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简史读后感

2024/07/0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简史读后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简史读后感 篇1

现代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宇宙之王”、“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理理物理学家之一。”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剑桥大学,并获得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1岁的他,患上了渐冻人症,被禁锢在轮椅上20年,他的贡献正是在轮椅上做出来的,他,就是身残志坚的霍金先生。

《时间简史》是一本优秀的天文科普作品,它使我认识到--在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多么神奇和美妙。《时间简史》清晰地解读了宇宙的很多问题,将高深的理论物理学通俗化,增配大量图片,让读者更加理解霍金的思路。

读了这本《时间简史》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许多天文科普知识,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禁锢在轮椅上20年的成功人士--霍金。

霍金虽然是一位残疾人士,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向外发出告示,只能靠助理和家人的.帮助下生活,只能靠轮椅到世界各地演讲,只能靠三根手指去控制轮椅,虽然他的身体残疾了,但他的脑子和心灵都没有残疾,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身体有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我也要学习霍金的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低头,勇敢去面对现实,在生活上,微笑地面对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正是我以后奋斗的目标。

霍金一生的坚强,一生的志气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意志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完全读懂这本《时间简史》,我想,在多年以后,我会重新拿起这本书,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宇宙论,书中的霍金意志。

世上永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世界上永远都不会再次拥有霍金,但是,霍金的智慧和《时间简史》永远留在世界上,保留着。

简史读后感 篇2

超五星的推荐这本人类简史,作者视野的纵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学认知的极限,以人类诞生、生存、发展、进化为脉络,诉说自己的大历史观。大,大到前无古人,大到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文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神学等等多种基础学科,并以此为支撑。尽管有些细末的观点还不完全认同,但求同存异。并且作者跳出人类回看自己的做法实在高屋建瓴。对人性的审视、批判、反思,平和客观,价值观超正,更看得通透彻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亿万年进程,人类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但破坏力却和生物链的位置一样高居榜首。

举几个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两个讽刺:

一、一位名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的犹太化学家在1908年发现可以用空气制备出氨。而战时的德国人靠着空气当原料,制作爆炸物。而且,这项发现还让哈伯赢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但可以想见他得的是化学奖,可不是和平奖。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点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颗原引爆。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看到这场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犹太人哈伯的发现,二战被希特勒用来屠杀哈伯的同胞——犹太人。

原子弹的'成功引爆标志着人类从此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恰恰因为这种能力,人类实现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对和平,没有再出现二战那样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面对流水线上的猪牛羊鸡,人类无视它们的情感和主观需求,冷漠的把它们看成了机器,产奶的机器、产蛋的机器、产肉的机器......

简史读后感 篇3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

《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社会,认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从内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让我知道了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与光明面。

它是一个凌乱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让我懂得了:现代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别人的血堆上来的。智人本不是孤独的,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就如麻雀也只是鸟的一种,而为什么智人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呢?我想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祖先当时也可以与他们和谐相处,可是嗜杀和残忍的本性,使我们大开杀戒。但,也正是这份残忍与无情,才让人类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真面目,这嗜杀的基因,永远不能摆脱,和睦与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恶的念头。

当代社会,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强食都由那份残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与被告人,也许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一小块的邪恶,阴险的伏在我们心上。但我们也应向那残暴的基因说不了,只有将枷锁套上自己残暴的心,将爱注入我们的心田,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未来,人类不应只踏着别人的血前进,而更应该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类简史》告诉了我,我与那份残暴的相同,也告诉了我,我与它的不同。

简史读后感 篇4

一、总体感觉

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79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孔子八个方面的内容,孔子与六经、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心灵修养、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讲透了。再比如第九章,从102页到114页,也仅仅用了十二页,讲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为人处世、政治理论等六个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老子。这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书,可以叫做枕边书,偶尔空闲时、睡前或醒后,都可以翻翻看看,总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学以致用精神,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哲学层面上,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去美国讲学的演讲集,却可以在现在以至未来都会迸发勃勃生机。这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

儒家:

孔子:第一位教师。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汉代儒家兴盛:董仲舒。

隋唐更新的儒家:韩愈,周敦颐。

宋代更新的儒家:程颢(哥哥),程颐(弟弟)。

儒家两个学派:宇宙心学(陆九渊),理学(朱熹)。

道家: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汉代道家再起:扬雄和王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向秀和郭象)。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晋朝)。

墨家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后期的墨家。

名家:公孙龙和惠施。

阴阳家:五行八卦(易经)。

法家:韩非子。

三、中国哲学与宗教

儒、道、佛并不是中国的三种宗教。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与道教不同;佛学与佛教有区别。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我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哲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四、中国哲学的精神

内生外王之道。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哲学家只是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哲学家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和心理学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

五、人生的四种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简史读后感 篇5

《人类简史》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农业革命后人类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农业革命之后短短的几千年便出现了城市,王国,帝国,在时间上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构建秩序建立大型群体之间分工与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课题。

合作网络的建立是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础之上。书中讲到,许多我们现在以为合情合理的概念与事物都是依托想像建构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都是虚构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与人权等概念,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这几乎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但作者又从生物学和科学角度去论证了这一论点,只不过是由于多数人都正在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客观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觉然。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先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有人给你建议一个从未想过的目标,你相信吗?对于人生风险不可规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转移风险造成财务的的损失,你相信吗?对于足以改变世界新生事物诞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吗?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的创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从者,永远瞻仰别人的荣耀。

简史读后感 篇6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简史读后感 篇7

《时间简史》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范围很广,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从宇宙膨胀到基本粒子,从黑洞到虫洞,霍金都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霍金还介绍了“奇点定理”和“霍金辐射”这两个自己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以及试图解决宇宙起源问题的“无边界宇宙模型”。

一、奇点定理

霍金和彭罗斯利用严谨的数学方法证明了,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而且宇宙中的确有我们观测到的那么多物质,那宇宙一定诞生于一个奇点之中。

1.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

埃德温·哈勃等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绝大部分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而且离地球越远的恒星,离开地球的.速度也越快。这意味着,宇宙就像是气球一样,在不断地膨胀。

2.“奇点定理”意味着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宇宙必然有一开端。“奇点”是体积无限小、弯曲程度无限大、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的点。宇宙就诞生于“奇点”之中。

二、无边界宇宙模型

在描述宇宙历史的模型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当前的主流理论,但这一理论目前无法解决宇宙起源问题。霍金因此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无边界宇宙模型”,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1.宇宙大爆炸模型无法解决宇宙起源问题

在宇宙大爆炸模型中,宇宙诞生于“奇点”。物质、空间和时间,都是大爆炸之后才出现的。大爆炸之前的任何事件,对于我们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宇宙时空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个边界和开端。包括广义相对论在内的所有物理定律,都会在奇点处失效,因此人类无法直接研究奇点。

这就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空间。

2.在“无边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没有起源和开端

在“无边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是“有限无界”的,没有边界和奇点。霍金认为,这个宇宙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受任何外来事物影响,没有创生和消灭的时刻,它就是存在本身,不需要上帝来创造它。“无边界宇宙模型”里的宇宙,是一个空间和时间交织在一起所组成的四维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时空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在范围上是有限的,但却没有形成边界,也没有形成奇点。科学规律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上都适用,不会发生崩溃。

三、霍金辐射

“霍金辐射”也就是“黑洞辐射”。霍金利用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提出,黑洞也会发出辐射,并不是完全黑的。

1.黑洞形成

当恒星的内部燃料耗尽之后,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就可能坍塌成黑洞。黑洞质量大,体积小,引力极高,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内,只要进入某个临界区域,就永远不可能逃出黑洞。

黑洞吸引一切的性质,跟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了冲突。所有有温度的物体,都应该发出辐射和粒子,但如果连光都逃不出黑洞的引力,黑洞怎么能发出辐射呢?

2.霍金利用“不确定性”原理提出了“黑洞辐射”

霍金提出,黑洞的边缘在一刻不停地产生成对的粒子,其中带有负能量的粒子会被吸到黑洞里去,但还有一些带正能量的粒子,可以从黑洞的边缘逃脱。在外界看来,就好像是黑洞在不断地向外发射粒子,这就是黑洞辐射,也叫“霍金辐射”。

在“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下,即使是看似毫无一物的虚空,在微观上也是波澜起伏的。会不断地产生成对的粒子和反粒子,再碰撞到一起发生湮灭。黑洞的确会发射出粒子,但这些粒子,并不是从黑洞里面跑出来的,而是从黑洞边缘的空虚的空间里,无中生有变出来的。

相信大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很荒谬,但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多呢?终其一生,爱因斯坦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可能成效甚微——肯定不受欢迎。然而,1952年他得到担任以色列总统的提议,他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畅言无忌的支持得到了充分的承认。但他谢绝了。他说他认为自己在政治上过于天真。可是,也许他真正的理由却并非如此,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永恒的东西。”

智者之所以称为智者,是能够认清自己,知己其所能,其所不能。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类似地,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时刻发生在宇宙中更远处的事: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至于我们看到的最远物体,光是在大约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看见的,或许早就不存在了。

简史读后感 篇8

《时间简史》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代表作,这本书刚出版时,它连续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保持了一百四十七周,在泰晤士报畅销榜上更是破纪录的保持了两百三十七周,成为了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科普类书籍,这本书在二十多年里卖了一千多万册了,到现在应该是已经无法统计了。

不过买书是一回事,买回去读没读是一回事,读完之后有没有读懂又是一回事。虽然霍金已经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了,但是很多人还是表示太烧脑细胞了。居然有人问那我就把霍金的书尽量再捋一捋变得更简单易懂。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是在试图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很早以前,有的人觉得宇宙是一个乌龟驮着的塔,有人觉得驮着宇宙的是大象不是乌龟。但是随着人们开始借助望远镜之类的工具观测宇宙,他们就不再满足于用神话故事来解释世界,而是提出了一些早期的'宇宙模型。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都绕着地球转。但是后来哥白尼发现我们其实是在绕着太阳转的,再后来科学家们意识到宇宙简直太疯狂了,它一刻都不安生,各种天体都在运动。

到了近现代,天文学家们利用更全面更细致的观测数据,提出了更精确的宇宙模型。然而不管这些模型多么漂亮,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单纯靠这些观测结果,我们最多只能描述这无边无际宇宙中的一片非常渺小的空间,很多更加深入复杂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比如说宇宙是什么?他将变成什么样?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更全面的理解宇宙呢?答案是依靠计算。在这本书里,霍金就给我们描绘了用这种方式认识的宇宙,介绍了它的结构、起源、发展和最终的命运。

简史读后感 篇9

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住过去而不是未来,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进?

这里必须关心一下时间的方向,只有时间有方向的时候才可能出现时间旅行。这必然出现前后和里外之分,它必然有起点和现在的位点,那么宇宙就有了一个边界,宇宙就是有限的。只有当我们低于时间的速度时,我们才相对于时间向后运动,我们才能回到过去。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相对于宇宙的时候都和时间同速,宇宙里的一切都在随时间向前运动。如果我们超过时间的速度走到时间之前,那里还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一切,那里还是混沌状态,在那里不会看到任何东西,我们也不能在那里存在。

简史读后感 篇10

用严谨的语言进行简单却重要的科普,《人体简史》就是这样一本书,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一本书。

首先作为科普,它无疑是合格线以上的,因为无论从严谨度,还是知识深浅它都很好的顾及到,科学准确性无需质疑,并且我既能在里面看到初高中的基础生物知识,也能了解一些认知外的医学常识,可以满足非专业的业务的几乎所有读者们。

其次,作为一本应该流行,让更多读者愿意购买阅读,它的语言和排版是可以做到更有趣更好,毕竟大段大段的文字很容易让业余的读者要不难以下咽,要不囫囵吞枣,但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怨言,首先我觉得这就是作者的风格,并且我也觉得作者在趣味性上面是有努力的,认真看还能发现不少作者在字里行间埋下的有意思的点,比如有趣的比喻,甚至卷福的名字都搬来了哈哈哈。

我很认可无论是读客还是作者,对于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都是很有诚意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其他方面,但是我这样既褒奖又说他优缺点明显,是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其实定位很明确的,它是写给那些有基础并且愿意在业余时间扩充知识的非专业的人,这种人大概率不是平时有时间的主妇,也不是一天到晚工作的上班族,因为他们都不是又有时间又有基础又有兴趣的.人,所以这也注定它受众较窄。

那难道这就是科普书籍的宿命吗,也不完全是,我觉得优秀的科普书籍可以通过有趣的问题来打开,然后用天马行空的脑洞去发掘,让趣味的同时知道并记住,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就好了。

当然虽然对于自己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提升知识的人来说是较小的,但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给小孩科普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因为深浅有度,也容易讲解。

简史读后感 篇11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书,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东西。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不管是老师、教授还是科学家,都需要读书来获取新的知识。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我读《宇宙简史》这本书的感受。

一听宇宙简史这四个字,就知道这本书是讲宇宙的。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霍金先生写的。这本书先带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再讲宇宙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然后一直不断的膨胀下去。接下来谈一谈黑洞,说了黑洞是怎样形成的,掉进黑洞的人会怎样。还讲述了量子力学如何允许能量从黑洞中泄漏出来,黑洞并不是像人们想象得那么黑。又讲到科学家们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然后解释这个问题:尽管物理学定律是时间对称的,但过去和未来为什么如此大不相同。最后讲科学家们正如何寻找一种统一理论。

《宇宙简史》这本书虽然有些地方我们读不懂,但多读几次还是能理解一点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图片,能帮助我们认知这个天体的样子,而且图片旁边还有字,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图片说的`是什么。书中提到的某些词或者人物,书中的空白处也有写关于这个词或者这个人的资料。读了这本书,我又了解了关于宇宙的新知识,知识面更广了,我还要多读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简史读后感 篇12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

《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社会,认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从内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让我知道了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与光明面。

它是一个凌乱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让我懂得了:现代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别人的血堆上来的。智人本不是孤独的,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就如麻雀也只是鸟的一种,而为什么智人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呢?我想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祖先当时也可以与他们和谐相处,可是嗜杀和残忍的本性,使我们大开杀戒。但,也正是这份残忍与无情,才让人类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真面目,这嗜杀的基因,永远不能摆脱,和睦与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恶的念头。

当代社会,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强食都由那份残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与被告人,也许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一小块的邪恶,阴险的伏在我们心上。但我们也应向那残暴的基因说不了,只有将枷锁套上自己残暴的心,将爱注入我们的心田,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未来,人类不应只踏着别人的血前进,而更应该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类简史》告诉了我,我与那份残暴的相同,也告诉了我,我与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