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1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暑期,认真聆听了胡贵平园长的讲座《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胡老师围绕“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 、“如何投放数学材料”两大块面,采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论结合生动形象的范例展开讲述,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了方向、习得了有效的方法。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一个媒介,数学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这一媒介,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习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直观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现就胡老师的讲座中说到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中应该注意七个问题举例说明。

一、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了解并围绕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本班幼儿近期的培养目标,投放一些有目标指向性且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设计了横8格、竖6格的格子图,提供:小老虎、小鸭、小鸡、小猪、熊猫、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动物头像图片及1~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让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用“第×排第×个”的说法,表示动物在格子图中的位置。用现场操作的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还需要规定数数的方向,否则会有两种及以上答案。

二、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数学操作活动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同一班级内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也应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花瓣大小各异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花朵,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颜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相同(或是颜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安全、卫生

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对于收集来的一些材料需要进一步筛选,特别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对于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进行清洁、修补,以确保安全与卫生。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必须把罐子清洗干净并将开口处封好,幼儿操作前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四、材料能够根据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如原定一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前三天内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要灵活调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周内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幼儿的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孩子认知的变化进行调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活动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串烧烤串(提供海绵纸制作的各种替代食材)串树叶项链等,又可以在玩角色游戏时巩固;给宝宝喂饭、扣花瓣等,让幼儿边操作边数数……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活动更生动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提供许多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小鱼(鱼纹硬纸板材料),让幼儿边钓边说:“一条大鱼是鱼妈妈,她带着许多小鱼做游戏。”……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好奇心,还能使他们与材料的互动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幼儿可选择的空间大

指使用材料的丰富多样,同等层次的材料种类不同。例如:在开展排序活动中,我们还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多种色彩珠子、排序卡,让幼儿按不同颜色间隔规律进行窜珠子活动,还提供彩色纸、小剪刀,让幼儿自己制作彩色纸条进行排序活动等。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别提供难易度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七、材料体现生活化,能够引发幼儿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要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石子、树叶、种子;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瓶子、盒子、纽扣、纸杯;成品材料如积木、积塑玩具等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幼儿操作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0,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设计了“点心屋”的活动情境,设计了四种点心的卡片,请幼儿点数,操作活动又以“面包屋”的形式呈现,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在点数不同点心的过程中过程中,生动形象地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使孩子学得开心、学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的情境之下,思维更加的活跃,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学活动。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并消化知识。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暑期,认真聆听了胡贵平园长的讲座《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胡老师围绕“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 、“如何投放数学材料”两大块面,采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论结合生动形象的范例展开讲述,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了方向、习得了有效的方法。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一个媒介,数学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这一媒介,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习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直观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现就胡老师的讲座中说到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中应该注意七个问题举例说明。

一、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了解并围绕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本班幼儿近期的培养目标,投放一些有目标指向性且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设计了横8格、竖6格的格子图,提供:小老虎、小鸭、小鸡、小猪、熊猫、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动物头像图片及1~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让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用“第×排第×个”的说法,表示动物在格子图中的位置。用现场操作的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还需要规定数数的方向,否则会有两种及以上答案。

二、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数学操作活动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同一班级内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也应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花瓣大小各异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花朵,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颜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相同(或是颜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安全、卫生

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对于收集来的一些材料需要进一步筛选,特别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对于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进行清洁、修补,以确保安全与卫生。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必须把罐子清洗干净并将开口处封好,幼儿操作前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四、材料能够根据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如原定一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前三天内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要灵活调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周内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幼儿的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孩子认知的变化进行调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活动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串烧烤串(提供海绵纸制作的各种替代食材)串树叶项链等,又可以在玩角色游戏时巩固;给宝宝喂饭、扣花瓣等,让幼儿边操作边数数……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活动更生动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提供许多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小鱼(鱼纹硬纸板材料),让幼儿边钓边说:“一条大鱼是鱼妈妈,她带着许多小鱼做游戏。”……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好奇心,还能使他们与材料的互动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幼儿可选择的空间大

指使用材料的丰富多样,同等层次的材料种类不同。例如:在开展排序活动中,我们还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多种色彩珠子、排序卡,让幼儿按不同颜色间隔规律进行窜珠子活动,还提供彩色纸、小剪刀,让幼儿自己制作彩色纸条进行排序活动等。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别提供难易度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七、材料体现生活化,能够引发幼儿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要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石子、树叶、种子;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瓶子、盒子、纽扣、纸杯;成品材料如积木、积塑玩具等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幼儿操作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0,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设计了“点心屋”的活动情境,设计了四种点心的卡片,请幼儿点数,操作活动又以“面包屋”的形式呈现,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在点数不同点心的过程中过程中,生动形象地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使孩子学得开心、学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的情境之下,思维更加的活跃,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学活动。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并消化知识。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说起幼儿数学教育,以前的大家头脑中闪现过大多数都是教幼儿计算或数数的情形。数学差不多已成为让幼儿机械记忆一些抽象、乏味的数字和符号的过程,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反感,老师也常怀挫折感。为了让幼儿学好数学,快乐地学习数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培养和激发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因和动力。幼儿期是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最初时期。早期的数学学习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很多对数学莫名畏惧感的成人,都是在幼儿早期遭受学习数学的痛苦和挫败。因为在幼儿的实际活动中,由于数学的抽象逻辑性,而导致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幼儿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从而使幼儿害怕数学,对数学活动产生敬畏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数学时,就要小心呵护幼儿那颗极易受伤害的心灵,无论幼儿的学习能力如何,我们老师及家长都要坚持保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好奇心。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后,幼儿自然而然地喜欢、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奥妙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如果让幼儿的数学活动中每人都有一份操作学具,不仅能使每位孩子都获得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的进行操作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活动兴趣。如:在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我不仅提供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各种颜色的玩具,还提供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颜色的瓶盖和各种颜色豆子让他们颜色的标记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发现数学的奥妙。

三、数学活动中游戏的快乐体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幼儿天性好玩,生活内容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只有将我们的数学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那么,他们就不会觉得数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如:在数学活动“1”和“许多”的学习中,我利用蒙蒙熊请客的游戏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蒙蒙熊分糖果,让幼儿感知到“许多”个糖果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的糖果合起来变成了“许多”。在这个将数学知识内容溶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感知到“1”和‘许多“的关系,同时拥有了快乐的体验和情绪。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四、数学活动中生活的快乐体验。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的学习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如:数的分解与组成是许多老师深感头疼的,幼儿总是没有兴趣。但老师转变思路,在教室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环境”或者带幼儿到超市进行生活的体验。在快乐的购物过程中,幼儿轻松地学习了数的分解与合成。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再如:在吃点心、分水果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环节,幼儿常常只会关注“点心是什么?”“好不好吃?”“还有没有更多?”等,而老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点心是什么形状的?”“你在吃的过程中,将点心变成了什么形状?”“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点心够不够每人一份?”等。当幼儿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在与同伴的快乐分享中习得了形状、数量等数学经验。

五、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有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只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这说明,每个幼儿都有学好数学的潜能。作为幼儿的数学启蒙老师,自己首先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念,并且要以这样的信念去影响幼儿,保持幼儿的自信心。如:在小班的快乐体验数学《放风筝》操作中。首先,我给予幼儿语言上的鼓励:青青兔的妈妈听说我们宝宝可能干了,它想请我们帮帮忙,你们乐意吗?当孩子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他们自信地回答:“乐意。”接下来的活动可想而知了,有了良好的自信心,他们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态度。在积极态度有效的影响下,幼儿的操作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幼儿完成了操作之后,不管幼儿完成的效果好还是差,老师恰当地给予奖励。如:给完成较好的幼儿作业画上幼儿喜欢的星星,或抱一抱幼儿并说你完成得真好!同样也给完成差的幼儿画上他喜欢的星星,同时引导它发现自己那里做的不好。下次我们要把它做好哦!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利用多种方式去激发和培养幼儿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让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不再让孩子们觉得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而是一种很好玩、喜欢玩、想去玩的有趣的游戏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期的情境数学微课堂,李老师的讲课清晰明白,生动有趣,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讲课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浅!

在指导语上,李老师讲“要简单明了不啰嗦”,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讲课就有点啰嗦,唯恐孩子听不明白总是重复,就导致上课拖沓,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师讲完后我在备课讲课时就注意了指导语的应用,运用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改善。

关于布题,也和李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很是不错。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多参与,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摆放可以指导着幼儿来动手,在变换布题时,也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参与其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也尝试地运用了“同构联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运用反推来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逻辑,明显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通过参加这次情境数学微课堂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会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所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谢谢老师们耐心、细心的付出!辛苦了!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儿童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期的情境数学微课堂,李老师的讲课清晰明白,生动有趣,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讲课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浅!

在指导语上,李老师讲“要简单明了不啰嗦”,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讲课就有点啰嗦,唯恐孩子听不明白总是重复,就导致上课拖沓,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师讲完后我在备课讲课时就注意了指导语的应用,运用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改善。

关于布题,也和李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很是不错。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多参与,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摆放可以指导着幼儿来动手,在变换布题时,也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参与其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也尝试地运用了“同构联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情况运用反推来开拓、发展孩子的思维逻辑,明显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通过参加这次情境数学微课堂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会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所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地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谢谢老师们耐心、细心的付出!辛苦了!

幼儿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