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科学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少的课时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尤为值得研究和探讨。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根据半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在这方面收获很大,谈一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五、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很多,学生玩得非常开心,但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不爱动手的学生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动手能力差,在小组活动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际关系差或者胆小而被排挤;三是觉得活动过于简单不值得动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起来呢?
针对第一类学生,我尝试在上课之前悄悄告知活动内容,让他早做了解和准备,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同。
在与第二类学生谈心中,我感觉到其实他还是很想参与活动的,只是碍于面子装样而已,于是我告诉他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胆小的孩子,鼓励他敢于动手实践,并建议他主动为小组活动准备实验材料,再在课堂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动手,逐渐让这一类不合群的学生融回到集体中来。
最难处理的是第三类学生,因为他觉得动手实践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对书本探究活动的模仿与复制,我不做实验不参加活动同样可以知道结论。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这类学生在智力或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诱发他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或者在活动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从而让他体会到动手的乐趣。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3
近期,通过阅读20xx版小学科学新课标,我更新了对新课标的认识。《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小学科学的教材也在改革中,新课标课程理念“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同时也注重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部分:
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
不同学段,科学课程达成的课程目标是层层递进。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即注重“立德树人”的`导向原则,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很多,学生玩得非常开心,但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不爱动手的学生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动手能力差,在小组活动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际关系差或者胆小而被排挤;三是觉得活动过于简单不值得动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起来呢?针对第一类学生,我尝试在上课之前悄悄告知活动内容,让他早做了解和准备,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同。
在与第二类学生谈心中,我感觉到其实他还是很想参与活动的,只是碍于面子装样而已,于是我告诉他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胆小的孩子,鼓励他敢于动手实践,并建议他主动为小组活动准备实验材料,再在课堂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动手,逐渐让这一类不合群的学生融回到集体中来。
最难处理的`是第三类学生,因为他觉得动手实践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对书本探究活动的模仿与复制,我不做实验不参加活动同样可以知道结论。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这类学生在智力或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诱发他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或者在活动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从而让他体会到动手的乐趣。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随着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科学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少的课时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尤为值得研究和探讨。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根据半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在这方面收获很大,谈一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当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各方面的操作基本能力。正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强调科学素养,提倡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蓄、兼备的人。学校开展的“小学生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的。阶段总结学习后,我感受颇深,现简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深层内涵
首先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当之重要。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指智慧品质、自主品质、责任品质、关爱品质、合作品质和交往品质等各方面的人文品质。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指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及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等良好的科学意志和品格。
二、了解了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了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同步、综合、和谐。科学教育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可以获科学素养的同步发展。综合,一方面指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策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指将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综合起来,通过综合性的育人目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是协调的,同时,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小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且能够终生受益。
三、掌握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
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主渠道,是实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科学资源,不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因此,研究实践中就要努力做到对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
其次,开发,对学校课开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内在修养、求生技能、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次,开展特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认识了开展课题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展示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去,不断探索和总结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7
此次我借小学科学国培计划的良机,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收益颇多,下面就简要的谈谈收获。
一、课程性质的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它跨学科,综合性极强,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平时积极的学习才能够驾驭好这门课程。
二、基本理念的理解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不是部分大脑聪慧学生的专利,每一名普通学生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积极动手、动脑参与,都能学习好这门学科。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设计思路的理解
1、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小学科学课程从1年级至6年级开设。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选取了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
纵观标准,主要要把握科学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探究式的教学为主,其中教师应该明白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而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很多,学生玩得非常开心,但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不爱动手的学生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动手能力差,在小组活动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际关系差或者胆小而被排挤;三是觉得活动过于简单不值得动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起来呢? 针对第一类学生,我尝试在上课之前悄悄告知活动内容,让他早做了解和准备,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同。
在与第二类学生谈心中,我感觉到其实他还是很想参与活动的,只是碍于面子装样而已,于是我告诉他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胆小的孩子,鼓励他敢于动手实践,并建议他主动为小组活动准备实验材料,再在课堂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动手,逐渐让这一类不合群的学生融回到集体中来。
最难处理的是第三类学生,因为他觉得动手实践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对书本探究活动的模仿与复制,我不做实验不参加活动同样可以知道结论。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这类学生在智力或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诱发他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或者在活动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从而让他体会到动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