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我有幸来到兴城参加了“东北三省中小学音乐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机会。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教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教师和学生精彩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反思之中,给我们有效的指导和深深的启示,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国东三省出类拔萃的音乐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次学习中,有一节课是沈阳的卢娜老师《喜鹊钻篱笆》,给我印象很深,她的课简洁但是不平淡,教师利用钢琴、表演、板书、语言等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行为很朴实,与学生的交流也很自然,教学比较稳健踏实。
还有一节辽宁省抚顺市黄喜忠《剪羊毛》我特别喜欢。整堂课充满了乐趣,让学生收获快乐并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学生们度过了开心的一节课,教学层层展开,课的总体结构很合理,在“形式”上也比较接近新理念。而且在整个音乐过程中,老师始终用演唱和用吉他弹奏来带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他的课堂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状态,可以看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那份投入。
倡导学生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以吉林省长春市赵越老师的《东北风》为例:赵老师的课,内容选择特别棒,突出教学内容的'特色,明确教学目标。赵老师在激发学生的表演方面做的特别好。即有可教性很强,又有很强的吸引力,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把感受音乐情绪,感知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内容,表现音乐情绪的过程串起来,使得教学的过程非常流畅,教学的效果很好。
此外,还有几位老师的展示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几天的听课虽然辛苦,但每堂课细细地听下来后,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识谱潜力,规定了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贴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我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根底也就应首先放在听觉潜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这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透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我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简单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展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能够,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但是此刻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十分快乐。”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潜力
创造性潜力的培养就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根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时机。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心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齐,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我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齐弹唱。
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潜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心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我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能能够透过反复的演奏到达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潜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必须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音乐工作总结:
一、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1、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
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
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音乐教师,我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撑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大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学生来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优伤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有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教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应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误比较法,教学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地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与错误进行比较,以提高学习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音乐教育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绪表达在歌词和声音中,当幼儿唱着《一分钱》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拾金不昧才是好孩子;歌曲《拔萝卜》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团结友爱的快乐……。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的情绪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如当幼儿的情绪比较低落时,教师应放一些欢快的音乐来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他们逐渐开朗起来。而当一次激烈的体育课结束后,教师则应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来稳定幼儿的情绪。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唱歌以合唱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例如在上《加沃特舞曲》时,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再根据音乐的内容选择乐器,集体讨论演奏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也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随着幼儿经验积累和词汇量及会唱歌曲数量的增加,幼儿会产生一种自编自唱的活动。这样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
在上舞蹈课的活动中,合拍的音乐不仅能够使幼儿得到锻炼,减少体内能量的消耗,也会使人感到轻松。幼儿天生的好动性也可以从中的到满足,从而获得块乐。
今天幼儿的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紧紧地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联系起来!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打下基础。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音乐论坛。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7
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xx联校组第一次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如期开展。9月23日上午,我们聚集xx实验小学,围绕“关于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由xx、xx两位老师提供了两节教学研讨公开课。xx老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你早》。虽然小朋友入学还不到一个月,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课堂常规执行到位。顾老师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灵动的教学机智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教法活泼,通过律动,学生对音乐速度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感知;她关注学生歌唱的声音,让孩子们在聆听、模仿中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她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xx老师是一位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音乐老师,动听的声音吸引着她的孩子们。她执教的是三年级教材中的《木瓜恰恰恰》,新颖的导入环节一下子把孩子和听课老师带入了她的课堂。她非常重视细节,特别是对学生歌唱声音的训练展开得充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后,教研组老师结合这两节课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紧紧围绕“关于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思考”的活动主题进行了无私交流。大家肯定了课堂上的亮点特色,也提出了值得探讨、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关注学生演唱声音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唱准音高?歌词朗读与歌谱教唱环节如何安排?如何处理歌曲演唱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整个研讨氛围非常热烈,思维的碰撞,问题的争论,对策的提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感觉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研讨、交流活动,更是一次引领、带动、督促活动,让我更明确了方向。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时光荏苒,忙碌中20xx年年度的脚步已经悄然走远。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我们在制定“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年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教育活动,认真记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深刻剖析,所写材料受到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师德方面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认为,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认为:“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而“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照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关心、热爱,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孩子,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她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三、教育教学方面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对它兴趣索然。艺术教育对于提高的全面素质有着其她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如何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是重中之重。为此本学期来,我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大纲,订阅大量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是四年级和二年级的音乐教学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如二年级由于年龄较小,新课程教材内容灵活、涉及面广,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筛选的话,本学期教学时间这么短,肯定不能完成。于是我充分听取的意见,先让他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课程,然后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定下来本学期所需学习的内容,删去一些不太喜欢和相对离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的内容。低年级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在备课时,我尽可能的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方案。比如在新授歌曲时,本届二年级灵性较好,音乐水平不错,一首新歌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学会。未了更好的让他们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情绪,我便通过表演、比赛、配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巩固歌曲。这样不仅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而且兴趣倍增,课堂气氛灵活多样,学的非常轻松。同时在让动脑筋,编动作、节奏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极大的激发了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年级的,仍然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9
这段时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做优秀的音乐教师——《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读后感。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
我经常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也时常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常常思索: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怎样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我想这也许是很多同行一辈子都在考虑的问题。今天把这几点感想诉诸于笔端,让它每时每刻检验我、督促我,伴我成长。
第一、热爱自己的专业,大胆切入专长。
毫无疑问,我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专长是音乐教师自身最为宝贵的资源,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专长不能放弃,要大胆切入自己的专长。学生对一个专业教师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源于看过了老师哪一次的演奏或者演唱。学生们最希望的是老师能把看家本事教给他,所以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有计划的传授这些知识,并且取代一部分现行教材中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使自己发挥专长,又能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增添学校的文化特色,何乐而不为?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学校是在这样做了,比如珠海恒隆学校的京剧进课堂,上海建平实验学校的口哨课等。
第二、敢于创新、灵活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而教学方法的领悟和灵活运用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因素。
1、做研究性教师。要真正成为所任教年级的音乐教育的抉择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由选择音乐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或补充或替换),抓住源源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里面的闪光点,深入实践、探讨、研究下去,就可能出成果,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理论性xx,也就是所谓的小课题研究。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老一套思路苦学苦教苦备课,那只能永远“吃别人嚼过的馍”,失去的将是自我和创新的灵感。
2、活用教学方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对于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是在大学时代的必修课,真正在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却是另外一回事。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的“奥尔夫”“柯达伊”“示范法”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而“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他人之长,敢创新招。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有时满腹的经纶敌不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奇妙的点子。
3、善于总结得失。及时写出研究性论文就是其中一种总结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得失是世界上所有聪明之人的共同素养。
第三、巧借外力,发展和提高自己。
音乐教学无论是上课还是开展课外小团队以及演出、参赛活动,仅仅凭自己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是难以出大成绩的,要学会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就要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得到社会认可,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里的所学,勉强只够上路从教,后面的漫漫长路怎样走得更精彩,更充实,还得靠自我学习和在个人修养上一辈子的自我完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向“优秀”靠拢的教师,应该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应该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应该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应该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更精彩!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学人教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
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三级学人教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
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三级音乐教材学期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_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中的音乐教材学期教学主要是以优化学期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学期,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3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第六单元3课时(共计:18课时)
这就是本学期我要教授的课程了。音乐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每个班级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一节音乐课,所以我带了整个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在我不断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乐教学并不困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一点的!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在音乐教学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教育教学上出色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将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理论可以净化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工作能力,本学期里,我继续在理论方面加强了学习。认真学习了《101种教
学策略》《校园危机管理等》,并认真写学习笔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教学工作
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注意营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寻求最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兴趣。
三、课题研讨
这学期我作为区中心组成员继续参加了《培养孩子音乐欣赏兴趣》的课题研讨,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教学个环节中积极尝试,通过学生问卷分析,逐步找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还担任了区“红枫杯”赛课的评委工作,针对唱好歌会唱歌进行了主题式的研讨工作,通过交流与学习,也为自己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教学成果
案例《小鸟来了》获区级二等奖
我一直认为,骨干不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带头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是一种模范的引领。每一位骨干教师都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
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音乐教师,我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撑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大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学生来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优伤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有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教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应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误比较法,教学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地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与错误进行比较,以提高学习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
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
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在这几年的教学课改中,课改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教育的主题是创造。以创造性为主线的模式教学才能体现现代音乐教育的特色。具有创造性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我在教学中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一个“学”字,落实一个“教”字,努力追求教学和谐的氛围,教学相长的境界。
新课程教学观倡导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要有团结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的艺术,既要善于听从学生的意见,又要善于进行科学分析,听取意见中的精华,丢弃其中不合理的东西。只要是正确的意见,就要积极采纳。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
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1、2、3、4、5、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四年级音乐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基本情况概述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用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耳朵”。
3、在教唱一首新歌时,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作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给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
4、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材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足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
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
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在这几年的教学课改中,课改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教育的主题是创造。以创造性为主线的模式教学才能体现现代音乐教育的特色。具有创造性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我在教学中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一个“学”字,落实一个“教”字,努力追求教学和谐的氛围,教学相长的境界。
新课程教学观倡导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要有团结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的艺术,既要善于听从学生的意见,又要善于进行科学分析,听取意见中的精华,丢弃其中不合理的东西。只要是正确的意见,就要积极采纳。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在此,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音乐学习个性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创造等方面都较少年儿童有了很大的进步。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这学期我担任了1、3、6三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经过快一期的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对音乐的情感体会,对音乐的乐感,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是对谱的认识及视唱能力的培养是越早越好。
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光让孩子用歌声来表达对歌曲理解和感受,还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更能体会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孩子的能动性,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说,我在教学《小动物说话》一课中,有的孩子能唱的很好,表演的淋漓尽致。而有得孩子不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但能很好的表演歌曲,难道你能说这孩子不好吗?在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我穿插了谱的.教学,虽然小学一年级不要求孩子能识、唱谱,但我个人认为:在小学孩子刚接触音乐时就能进行谱的教学,并且能视唱简单的曲谱大有利于以后的音乐教学。不光能加强识谱的能力,还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就要求孩子能视唱曲谱,在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听唱、接唱、视唱三个环节,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无形中教给了孩子识谱的能力,并不觉得乏味。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加强了培养孩子识谱的能力。根据本册的要求,孩子能基本能完成八个基本音的识、唱。在琴的反复视奏过程中能比较好的掌握节奏,视唱节奏比较简单的旋律。
谱的识、唱对1、3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但是我的六年级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大了,他们不喜欢唱谱觉得很是乏味。我想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谱的认识,没有谱的正音工具,没有真正的调动他们学谱的积极性。现在,我在音乐教学中不光要对孩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给孩子们补充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孩子们的音准,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所以说,越小培养越能比较好的掌握。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来的实际教学的教学经验。现将音乐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把音乐教学摆正位置
以前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以学生为本。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新课标着重强调应在音乐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着眼于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使孩子从小喜爱艺术,重视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
二、贯彻因材施教
由于各学段的艺术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艺术能力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尽量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校外艺术资源具有极广泛的空间和巨大的影响力,应指引学生常关注些公共媒体等积极向上的音乐艺术节目,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类活动。以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面,艺术源于生活,也应让学生从生活是感受到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在此,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音乐学习个性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创造等方面都较少年儿童有了很大的进步。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xx联校组第一次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如期开展。9月23日上午,我们聚集xx实验小学,围绕“关于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由xx、xx两位老师提供了两节教学研讨公开课。xx老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你早》。虽然小朋友入学还不到一个月,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课堂常规执行到位。顾老师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灵动的教学机智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教法活泼,通过律动,学生对音乐速度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感知;她关注学生歌唱的声音,让孩子们在聆听、模仿中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她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xx老师是一位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音乐老师,动听的声音吸引着她的孩子们。她执教的是三年级教材中的《木瓜恰恰恰》,新颖的导入环节一下子把孩子和听课老师带入了她的课堂。她非常重视细节,特别是对学生歌唱声音的'训练展开得充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后,教研组老师结合这两节课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紧紧围绕“关于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思考”的活动主题进行了无私交流。大家肯定了课堂上的亮点特色,也提出了值得探讨、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关注学生演唱声音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唱准音高?歌词朗读与歌谱教唱环节如何安排?如何处理歌曲演唱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整个研讨氛围非常热烈,思维的碰撞,问题的争论,对策的提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感觉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研讨、交流活动,更是一次引领、带动、督促活动,让我更明确了方向。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音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是灵魂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那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终生受益。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培养节奏感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课堂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2.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形象、声响、旋律与节奏,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活动中探究音乐的奥秘、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我主张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形式本身对探究、创新的需要,如探究声音的和谐美、追求节奏乐队的普通美,表现舞蹈动作的姿态美等。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1)营造教育环境,创设音乐氛围。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根据他们无意注意为主的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发挥音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是急于教音乐,而是触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萌芽。音乐是“动”的艺术,这正好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只要合理引导,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产生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
(2)引入情趣因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情趣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交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表扬的词语来培养彼此间亲密情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因为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加上学生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所以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趣味化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情感染、以趣引导,在情趣中不断激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丰富的文采,但是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满腔热血。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孩子们唱歌,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够自信、乐观面对!
当老师曾经并不是我得梦想,因为我还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子!历经四年我终于定下心来,想要好好学习一次,考上老师,有个稳定的生活,于是我选择报了班,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走到这一天,这个暑假过得特别漫长!25号了,今天教育局为我们准备为期三天的培训课,除了领导们为我们传授经验,还有一些优秀教师给我们分享好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颇深。虽说以前也实习上过课,但是回想起来真的欠缺太多太多实践性知识,有很多的不足。
在这一次培训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慎老师伴着音乐给我们讲的每一段经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同时也感动了很多的新老师,虽然我不是大山里的孩子,但我知道作为孩子其实他们想要的并不多,简单的生活,和谐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但现实并不总是那么的完美,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作为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的做法是因材施教,通过家访去了解每一个孩子,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来进行疏导,从关心到得到孩子的信任再到慢慢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从而改变一些孩子不良的现状!曾经本来也有一次可以进特教授课的机会,但心中无数的'忐忑不安,因为我从来没有接触这些孩子,由于一些外在原因没有去。但是我知道那里的老师一定非常有耐心,有爱心,听了这趟特教课,我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授课的艰辛和无奈,也看到了他们因为孩子的一个点滴成长感到无比快乐!孩子们的一个简单的动作、眼神影响着老师;他们的一句话问候,一个拥抱又温暖着老师。在老师的课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的快乐,不需要物质、不需要金钱的快乐,快乐的让人羡慕!最后一天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亲切的问候了我们,同时为了给我们提前打个预防针,不光给我们看了修水美丽的风景图片,一些学校的整体图片,还讲到很多,让我最深刻的一句是“每年都有人昨天入职,今天离职”这句话一说完所有人都笑了,并且说到,我希望那个人不是你们。那个时候我感觉或许是大家享福享太多了,突然太苦了就不适应,而我,从小农村长大的孩子,或许我会不一样呢!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做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到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和爱心。做新时代的教师,我认为要有无怨无悔为工作奉献的精神。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学到老,一步一个脚印,把教育视为艺术,扎扎实实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强化创造意识,在传授知识上努力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让祖国的花朵成长成才;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让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奋发向上;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在音乐教学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教育教学上出色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将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理论可以净化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工作能力,本学期里,我继续在理论方面加强了学习。认真学习了《101种教学策略》《校园危机管理等》,并认真写学习笔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教学工作
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注意营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寻求最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兴趣。
三、课题研讨
这学期我作为区中心组成员继续参加了《培养孩子音乐欣赏兴趣》的课题研讨,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教学个环节中积极尝试,通过学生问卷分析,逐步找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还担任了区“红枫杯”赛课的评委工作,针对唱好歌会唱歌进行了主题式的.研讨工作,通过交流与学习,也为自己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教学成果
案例《小鸟来了》获区级二等奖我一直认为,骨干不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带头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是一种模范的引领。每一位骨干教师都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前几天听了一节六年级的音乐课,课的内容主要是以欣赏为主: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听赏其作品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这节课我自己上过很多遍,教学时也曾挖空心思,尽量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式,一直自以为教学效果也还过得去。但听完这节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状态,便发现了课与课之间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又一次深刻地发现:教师本身所具备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莫扎特相对来说是比较有名的作曲家,是个音乐神童,其作品的影响力深远,应该说学生在上这一课之前对该作曲家就有一定的认识。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听辨其音乐作品,熟悉他的作品风格。如果能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掌握他的创作风格,也就能进一步地深入了解这位乐坛伟人对音乐的贡献。这对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这需要教师具备相应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素养,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叙叙道来;而不是含糊其词,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怎么可能通过教学再反馈给学生呢?
在这节课上,教师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听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流行歌曲S.H.E的《不想长大》入手,过渡到听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片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咦,这么好听的旋律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呢?当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作品时,学生恍然大悟,急切地想要知道更多的有关作曲家的知识。导入的成功和教师课前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有着密切联系,也和教师本身对该作曲家作品的熟悉程度有关。接下来是教师对作曲家的简介。教师对该作曲家非常了解,对他的许多生平佚事都是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如数家珍。平和、朴实的语言方式,让在座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已经和作曲家靠得很近,仿佛作曲家就在自己的面前。
如果说前面都是对作曲家的总体描述的话,那接下来教师对作品的示范演奏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土耳其进行曲》是一个钢琴独奏作品,要将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需要一定的键盘演奏技巧。这个作品一般教师也能弹,可是如果要求教师在音乐课上进行示范演奏,恐怕能做到的不多。课堂上给学生聆听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完整程度,应该给学生带来美的视听享受,所以对演奏的技能要求比较高,一般有过硬演奏技能的教师才敢去尝试;心虚一点的,就怕砸锅,所以轻易不敢尝试,包括我自己。所以当本课教师以自己并非完美无缺的示范演奏,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聆听时,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
在分段欣赏时,教师采用了范奏方式,和学生进行着最直接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作品形象的栩栩如生。当某个乐段的感觉不是很明朗时,教师立刻通过弹奏让学生分辨,并当场讨论,得出结论。和单纯的听录音相比,本课听赏的效果无疑是最佳的。尽管教师的弹奏中也有错音,但没有关系,乐曲的风格尽显,其当场演奏的效果似乎是让学生参与了一次小型的音乐会,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又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其实,在每一节课音乐课上,教师的亲力亲为都对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范奏给学生带来的是直接的视听感受,而范唱则让学生接受到比较规范的演唱方式。学生可以直接地用模仿来学习声音的表现,感受音准、节奏的准确,甚至情感的表达。一个会唱歌的老师往往会带出一大批会唱歌的学生;而一个会跳舞的老师,他的学生也许肢体语言就很丰富。难道这些不是恰好说明了教师行为的影响力吗?如果音乐教师能在课堂上展示其较高的音乐素养,也许,学生也会感受到:我们的音乐老师可真行!学生会从对老师由衷的钦佩开始,逐渐受到老师的影响,被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学魅力所折服,而爱上音乐课,乃至于也爱上音乐。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小学音乐教师,我对本民族的音乐认识很少,今天听了乐圣东博士的讲解,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把平日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的习性与平时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活教材,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更有责任把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音乐有不小的冲击,传统音乐摇摇欲坠,作为音乐教师又责任在教学工作中多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要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保护,就必须把学校作为传承音乐的`基地,政策搭台,学校开设地方课程,把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合理的带入课堂,并提高自身发展意识与能力,促进主动参与合作互动,把在不同背景中风格各异的文化深入浅出的深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摸索进取,为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音乐工作总结:
一、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1、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
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
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音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是灵魂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那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终生受益。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培养节奏感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课堂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2.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形象、声响、旋律与节奏,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活动中探究音乐的奥秘、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我主张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形式本身对探究、创新的需要,如探究声音的和谐美、追求节奏乐队的普通美,表现舞蹈动作的姿态美等。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1)营造教育环境,创设音乐氛围。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根据他们无意注意为主的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发挥音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是急于教音乐,而是触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萌芽。音乐是“动”的艺术,这正好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只要合理引导,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产生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
(2)引入情趣因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情趣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交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表扬的词语来培养彼此间亲密情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因为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加上学生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所以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趣味化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情感染、以趣引导,在情趣中不断激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音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是灵魂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那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终生受益。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培养节奏感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课堂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2.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形象、声响、旋律与节奏,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活动中探究音乐的.奥秘、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我主张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形式本身对探究、创新的需要,如探究声音的和谐美、追求节奏乐队的普通美,表现舞蹈动作的姿态美等。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1)营造教育环境,创设音乐氛围。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根据他们无意注意为主的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发挥音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是急于教音乐,而是触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萌芽。音乐是“动”的艺术,这正好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只要合理引导,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产生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
(2)引入情趣因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情趣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交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表扬的词语来培养彼此间亲密情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因为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加上学生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所以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趣味化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情感染、以趣引导,在情趣中不断激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音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是灵魂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那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终生受益。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培养节奏感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课堂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2.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形象、声响、旋律与节奏,逐步产生兴趣,并在活动中探究音乐的奥秘、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我主张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形式本身对探究、创新的需要,如探究声音的和谐美、追求节奏乐队的普通美,表现舞蹈动作的姿态美等。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1)营造教育环境,创设音乐氛围。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根据他们无意注意为主的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发挥音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是急于教音乐,而是触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萌芽。音乐是“动”的艺术,这正好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只要合理引导,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产生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
(2)引入情趣因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情趣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交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表扬的词语来培养彼此间亲密情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因为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加上学生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所以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趣味化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情感染、以趣引导,在情趣中不断激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音乐教材学期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
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渗透德育。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分段。
2、为音乐情景剧设计图画、节奏、伴奏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民族和西洋乐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七、有效学期教学设计:
1、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学期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不同的几个班上不同的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学期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积极的创设学期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期情境是实现学期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学期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学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期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学期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
(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学期学习。
(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4)灵活的运用学期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学期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学期教学的有效度。音乐学期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充分的利用学期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学期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学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学期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
八、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初一年级的音乐教材学期教学主要是以优化学期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学期,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7、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8、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
九、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3课时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3课时
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3课时
第五单元轻歌曼舞3课时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3课时
第六单元春之声3课时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来的实际教学的教学经验。现将音乐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把音乐教学摆正位置
以前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以学生为本。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新课标着重强调应在音乐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着眼于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使孩子从小喜爱艺术,重视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
二、贯彻因材施教
由于各学段的艺术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艺术能力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尽量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校外艺术资源具有极广泛的空间和巨大的影响力,应指引学生常关注些公共媒体等积极向上的音乐艺术节目,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类活动。以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面,艺术源于生活,也应让学生从生活是感受到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