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2024/06/2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1

小学教师研修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期我收获了许多,现在把自己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这次研修。

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与“现在”一直是在努力改变,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

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还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2

11月11日,我有幸跟随滑县小语小数工作坊团队走近河师大,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xx滑县“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团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家讲座、又有讨论互动。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引领,为即将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工作坊组建指明了方向。

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刘莉莉主任带来的《“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校本研修策略》的讲座,为我们剖析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校本策略;南京市栖霞区发展中心周荣婷老师的《寻“真”问题 做“真”研究 求“真”发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的基本模式;深受学员们喜欢的刘萍萍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课堂观察》的报告,刘老师从传统听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听课无准备化、评课漫说化等7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校本研修听评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在未来工作坊教研管理中自如应对解决这些难题;商丘师范学院的王启明教授以《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探路径,促发展》为主题,通过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几张像电路图一样的表格,给我们理清了滑县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思路;濮阳教研员韩素净老师带来的《把握习作特点 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让我们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从有了更清晰认识,还针对习作教学做了系统的引导和解析。

三天时间,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我们即将组建的“研训赛一体化”有着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我们当前工作坊的组建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二、研修培训,初步明确“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工作坊的作用,并指明方向。

培训期间,我非常认真地聆听专家们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及许多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等等。其次,也对研修一体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主题研训活动首要先遴选主题,通过调查访谈,找出教师遇到的难题,然后确定主题,团队设计打磨课题,以课例形式展示,并组织老师研讨,然后有专家针对这一主题做微型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

未来可期,我会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同时,我要学会变换身份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教学观。

总之,小语工作坊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我会以这次“研训赛一体化”专项培训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培训中收获很多,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带领团队,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坊主。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3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下面我分享下在学习的理念、心理课程的设计、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是杂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心理学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当然其他的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我只是心理学的老师,所以我只对心理学有发言权。樊富珉教授的这几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第三天上沙盘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时,我发现每一种心理技术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增加新的内容,如果还停留在读书时所掌握的沙盘技术而进行实际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线的心理教师就是在浪费来访学生和自己的时间。要想丰富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关重要。

二、心理课程的设计

北京教育学院的迟希新教授分享了他的几个教案,他说分享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再加工,回到自己的学校去实践这几节课,而是要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做,任何一个心理主题的课程都能非常精彩,为什么没有人给中小学心理课程竖起大拇指称赞,是因为研发课程的我们还没有勇气攥起拳头拼搏。他展示的几个主题司空见惯,但是却让我们耳目一新,最受启发的就是“感恩”主题,迟希新教授说,这是个被嚼烂的主题,心理老师可以上,德育处、教导处、班会课都可以上,那么心理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和感悟的,必须有所突破。否则就像拿着盆,打上水,强行给父母洗脚一样,流于形式。迟教授的课程设计,导入部分花了很大心思,他喜欢用图片导入,这种导入方式也是很普遍的一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只是用图片还是用心在导入。

他选择了一张四十几岁的儿子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告别的画面切入,他保证这张图片没人看过,因为是他亲手拍的,他说那个画面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才会给自己的学生去看,常常为了找到适合的几张图片,他会神游在网络上几个小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坚决不用。从迟教授的一天课程中,我学会的不只是一些课程设计的方法,而是深刻感悟:教育,要做个有心人!

三、心理技术的应用

“澄清”是心理老师与来访学生会谈时,最常用的技术,往往一线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是应用了无数次的技术,根本不需要再考虑如何使用的问题。课上张渝鸿教授亲自指导我们现场进行“澄清”,发现很多老师,并没有达到预澄清的效果,张教授说:咨询过程是一个难于量化的过程,但是你所掌握的关于心理咨询技术的知识是可以量化的,再简单的方法都不要小看它,小看它的同时我们可能已经高估了自己。关于团体辅导与班级心理课的融合问题,张教授的见解也很独特,以往我的最大顾虑就是,团体辅导人数最多12人,要把团体辅导带进课堂,要么只带了一个空架子,要么只关注了一部分学生,其他的人仅仅是出现在课堂上而已,所以我是拒绝把心理课上成团体辅导的。

张教授的观点改变了我的想法,她说:教育得从实际出发,现在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特别紧张,每个班级的人数至少40人,不可能分班团体辅导,那你就要找到方法,把团体咨询的技术和效果植入到心理课堂上,什么样的心理老师最优秀,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只敢想的事情。她列举了如何让学生分享感受和体验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抒发感受是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但是心理课上做到这点很不现实,我们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分组讨论,张教授给我们的`建议是,渐增人数,不断增补成员的讨论方式,我们看了实拍录像,果然有想象不到效果。所以我现在我坚信:只要肯钻研,肯思考,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小班老师们的这次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重点,我的体会有:

一、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管理,教研心得。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经过我仔细地观察,多数幼儿在吃饭时咀嚼较差,不肯吞咽。于是,我就夸张地说:“我来找找谁是大老虎?”自己一边说一边装着找的样子。在找的过程中,我还不停地说:“大老虎啊呜把饭全吃光。”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要不断地咀嚼,不能剩饭。经过这种夸张的游戏方法,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的提高,剩饭的现象减少了。

二、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肯定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规则。在一日常规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而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照老师要求很好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给予鼓励,让小朋友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并鼓励让这样的小朋友来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于好动的孩子也要多加引导,让他们也有机会,这样才能达到全体和谐统一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因为小事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多表扬、肯定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巩固这一行为。

三、家园一致培养良好的习惯。

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5

对我们教师而言,更要关注的是教学的改革,要把自己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教学的改革。下面我谈谈在活动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很抓常规,落实教学。

我认为,主题教研,就是以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

3、认真辅导每一位有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应该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积极学习,更新理念。

借着主题教研这股东风,我认真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物理课程标准》并对相关教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住物理教学的特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落实在以后的课堂上。另外,在此期间,我还积极地研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等,并作好学习笔记。做到学以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理解。

三、不断反思,升华认识。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认识到下面两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要努力追求的:

1、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完全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把机会交给他们。应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所以,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很有必要的。

2、做好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总之,主题教研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我用最短的时间走进了新课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6

11月11日,我有幸跟随滑县小语小数工作坊团队走近河师大,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xx滑县“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团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家讲座、又有讨论互动。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引领,为即将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工作坊组建指明了方向。

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刘莉莉主任带来的《“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校本研修策略》的讲座,为我们剖析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校本策略;南京市栖霞区发展中心周荣婷老师的《寻“真”问题 做“真”研究 求“真”发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的基本模式;深受学员们喜欢的刘萍萍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课堂观察》的报告,刘老师从传统听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听课无准备化、评课漫说化等7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校本研修听评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在未来工作坊教研管理中自如应对解决这些难题;商丘师范学院的王启明教授以《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探路径,促发展》为主题,通过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几张像电路图一样的表格,给我们理清了滑县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思路;濮阳教研员韩素净老师带来的《把握习作特点 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让我们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从有了更清晰认识,还针对习作教学做了系统的引导和解析。

三天时间,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我们即将组建的“研训赛一体化”有着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我们当前工作坊的组建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二,研修培训,初步明确“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工作坊的作用,并指明方向。

培训期间,我非常认真地聆听专家们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及许多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等等。其次,也对研修一体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主题研训活动首要先遴选主题,通过调查访谈,找出教师遇到的难题,然后确定主题,团队设计打磨课题,以课例形式展示,并组织老师研讨,然后有专家针对这一主题做微型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

未来可期,我会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同时,我要学会变换身份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教学观。

总之,小语工作坊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我会以这次“研训赛一体化”专项培训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培训中收获很多,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带领团队,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坊主。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解读这个核心理念呢?我认为:一是我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得到充分的张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导”落在关键上和点子上,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全身心地投身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大兵团作战”,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

1、再现情境诱趣。

心理学研究说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个互动互助的势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2、感情朗读生趣。

感情朗读是最高档次的朗读训练。那介入角色的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学生生趣添乐,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崔峦同志说,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中,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教学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使学生在自始至终的参与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在学会中悟法,在会学中用法,自己去猎取知识,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三、精心设计提问和课堂练习,启导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提问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着眼于全体学生,多为中下生着想。一般要体现下面的特性:

(1)目标性——提问要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努力使提问真正成为达标的阶梯;

(2)层次性——为了照顾中下生,提问要从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大问题中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小问题成为大问题的铺垫;

(3)渐进性——提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可思考可接受,围绕目标逐步推进,分步到位;

(4)灵活性——教师的提问若中下生接受不了,这要以学生的学出发,及时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提问,顺学而导。

心理学家认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需要,不断满足每一层次学生新的需求。

课堂练习的设计在体现知识变为能力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好中差,启导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异性就越大。作为一个教师,要承认差异,多想办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唤起中下生的良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就能使他们从厌学—好学—勤学—优学,逐步跟上队,获得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8

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10月份举行了第一轮听评课活动,参加了教研组的这次活动,我学会了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高、中、低年段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语文组教研听课活动,能够领略到别的教师课堂上的精彩教学,对于自身的教学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开展语文教师优秀备课展示,让我得到了展示的平台,得到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教师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我们教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越学越爱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时时、人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9

x月11日,我有幸跟随滑县小语小数工作坊团队走近河师大,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xx滑县“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团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家讲座、又有讨论互动。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引领,为即将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工作坊组建指明了方向。

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刘莉莉主任带来的《“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校本研修策略》的讲座,为我们剖析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校本策略;南京市栖霞区发展中心周荣婷老师的《寻“真”问题 做“真”研究 求“真”发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的基本模式;深受学员们喜欢的刘萍萍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课堂观察》的报告,刘老师从传统听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听课无准备化、评课漫说化等7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校本研修听评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在未来工作坊教研管理中自如应对解决这些难题;商丘师范学院的王启明教授以《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探路径,促发展》为主题,通过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几张像电路图一样的表格,给我们理清了滑县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思路;濮阳教研员韩素净老师带来的《把握习作特点 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让我们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从有了更清晰认识,还针对习作教学做了系统的引导和解析。

三天时间,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我们即将组建的“研训赛一体化”有着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我们当前工作坊的组建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二,研修培训,初步明确“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工作坊的作用,并指明方向。

培训期间,我非常认真地聆听专家们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及许多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等等。其次,也对研修一体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主题研训活动首要先遴选主题,通过调查访谈,找出教师遇到的难题,然后确定主题,团队设计打磨课题,以课例形式展示,并组织老师研讨,然后有专家针对这一主题做微型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

未来可期,我会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同时,我要学会变换身份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教学观。

总之,小语工作坊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我会以这次“研训赛一体化”专项培训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培训中收获很多,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带领团队,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坊主。

研训赛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10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下面我分享下在学习的理念、心理课程的设计、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是杂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心理学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当然其他的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我只是心理学的老师,所以我只对心理学有发言权。樊富珉教授的这几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第三天上沙盘技术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时,我发现每一种心理技术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增加新的内容,如果还停留在读书时所掌握的沙盘技术而进行实际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线的心理教师就是在浪费来访学生和自己的时间。要想丰富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关重要。

二、心理课程的设计

北京教育学院的迟希新教授分享了他的几个教案,他说分享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再加工,回到自己的学校去实践这几节课,而是要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做,任何一个心理主题的课程都能非常精彩,为什么没有人给中小学心理课程竖起大拇指称赞,是因为研发课程的我们还没有勇气攥起拳头拼搏。他展示的几个主题司空见惯,但是却让我们耳目一新,最受启发的就是“感恩”主题,迟希新教授说,这是个被嚼烂的主题,心理老师可以上,德育处、教导处、班会课都可以上,那么心理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和感悟的,必须有所突破。否则就像拿着盆,打上水,强行给父母洗脚一样,流于形式。迟教授的课程设计,导入部分花了很大心思,他喜欢用图片导入,这种导入方式也是很普遍的一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只是用图片还是用心在导入。

他选择了一张四十几岁的儿子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告别的画面切入,他保证这张图片没人看过,因为是他亲手拍的,他说那个画面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才会给自己的学生去看,常常为了找到适合的几张图片,他会神游在网络上几个小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坚决不用。从迟教授的一天课程中,我学会的不只是一些课程设计的方法,而是深刻感悟:教育,要做个有心人!

三、心理技术的应用

“澄清”是心理老师与来访学生会谈时,最常用的技术,往往一线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是应用了无数次的技术,根本不需要再考虑如何使用的问题。课上张渝鸿教授亲自指导我们现场进行“澄清”,发现很多老师,并没有达到预澄清的效果,张教授说:咨询过程是一个难于量化的过程,但是你所掌握的关于心理咨询技术的知识是可以量化的,再简单的方法都不要小看它,小看它的同时我们可能已经高估了自己。关于团体辅导与班级心理课的融合问题,张教授的见解也很独特,以往我的'最大顾虑就是,团体辅导人数最多12人,要把团体辅导带进课堂,要么只带了一个空架子,要么只关注了一部分学生,其他的人仅仅是出现在课堂上而已,所以我是拒绝把心理课上成团体辅导的。

张教授的观点改变了我的想法,她说:教育得从实际出发,现在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特别紧张,每个班级的人数至少40人,不可能分班团体辅导,那你就要找到方法,把团体咨询的技术和效果植入到心理课堂上,什么样的心理老师最优秀,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只敢想的事情。她列举了如何让学生分享感受和体验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抒发感受是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但是心理课上做到这点很不现实,我们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分组讨论,张教授给我们的建议是,渐增人数,不断增补成员的讨论方式,我们看了实拍录像,果然有想象不到效果。所以我现在我坚信:只要肯钻研,肯思考,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