以后,我们教语文的思路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退隐性。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人、主角、主演,甚至课堂的霸主。课改后,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从台前退隐下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激励者。

二、注意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主动发展的前提,面对如此重大的更新,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关注学生,放飞希望。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走上务实之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从各学校的实践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三、注意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课程教育目标由“双基”目标扩充为“三维”目标,所以我们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要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我们要知道:知识与智能只是我们培养成人的工具。

四、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原来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就是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本书,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的创新性,要运用信息技术、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用具,使课堂更生动。运用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状态,让语文课堂容量增大,更可观可感。

六、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性。

课程改革让我们确立了全新的课程意识,由课程意识推衍,语文教师不再简单的“奉教材为圣经”,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广博的课程资源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视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作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知识方面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