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1
作为学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面对着一道理科题目/作文题/生活难题,竭尽全力想要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法,可以感觉到大脑在开足马力绞尽脑汁,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大脑空转——精神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但却没有做实际的工作。我想,我没有学会怎样思考。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秋叶老师和黄鑫老师这两个个人的。当时我在为作文搜集素材,无意间撞入了两位老师的豆瓣空间,看到了一堆日志——对我来说简直如宝藏一样的东西——觉得秋叶老师的话语很有亲和力,很容易理解,而且说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微观操作层面的事物,可操作性极强,然后就关注了微信,买下并读完这本教我如何思考的书。
这本书一共8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身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变得合理的思考。”批判性思考必须是理性的和反思的——亦即有理由的和经常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些根本性的事物再思考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的另一个描述——批判性思维决定我们相信什么并去做什么,了解影响我们思考的要素,并对自己的初步观点评估调整。
另外,作者觉得“批判性思维”的名字好高大上,所以自己给他换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独立思考!
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告诉我们怎样提问。
这一部分,作者是想提醒我们提问时有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简单的例子:“我要不要出国留学啊?”第一,没有给出提问者的经济条件;第二,没有给出提问者的学习情况;第三,没有给出提问者学习的专业;第四······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想要让自己的提问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自己对这个问题和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查,给出足够的条件,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答案,否则就不要怪别人回答“百度一下”四个字了。
当然,学会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所以这部分内容不会只有这些,需要大家自己进行挖掘。
剩下的章节则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大学生想学一门新的学问的人应该如何学习。
这一本分给我们说明了整体式学习的理念、教科书阅读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原则、大学各门课程的学习指引、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技术。前文讲过,张志和黄鑫两位老师介绍的多为微观操作层面的技术,所以这一部分的要点分散而细微,在此不作赘述,但这些细节操作正好与当下各种流行的宏观理念互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虽说这本书是为大学生而写的,但里面很多东西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最有用的,是它提出了“思考框架”的理念。个人认为,所谓“思考框架”是一套进行分析的角度或者说顺序,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方向标。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事—物—势”框架,就是让思考者在思考问题是从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人,会发生的事,有影响的物,以及未来的趋势来想,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情景后,下决定。不得不说,“思考框架”这种东西能简化思考难度,缩短思考时间,适合大多数思考者使用。
我自己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思考框架是为写书评而生的一套思考顺序:先介绍读书的背景、再介绍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是作者的语言风格或者文笔、其次是自己的感想收获、最后是对书的定性评价——推荐或保留意见。
思考框架的形成过程大概有两种:
一、将已有的框架移植过来。当见到别人的框架挺好,或者自己原来用来解决别的问题的框架挺适合的时候,将已有的框架作一定的修改,就产生了一个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框架。
二、从零开始生成。在面对一类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时,自己不断思考,反复试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同样面对过相似问题的人模仿请教,自行设计新框架(这里我论述得不清楚,因为自己也没遇到过这些情况,幸好这些情况并不常见)。
另外,这本书既然是为大学生而写,那么自然也会重点讲到大学学习。在书中,作者着重提到要我们建立学科的思维。这个我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不过我想肯定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有什么用?这个专业有那些课程(知识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大学生能用,任何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内容。
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如果真要回答起来,恐怕不是这么容易吧?
我想,大学生、任何存在大脑空转问题、或者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方法基础而实用,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心思和努力。然而,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掌握了思考能力的人,竞争力要比其他家伙强上多少啊!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2
9月13日上午,我们参加了师生交流会,在会上周任军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句话,其大概意思是小学学知识,中学学规矩,大学学思维,研究生学解决。作为一名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我来说,我现在大概还处于盲从思维的阶段,还没掌握如何独立思考。而正是通过对这本《轻松学会独立思考》的学习,我渐渐地对有些事情有了一定的浅显见解。以下是我按章节得出的一些感想。
一、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深奥乏味难懂,事实上它存在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收集各种知识,而缺乏思考的框架,最终你大脑里的所有知识会成为你的负担,羁绊住你通往正确道路的步伐。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罗伯特。恩尼斯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去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换句话来讲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对于自身的反思,使得自己的意念和行动变成合理的思考。
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而立即兴奋地从水中跳出来,进而得以逃脱。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有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而会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感觉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终被活活热死。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当我们在判断某件事情对与错的时候,不能够单凭一些默认的习俗或者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就轻率概括,有点像以偏概全,要经过自己的判断或者提出假设一步步的进行判断,当然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搜索。就是文中所说的搜商,权威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
二、学会提问是走向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真正的思考,往往从提问开始。一个优秀的思考者,他提出的问题也是高水准的。因此,学会独立思考,应先要学会提问。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与策略。在考研录取通知发下来之后,我们学院举办了“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在互动环节有一个女生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考研,可是我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可能在她心里,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一定适合她,只要按着我们的方式来一定有个好结果。在我看来,她完全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我们都知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从小到大都在逐渐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如何独立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周任军教授曾说过:“学的再多也就是领域中的常识,而常识带不来优势!百度上能搜到,凭什么要请你呢?追求极致地干吧!”是啊,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有一句话叫做“你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人在很多年前都遇到过,答案早就有了,而且就在网上”。但是,这些信息真的就是能解决你问题的信息吗?作为研究生,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我们真的是在读研究生吗?如果一味地按着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学习,可能三年以后的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研究生。周老师曾告诉我们,为了培养我们写论文的能力,首先就是先阅读大量文献,而阅读的文献一般是CSCD、EI、北大核心级别及以上的论文。高质量的文章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效果。
四、逻辑陷阱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逻辑陷阱,而这些陷阱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能正确地进行批判地思考。比如说:河南人就是骗子多!这让我作为一个河南人表示深感困惑。从大学开始就经历过“地域黑”,他们总是吐槽各种各样的事情,好像我们河南就真的是那样的。这就是轻率概括,总不能因为极个别人的行为而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而且这种言论也会伤害我们的情感。再比如说人身攻击,在生活中有些人试图凭借某人的品质、背景、家境、地位等,作为质疑某人的观点或者理由。这时候我们应该想一下,我们是否陷入了“诉诸人身”的逻辑陷阱呢?
记得周任军教授曾说过:科学研究需要投入与努力,更需要探索性思维。作为电气研究生,我们应该紧跟电气行业发展的潮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拼搏!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3
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会,而制造使用工具则是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完成的,从事生产劳动也是需要有意识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当中,一个人能否有意识地、独立地思考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优秀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此进行自主思考。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会去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答案,那么这个问题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因为提问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往往是一个好的提问者,但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就不一定是好的思考者。就像从事记者职业的人,在大部分场合,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提问,在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思考,很多的提问都只是让被问者感到了难堪,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更加的有料可写,但这有什么用呢?随波逐流,成为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重复着自己本就无聊的生活。而作为最基础的人,我们去提问,去质疑,目的不是为了让别问者难堪,而是让自己通过提问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在人类发展的历程里我们可以看到,答案并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像电力行业,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都是通过提出对前人的质疑,然后去思考这种问题,才有了现在的电学、电磁学,才有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可想而知,做一个好的提问者不如做一个好的思考者。
思考又分为独立思考和被动思考两种。独立思考是通过个人对某一种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观察,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最后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被动思考则是最普遍的,比如我们在学习阶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据我们的学习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来解答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动思考占主导,因为我们仅仅只是为了做出答案而进行思考,并没有根据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独特见解。在学习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大家在一起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某一部分人跟自己的答案不同,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一旦大部分人跟你说你做的有问题,那么很多人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因为如果要反驳,就要进行大量的思考过程,而人一旦有了可以依赖的捷径,就会放弃自己正在走的路,因为往往一个大众所认可的答案会阻止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由于我们的思维更习惯于寻找认同而不是寻找真相,而一个优秀的独立思考者会不时地提醒自己:我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吗?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去验证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能不能发掘出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索性创新呢?所以说独立思考要比被动思考有意义,更加的珍贵。
话说回来,我们研究生所需要的就是独立地思考,因为这跟以前的学习都不同,以前的学习都是填鸭式的学习,那些知识你只需要被动地接收就行了,但是研究生就截然不同,我们需要切换以往习惯的被动思考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主动地、独立地思考。老师并不会将你所需要的知识手把手地交给你,而只是根据你的学习方向提出指导建议,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去思考,去主动的学习,所以我觉得咱们长理开学礼选择的《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真的是太及时了,这本书很好的指导我们如何去独立思考,将思考的学习方式类比竞技类项目的锻炼方法,一步一步的指导我们去学习独立思考,很感谢学校赠送的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快更好的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后,我想用我感触最深一句话来结尾,那就是:很多时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没有选择,而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4
9月13日上午,我们参加了师生交流会,在会上周任军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句话,其大概意思是小学学知识,中学学规矩,大学学思维,研究生学解决。作为一名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我来说,我现在大概还处于盲从思维的阶段,还没掌握如何独立思考。而正是通过对这本《轻松学会独立思考》的学习,我渐渐地对有些事情有了一定的浅显见解。以下是我按章节得出的一些感想。
一、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深奥乏味难懂,事实上它存在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收集各种知识,而缺乏思考的框架,最终你大脑里的所有知识会成为你的负担,羁绊住你通往正确道路的步伐。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罗伯特。恩尼斯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去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换句话来讲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对于自身的反思,使得自己的意念和行动变成合理的思考。
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而立即兴奋地从水中跳出来,进而得以逃脱。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有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而会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感觉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终被活活热死。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当我们在判断某件事情对与错的时候,不能够单凭一些默认的习俗或者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就轻率概括,有点像以偏概全,要经过自己的判断或者提出假设一步步的进行判断,当然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搜索。就是文中所说的搜商,权威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
二、学会提问是走向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真正的思考,往往从提问开始。一个优秀的思考者,他提出的问题也是高水准的。因此,学会独立思考,应先要学会提问。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与策略。在考研录取通知发下来之后,我们学院举办了“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在互动环节有一个女生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考研,可是我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可能在她心里,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一定适合她,只要按着我们的方式来一定有个好结果。在我看来,她完全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我们都知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从小到大都在逐渐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如何独立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周任军教授曾说过:“学的再多也就是领域中的常识,而常识带不来优势!百度上能搜到,凭什么要请你呢?追求极致地干吧!”是啊,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有一句话叫做“你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人在很多年前都遇到过,答案早就有了,而且就在网上”。但是,这些信息真的就是能解决你问题的信息吗?作为研究生,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我们真的是在读研究生吗?如果一味地按着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学习,可能三年以后的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研究生。周老师曾告诉我们,为了培养我们写论文的能力,首先就是先阅读大量文献,而阅读的文献一般是CSCD、EI、北大核心级别及以上的论文。高质量的文章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效果。
四、逻辑陷阱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逻辑陷阱,而这些陷阱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能正确地进行批判地思考。比如说:河南人就是骗子多!这让我作为一个河南人表示深感困惑。从大学开始就经历过“地域黑”,他们总是吐槽各种各样的事情,好像我们河南就真的是那样的。这就是轻率概括,总不能因为极个别人的行为而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而且这种言论也会伤害我们的情感。再比如说人身攻击,在生活中有些人试图凭借某人的品质、背景、家境、地位等,作为质疑某人的.观点或者理由。这时候我们应该想一下,我们是否陷入了“诉诸人身”的逻辑陷阱呢?
记得周任军教授曾说过:科学研究需要投入与努力,更需要探索性思维。作为电气研究生,我们应该紧跟电气行业发展的潮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拼搏!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5
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会,而制造使用工具则是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完成的,从事生产劳动也是需要有意识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当中,一个人能否有意识地、独立地思考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优秀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此进行自主思考。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会去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答案,那么这个问题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因为提问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往往是一个好的提问者,但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就不一定是好的思考者。就像从事记者职业的人,在大部分场合,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提问,在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思考,很多的提问都只是让被问者感到了难堪,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更加的有料可写,但这有什么用呢?
随波逐流,成为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重复着自己本就无聊的生活。而作为最基础的人,我们去提问,去质疑,目的不是为了让别问者难堪,而是让自己通过提问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在人类发展的历程里我们可以看到,答案并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像电力行业,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都是通过提出对前人的质疑,然后去思考这种问题,才有了现在的电学、电磁学,才有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可想而知,做一个好的提问者不如做一个好的思考者。
思考又分为独立思考和被动思考两种。独立思考是通过个人对某一种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观察,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最后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被动思考则是最普遍的,比如我们在学习阶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据我们的学习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来解答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动思考占主导,因为我们仅仅只是为了做出答案而进行思考,并没有根据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独特见解。
在学习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大家在一起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某一部分人跟自己的答案不同,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一旦大部分人跟你说你做的有问题,那么很多人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因为如果要反驳,就要进行大量的思考过程,而人一旦有了可以依赖的捷径,就会放弃自己正在走的路,因为往往一个大众所认可的答案会阻止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由于我们的思维更习惯于寻找认同而不是寻找真相,而一个优秀的独立思考者会不时地提醒自己:我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吗?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去验证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能不能发掘出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索性创新呢?所以说独立思考要比被动思考有意义,更加的珍贵。
话说回来,我们研究生所需要的就是独立地思考,因为这跟以前的学习都不同,以前的学习都是填鸭式的学习,那些知识你只需要被动地接收就行了,但是研究生就截然不同,我们需要切换以往习惯的被动思考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主动地、独立地思考。
老师并不会将你所需要的知识手把手地交给你,而只是根据你的学习方向提出指导建议,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去思考,去主动的学习,所以我觉得咱们长理开学礼选择的《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真的是太及时了,这本书很好的指导我们如何去独立思考,将思考的学习方式类比竞技类项目的锻炼方法,一步一步的指导我们去学习独立思考,很感谢学校赠送的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快更好的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后,我想用我感触最深一句话来结尾,那就是:很多时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没有选择,而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读后感 篇6
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会,而制造使用工具则是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完成的,从事生产劳动也是需要有意识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当中,一个人能否有意识地、独立地思考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优秀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此进行自主思考。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会去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答案,那么这个问题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因为提问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往往是一个好的提问者,但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就不一定是好的思考者。就像从事记者职业的人,在大部分场合,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提问,在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思考,很多的提问都只是让被问者感到了难堪,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更加的有料可写,但这有什么用呢?随波逐流,成为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重复着自己本就无聊的生活。而作为最基础的人,我们去提问,去质疑,目的不是为了让别问者难堪,而是让自己通过提问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在人类发展的历程里我们可以看到,答案并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像电力行业,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都是通过提出对前人的质疑,然后去思考这种问题,才有了现在的电学、电磁学,才有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可想而知,做一个好的提问者不如做一个好的思考者。大树分割线
思考又分为独立思考和被动思考两种。独立思考是通过个人对某一种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观察,有意识的思考,从而最后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被动思考则是最普遍的,比如我们在学习阶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据我们的学习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来解答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动思考占主导,因为我们仅仅只是为了做出答案而进行思考,并没有根据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独特见解。在学习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大家在一起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某一部分人跟自己的答案不同,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一旦大部分人跟你说你做的有问题,那么很多人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因为如果要反驳,就要进行大量的思考过程,而人一旦有了可以依赖的捷径,就会放弃自己正在走的路,因为往往一个大众所认可的答案会阻止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由于我们的思维更习惯于寻找认同而不是寻找真相,而一个优秀的独立思考者会不时地提醒自己:我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吗?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去验证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能不能发掘出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索性创新呢?所以说独立思考要比被动思考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大树分割线
话说回来,我们研究生所需要的就是独立地思考,因为这跟以前的学习都不同,以前的学习都是填鸭式的学习,那些知识你只需要被动地接收就行了,但是研究生就截然不同,我们需要切换以往习惯的被动思考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主动地、独立地思考。老师并不会将你所需要的知识手把手地交给你,而只是根据你的学习方向提出指导建议,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去思考,去主动的学习,所以我觉得咱们长理开学礼选择的《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真的是太及时了,这本书很好的指导我们如何去独立思考,将思考的学习方式类比竞技类项目的锻炼方法,一步一步的指导我们去学习独立思考,很感谢学校赠送的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快更好的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后,我想用我感触最深一句话来结尾,那就是:很多时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没有选择,而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