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陈情表》有感

2024/06/2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陈情表》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陈情表》有感 篇1

如果说,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那么亲情则是撑好温馨的港湾之伞。从降生到离去,它始终会为你遮风挡雨。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肺腑之言向皇上倾诉到:他从小父母离去既无叔伯,也没有兄弟,唯有祖母与他相依为命。特别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中余年”是那样令人感动,又是那样的令人心酸,这不禁让我深思:李密本可以升官发财,但是他为何那般依然决然地冒着生命危险推辞这等美差?

再深入的了解他的《陈情表》,我想我明白了他的那般决然,那般勇气从何而来。正如他所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他是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写给晋武帝,亦是怀揣着乌鸦反哺的心表达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他宁可放弃荣华富贵,也不愿意放弃亲情;宁可抗旨,也不敢懈怠报恩,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在我们功成名就之时,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悄然退在了我们的身后;在我们一事无成时,他们默默冲在我们身前为我们铺好前方的路。但是,我们只是不断的向他们索求:在幼年时除了花钱就是贪玩;在壮年时,除了工作便是孩子,从未把心思放一点儿在父母身上。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于想起为父母做什么事的时候,父母已然离去,这是我们除了无能的哭泣还能做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向李密学习?

就如他所言,“宠命优渥,岂敢盘恒,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区区不能废远。”功名利禄,只要有实力,何惧明朝?可是时光如梭啊!在我们长大之时,就是父母老去之时,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等着儿时我们长大那样,等着我们拥有一切之后再来陪伴着他们了。所以我们应该深思李密的《陈情表》,更应该学习李密的勇气与精神,在能抓住的时候,牢牢抓住亲情吧!别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忘记了身后逐渐老去的父母。

我们说,每一对父母与子女的相遇都是注定的,却忘了问,父母天生就是父母吗?忘了问,爸爸妈妈这个千呼万唤的称谓背后的男孩,女孩是谁?在做父母之前,他们也是王子与公主;在做父母之后,他们甘愿沦为提款机与保姆;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前,他们是那样的洒脱,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后,他们却是拥有千万种顾虑与担心,这便是伟大的亲情。

请在还算及时的现在,多多陪伴家人,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分一点儿心思给他们,路从今日起亲随。

读《陈情表》有感 篇2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读《陈情表》有感 篇3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读《陈情表》有感 篇4

弱者,不是在卑贱中灭亡,就是在卑贱中变强!他是弱者,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上帝,也许六月丧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墙角抽泣;也许四岁离娘的`他,常静静地伫立,望着远方:也许九岁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祷自己的福健;也许······所有的也许在他与祖母的相依为命之中化为乌有。他感恩祖母,在呈进给皇帝的奏折中,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后世的我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李密来说,祖母的抚养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动。正如他在《陈情表》中所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了报答这片恩惠,他不顾杀身的危险,拒绝了皇帝任命官职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亲人,如果李密真的因为这封信而引来杀身之祸,我想,他也不会后悔,就算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选择他的祖母。杀身之祸不可免,他也会到阴曹地府照顾他的祖母。没有人能改变他的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会因地点不同而发生改变。

古代的医疗并不发达,能活到七十岁便是长寿,而“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一个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岁,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养,又有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呢?祖母的抚养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扎了一个要报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说让祖母尽享了天伦之乐。感恩,竟如此伟大!

李密的感恩是伟大的,在现代,我们也有一颗颗感恩的心,也许他们很渺小,但在湛蓝的天空中,发挥着自己全部的作用。

鲁迅是个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会了他很多。对于鲁迅,他没有歧视,没有侮辱,这让鲁迅非常感动。他不仅将藤野先生的画像挂在自己屋内的墙上,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爱戴。尽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里包含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满满的感恩之情。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行动是否宏伟,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听过这样一则童话故事。一只老鼠落入了一片对于他来说是大海的水洼中,他不停地呼喊着救命,就在老鼠以为自己的生命将以被淹死而告终的时候,一只老虎出现了,并把老鼠救了出来,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对老虎说:“我会报答你的。”老虎不以为然,昂着头走了。几个月之后,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来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来的,可是一张从天而降的网罩住了老虎,老虎动弹不得,只能听着猎人的脚步声越老越近。就在这时,老虎听到了咬绳子的声音,没多会,网便破了,原来是自己曾经救过的老鼠帮助自己脱离了险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兴许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只是一则童话故事,却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类呢?忘恩负义,注定要被社会所唾弃;知恩图报,也应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要感恩。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忘恩负义的狼,注定是要被打死的。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一同在感恩中成长!

读《陈情表》有感 篇5

如果说,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那么亲情则是撑好温馨的港湾之伞。从降生到离去,它始终会为你遮风挡雨。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肺腑之言向皇上倾诉到:他从小父母离去既无叔伯,也没有兄弟,唯有祖母与他相依为命。特别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中余年”是那样令人感动,又是那样的令人心酸,这不禁让我深思:李密本可以升官发财,但是他为何那般依然决然地冒着生命危险推辞这等美差?

再深入的了解他的《陈情表》,我想我明白了他的那般决然,那般勇气从何而来。正如他所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他是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写给晋武帝,亦是怀揣着乌鸦反哺的心表达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他宁可放弃荣华富贵,也不愿意放弃亲情;宁可抗旨,也不敢懈怠报恩,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在我们功成名就之时,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悄然退在了我们的身后;在我们一事无成时,他们默默冲在我们身前为我们铺好前方的路。但是,我们只是不断的向他们索求:在幼年时除了花钱就是贪玩;在壮年时,除了工作便是孩子,从未把心思放一点儿在父母身上。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于想起为父母做什么事的时候,父母已然离去,这是我们除了无能的哭泣还能做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向李密学习?

就如他所言,“宠命优渥,岂敢盘恒,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区区不能废远。”功名利禄,只要有实力,何惧明朝?可是时光如梭啊!在我们长大之时,就是父母老去之时,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等着儿时我们长大那样,等着我们拥有一切之后再来陪伴着他们了。所以我们应该深思李密的《陈情表》,更应该学习李密的勇气与精神,在能抓住的时候,牢牢抓住亲情吧!别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忘记了身后逐渐老去的父母。

我们说,每一对父母与子女的相遇都是注定的,却忘了问,父母天生就是父母吗?忘了问,爸爸妈妈这个千呼万唤的称谓背后的男孩,女孩是谁?在做父母之前,他们也是王子与公主;在做父母之后,他们甘愿沦为提款机与保姆;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前,他们是那样的洒脱,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后,他们却是拥有千万种顾虑与担心,这便是伟大的亲情。

请在还算及时的现在,多多陪伴家人,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分一点儿心思给他们,路从今日起亲随。

读《陈情表》有感 篇6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