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1
为加强生命教育,努力提升全校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与安全防范意识,创建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精神我校于分别于20xx年12月2日下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防震疏散演练。
20xx年12月2日中午,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专门布置防震疏散演练工作,明确各相关人员职责。
20xx年12月2日下午3:15分,全校师生利用大课间时间,共分三个步骤进行了防踩踏疏散演练。
一、各班级学习疏散相关要领和熟悉警报。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反复进行应急练习,班主任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的.正确的方式,在学生演练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学校领导按分工对各班演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二、应急疏散演练结束后,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反复熟悉撤离教室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
三、实际演练。在各班级练习基本熟悉的情况下,各班按正常上
课教学。3:15分,演练警报响起,学生开始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既定的路线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要求保护自己,并注意不推挤和喧哗。
演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生演练认真。演练结束后,所有教师在疏散撤离负责人的组织下对演练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班主任也针对班级问题进行了再教育。通过这次演练活动,大大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知识,大大提高了师生逃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2
今天,我在学校观看了《预防踩踏》、《预防绑架》两部教育片。其中,最让我受到感动的是《预防踩踏》。
在这个片段里,我看到那一幕幕凄惨的场面:几个家长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学校里发生了踩踏。那几个家长来到学校,走到自己的孩子面前,看着自己的孩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一下子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看到这儿时,我心里不禁埋怨起当时在那些孩子跟前的同学:你们看见了前面的同学摔倒在地,还不去扶他们一下,反而从他们身上踩过去,你们的'良心何在?当过了一会儿,我又听一个专家讲到:“据我们统计,在学校发生的踩踏,一般都是由于下晚自习回家,学校的楼梯上方没有安装照明设施;再加上一些同学趁机起哄,说‘鬼来了!’、‘地震了!’这些恐吓语言,吓得有些胆小的同学拼命向前跑,于是发生了踩踏。”我又开始沉思:学校为什么不往楼梯上方安装照明设施?不就是几百元吗?哪能比得上人命呢?还有那些同学,请不要再恐吓大家了!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比踩踏轻一点的。那是过春节的时候了,我好爸爸妈妈一起去阳城广场玩。我们玩完后,朝着车站走去。可是在一个地方被堵着了,那里人山人海,人与人摩肩接踵。
我抱着爸爸,妈妈的手搭在我肩上。就这样我们硬往过穿。当时我被挤得想转身都不行,我的左臂上方挤伤两只脚不知被踩了多少脚。等出来后,我看见我的两只白鞋已经成黑鞋了!踩踏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多做一些预防,我想,不久的将来,踩踏的势力会越来越弱!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3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通知精神,认真抓好应急疏散演练方案的制定,定期组织幼儿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0xx年4月20日上午9:00进行师生预防踩踏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是预防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全体师生熟悉撤离路线及疏散方法,在紧急状况下能迅速、有序、安全的`通过教学楼疏散通道,撤离到指定地点。
2、使全体师生在人多拥挤道窄地段,文明、沉着、冷静的分两队走。队伍静、齐、快。了解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演练地点在北关幼儿园大楼及校园。
全园工作人员和幼儿能够在听到警铃后不慌乱,迅速听从指挥,有序退场,由班级老师带领沿疏散标志从就近安全出口撤离。一楼的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能够直接跑向校园,到指定位置集中。二楼的中一班、中二班学生能由正面楼梯下楼到校园指定点集中,中三班能由侧面楼梯下楼到校园指定点集中。三楼的大一班、大二班能够由正面楼梯下楼到校园指定点集中,大三、大四班能够由侧面楼梯下楼到校园指定点集中。紧急疏散时的撤离秩序、安全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无楼道拥挤事故发生。转移到校园内集合整队并清点了人数。疏散引导小组能够维护疏散秩序,指明疏散方向和路径。在拐角、叉道处有人员引导,无幼儿误入危险区域;无幼儿逆向跑、窜、推撞、挤
压情况发生;有人倒下,立即有老师扶起,无踩踏事故发生。全体师幼都遵守就近安全出口撤离原则。往后我们会多组织这样的演练,增强全体师幼的安全意识。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4
为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防止楼梯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我校进行了防踩踏事故演练,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演练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部署演练工作。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踩踏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各班要层层落实,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切实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避免过分紧张,二是杜绝满不在乎。听到信号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疏散;不得拥挤、推搡、起哄、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良好。
事故防踩踏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用时3分,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踩踏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5
为加强生命教育,努力提升全校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与安全防范意识,创建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精神我校于分别于20xx年12月2日下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防震疏散演练。
20xx年12月2日中午,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专门布置防震疏散演练工作,明确各相关人员职责。
20xx年12月2日下午3:15分,全校师生利用大课间时间,共分三个步骤进行了防踩踏疏散演练。
一、各班级学习疏散相关要领和熟悉警报。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反复进行应急练习,班主任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的正确的方式,在学生演练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学校领导按分工对各班演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二、应急疏散演练结束后,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反复熟悉撤离教室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
三、实际演练。在各班级练习基本熟悉的情况下,各班按正常上
课教学。3:15分,演练警报响起,学生开始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既定的路线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要求保护自己,并注意不推挤和喧哗。
演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生演练认真。演练结束后,所有教师在疏散撤离负责人的'组织下对演练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班主任也针对班级问题进行了再教育。通过这次演练活动,大大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知识,大大提高了师生逃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防踩踏安全教育班会心得 篇6
为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防止楼梯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我校进行了防踩踏事故演练,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演练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部署演练工作。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踩踏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各班要层层落实,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切实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避免过分紧张,二是杜绝满不在乎。听到信号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疏散;不得拥挤、推搡、起哄、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良好。
事故防踩踏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用时3分,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踩踏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