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
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应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落实主干核心知识,注重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应用,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际的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关注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等,真正地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
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
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
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区域发展”是对“地理2”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地理1”中的1。1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1。1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理1”中的1。4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1。3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9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3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 “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区域发展”是对“地理2”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地理1”中的1.1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1.1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理1”中的1.4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1.3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9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3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地理基础”中的I—1.3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9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3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应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落实主干核心知识,注重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应用,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际的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关注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等,真正地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