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家庭是儿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儿子,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儿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儿子的立身之本,儿子终身受益。教育儿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儿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 、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儿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儿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儿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儿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儿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儿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儿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儿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儿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儿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儿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儿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儿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儿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儿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儿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儿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儿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儿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一、让孩子快乐,培养其幽默感
快乐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实践证明,如果失去了快乐,不管家长花多大的气力,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快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快乐。在我们家,笑声与歌声是不断的,有许多知识,比如成语接龙,说出世界上国家的首都等,我们都是在类似游戏的活动中教给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的言语或举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乐观,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们经常在家中与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经常互开玩笑,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同时要注意礼貌。
二、适当督促,少些干预,多些鼓励
大多数小孩都很贪玩,家长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学的,但应适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我们就会问今天学了些什么,老师有没有布置些作业?然后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掌握并处理时间。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唠唠叨叨,更不可喧宾夺主。只有当他遇到问题时,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启发,与孩子一起思考问题。
另外,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对小孩应当坚持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更不要轻易伤害小孩。我们小孩喜欢看书,阅读量已经非常大,从他二三岁起我们就经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当面夸奖小孩喜欢看书,其实那时他并非特别爱看书,而现在真的已经离不开书了!当然,鼓励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质鼓励,实际上,我们很少用纯物质的鼓励。比较常用的有:给他买想看的书、允许他参加自己非常想参加的活动等等。
三、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关爱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我们希望他不要看了,这时并不是给他下命令,规定什么时候非关电视不可。而是问他,是再看10分钟关电视还是过15分钟关电视,孩子一般会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的底线),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种民主的气氛,更看到了家长对他的尊重。时间一到,他一般都会主动关掉电视或者离开。
给孩子以关爱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认为,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给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关爱。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通常会尽可能多地腾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与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陶冶他的情操,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时也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刚敲完这几行字,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会唱豫剧、京剧、评剧,上台小试身手时,技惊四座,眉目能传情,伶俐有范儿,能俏皮地点出嘉宾老师模仿她的动作时的问题。但主持人突然说,你不大喜欢说话是不是?将我惊呆。接着有嘉宾老师与主持人轮番教育女孩子要大胆说话,不要因为现场人多而紧张,云云,一直说到女孩眼微睁,头微垂,颌微点,脸微窘,又将我惊呆。——紧张的人在台上,戏能唱得那么开?结果正式亮身手时真就小紧张,放不那么开了。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假如我也有个这么聪明、伶俐、会唱戏、会说话、上台根本不紧张的孙女儿,我还叫她上台,但是希望她千万别碰到这样热心的教育家。是为补记。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刚敲完这几行字,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会唱豫剧、京剧、评剧,上台小试身手时,技惊四座,眉目能传情,伶俐有范儿,能俏皮地点出嘉宾老师模仿她的动作时的问题。但主持人突然说,你不大喜欢说话是不是?将我惊呆。接着有嘉宾老师与主持人轮番教育女孩子要大胆说话,不要因为现场人多而紧张,云云,一直说到女孩眼微睁,头微垂,颌微点,脸微窘,又将我惊呆。——紧张的人在台上,戏能唱得那么开?结果正式亮身手时真就小紧张,放不那么开了。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假如我也有个这么聪明、伶俐、会唱戏、会说话、上台根本不紧张的孙女儿,我还叫她上台,但是希望她千万别碰到这样热心的教育家。是为补记。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刚敲完这几行字,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会唱豫剧、京剧、评剧,上台小试身手时,技惊四座,眉目能传情,伶俐有范儿,能俏皮地点出嘉宾老师模仿她的动作时的问题。但主持人突然说,你不大喜欢说话是不是?将我惊呆。接着有嘉宾老师与主持人轮番教育女孩子要大胆说话,不要因为现场人多而紧张,云云,一直说到女孩眼微睁,头微垂,颌微点,脸微窘,又将我惊呆。——紧张的人在台上,戏能唱得那么开?结果正式亮身手时真就小紧张,放不那么开了。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假如我也有个这么聪明、伶俐、会唱戏、会说话、上台根本不紧张的孙女儿,我还叫她上台,但是希望她千万别碰到这样热心的教育家。是为补记。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变成一名小学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一、家长的角色定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角色的位置,要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尊重孩子,尽量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做孩子的朋友或良师益友。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首先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父母先统一态度,既在教育上做到统一,又维护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同时,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随时做好孩子的榜样,让自己的德行成为孩子衡量道德行为的标尺,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很伟大,我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二、尊重孩子,教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应把孩子当做与他们相称的一个适当独立的人,承认和尊重他们的权利。无论将来孩子做什么工作,首先应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有关孩子自己学习方面的事情,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说什么,尽量让孩子说完,并且要表现出对孩子所说的话的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三、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上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我们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要把玩乐与学习的时间安排好。比如做作业的时间放在晚饭前,阅读的时间放在睡觉前。孩子很配合,使我们引导很得力。小孩都有顽皮的一面,有时也会因为要玩而出现作业拖拉现象,我们会适时的微笑提醒,对于偶尔滥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一旦发现绝不纵容。
第二,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去弄清问题过程的兴趣。孩子的疑惑,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来回答。千万不要不耐烦,或轻易回答不知道,这样会打断孩子的兴趣,使之心灰意冷。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孩子的学习就会很轻松,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主动。
第三,正确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孩子遇到有些问题时让他自己先思考,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问题的最好结果是由他的嘴巴说出答案或亲手完成。不能让孩子遇到问题就问人,产生依赖性,不肯动脑筋。
第四,培养孩子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加安全意识。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第五,正确的心理教育
正确的心理素质教育对身处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点对那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鼓励,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培养孩子正确对待成败的心态,还要训练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竞争的过程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只要参与竞争,孩子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孩子要能接受,父母尤其要能接受。
第六,更好的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现状,出现问题,及时联系沟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情,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的学习轻松自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投放的时间和精力是无限的,家长必须明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孩子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刚敲完这几行字,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会唱豫剧、京剧、评剧,上台小试身手时,技惊四座,眉目能传情,伶俐有范儿,能俏皮地点出嘉宾老师模仿她的动作时的问题。但主持人突然说,你不大喜欢说话是不是?将我惊呆。接着有嘉宾老师与主持人轮番教育女孩子要大胆说话,不要因为现场人多而紧张,云云,一直说到女孩眼微睁,头微垂,颌微点,脸微窘,又将我惊呆。——紧张的人在台上,戏能唱得那么开?结果正式亮身手时真就小紧张,放不那么开了。我说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假如我也有个这么聪明、伶俐、会唱戏、会说话、上台根本不紧张的孙女儿,我还叫她上台,但是希望她千万别碰到这样热心的教育家。是为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