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2024/06/1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1

最近读刘瑜的随笔,一个政治经济学博士。一个旅美学者、一个70后、一个女人。一个学生。这个女人有如此多的身份。可是读她的文字仍然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不矫揉造作。尤其惊奇的是对于生活,对于政治,对于世界,她大脑中不时闪烁的火花,竟然和我如此合拍。

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三好学生,在20岁之前完全没有去国外的机会。本身柔弱女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下,十有七八本已丧失独立观点,转而成为整个体制的附属品。可是她的思路是如此清晰,如此全面。她不为体制辩护,不为西方自由民主摇旗呐喊。她就是在思考自己国家的出路,思考自身内心灵魂的优缺点。好像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不为整个社会所动。但是冷静的表面,她对中国的未来应该是满腔热血的。

不单单是政治,她在思考自己的灵魂的时候,说每个人内心地下。都有间歇性的热爱生活,间歇性自闭的倾向。在国外的生活应该是孤单寂寞的,她就将目光从外面收回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正是因为孤单所以有机会面对自己的不堪,种种的不愉快。自闭,自卑,自恋种种的小情绪铺天盖地。孤单会使你接受外面的信息减少,可是它使你的感觉分外的敏锐,加深了你的内心体验。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刻而清晰。人孤独的时候就是会这样,上帝往往会打开一个窗户,让你看看你平常不注意的世界。常人面对爱情的时候,往往患有爱情饥渴症。正如一个人饿了几天几夜,即使是一颗烂苹果也是使你饥肠辘辘,辗转反侧。可是当你吃下那颗苹果,饥饿感消失了,你会发现这颗烂苹果比之于山珍海味确实很难令你满足,你就会懊恼不已,很难再心生好感了。她最后一句话说:“冲动往往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感,可是远离则往往是一种操守。令我感触颇深。

读刘瑜的文章不是喝心灵鸡汤,我对心灵鸡汤有一股本能的抵触。那种往往流于肤浅的文字和讲课授道的傲慢感令人恶心。刘瑜的书就是一把小匕首,锋利而不致命,令人清晰地感觉到痛。她就是压抑住自己内心的冲动,不冲动也不懒惰。脸冷若冰霜,心热血澎湃。这应该是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态度。

敬佩之感油然而生,面对整个中国复杂反复的现状,整个社会变革的大潮已经拍岸如雷了,留给当权者徘徊转圜的时间已经不多。这时候往往考验一个人的良心。坐而论道,空谈理论已经令人懊恼,可是整天愤青不已,揭竿而起也不是最优选择。还是希望更多的公共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探索社会出路,减少社会付出的代价。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2

有趣、有种、有料,这就是刘瑜笔下的各种牢骚。

如果可以,我愿意自己的交友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得有趣。你可以是三坏学生,也可以是三好学生;你可以是罪犯,也可以是法官;你可以是同性恋,也可以是异性恋。但你不可以无趣。可惜呀……刘瑜不常有呀。

风趣幽默几乎贯穿了整本书,而且作者笔下的文章有能力让你不由地竖起拇指或者中指。作者可以聊宇宙洪荒,也可以聊鸡毛蒜皮。套用吴宗宪的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可以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

刘瑜曾说她之所以喜欢美国情景喜剧和脱口秀,是因为其中的对话特别聪明,稀里哗啦噼里啪啦地聪明,那小机智小幽默,那路线,那速度,那弧旋,那扣杀,比乒乓球冠军决赛还好看。

而刘瑜的文字不但蕴含着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而且处处抖着女人的小机灵、小幽默,可恨又可爱,扣杀起来还不让人呼吸,酣畅淋漓。

但作者说自己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她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

让我想起了权利的游戏里小恶魔说:没人爱我,所以我总是讲笑话。

这是刘瑜多年的生活随笔,所以是一锅大杂烩,关键是好吃。在后记中,刘瑜说自己重读以前的文字,发现原来还读过这本书,还认识那个人,还有过这样奇怪的想法……沉没的世界重新浮现,就像捡到满大街的钱包一样捡回无数个过去的自己。

在微信读书的日子也也让我有类似的共鸣。在微信读书,你可以随时随地地把自己当时或一时的想法抛出去。而微信读书的好处在于当有人给你点赞时,当时的那些想法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又回来了。我一般会再看一下这些泼出去的水,有时也会产生捡到钱包的惊喜与欢喜。同时也感谢你的点赞——我可以赞美你慧眼识英雄吗?坏笑好啦,不聊啦。开饭咯,餐前来点开胃菜。——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我这个人很爱笑,而且是一点也不偷工减料的那种笑。——我直视着他,脸上准备好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笑容。——不就是牙一咬,心一横,笑一个嘛,有那么费劲吗?——自从有了饭扫光,我的饭碗就找到了爱情。在饭扫光的感召下,一个猛子扎入我的大白米饭中。当我再把头从空空如也的饭碗中抬起头来,这个世界已经因为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而变得温情脉脉。——过于隆重?我还觉得这个充满了规则和潜规则的世界里过于啰嗦呢?——去办公室,回家。回家,去办公室。生活变成一个没有留下任何指纹的犯罪现场。——我呆若木鸡地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摊淤泥,过了好久,咕咚,冒了一个泡。最后,送你一颗子弹。最后的最后,送你一个刘瑜。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3

借着暑假有足够空闲的时间,我阅读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这本《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本不错的书,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刘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作者随笔而起的文章,我觉得全文的风格有点凌乱,在这本书中,刘瑜写到了爱情,室友,书,电影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等等等等的事,大到政治,小到尘埃,从她自己的生活小事中,总结了不少人生的感悟,以小见大,即便是深奥的政治哲学,她也能用普罗大众的语言向你一一剖析,丝毫不见印象中大学高材生的刻板和严谨,作者刘瑜的随笔表面看上去是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事,但实际上是对食物,人生,政治等等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到畅快淋漓回味无穷,至少我个人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有意思的书。

《送你一颗子弹》中一共有一百多篇大大小小的文章,有几篇我觉得十分不错,甚至跟我待人处事的方法也有所相似,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焦虑》这篇文章中,读者多多少少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啊,我们身处在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爆炸,人炸的时代,更可怕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如果我们不及时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我们将会落后于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必须知道这个“小小的村落”中发生的大事小事,因此我们便会患上作者在文章所说的“学习焦虑症”,这个道理在我们学生之间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上面说了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那我们中学生要学习的东西自然就会更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等各种科目的知识活生生地塞到我们的脑袋,你可以不理解,也可以不喜欢,只要在考试中你能熟练地把这些知识写在试卷上你就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中每个人都想获得好成绩,成为老师眼里的宠儿,尖子生,成为同学们的追捧对象,就会出现学习焦虑的情况,明明在球场上跟朋友们挥洒着汗水,挥洒着青春,突然看见跟你成绩竞争很激烈的那位同学捧着书向教学楼走去,这是你一定会想,哎呀这个家伙这么努力学习我却在球场上打球,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学习,然后你就会借着各种借口回宿舍冲凉然后快步跑回课室学习,别人在学习,你却在玩耍,这期间你一定会感到焦虑,怕自己会落后而别人也一起加入这个疯狂的学习大军之中,即使你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你的个性会被吞噬,热血就会被冷却,就会陷入一种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中,而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来让这个社会接受你。

在《厨房政治》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叙述了作者面对一个十个来自各个国家的室友寝室厨房惨不忍睹的脏乱差,作为楼长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一个政治学博士用专业知识试图解决,没有成功,却也收获不小,颇具意义的故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无奈和愤怒,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曾建或者现在作为班干部,科代表的我们,是不是也非常厌恶痛恨那些整天不交作业然后又像癞皮狗那样无论如何费尽口水都不肯屈服的同学呢,我觉得作者的感觉跟我们也是一样的,做完饭后整理厨房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我觉得需要督促已经是不应该了,而经过督促依然死不悔改的就更加不该饶恕了,作者在文章用了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这种局势的形成,是一个慢慢恶化的过程。前三年,是基本和平期,大家都比较遵纪守法,和平共处;后两年,随着印度女孩的捣乱、四个中国男生和阿拉伯兄弟的先后加入,情况一落千丈,再也无法挽回。这两年里刘瑜经历了:“理性说服”、“愤怒声讨”、“出离愤怒”三个阶段。充分认识到人的非理性、顽固、自私。政治信仰也由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协商民主”,变为更接近施特劳斯式的用强力捍卫自由民主的信念。在最后作者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实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因此归根结底我们要提高人民的素质,民族文化,并对民主永不放弃希望。

在《有关的和无关的人》中,作者写到自己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清理手机通讯录,发现了一大堆根本没有太多交往的人,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无的人,认识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而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都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这篇《送你一颗子弹》,包括了一个大学高材生多年间的各种经历还有各种感悟,读后让我受益匪浅,好吧扯了这么多,最后我对这本《送你一颗子弹》的总结是,这本书内容简洁但是绝不简单,内容平凡但是绝不平庸,每个故事中都透露着一个大学文科博士后,一个愤青的生活态度,虽说这本事是作者的随笔,但是内容并不随意,作者在《送你一颗子弹》这篇文章中用了最平凡最简洁的文笔,向我们叙述了她生活的大道理。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4

送你一颗子弹,很精彩!

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这些文字简直就是一类人的精神写照,真是观点精辟,句句箴言!纵然都是些胡思乱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未尝不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指引。可能每个人读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获!与我而言,对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层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对于一些问题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

孤独学习研究知识的人们,不免会有各种疑问与思索!但同时这些思想的火花也是那么短暂易逝,其实大家都这么健忘!有点像《初恋50次》里的情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又都有所积累!于是不断的疑惑思索,只是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平衡,保持自我的思考,不断学习。潜移默化的积累总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守住耐心,去创造自己的日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5

断断续续,《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

随着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

所以,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竟有了被释放的轻松感。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毫无关系。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说要过精彩的不一样的人生,总觉得平淡对不起稍纵即逝的青春。

但事实是,所谓的丰富发生过后,你并不一定有饕餮一顿之后的满足感,反而会让你消化不良难受许久……

也许粗茶淡饭的日子还是适合我,因为生活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这里的天还没有冷下来,但是有种预感,觉得气温随时随地可能自由落体地降下来。

所以每天早上醒来,都有隐隐的焦虑……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这话虽然听起来那么知音但它的确很肺腑……

也许,也可能只是我其实没什么出息而已。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6

作者刘瑜现任教于清华大学,这本书是她日常的生活随笔。翻阅此书,能够感觉到作者是一位豪放不羁、豁达大气的女子,她的文笔犀利、语言幽默,书中无不透出她睿智的洞察力,以及她对政治、生活、情感、人性各个方面独到的见解。在本书中,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让人看得酣畅淋漓,甚至是拍案叫绝。读完此书,让我感觉到,一个人能够把平平常常的日子过的有趣,真的是一种能力。

下面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语言描述生动、幽默、诙谐的片段,细细品读,值得我学习。

词语洁癖:还有“高尚住宅”这个词。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的时候,我心里骂:还有“卑鄙住宅”不成?请不要跟我提起“乔姆斯基”。我真的讨厌他,更讨厌精神上的狐假虎威。跟“乔姆斯基”一个系列的词汇,还有“现代性”、“权力装置”、“范式”、“新左派”……谁要拿这些来跟我吹牛,我特想派吴君如去扁他,并且叉着腰骂道:你小子学什么不好,学那些干嘛!

有关的无关的人: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缘分”。

学习焦虑:据说我们生活的时代“知识爆炸”,这就注定了我的“学习焦虑”还将是不治之症。刚学习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最近的和平协议,它们又打起来了。刚知道津巴布韦是非洲经济典范,那里通货膨胀率又达到1000%了。这边刚开一个威尼斯电影节,那边又要开多伦多电影节……就这么一个小破村,每天发生的事情让人眼花缭乱,小姐我踮起脚尖往前看,也只能看到舞台角落里的一小点演出。

对猪头肉的乡愁:以前余光中好像写过一首诗,叫“乡愁”,邮票船票什么的。我的'乡愁没那么诗意,都很具体,比如中友百货的夏季打折,比如肆无忌惮地闯红灯,比如中关村附近的盗版光盘,当然,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吃猪头肉。

干一行恨一行:没干的工作总是魅力无穷,一干之后必然索然无味。当记者舞文弄墨,他们觉得挺好,但一干之下,方知焚膏继晷、呕心沥血,实在不是人干的活儿;做买卖似乎也不错,大把挣钱,大把花钱,何等潇洒,但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比爬格子还险恶,不干也罢;歌星神气,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苦”,太苦;球星牛气,跑跑颠颠,一边玩儿一边就发财,但太累;那么当官儿?那可是一本万利的营生,但一入豪门深似海,今天你算计我,明天我算计你,不是搞掂别人,就是被人搞掂。

爱情饥渴症:爱情饥渴症最大的临床表现,就是迫不及待地将随便什么落入手中的“食物”都飞速地,看都没看清的东西,直接往肚子里塞,能有什么好结果。那霉包子也好,烂苹果也好,看见你跑得这么快,吞得这么急,肯定要沾沾自喜。自然而然地,他要把你的饥饿感误解为他的内在价值。我是不是很牛啊?是不是很酷啊?是不是有种我自己都没有发掘的神秘魅力啊?霉包子、烂苹果照着镜子,抹着自己的大背头,越看越得意。不行,既然我这么牛,有这么神秘的魅力,哪能这么轻易就出手?

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女人爱起来哪里是伤风感冒,上来就是肿瘤,良性的也得开刀,恶性的就死定了。更可气的是,她就是不爱的时候,也要把“不爱”这件事整成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天天捂着心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那窝囊样,烦死我了都。

五个女博士:虽然整个社会都笑话女博士,说什么“女博士丑”,“女博士呆”,“女博士是第三性别”,我们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靠,偏要是美女。气死丫们去。

此书有一种让人心情开朗的魔力,一个有气场的人,连文字都是满满的大气,让徜徉在文字中的我,也感觉到一点点能量,书中无不透露出作者的真性情:成熟、另类、豁达、敏锐、敢想敢说,有知识有境界,而且气度非凡。发现生活的乐趣,就在于此。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7

她为什么要渴望一个不爱她的人爱上她,而不是渴望自己不再爱上一个不爱她的人?

因为这才拥有爱的意义啊。

刘瑜的文章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她的话总能击中我的心坎。放下《送你一颗子弹》,抬起早已苦涩的眼睛,周围一切突然变得模糊,只见稀稀疏疏几个人埋头奋笔疾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季节的转换也给世人带来了变化。尤其是从冬至春这段时间的推移,因大自然于大地积蕴万物之精气,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和心灵。春节假期过后,校园一片生机勃勃,每个青年男女都跃跃欲试打造全新的自己。

“人的一生无论看上去多么波澜壮阔,在到达回首往事时,却显得格外平庸,仔细想想当年无比自豪的自我突破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当时还自己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当然,哪种活法都会有遗憾,不过,至少不应该在临死的时候,才想到“糟糕”、“应该早点做”等等悔不当初的话。”我也坚信及时行乐的观点,这个老子的中庸有相同之理,人生苦短,在不伤天害理不违法的前提及时行乐。

这本书能带动读者一起响应苏格拉底先生的号召,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态度: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这句话的山寨版说法是: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存在感总是与痛感联系在一起,而安全又总是紧挨着麻木。痛就是爱的那么一个小容器。所以幸福是相对的,正像美也是相对,没有丑哪来的美?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总觉得不如一个人静静看一本书,我在暗,作者在明,我处在一个完全安全的位置与作者交流,而与现实的人总要顾及各种所谓的人际关系。更糟的是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同样重的东西,你第一分钟举着它和第五个小时举着它,感受当然不同。

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以我现在的生活经历经验并不能完全认同罗素的总结。只知道人总得热爱一点什么吧,据说,人活着,是要有精神支柱的。

刘瑜写道,马克思说了,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那么生活,是不是也可以分为“简单再生活”和“扩大再生活”呢?吃饭睡觉买日用品,那都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活”,我向往的是“扩大再生活”。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对话,跟好朋友们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活”。放弃并不难,关键是for what。惭愧的是,大学生正是进行扩大再生活的最优势年龄,但是反观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在简单再生活吧。

多年以后,离开学校之后,想到岭师时,我会想到什么呢?大概是抬起苦涩的眼睛环顾图书馆引来一阵眩晕的感觉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8

其实第一眼见到这书的封面时,我很疑惑。“送你一颗子弹”跟“吃我一个馒头”意思一样吗?当我仔细地将这本书阅读上两三遍后,我恍然大悟般地发现,“送你一颗子弹”和“吃我一个馒头”的句式极其相似:其中馒头代表拳头,而子弹代表的可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食粮或通关秘籍之类的东西,这就要看不同人的理解能力了。

当我继续深入这一篇篇文章时,我逐渐发现这是一部集合了许多生活随笔的书,大事小事坏事好事爱恨情仇贪痴妒嫉江湖恩怨角逐门户明争暗斗皆有所录。手法随意,个性天真,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不添半分修饰,不掺半分虚假。当然这样说可能太过夸张,不过这便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我就曾想写这样一本书,《送你一颗子弹》便是给我一个很好的典范。

就这样,我合上书,静静回想刘瑜给我留下的印象:另类,疯狂,有才,开放,虚荣,敢爱敢恨,敢把想说的说出口。这一幕幕在我心中组成了多么真实的人性。我们的七情六欲,把持执著,就像光的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当我走在人生长达几十年的路上,走在这条坎坷的路上,一点一滴地染上这一丝一缕的颜色,把它们在身上拼齐。我们本应拼到最后,但有人执著了,走到一半即放弃不前,以不应该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要的是走到最后,当我们面临生命的终点时,我们身上的七色突然融合,变成耀眼的白光,一切即看开了,放下了,死亡之门变成了净化之门,这样想可以多一分期待,少一分恐惧。其实这就是返璞归真,人性的最高境界,我所追求的境界,我愿众生能即的境界。

从丰富的想象力中跳出来,这本书能指点给我什么?我下一步改变的目标?治疗个人精神病?都不是。一本书既然写出来,就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而它告诉我:不必再虚伪的掩盖。“也许在别人眼中,我是多么不靠谱,聪明抑或是肮脏,而我要大喊出心中的那句话:做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9

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孤独就孤独吧,只要是行走着,就不是孤独。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读书的意义在于让你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你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这是我想说的,接下来希望你好好读书,别抛弃孤独。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10

送你一颗子弹,很精彩!

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这些文字简直就是一类人的精神写照,真是观点精辟,句句箴言!纵然都是些胡思乱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未尝不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指引。可能每个人读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获!与我而言,对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层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对于一些问题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

孤独学习研究知识的人们,不免会有各种疑问与思索!但同时这些思想的火花也是那么短暂易逝,其实大家都这么健忘!有点像《初恋50次》里的情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又都有所积累!于是不断的疑惑思索,只是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平衡,保持自我的思考,不断学习。潜移默化的积累总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守住耐心,去创造自己的日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