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2024/07/0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

一个教育孩子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感受

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是:

1、要认真倾听;

2、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

3、认同他的感受。

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二、寻求合作

现在的家人对孩子的态度已经从几十年前不把小孩子当人看,吃饭都不能上大人席。而变成了家庭中的金字塔顶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个时候往往他们都很自我。当你要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或帮家里做事的时候,会出现逆反抗拒的态度。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1、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

2、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

3、给出提示。

4、给出选择。

5、描述自己的感受。

6、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

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产生作用。

三、代替惩罚

惩罚是往往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长的意思办,最后没办法时采用的措施。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呢?我想世界上不会只有阳光,没有暴风雨的地方。所以适度的惩罚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可用间接后果。比方说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间接后果来惩罚。因为不好好吃饭和看电视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当的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评价降低,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当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应该:

1、要做的要倾听并回应。倾听时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做评论。

2、将孩子的话做个总结。

3、说出自己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来。

除了让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外,还要让他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爱。这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孩子做错事时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机会,当孩子做对事时,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我们虽然有时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但是可以改变她的情绪。

四、鼓励和赞扬

我们家长往往有个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点,恨铁不成钢,而对优点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对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没有进步的部分,对他进步的部分提出表扬。比方说孩子以前经常迟到半个小时,这一次只迟到了十分钟,可以表扬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表扬赞美要用二级反馈法。先描述事情后赞扬行为,并一个词来总结。

如果说给这本书列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认同感受。感受是真实的,认同感受不一定意味着认可他的做法。第二个参与感。不要给建议,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解决方案。把我们的焦虑放进口袋,要充分发扬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孩子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3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4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5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成人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平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个妈妈喜欢牵着三岁孩子的手一起逛商场,但是他每次都不高兴。妈妈很不解,外面比家里热闹有趣多了,为什么孩子反而大哭大闹呢?有一次,孩子又哭了了,妈妈无奈地蹲下身子打算拉起在地上打滚的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小小的他根本看不到什么花花世界,瞥见的只是路人的小腿和鞋子。这时,妈妈赶紧抱起孩子,深情又抱歉地擦掉了孩子眼角的泪珠。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平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成人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作为老师,我们都要反思该如何更好的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反思怎样更好地评价我们的孩子?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成人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6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7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一书后,完全被书中的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时刻提醒读者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爱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我们可以参考本书作者给出的.几条建议,同时也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二、要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孩子们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用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们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我们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爱孩子——就要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孩子最棒!我们还要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能说会听,及时与孩子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8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9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0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刚开始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销量排名第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真的很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详细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成人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并且书中,还为读者设计了很多小练习,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再去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也会创设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来一步步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中,其基本观点是孩子的情绪与其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情绪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并且更可能积极学习。而我们大人常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书中还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小场景为主线,通过对比教育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

场景一: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得对。她就是够讨厌的!

对话结束。

场景二:

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裁判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

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郁闷时,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点孩子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点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到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虽说是一本亲子类的书籍,但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也十分受益,他能够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更加亲近孩子。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耐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1

一直在飞翔,一直在找寻,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前行。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因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了很多小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不相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样。从中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间。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问。

在网上购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书,读完一遍,感慨甚多。我想老师们和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吧,而作为尚未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童年,也能发现书中所列出的或对或错的场景。

看完后,真的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通篇用丰富、实用的案例,生动的漫画以及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来表现,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当你看到那些错误的对话方式时,你会不自觉联想到:原来之前我也是如此对待孩子的,那我以后应该如何与他交流呢?旁边就是告诉你正确的对话方式。本书共分了六个实用章节,我只拿第一章来简单说说自己归纳的。

重点,大家看了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啦: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答案: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精彩对话举例:

错误方式:

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

父亲:不要这么伤心,宝贝。孩子伤心的哭。

父亲:不要哭,不过是一只小乌龟嘛,我明天再去给你买一只来。

孩子哭倒:我不要另外一只!

父亲:不许不讲道理。

正确方式: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

父亲:噢,不会吧?太让人震惊了!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父亲: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孩子:我还教它怎么玩把戏呢。

父亲:你们在一起玩得很高兴。

孩子:我每天喂它。

父亲:你对那只小乌龟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离开你,也不想看到你这么伤心,所以你要开心,它也会开心的!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论我们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很多时候,家长们通常都不会像第二种方式那样回答孩子,他们担心一旦把这种感情点明了,情况会更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关于这段对话,我有个同事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她将这两种错误和正确的对话方式都念给孩子听,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他也有可能会得到这两种回答,这是每个人的思维差异所决定的,也要孩子谅解爸爸和妈妈教育方式的不同。她的用意是,让孩子也能从这边书的案例中去了解对方的感受。

可以说,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家长看的,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案例,即时与孩子互动。其实我单单看完第一章,已经从内心认可了这本书的魅力,也完全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称作“破译父母与孩子交流密码的神奇语言”。相信更多朋友看到了,也会与我有一样的感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2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本“育儿经”,我对它的期待也只是在看完之后或许会更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与孩子沟通,或许对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有些帮助。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仅于此。这是一本能够给我们许多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因为它在对待孩子时是将孩子们放在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位置上。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如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在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或者是用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来代替评论等,在孩子和我们的成年朋友或同事身上都同样适用。在平时和同事的相处中,需要我们与对方产生像书中所说的共情,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但有时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偶尔忘记那么一两次,以致产生同事们间的不愉快。这本书提醒了我,不管面对的是谁,我们在交往时都需考虑对方的感受,彼此间态度真诚,才能收获真正的情谊。

当然,我们在与成年朋友相处时,自然会将对方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上。但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忘了,其实她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孩子们还小,还不足以产生一些类似我们大人有的一些感受。于是,我们总是走不进孩子的世界。还好,这本书适时出现了。它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对孩子们的错误的看法。它在如何赞赏孩子,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如何让孩子和我们合作等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描述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对孩子的行为的评论。例如,我们看到一学生很自觉的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干净了,为了表扬他,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看的或自己的感受:今天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让我一走进来心情就非常好,我非常感谢xx同学。这样可能比简单的说:xx同学做得很好的效果来得更好!又如,在我们面对孩子们的负面情绪时,有时坦然的接受比通过否定以让他们摆脱感受更有效果,因为当我们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有这种感受时,他们越容易摆脱烦恼。

这本书中有很多实用的建议以及一些来自家长们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出一些与孩子甚至是人际交往中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3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

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

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

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平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一定要很具体的描述欧!)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之前她都是随地乱丢的)。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现在我意识到我批评的次数是多么的多)。

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成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4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刚开始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销量排名第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真的很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详细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成人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并且书中,还为读者设计了很多小练习,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再去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也会创设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来一步步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中,其基本观点是孩子的情绪与其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情绪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并且更可能积极学习。而我们大人常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书中还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小场景为主线,通过对比教育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

场景一: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得对。她就是够讨厌的!

对话结束。

场景二:

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裁判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

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郁闷时,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点孩子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点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到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虽说是一本亲子类的书籍,但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也十分受益,他能够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更加亲近孩子。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耐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5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本准备简单的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能说会听,及时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6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总是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害怕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不喜欢跟陌生人聊天,害怕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导致冷场。“说话”变成了我的负担,成了我不自信的来源。我用网上查到的“血型论”、“星座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我是个天生不善言论的人。

师范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成了一名每天都要用嘴巴说来工作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每一节课上我都能讲清楚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重点,我都能讲明白孩子们遇到的知识难点。但是,每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占据了课堂的不少时间。我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必须时不时地来提醒;我认为,我有责任在看到他们没有认真听的时候进行提醒……总之,我认为,我是一个称不上很优秀,但也算得上差不多优秀的教师!

可是,看到那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变回了那个不自信的我。这并不是一本启发教师如何在课堂讲课的书。它在书中讲了很多家长和孩子间发生的小故事和小例子,确切地说它就是一本帮助妈妈爸爸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那天中午为了帮助我快速午睡,我才第一次翻开了它。刚开始看,我觉得挺有意思:看着书中画得小漫画就想起了小时候看得小人书;看着画中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和野蛮行径就想着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这样折腾自己的爸妈。可是,每个反面故事之后的解决版故事中,那些父母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孩子转变无力取闹的行为,成了听话、理解父母的好孩子。这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原来,适时适事的语言策略既能避免孩子与成人之间的隔阂又能轻松有效的解决那些看似繁琐复杂的问题。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大群各样习性的孩子们渡过。静思我的课堂,我也曾像原始版父母那样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也曾用反问的语气近似讽刺的指责孩子不懂得动脑筋思考。静思我的课堂,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的纪律,提醒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静思我的课堂,每当我训斥学生之后,他们静默的眼神应对着我满腔的怒火和略略后悔自责的心。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么我的课堂将是多么的民主高效!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所有的人就像不同阶段的“大孩子”。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同事开心快乐的相处。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朋友永远坦诚相待。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我的爱人永远甜蜜无间。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我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幸福美满。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待上“妈妈”的光环。在陪伴我的孩子成长的岁月中,我和我的孩子可能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烦恼。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那么也许我在“妈妈”这条道路上会走得更加轻松通畅。

我承认我不善于“说”,但是,我不惧怕说。我要学会“如何说”,说出课堂上爱戴的我,说出生活中朋友同事喜欢的我,说出家庭里游刃有余的我。说吧!让我们都学会“如何说”,别人才会听!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7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8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成人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平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个妈妈喜欢牵着三岁孩子的手一起逛商场,但是他每次都不高兴。妈妈很不解,外面比家里热闹有趣多了,为什么孩子反而大哭大闹呢?有一次,孩子又哭了了,妈妈无奈地蹲下身子打算拉起在地上打滚的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小小的他根本看不到什么花花世界,瞥见的只是路人的小腿和鞋子。这时,妈妈赶紧抱起孩子,深情又抱歉地擦掉了孩子眼角的泪珠……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平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成人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作为老师,我们都要反思该如何更好的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反思怎样更好地评价我们的孩子?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成人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19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0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的每一章,因为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开始试用书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长态度的改变、讲话方式与讲话语气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没想到书中的方法尽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我认真、细致的看完了全书。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失落,这样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进行美术操作时不认真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看看你做的什么呀,真难看”,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自信心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你虽然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只要思考了动手做了就好,这样时间长了,就算是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

当我读到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深受启发,我们平时赞赏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扬你”等。书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活当中,幼儿经常在午睡起床后穿反衣裤,当他们穿好衣裤后会问:“老师,我穿的对吗?”他们要是穿对了,我就说:“嗯,穿对了。”但以后还是会有穿反的时候,现在我学会了怎样赞赏他们。当他们问我时,我会说:“宝贝,你穿对了,口袋在前面,ABC的标志也在前面,没穿反,拉链拉上了,钮扣也扣好了。”这样他增加了记忆,下次就不再穿反了。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是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让我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不断的改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1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2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成人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3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

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的层次。

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了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说,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说到底,经不起这番磨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这本书中,搜集了许多父母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能力的鲜活例子,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让学习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他们已经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时候还会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多给一些选择。

比如,需要孩子在当天晚上练琴,你本来是想让他现在就练的,但他正在看电视,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打算现在练琴呢?还是在晚饭前练,或者在晚饭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练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着的动画片,就会给出一个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孩子当即就去练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种方法是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父母问题越多,孩子的。话就越少。举个例子来说,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表扬你了吗?”这话看起来只是很平常的询问,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他会感觉自己上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现不好,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失望,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外,父母也不应太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决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树立这样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和自己都从中解放出来。

上周给班里的孩子一次“无作业日”的机会,后来调查发现,有部分孩子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得充实、快乐;部分孩子却因为一下子失去了约束而变得无所适从,一个晚上匆匆过去自己却什么也没做;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遭到父母反对,从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家庭“内战”。同样一件事情,孩子们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当中,反映出的不正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吗?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一个章节。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不要用语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总是这么软弱,难怪比人爱欺负你”、“他吃饭总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给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细心,每次作业都有错题”、“你这么倔,说什么你才肯听呢?”等,类似的话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一旦你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哪怕仅仅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当孩子看到你在玩儿拼图时,想要过来和你一起玩儿,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让你试一块儿。”也许你会说:“小心点,别把我拼好的弄坏了。”或者,你还会说:“好的,拉个凳子过来,看看这块儿带云彩的拼图该摆在什么地方。”三种不同的交谈方式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还是一个破坏力很强的人,或者是一个可爱、有能力的人呢?这写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扮演这个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一定要把孩子从那些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书中用提问、评论、故事、图画、提纲等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找机会向孩子展示他的新形象(你虽然很想在家玩儿电脑,但还是陪着妈妈去姥姥家,你的“让步”让妈妈很感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妈妈不在家,由你负责喂狗和遛狗好吗?);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今天多亏儿子把锅盖扔到锅上,把火扑灭了);为孩子树立榜样(我很想去看电影,但既然答应陪你打球了,就到下周再看电影吧!);回忆孩子的突出事例(小时候你是咱们小区第一个学会骑两轮自行车的小孩)等。相信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这些做法对孩子一生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还安排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如何夸奖孩子”等专题,真正帮助父母解决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项专题都大量列举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并以图画、案例、提纲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法,可读性极强,实效性极强。在近一天的尽兴阅读之后,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教师和即将为人父母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4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

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

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

。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麻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平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一定要很具体的描述欧!)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之前她都是随地乱丢的)

。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

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现在我意识到我批评的次数是多么的多)。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成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

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5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本准备简单的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能说会听,及时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26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本准备简单的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能说会听,及时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