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1
一、丰富的资料准备
中考命题的资料准备丰富、全面超出我想象:命题组会给命题老师准备的资料丰富齐全,除了我省各地区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以外,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国外的教材和资料,平时我们在工作中的命题只局限于自己地区所选用的教材,但是作为中考命题的高度必须要兼顾到所有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命题的过程中和闲暇之余我大量地阅读了其它地市及国外的一些物理教材,特别是一套德国的物理教材给了我很深的映像和启发,充分的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提醒了自己,假设作为一名命题的老师,自己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会直接影响到试题的质量,以后更要加强学习。但是无论地市教材的使用情况如何,都要依据课标和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难易要求、公式的给出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因此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几个版本教材中有明显差异的地方就不要过细练习了,应该多抓住共性的知识点复习。
二、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
命题的根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阶段:
〔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
〔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
〔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
〔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
〔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
〔6〕定稿交付印刷。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每年都带毕业班,对双向细目表也阅读过多遍,但是从未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我每次不管是学校命题还是地市区的命题,我都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标准选题
选题要通过几轮的讨论、否认、再选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中考选题的高标准。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要,与市面上的题非常相似的题不能要,理解有歧义的题目不能要,表达不准确的题目不能要,难题繁体陈题不能要。题目不仅要求考察形式新颖,表达准确简洁,还要力求联系实际,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要力求考察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知识面的广度,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我非常佩服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对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研究透彻,记忆清晰,根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也提醒了我,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命题培训对我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
参加完了中考命题培训以后我也对自己的中考复习方法和习惯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更加的清晰和自信了。
1、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多读、多做才能提高中考复习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出题的思路、总结出命题的方向。
3、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中考试题突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观察能力,很多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事例为背景,考察学生分析数据、读取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和选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这一方向来进行考察。
4、注重学生的易错点和模糊点的积累:很多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主要是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上容易形成易错点和模糊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加以呈现和练习,我在实际中的做法就是建立“易错本〞,将每次作业,单元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比拟高的知识点和题目进行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改编成册让学生强化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由于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我没有能够将我的体会和收获说的非常的清楚,还请各位前辈同仁多多包涵。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2
从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要注重看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针对上述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基础复习。
一定要打好基础,以便为下一阶段的“专题复习”乃至最后一阶段的“强化训练”作好充分准备,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上复习课老师不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进行重点梳理,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以便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对复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首轮复习过程中,配合做一些相关练习很有必要,但要注意难度不能过大。搞好第一轮复习是做好下两轮复习的必要条件。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强化训练。
此轮复习的`重点是查漏补缺,同学们在通过前两轮复习之后,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及其命题规律已有了清楚认识,这时就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了。进行强化训练,要用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
二、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有效学习。
(1)善于思考: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模棱两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3
3月29号清晨,我和学校的其他两名同事兴致勃勃地走进汪疃小学。在这里,和众多语文老师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中考语文研讨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丰,在这里,我总结为两点:
一、和名师交流,促进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培训就是非常好的途径。在培训中,我通过王晓芳老师对中考古诗词的教学情况深入剖析,发现古诗词的教学竟然如此多娇。从心里感觉这远非“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会极大地促进我对古诗词教学形式的多种理解。再如田涛老师讲授的《写一篇文体明确的文章》,梳理了作文文体知识,我对写作技巧又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就像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的确,这种时时促人进步学习,成了又一次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并不是十分留意的问题,会因为其他老师的一句点拨而豁然开朗。
二、重视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做到广积粮、深探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怕学生吃不进去,或是理解深意不够,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通过荣成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讲授的《再赏小潭解忧乐》,尤其是将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几位大家进行比照时,使我深有感悟,其实,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应该是我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得多尝试将不同的名家作品一同呈送给学生,让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心境情感中体味不同的名家“自我”,教会学生欣赏不同的文字美,情感美,直至人性美。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事情。
感谢授课和讲座的几位老师,让我受益匪浅。在对比中,我发觉要将自己对教材和复习资料的理解掌握与培训心得结合起来,我想惟其如此,才能在中考的竞技场上收到更好的效果。感谢这次培训!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4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
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5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
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忆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第一、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根底。
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
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根底,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
注重学生活泼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泼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局部。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2、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拟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根底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3、新课改正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阔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7
暑期参加这次县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师训”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
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8
9月25日,我参加了由县教研室主办的“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天,第一天由各中学物理教师代表分享他们各自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由县教研室杨庆龙老师做复习指导,第二天由来自西安的权老师和与会的所有老师分享他的复习策略、安排及建议。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我受益颇深,接下来我就简单回顾总结一下,谈谈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感想。
1、发现自己复习教学中的不足
考考点,加强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如此学生对中考要考什么内容了然于心,侧面能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二轮采取分层次复习,由于他们的`基础和成绩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我只要求他们做比较简单的题目,鼓励他们做一些中考热点的练习;而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复习资料的题目,实在不会的交老师解决;而对于一部分优等生,我则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复习资料,帮助其他同学复习,适当给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探讨和交流。
2、细致研究中考题的作用
在培训中,几位教师多次提到要细致研究历届中考真题,我认为细致研究中考题对把握中考动向和考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通过研究历届中考试题,教师更清晰地知道中考要考什么;会是哪种类型的题来考;难易度如何;分值大约占多少;从而能指导教师在教学复习中把握中考重点、易考点等,如此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复习的侧重点,合理安排好时间、进度,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让教师复习少走弯路,学生复习起来也轻松。
3、复习中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在教师复习备考交流中,长岭中学一位教师针对复习中提出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所谓三讲为“重难点讲、疑难点讲、不会的讲”,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始终不会的不讲、非考点不讲”。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9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10
暑期参加这次县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师训”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
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
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11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忆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根底。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 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根底,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泼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泼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局部。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拟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根底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正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阔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中考培训会心得体会 篇12
在参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四天里,新课改的部分专家给我们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核心理念;分析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及评价要求,使我了解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天,本人仍然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本人的最大感受是新一轮课改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作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新课改大潮的挑战,则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需要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本次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 、“教学观”、 “质量观” 、“评价观”。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课改的关键和核心却是教师。因为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是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肩负重大使命。所以通过培训,我感觉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改变。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新教材对于我们刚接触老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都是新手,面对新课程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而新课程的任务又重,所以我感觉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从头做起的准备,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其次需要各个老师之间共同研究、讨论,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依据内容定位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统筹规划,大胆“放手”,不留恋于“过去”,不滞留于“熟知”,分层次教学,善于整合教材,善于把握重点。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教材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落实:要正确对待这个目标,高中生应该主要是思维活动,该目标同样非常重要,而且有很多课的情感目标重于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矛盾。达成目标的方法:利用“逻辑推动”实现目标,抓住“各种境遇”实现目标抓住“新鲜事实”实现目标。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生活经验、重视情境体验、重视过程方法、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迁移运用、重视归纳。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从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只是重视结论。教学应该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本身。
4、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关于一些新课程教学评价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