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2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

如今,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想这几个多月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对我的语文课来说吧!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 90% 。看到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丝欣喜。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

2 、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 、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 90% ,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 100% 。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几个多月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语文教学应倡导“大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否则学不好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多变的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处于逆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的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你就是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这样学生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庄子的逍遥理解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么在平凡考试的压力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从而揭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积极互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 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由课文选材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背影”。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广泛应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拓宽知识

拓宽知识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通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会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之中。

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对于备课,讲课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此时无用武之地,每天专注于写教案,讲课也过于形式化,不会变通,一时间觉得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试着自己寻找帮助——听课,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我成长的阶梯。听课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一种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师,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也是我高中时期高三学年的语文老师,让我倍感亲切。林老师的课,第一个特色就是内容丰富。他讲解每一篇课文时,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引出很多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比课本更精彩的讲解,让你遨游在各个领域中。他教会你很多人生哲理,教会你做人的原则。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浅的课。

林老师的课,第二个特色就是对于课本的独特处理。他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是一种演讲模式,课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这一点让我着实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学中,我也锻炼自己背着课本去讲授课文,对于一些要求背诵的文章,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讲授,必然在备课时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当你站在讲台上,全身心投入时,内心会特别的自信,有一种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时间久了,课堂成了自我成长,自我肯定的舞台。跟随林老师学习的一年,让我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教学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团体里,我发现了不同,原来的我重于课本讲得是否生动,知识是否全面,在新的团队里,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重于习题跟紧,课本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倪z校长,我的第二个引导者,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学生,也是一名幸运的老师。因为倪校长是我高二时的语文教师,让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

倪校长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她并不重于题海战术,也并不是一味地讲授答案,而是在讲题的同时,根据相关题型的特点,总结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她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分析,答题,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倪校长曾说:“语文教学,不在于题做得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掌握做题的方法。”

结合林老师的课堂特色,倪校长的能力培养和自身的探究,在听课、讲课中,慢慢地成长,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听课,是我前进的引导者,也是我成长的阶梯。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工作这几年,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作为低年级段的语文老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低年级语文主要以识字与朗读为重点。

在识字环节中,我尝试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快乐识字。如:用讲故事识字法、拆分认记法、比较识字法、偏旁识字法、猜谜识字法、熟字加偏旁减偏旁识字法、通过画画教学识字法、借助实物识字法、动作演示识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运用这些方法教授完生字,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儿歌生字再现法来帮助孩子巩固练习。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在挑战中就轻松的掌握了文中的生字。

因为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所以在朗读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围绕一个“读”字,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合作读、赛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精心准备语文开场课

每学年初,我都要花两节课时作为新学期的语文开场课,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年前我自己撰写了《你能学好语文!》十条开场课提纲。上完课我将这十条放大复印粘贴在教室。通过这样的做法,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

你能学好语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语文也是快乐的!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用汉语思维:学好语文,你将因此而更加聪明!

3、语文学习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4、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即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将因此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5、积跬步至千里,量变才能质变:多读、多背、多写,积少成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6、思维具有整体性,学习应顺应思维的规律:做好笔记,注意总结,重视知识的整合。

7、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重视每次考试,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学好语文,切忌想一想感动,听一听激动,第二天早上一动不动。

9、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你能学好语文!

10、九九归一:愿语文老师的期望与你们的希望一起腾飞!

二、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满堂灌,而是应该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首先自己要有激情。教师自己都没有激情,又何谈学生会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什么情感体验,又何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自己上课经常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些学生想不听课也难了。特别是在普通班上课,往想睡觉的学生旁边一站,多少有些警示作用。有时借题发挥,点着打瞌睡学生的名字,来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顿时笑声一片,想睡觉的同学也就回过神了。

三、不断学习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我感到遗憾的是我的办公地点,是在班主任办公室,而不是在语文组办公室。因此也就失去了同组的老师学习的机会。上次到以前的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我跟以前的教研组长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每天大家相互提问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地积累,于人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那边语文组订阅了专业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大家有空随便翻翻,也能积累很多东西。可是我现在基本不能在这些方面发展自己了。老实说,有事没事我们也不会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来回跑不方便,还有课和别的事啊。阅览室报刊不给外借,所以我们获取做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倒是我自己掏钱定了本《名作欣赏》,以便于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我XX年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的题目就叫《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为了完成论文,我接触到当时还出台不久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知道了如今最时尚的“三维目标”这一概念。所以XX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便开始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陈述教学目标。通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读,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昨天我参加马鞍山市的教研活动,马鞍山二中的老师的教案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引导学生培养……”的句式。其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内在的能力或情感上的变化,而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即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主语应当是学生。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中有许多语文现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要密切关注生活。具体来说我有一些做法:运动会的时候,要求同学们给本班同学撰写祝词;教师节要求同学们给本班的两三位老师写祝福语;中秋节或家长会时,写一段想对父母说的话等等。当然要求是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多少字等。有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广告词、标语等,让他们多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五、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语文教学要集中学生的智慧,为我所用。

首先,每节语文课安排一次课前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全班轮流演讲,演讲的主题自定,形式自己安排。借此展示学生的口才,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讲述做人做事智慧的同时,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其次,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个语文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语文课堂练习。(教师对习题进行审核)也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间在黑板上抄一些易错字词和成语并给出解释,有时也抄一些名言名句等。抄写的内容一直保留到第二天早读后再擦。通过这样的做法积累语文知识。

再次,针对目前的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我将六个小组分工整理文言现象。整理后的文言现象交给我审核后,作为他们整理课堂笔记的资料,以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精心准备语文开场课

每学年初,我都要花两节课时作为新学期的语文开场课,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年前我自己撰写了《你能学好语文!》十条开场课提纲。上完课我将这十条放大复印粘贴在教室。通过这样的做法,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

你能学好语文!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语文也是快乐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用汉语思维:学好语文,你将因此而更加聪明!

三、语文学习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即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将因此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五、积跬步至千里,量变才能质变:多读、多背、多写,积少成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六、思维具有整体性,学习应顺应思维的规律:做好笔记,注意总结,重视知识的整合。

七、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重视每次考试,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学好语文,切忌想一想感动,听一听激动,第二天早上一动不动。

九、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你能学好语文!

十、九九归一:愿语文老师的期望与你们的希望一起腾飞!

二、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满堂灌,而是应该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首先自己要有激情。教师自己都没有激情,又何谈学生会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什么情感体验,又何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自己上课经常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些学生想不听课也难了。特别是在普通班上课,往想睡觉的学生旁边一站,多少有些警示作用。有时借题发挥,点着打瞌睡学生的名字,来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顿时笑声一片,想睡觉的同学也就回过神了。

三、不断学习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我感到遗憾的是我的办公地点,是在班主任办公室,而不是在语文组办公室。因此也就失去了同组的老师学习的机会。上次到以前的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我跟以前的教研组长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每天大家相互提问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地积累,于人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那边语文组订阅了专业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大家有空随便翻翻,也能积累很多东西。可是我现在基本不能在这些方面发展自己了。老实说,有事没事我们也不会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来回跑不方便,还有课和别的事啊。阅览室报刊不给外借,所以我们获取做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倒是我自己掏钱定了本《名作欣赏》,以便于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我XX年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的题目就叫《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为了完成论文,我接触到当时还出台不久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知道了如今最时尚的“三维目标”这一概念。所以XX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便开始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陈述教学目标。通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读,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昨天我参加马鞍山市的教研活动,马鞍山二中的老师的教案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引导学生培养……”的句式。其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内在的能力或情感上的变化,而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即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主语应当是学生。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中有许多语文现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要密切关注生活。具体来说我有一些做法:运动会的时候,要求同学们给本班同学撰写祝词;教师节要求同学们给本班的两三位老师写祝福语;中秋节或家长会时,写一段想对父母说的`话等等。当然要求是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多少字等。有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广告词、标语等,让他们多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五、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语文教学要集中学生的智慧,为我所用。

首先,每节语文课安排一次课前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全班轮流演讲,演讲的主题自定,形式自己安排。借此展示学生的口才,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讲述做人做事智慧的同时,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其次,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个语文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语文课堂练习。(教师对习题进行审核)也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间在黑板上抄一些易错字词和成语并给出解释,有时也抄一些名言名句等。抄写的内容一直保留到第二天早读后再擦。通过这样的做法积累语文知识。

再次,针对目前的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我将六个小组分工整理文言现象。整理后的文言现象交给我审核后,作为他们整理课堂笔记的资料,以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之中。

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对于备课,讲课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此时无用武之地,每天专注于写教案,讲课也过于形式化,不会变通,一时间觉得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试着自己寻找帮助——听课,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我成长的阶梯。听课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一种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师,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也是我高中时期高三学年的语文老师,让我倍感亲切。林老师的课,第一个特色就是内容丰富。他讲解每一篇课文时,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引出很多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比课本更精彩的讲解,让你遨游在各个领域中。他教会你很多人生哲理,教会你做人的原则。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浅的课。

林老师的课,第二个特色就是对于课本的独特处理。他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是一种演讲模式,课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这一点让我着实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学中,我也锻炼自己背着课本去讲授课文,对于一些要求背诵的文章,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讲授,必然在备课时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当你站在讲台上,全身心投入时,内心会特别的自信,有一种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时间久了,课堂成了自我成长,自我肯定的舞台。跟随林老师学习的一年,让我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教学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团体里,我发现了不同,原来的我重于课本讲得是否生动,知识是否全面,在新的团队里,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重于习题跟紧,课本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倪z校长,我的第二个引导者,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学生,也是一名幸运的老师。因为倪校长是我高二时的语文教师,让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

倪校长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她并不重于题海战术,也并不是一味地讲授答案,而是在讲题的同时,根据相关题型的特点,总结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她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分析,答题,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倪校长曾说:“语文教学,不在于题做得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掌握做题的方法。”

结合林老师的课堂特色,倪校长的能力培养和自身的探究,在听课、讲课中,慢慢地成长,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听课,是我前进的引导者,也是我成长的阶梯。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

如今,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想这几个多月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对我的语文课来说吧!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 90% 。看到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丝欣喜。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

2 、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 、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 90% ,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 100% 。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几个多月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