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2024/06/2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

今年孩子读一年级了,我也有幸在新建小学进入了家长学校,读了教育专家刘称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仔细拜读,获益很多。整本书作者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及沟通六个方面来详细讲述了她的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过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父母和孩子相互长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和那份幸福的感觉。书中的实际案例,非常有借鉴价值和学习价值。

1、生活篇:越玩越出色。给孩子自由,让他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体验和发现,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增加自信、培养友谊。兴趣班并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要根据孩子实际的情况,给他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最重要的。

2、阅读篇:泡在书海里。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的习惯也是孩子一辈子的习惯。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要努力给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家里要有适合孩子读的书,并且通过家长的潜移默化让孩子接触到书。

3、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因此,我们家长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孩子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从而爱上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一个好习惯,对后面的学习乃至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4、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我们,要想让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孝顺的人,家长只需自己做到孝顺就可以了。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珍惜东西,勤俭节约,从小养成孩子珍惜物品的习惯,长大了孩子就会更懂得珍惜。

5、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家长应该做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家长如果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便会很好的回报家长。

6、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效果。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除了每天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吃、穿、用的东西之外,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点小小的创新或仪式感,给平淡的生活加点作料。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爱,才能学会重视并爱惜自己,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自信。书中作者家的“邮筒”、“BBS”、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家庭手册”、“偷懒的”父母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有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以及作者对孩子的爱。

我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品格、认知也是同等重要的。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将孩子养育成人,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很漫长,容易让人筋疲力尽,需要家长保持一颗阳光乐观的心,运用家长的智慧与耐心,与孩子共成长。教育孩子并非一日之功,身教重于言传,我们家庭要营造合适的环境影响孩子,生活之中要处处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武断的替孩子做很多的决定,要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争取与孩子共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庭教育之路还远,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摸索,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

在申请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从很多优秀的家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这本书推荐,所以自己对刘称莲老师的这本书很是向往,感谢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使我有幸阅读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这本书共分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沟通篇六大部分。刘老师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让我这也陪女儿马上就要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妈妈感触颇多。

生活篇。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近大自然。对此我想我们努力也给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动,只要洋爸在家,他总会在周末带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园游玩。每个假期我们都会选择到外地旅游,我们也跟刘老师一家一样,在青岛欣赏到海上日出,那喷薄的日出不只让孩子感到心灵的震撼,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为些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习任何东西,这一点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有点小遗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怕孩子伤不起。不过好在孩子并没有因此埋怨过我们,毕竟她在这种学习中找到过好的朋友,结识了好的老师,也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自己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刘老师说要带着孩子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我们也曾带着洋洋来观察动植物。因为过敏,我们喜欢动物,但只养过小鱼;我们喜欢植物,家里却只有吊兰。小鱼我们家养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亲戚。每一次小小鱼儿的诞生都是被洋洋发现,但真正伺候“月子”却要靠我们两位“高级月嫂”了。

阅读篇。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些我们肯定能够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阅读,还没有真正认字时,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书近半小时,但是在读报这方面我起得模范作用不好,因为我不太关注时事新闻。洋爸带着孩子看新闻时,还总被我以各种借口调台了。今年还是洋洋当上了晚报小记者,我们才开始订晚报。不过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每天中午我们都听新闻广播,让孩子尽量接触时事,追踪新闻热点。

学习篇。刘老师说孩子喜欢学习的前提是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一点洋洋并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思来引导她,她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深厚。

刘老师说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可能我们没有像老师这么用心。洋洋的很多习惯并不好,现在我们努力调整,真得很困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专时专用,还有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在老师的强制下洋洋才会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看来我们还要努力引导洋洋在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动学习习惯。

品格篇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刘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这一点洋洋要格外关注呀。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丢三落四的小马虎。对于钱,首先可能我们也不是很宽松的家庭,再次我们让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费,所以这样洋洋也知道不能乱花钱!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一点可能我们做得不可以,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洋洋上下学,很多时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这一点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学要好得多。刘老师说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我们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级虽然很关键,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让她再上作文与阅读班。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我们家里是通过小纸条来进行爱的沟通。这个篇章里我很欣赏那个“契约约束”,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规则,还让孩子真正体会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们借鉴。

整个读书的过程,我不停地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与刘老师比我觉得自己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应当努力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与我们大家分享,让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机会努力,为初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

非常感谢可馨的老师们推荐阅读了这本通过真实的育儿过程、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家长对孩子用心陪伴的好书,抱着取经的态度、带着教育过程的困惑,仔细的拜读了刘称莲女士的教育智慧结晶。作者用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平凡的小事、用心的陪伴,铺就了孩子通往名校的坚实台阶,处处体现了家长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读完整本书,感触颇多。教育孩子非一日之功,必须家长持之以恒,用心终有回报,润物细无声的坚持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身教重于言传,营造合适的环境影响孩子,生活之中处处用心,约束自己的言行更能收获教育的成果。教育无小事,偷不得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都是家长偷懒或漫不经心造成的。

整本书分了六个篇章介绍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此我也分六个部分归纳总结了一下对各篇章的读后观感。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我们成人尚且需要排解生活中的压力、寻找生活的乐趣、保持愉快的心情,何况孩子呢?现在的孩子难得的周六日也被填满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有几个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呢?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可以在田野里尽情的欢笑,可以扑蝴蝶、捉蜻蜓、看蚂蚱、逗蛐蛐,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只能在书上看到这些小动物们。

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剥夺了很多孩子们应有的乐趣。玩物并不一定丧志,相反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轻松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适度的引导孩子玩,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心智,提高受挫能力,增强交往能力,还可以在运动中锻炼身体,调节心情,增强自信,促进睡眠。

读完本篇后,我们家多了很多亲子时间,我会带着可馨爬山、散步,也会与她嬉闹追跑,尝试了许多以前因为怕冷感冒或是自己偷懒就没有陪伴可馨做的事情。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氛围,家里要有适合孩子读的书,并且通过家长的潜移默化让孩子接触到书。

我本人也比较喜欢阅读,可馨经常笑言我把家搞成图书馆了,但虽然家里有书读,也有适合孩子读的书,但以前总是没有用心的引导过孩子去读书,放任了孩子被动画片等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事物所吸引。

自从读过本书后,我不再责怪孩子将她的儿童读物散落的凌乱,也不再为了自己可以收获安宁的时光而放任孩子看动画片,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现在可馨不再吵着要求看电视,而是吵着要求听故事,而且听过一遍的故事基本都可以复述下来。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因此,我们家长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孩子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从而爱上学习。

从可馨身上,我就发现,小孩子其实一般都很热爱学校,需要家长们引导的实际上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在被老师批评了的情况下还保持对老师的热爱,如何在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还保持对同学的热爱。

小孩子一般都很听老师的话,但如果能让孩子再喜欢上自己的老师,这样孩子在犯错误被批评的时候会减少很多抵触情绪,反而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严厉正是老师对自己的爱。书中作者就采用了很好的方法,观察每位老师的特点,并在孩子面前评论老师的优点,孩子听家长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了。我没有书中作者的智慧自己悟到方法,但看了本书后笨拙的有样学样,惊喜的发现孩子果然也会说她喜欢某某老师。

小孩子之间发生一些小矛盾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长大可不必太看重这些小事情,只需要引导孩子远离危险,宽容待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我们,要想让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孝顺的人,家长只需自己做到孝顺就可以了。

在家里作关于孩子的决定前,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达成一致才去实施,这样做,不仅是尊重,也让她在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学会为自己负责。

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珍惜东西,勤俭节约,从小养成孩子珍惜文具食物的习惯,长大了孩子就会更懂得珍惜感情、家庭、工作等。

关于家务,要给孩子机会做,这样才能让他们了解家长干活的辛苦,才会更珍惜劳动成果,并且还能早早学会生活的技能。

就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学习上肯定也收获了许多,而且他们肯定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成长为他本来的样子。

从本书中学到如此之多的家长智慧,深刻的反省自己以前是有多么的无知与懒惰,不肯给孩子在犯错中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武断的替孩子做很多的决定,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反而是在钱物上一味的满足溺爱。现在我也在逐步的改变,争取与孩子共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还远,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摸索。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

家长应该做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跟我们的父母相比,我们现在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使自己与孩子都受到了约束,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实现自己我价值,应该让孩子努力的去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棒。

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家长如果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便会很好的回报家长。倾听是亲子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听孩子说话要用心并且全神贯注,放下自己的事情和想法,否则孩子感受到你的敷衍就不肯对你敞开心扉了。

家长要用描述的语言跟孩子说话,把做一件事情的具体环节告诉孩子,而不要简单地用抽象的词语要求孩子,鼓励与希望会更促使孩子朝着家长希望的目标去努力。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效果。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除了每天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吃、穿、用的东西之外,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点小小的创新,给平淡的生活加点作料。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爱,才能学会重视并爱惜自己,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自信。

书中作者家的“邮筒”、“BBS”、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家庭手册”、“偷懒的”父母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有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以及作者对孩子的爱。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将孩子养育成人,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很漫长,容易让人筋疲力尽,需要家长保持一颗阳光乐观的心,运用家长的智慧与耐心,与孩子共成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再用工作忙、压力大、心情不好来做借口,不再依赖学校和老师,要自己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无小事,做一个有心、用心的家长,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与用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4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去年家长会,我向家长们推荐此书,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加油宝贝的父母们阅读。作为教师,阅读此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经验。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阅读篇这一章。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一个人仅仅靠眼睛耳朵大脑吸收得来的知识远远比不上从书籍中获得的多。这也就是说,阅读将会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从小怎样使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要培养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得给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其次家长得以身作则,陪着孩子阅读。此做法不仅适用于家长,我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用得上。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在学生面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所以,今后我要给些时间让学生们阅读,课间陪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推荐阅读好的书籍,并给孩子们制定一些阅读计划。

各位家长朋友、同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看书、学习氛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5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6

说实话,我很少读国内的各种育儿圣经,觉得绝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论或者过分强调学习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学校老师推荐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却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书,作者刘称莲老师用一位母亲温柔细致的笔触,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这六方面,通过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讲述了自己陪伴女儿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浓浓的父母之爱和睿智用心。在刘老师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温馨足迹。

我们家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时把自己的育儿观跟书中对比,很庆幸大部分的观念都跟作者不谋而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引导,则书中有些观念是可以借鉴的。

无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还是我们家的育儿观,都可以总结为“尊重、陪伴、引导,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平等地沟通,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特点,而不是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发展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发展,都建立于此。

刘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家长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时间,“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法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家庭教育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很多时候都不禁会心微笑,同样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女儿上小学前赠她的寄语和“要求”—认真地学、开心地玩,二者同样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润物细无声式的阅读习惯培养,给孩子打开一扇广泛阅读的门,通过各类书籍了解整个世界而不仅局限在童话、公主之类孩童主题;从归纳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开始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教会孩子钱从哪里来,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获得知识比分数更重要,错题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错题就是一次进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随时保持平等顺畅的沟通……

教育没有点金术,成功亦没有标准,“健康、善良、快乐”,这是我们对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教育的成功;内心的安宁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们只愿陪着我们的孩子,见证她一路成长,绽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7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8

今天读完了全部内容,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动。全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可是被如此用心的妈妈记录并感受了下来。被妈妈如此用心的爱包围着、环绕着,本书作者的女儿想不成才都很难吧,哈哈。

本书的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全部的爱和包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轨迹,总结下来,有三点值得读者们学习效仿:

一、每次遇到学习或成长中的一个难题,作者都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这样的方法,为孩子以后面对一些学习或生活的难题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即: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位置中,一起协商解决,而不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视地解决;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种尊重不仅指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作者也是先考虑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考虑家长的经验。这样做慢慢形成了孩子独自决断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三、作为孩子的`妈妈,在书中也是无意地透漏了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阅读了很多育儿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即:作者对教育孩子的这些理念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之后,就是说,作为孩子父母本身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的。只有先照顾好了自己,这种照顾既包括身体的照顾,也包括精神的照顾,才能在一定量的知识体系里,带着获得的智慧和理性,充满信心地去引导孩子。所以,自我成长,永远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读完此书后,更深地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困惑、不解、矛盾和不知所措,在对应的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关键是愿不愿意去找,去发现。一旦找到了,这个解决办法必定是受益匪浅和长久的。

再次感谢本书的作者,帮助我解决了面对上小学一年级女儿的许多不知所措,不仅解决了,而且现在非常地确定自己要怎么做,如何做,希望更多的人能读一读这本书,谢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9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0

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1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2

今天读完了全部内容,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动。全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可是被如此用心的妈妈记录并感受了下来。被妈妈如此用心的爱包围着、环绕着,本书作者的女儿想不成才都很难吧,哈哈。

本书的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全部的爱和包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轨迹,总结下来,有三点值得读者们学习效仿:

一、每次遇到学习或成长中的一个难题,作者都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这样的方法,为孩子以后面对一些学习或生活的难题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即: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位置中,一起协商解决,而不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视地解决;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种尊重不仅指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作者也是先考虑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考虑家长的经验。这样做慢慢形成了孩子独自决断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三、作为孩子的妈妈,在书中也是无意地透漏了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阅读了很多育儿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即:作者对教育孩子的这些理念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之后,就是说,作为孩子父母本身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的。只有先照顾好了自己,这种照顾既包括身体的照顾,也包括精神的照顾,才能在一定量的知识体系里,带着获得的智慧和理性,充满信心地去引导孩子。所以,自我成长,永远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读完此书后,更深地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困惑、不解、矛盾和不知所措,在对应的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关键是愿不愿意去找,去发现。一旦找到了,这个解决办法必定是受益匪浅和长久的。

再次感谢本书的作者,帮助我解决了面对上小学一年级女儿的许多不知所措,不仅解决了,而且现在非常地确定自己要怎么做,如何做,希望更多的人能读一读这本书,谢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3

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到底要怎么陪呐,给几道题做做就行吗?不行!写几个词语认识认识就行吗?也不行,陪伴是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件很长久时间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怎么规划的吧!

书上写到,小学六年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六十年,可见这六年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要,在幼儿园里的。各种不良习惯都需要改善,我家二宝在一年级就废了好大的劲,原因在于二宝识字量太少,读不懂题,抄字速度太慢,没有训练出来,老师抄在黑板上的词语,他不知道做笔记,课后作业就是词语写几遍,由于他没有抄在书上,所以只能等到老师发到作业群里,等回家拿着我的手机写作业,课后服务的时间只能玩了,我清楚的记得,二宝没少挨揍,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会的作业也不写只等着我给他手机再抄。

上天班回来看到二宝一个字没写,那个气不打一出来,看着她把作业写完,在做出饭收拾完八点左右了,真的很辛苦,慢慢的陪着写作业,现在升二年级了,没想到提升很大,会读题、会做题,会做笔记了,我想他应该知道不写作业的难过了,只有上课做笔记,才能写完作业,只有写完作业才能不被批评,也许是我的二宝长大了。

一起《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这是一位非常平凡而优秀的妈妈做的真诚分享,他用质朴而细腻的触笔,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及这些足迹何成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恰恰是这些看似很朴实的词,却让我感到了真实,仿佛就是写的我的困惑,书中分成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四个篇章都让我记忆犹新。

尤其是生活片,讲述了李若晨的父母如何让孩子走出课本,走出家门,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在玩中学学中文,看到这些让我想起我对孩子教育方法,从而做了一个比较,才发现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要学会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说是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先从生活篇学起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4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5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所以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6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

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7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8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DANNY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DANNY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DANNY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9

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在书里,陪伴也是一种爱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对于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虽然身为教师,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在向家长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时,作者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用心之深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在干什么?

现在想来,恐怕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认为对孩子的陪伴不那么重要。现在更深切的明白: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攒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心灵还感受不到物质的重要。他们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拥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需要父母给与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当自己失败时、受挫时、父母会在家里等着他,给他安慰,而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承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深感愧久,自从有了闺女,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她的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太少了,总认为闺女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常对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虽说也不错,但在儿子心里也许不这样,总认为妈妈不管我了。有段时间儿子到家就发小脾气,我批评他,老大不小了,怎么能那样。后来才想,原来这是儿子在发泄心中的不平,细想是自己的不对,这些曰子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应该多些时间陪陪这个小孩。

现在懂得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用钱,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0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

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1

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历,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表达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子写;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表达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快乐,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2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

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

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

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去年家长会,我向家长们推荐此书,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加油宝贝的父母们阅读。作为教师,阅读此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经验。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阅读篇这一章。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一个人仅仅靠眼睛耳朵大脑吸收得来的知识远远比不上从书籍中获得的多。这也就是说,阅读将会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从小怎样使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要培养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得给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其次家长得以身作则,陪着孩子阅读。此做法不仅适用于家长,我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用得上。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在学生面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所以,今后我要给些时间让学生们阅读,课间陪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推荐阅读好的书籍,并给孩子们制定一些阅读计划。

各位家长朋友、同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看书、学习氛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4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

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

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

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

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5

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在书里,陪伴也是一种爱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对于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虽然身为教师,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在向家长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时,作者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用心之深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在干什么?

现在想来,恐怕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认为对孩子的`陪伴不那么重要。现在更深切的明白: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攒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心灵还感受不到物质的重要。他们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拥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需要父母给与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当自己失败时、受挫时、父母会在家里等着他,给他安慰,而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承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深感愧久,自从有了闺女,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她的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太少了,总认为闺女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常对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虽说也不错,但在儿子心里也许不这样,总认为妈妈不管我了。有段时间儿子到家就发小脾气,我批评他,老大不小了,怎么能那样。后来才想,原来这是儿子在发泄心中的不平,细想是自己的不对,这些曰子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应该多些时间陪陪这个小孩。

现在懂得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用钱,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6

陪着孩子逛书店,意外看到一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扉面上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这一句话让我的心瞬间像找到了航标,于是果断地付款。无意中看到博客大管家中介绍,心中更是庆幸买到这本好书。

应该说这是所看的第二本家教类书籍。初看就爱不释手,让我真真正正地沉静下来,每天晚上拜读几页,久而久之,沉醉到12点半才在老公的再三催促之下入睡。

喜滋滋地打开,书的画面上为我呈现了一副极其温馨的母女情深场面,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一位身材矫小的妈妈拥着一位和孩子相仿的女孩一起向树林深处走去。

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不愧是大师级,她以极其细腻质朴的手笔,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描绘了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记录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

看到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独立成文,字里行间,让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教育达人的苦口婆心现身说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在用心记录、真诚地分享着、引导着孩子走过每一个阶段,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呵呵,咱是笨妈妈,就笨鸟先飞,对着老师的文笔逐篇对照自己吧。

生活篇 · 越来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相对于刘老师带着孩子去看日出,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相比,老公单位有一年一度的高温假期,每年临放假之时,老公就会和同事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聊一聊带孩子一起去哪里增长见识,远途的我们一起结伴去青岛,近一点的我们一家三口就去开封。

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今年的暑假我们一行14人组团浩浩荡荡地开往青岛,面对青岛的鬼斧神工,孩子发出了大大的惊叹,对美景留连忘返。因为经常云雾缭绕,我们没有看到太阳的喷薄而出,但是在傍晚时分,孩子却与我们享受海水习习,夕阳西下日落的美景尽收眼底。

往年因为老公放高温假,恰巧是单位最为繁忙的时候,走不开,可是这次的长岛之行,让我改变了看法,我会尽量抽时间多陪一陪孩子,也希望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阅读篇 ·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刘老师创建的是一个学习型家庭。除了家里林林总总的书籍,书店是他们家的第二书房。相比较而言,我们家前几年,家里边,妈妈的书居高不下,大部分都是妈妈这几年的专业书籍。随着孩子阅读的增加,从最初给孩子读的优秀女孩故事、寓言故事、到现在的绘本诗词,孩子的书目在悄悄地赶超妈妈。通过阅读不仅滋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熏陶着她的情操,也拓展她的知识面。我觉得今后在阅读方面真应该做到不仅让孩子有书读,还要孩子读到书。

学习篇· 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不得不说孩子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富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何时候任何阶段她都会及时发短信提醒: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个阶段的学习培养,在哪个时期应多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也一向都特别喜欢上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课,能够跟着老师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任务。

唯一有缺点的是作为家长,最初我还没有做到对孩子学习习惯的专时专用培养,由于工作的关系,每次都是先接回爷爷奶奶家,尽管已经给她留出了十分钟的吃喝拉撒时间,但当坐在学习桌前有时还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小毛病,要不写一会儿字就要削削铅笔之类。注意到这种情况,我给她限时限点,在家里召开民主生活动会通过自我检讨的方式,及时给她提出意见,现在握笔的姿势也好多了,低头仍时有发生。

品格篇 · 我们要彼此听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在书中提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生养自己的父母,才能处理好与同学、与同事的关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经常教育要孝敬公婆,之前一直跟公婆居住的日子,我和老公也会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和财务。

公婆也为了我们这个大家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着。宝贝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奶奶有个头疼脑热她会第一时间给奶奶按摩减压;爷爷生病住院,她会学孔融让梨般让爷爷吃大的桔子而自己吃小的,孩子的懂事与孝顺让我十分欣慰,可能平时给她讲的寓言与绘本以及在学校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行为。

心理篇 · 让天使自己飞翔

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他们并不比我们脆弱,而是我们比我们的父母脆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就如刘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会有闹情绪的时候,还没有学会管理自已情绪的孩子们更会把一切都表现在外。学业一年,孩子结交了好几个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孩子忽然有些情绪低落,详细问明缘由时,她气呼呼地告诉我:说和好朋友一个是领读班长,一个是小助理,却在管理同学们的时候发生了矛盾。一个强调领读就是领读不用管其它的事情,一个却是负责小朋友的读书认真不认真的。

我抱了抱她:“宝贝,没关系的,你们两个小同学不管分工做什么,都是为了你们的班集体,要互相商量一致,有什么事多沟通,没有什么大矛盾的。再说,你们又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结果孩子如释重负,等到周六再见面的时候,孩子们一见面就高高兴兴地搂在一起了。

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看到刘老师家使用的邮筒和BBS,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

孩子从幼儿园时期也时常会做个小卡片或是写个小纸条,有时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爱你““妈妈慢点”都会让我感到孩子的心思。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我已经好长时间不太写日记了,是孩子的小纸条让我重新把束之高阁的日记本拿出。呵呵,咱打字慢吞吞的,就抽空的时候多写一写,记一记吧。

书中的阅读导航可谓匠心独用,为了便于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本书,设置了很多问题索引,让作为家长的我能一目了然地迅速地找到答案。

正因为这些都是妈妈的亲身经历,所以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人备感亲切。虽然书只是读了一遍,却已经收获颇丰。每个家庭文化教育理念不同,对孩子的培养各有差异,再加上每个孩子的智力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作为家长,就是陪伴孩子去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

正如老师在最后写道: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

希望在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让我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快乐的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7

自从有了孩子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书,说实话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说过,我们购买了一个新产品会有一个说明书,而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作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们没有惯例可循,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其实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觉做父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独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来越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在这中间引导他的想法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关于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一样会紧张,会觉得有压力。特别是二年级开始,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习,养成不需要妈妈的习惯,可是他的成绩就会起起伏伏,很多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这中间是一种纠结与担心的心情,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所以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我希望用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长。很可能现在孩子一时表现会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我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所发生的一切,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我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开放而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很庆幸孩子遇到了有爱心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习,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8

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9

尧尧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将来能游刃有余的担任小学生妈妈的角色,本周我花了大概3,4天的时间读完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完后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几点:

首先,应该鼓励小孩子多玩、多运动,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弥补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图等能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经常运动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读书,多多益善,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去图书馆读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图书馆都鼓励在里面读书,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很多的书,这是在家里阅读没法比的。遇到特别好的书也可以买回家里反复阅读。输入多了,知识面自然扩充了,输出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暂时跟不上学校进度,家长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且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和短板,家长应该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针对特点制定对应的措施。

第四,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上学和学好老师教的课程。

第六,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定好的事情,如果临时有变化,也要彼此协商好弥补的方式。

第七,如何学好语文?多输出,例如多写日记等,如果孩子不会写,可以口述,家长记录。如何学好英语?多输入,每天听英语音频,逐步背诵好的语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级时,要多陪孩子读书、游玩,多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和对于自己的认可。在孩子高年级不需要自己时,适当放手,不随便干预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对自己形成依赖,也不使自己对孩子形成依赖,彼此独立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九,多和孩子沟通,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随便决定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大家商量着来。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许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上网玩游戏。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般家长喜欢干什么,孩子也会喜欢干什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0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一个书店,我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

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父母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而温暖的守候,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度过无悔的小学六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时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薄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和方法,并且非常实用。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家长的素养水平也不一样。家庭能够培养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来不是一个定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来,家长无条件的爱与付出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地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会拓展,会伴随孩子走过初中、高中,乃至于她将来的人生。从孩子无意识地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学、去做,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要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1

尧尧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将来能游刃有余的担任小学生妈妈的角色,本周我花了大概3,4天的时间读完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完后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几点:

首先,应该鼓励小孩子多玩、多运动,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弥补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图等能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经常运动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读书,多多益善,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去图书馆读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图书馆都鼓励在里面读书,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很多的书,这是在家里阅读没法比的。遇到特别好的书也可以买回家里反复阅读。输入多了,知识面自然扩充了,输出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暂时跟不上学校进度,家长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且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和短板,家长应该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针对特点制定对应的措施。

第四,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上学和学好老师教的课程。

第六,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定好的事情,如果临时有变化,也要彼此协商好弥补的方式。

第七,如何学好语文?多输出,例如多写日记等,如果孩子不会写,可以口述,家长记录。如何学好英语?多输入,每天听英语音频,逐步背诵好的语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级时,要多陪孩子读书、游玩,多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和对于自己的认可。在孩子高年级不需要自己时,适当放手,不随便干预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对自己形成依赖,也不使自己对孩子形成依赖,彼此独立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九,多和孩子沟通,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随便决定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大家商量着来。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许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上网玩游戏。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般家长喜欢干什么,孩子也会喜欢干什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2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百货大楼的新华书店。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时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儿子读完的书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3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4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着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拿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封面上的话。这两句话就像自错综缤纷的枝杈和诱惑中确定了生长的根基和方向,让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仔细审视内心深处埋藏深久几近被遗忘的渴求。

这本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将自己女儿小学六年成长的点滴详细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浅显易懂,却给人以启迪和深思。翻开目录,就有一种亲切感,“越玩越出色”“泡在书海里”“学习是一颗糖”“我们要彼此听话”“让天使自己飞翔”“换个方式表达爱”等,处处表达的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培育的是孩子成长的“根”,只有“根”强壮,枝叶才能繁茂。翻开正文,更是亲切。文中详细例举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客观讲述了一个家长的真实体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由自主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家长的目光去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锻炼抗挫折能力。在游戏中输得起的孩子,在其它方面比赛中也会输得起。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孩子其实也在学习,而且是在轻松地学习,他们学到的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学校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只会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与瑰丽奇绝的美永远在那里静默着,只有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感悟,感受才会深切,也只有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对学生进展的保护校园环境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深切感受到校园的美,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情感,这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5

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把《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品”完,获益匪浅,我深深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陪伴——我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诠释,也是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没有陪伴哪有那么深的感悟,如何把孩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写得如此清晰﹑透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热爱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职。而对于上小学的家长们,更应该耐心的陪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看图写话和写日记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识字不多,语言不够丰富,要把文章写得通顺都困难,知道着急也于事无补,静下心来,慢慢地跟儿子沟通。最初,我们先画一幅画,给画想一个题目,再口述这幅画的想法和意义,还好,我跟儿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厌倦,慢慢地能把一幅幅画表述清晰,但要如何增加一些优美的语句呢,那就是大量的阅读。作者也说到,有书读,并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还要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儿子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幽默的书籍,比如《小屁孩日记》﹑《一年级的小豆豆》﹑《幽默笑话》等等,但给儿子买的书很有限,后来听一朋友说两路口有一个很大的渝中图书馆,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我迅速去办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就可以为儿子免费借六本书,每次借书儿子都要强调“妈妈,你一定要为我借带拼音版本的书哟”。呵呵!我笑着回答儿子,“好呀,不过,我们应该多识字,多积累词语,这样才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大多数的书是没有注音的”。当然,儿子的语文老师在他们的写作上也下了功夫,这学期还让他们写课内积累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这的确得靠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现在儿子写话不怕了,能够顺利地写好一篇通顺的日记。

陪伴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应该有好的习惯,比如勤俭,独立,懂得感恩,还要有一颗爱心,文中也提到,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这样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爱上学习,心中有爱的孩子,处处充满欢笑,阳光,正能量,有爱的父母更能使家庭和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健康成长。对我来说,也很幸运,虽然儿子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儿子的确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很善良的孩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及周围的人说起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而“遭遇”老大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有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而在我生了妹妹之后,儿子很开心,在我忙碌的时候还经常帮忙照顾妹妹,把自己的东西与妹妹分享,俩兄妹感情可好了。让孩子心胸开阔,仁爱有礼,这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的。

周末的时候,我们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作业,另一天尽情放松的玩,正如作者所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让孩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性格变得阳光开朗”。孩子有一颗爱的心,愉悦的灵魂,这也是家长们的追求。

让我们迎着阳光,带着微笑,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