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24/06/1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

这次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分别只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虽然少了比较,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是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学案,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导入部分,李老师是借班上课,她创设带学生免费旅游的场景。让学生参观鸟巢,水立方。通过学生的观察知道鸟巢是由一条条线构成的。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从而导入本章节内容,与线有关的知识。

其次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并且在一个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处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在学生都讲解完成后,再重新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补充。特别是李老师,她用三个成语,不但总结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还给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再次,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在语言的组织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堂课都有学生参与,老师归纳总结。

最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练习,并且这些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感,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直接在课堂上就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此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多向其他各位老师学习,每次上课,都要通读教材,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灵活有度,课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3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4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个人简历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心得体会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范文写作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5

今天,豫灵各校骨干教师代表9人,参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独学”研讨会。五楼偌大的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师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艳云老师主持会议,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师、许红娟老师前来听课,就连张建超、雷艺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和大家一样,都急于想知道课堂上怎样组织“独学”。

研讨会在市二小尹娜老师的《三角行认识》中拉开了序幕,在建设小学李淑娟老师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师的精彩点评,仁杰主任的精辟见解,使我对“独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大胆让学生“独学”

今天的课已改常态,变轰轰烈烈为静静自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独学”。第一节课四读教材,一读课本,看自己说的对不对;二读课本,找出重点字词理解概念;三读课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四读课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二节课三读教材,一读课本会列方程,二读课本会解方程,三读课本理解概念,在三读中,学生经历自学体验,掌握知识。

这两节课是市二小、建设小学两个优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整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以独学为课堂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到、新颖,使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感悟、思考。

二、 教师要深入“独学”

一个不会读书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先读书,要求学生独学,教师先要深入的独学。教师只有会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问题链。

教师读书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读教育理论、教育专著,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学能力。

三、 反思“独学”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的课堂,你组织学生独学了吗?尽管这两节课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尽善尽美,还是被任主任听出了破绽,“独学”时间没留够,老师的问题刚出示,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老师就让学生汇报。反思我们的课堂,急于完成教学环节,和学生抢时间,再加上学生阅读能力差,独学时间更短,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多少?

独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独学的背后是对学、群学,只有独学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算落到实处。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办的“独学”研讨课任务,由我校长期以来参与“引导—自学”课题实验的李淑娟老师主讲《解方程》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校备课组采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整理、结合实际、教后反思”的思路,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教师由传统的.“二传手”角色,鼓励学生“一传”,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是我们整堂课教学设计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三读教材”的方法,即:一读教材,会列方程;二读教材,会解方程;三读教材,理解定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读教材中,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例题及主题图,独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并让学生讲出列方程的依据,最终确定以4x=12为例来研究方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在二读教材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学生错误的解法),然后通过同桌对学,小组群学,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当学生对各自的想法争论不休时,到底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他们的解法对吗?如何正确书写,课本是最好的老师,继续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数”、“等式两边都除以4”两个对话框,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读”会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为了使学生对所“读”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接着又让学生再解4x=12这个方程,从中发现解方程的解题步骤。在三读教材中,老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方程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再读教材,并画出重点的字词,并说出这些字词为什么重要,你是怎么想的,从而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还是以“独学”为主线,教师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准确把握“解方程”的内涵。最后通过对“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老师们,成功往往宠幸勤奋的探索者,让我们坚持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让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我会读”中获得自主发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学引领,我们一定能用智慧演绎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说的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6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要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近,我有幸观摩了一位资深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堂,让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是我对这次观课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堂全程互动,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课堂上,这位老师运用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通过参与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生们学习Excel表格制作的课堂中,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实时演示,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表格制作的过程和效果。学生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经验,这种互动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让知识的传递更加有效。

二、信息技术课堂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们跳出了传统的学习范畴,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海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们合理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并对所找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信息爆炸,也增强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通常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项目或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在学生们学习PPT制作的课堂中,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制作一个主题为“我的家乡”的PPT。学生们在合作中互相协作,互相提醒和纠正错误,不仅让他们在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四、信息技术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动画演示等手段,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在学生们学习编程的课堂中,老师通过实时演示编程过程,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果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对编程的兴趣。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参与一些有趣的课外学习活动,如编程比赛等,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信息技术课堂挑战了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要求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教师要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

通过这次观摩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我相信,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才能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7

今天,豫灵各校骨干教师代表9人,参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独学”研讨会。五楼偌大的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师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艳云老师主持会议,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师、许红娟老师前来听课,就连张建超、雷艺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和大家一样,都急于想知道课堂上怎样组织“独学”。

研讨会在市二小尹娜老师的《三角行认识》中拉开了序幕,在建设小学李淑娟老师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师的精彩点评,仁杰主任的精辟见解,使我对“独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大胆让学生“独学”

今天的课已改常态,变轰轰烈烈为静静自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独学”。第一节课四读教材,一读课本,看自己说的对不对;二读课本,找出重点字词理解概念;三读课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四读课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二节课三读教材,一读课本会列方程,二读课本会解方程,三读课本理解概念,在三读中,学生经历自学体验,掌握知识。

这两节课是市二小、建设小学两个优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整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以独学为课堂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到、新颖,使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感悟、思考。

二、 教师要深入“独学”

一个不会读书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先读书,要求学生独学,教师先要深入的独学。教师只有会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问题链。

教师读书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读教育理论、教育专著,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学能力。

三、 反思“独学”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的课堂,你组织学生独学了吗?尽管这两节课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尽善尽美,还是被任主任听出了破绽,“独学”时间没留够,老师的问题刚出示,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老师就让学生汇报。反思我们的课堂,急于完成教学环节,和学生抢时间,再加上学生阅读能力差,独学时间更短,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多少?

独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独学的背后是对学、群学,只有独学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算落到实处。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办的“独学”研讨课任务,由我校长期以来参与“引导—自学”课题实验的李淑娟老师主讲《解方程》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校备课组采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整理、结合实际、教后反思”的思路,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教师由传统的“二传手”角色,鼓励学生“一传”,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是我们整堂课教学设计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三读教材”的方法,即:一读教材,会列方程;二读教材,会解方程;三读教材,理解定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读教材中,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例题及主题图,独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并让学生讲出列方程的依据,最终确定以4x=12为例来研究方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在二读教材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学生错误的解法),然后通过同桌对学,小组群学,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当学生对各自的想法争论不休时,到底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他们的解法对吗?如何正确书写,课本是最好的老师,继续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数”、“等式两边都除以4”两个对话框,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读”会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为了使学生对所“读”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接着又让学生再解4x=12这个方程,从中发现解方程的解题步骤。在三读教材中,老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方程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再读教材,并画出重点的字词,并说出这些字词为什么重要,你是怎么想的,从而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还是以“独学”为主线,教师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准确把握“解方程”的内涵。最后通过对“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老师们,成功往往宠幸勤奋的探索者,让我们坚持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让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我会读”中获得自主发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学引领,我们一定能用智慧演绎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说的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教培院的吴益平的老师讲的《走向更加专业的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一、把观课的重点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以往听课,我习惯坐在后面,把重点放在记录上,上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问等方面,一节课下来我总是不停地在记录,也没有时间抬头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听课时应该坐到学生中间去,不要只记录老师的表现,教学设计流程。主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把某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因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关注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反应。这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深入程度,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组织的有效性,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反映。

二、把握重点,随时记录自己的观课的感受

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更让我不知所措的`是评课,老感觉没有话说,不知道应该怎样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能象其他教师一样侃侃而谈呢?那就要象陈教授所讲的,在观课之前要对本课教学内容、重点,以及教师教学努力方向有所了解,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有方向。在听课的同时,还要把自己随时想到的问题马上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字,记得越是及时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了。这样的观课议课也能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上好以后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四、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9

这次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分别只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虽然少了比较,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是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学案,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导入部分,李老师是借班上课,她创设带学生免费旅游的场景。让学生参观鸟巢,水立方。通过学生的观察知道鸟巢是由一条条线构成的。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从而导入本章节内容,与线有关的知识。

其次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并且在一个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处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在学生都讲解完成后,再重新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补充。特别是李老师,她用三个成语,不但总结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还给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再次,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在语言的组织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堂课都有学生参与,老师归纳总结。

最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练习,并且这些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感,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直接在课堂上就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此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多向其他各位老师学习,每次上课,都要通读教材,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灵活有度,课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0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 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1

我有幸听了唱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获益匪浅。对于唱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议。唱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

唱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使课堂更具有语文味。

用一组赞美春天的优美的排比句创设情境,再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银狼逐鹿”的故事导入新课。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唱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唱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生资助研读文本,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唱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逐一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三、教学流程思路清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明确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全文,积累学法——课后整理,积累素材。整个教学流程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纵观这一节课,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努力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四、紧扣教学内容,以读促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教学来讲,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唱老师重视了朗读和朗读指导,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重视了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的教学,落实字词句的教学应该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时代性,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善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活化、丰富了文言文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环节紧凑、科学,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唱老师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唱老师先采用优美的的语言创设情境,再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先范读,再让学生朗读,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唱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唱老师还选择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六、教学效果良好。

唱老师的这节课是应时而生的,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本节课很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受益面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总之,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是众说纷纭。现在,对新课改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认为,成绩不容否定,信念不能动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召唤,教育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理念。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2

我反思平时我们上课,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关注教师的多一点,议课时,教师们会针对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设计,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这里提评价重点必须转向,并不是完全忽视或否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情况)。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在课堂中,问自己到底能够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得到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们得到?这样的方式恰当吗?这些问题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了课堂的首位。而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需要,则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思考了这些,我们备课才真正为学生而备,不会出现老师台上表演热情高涨,台下学生听课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有效议课呢?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通过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观课议课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3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 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4

抱着学习的态度有幸聆听了一完小李俊平校长和我校潘双双老师多媒体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这节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我对教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案的编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潘双双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利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把直线形象的比作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线段时,一个学生说出不可以测量出线段长度时,双双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利用小组合作给出结论。这点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的做法很好。

二节是李俊平老师的课,她是借班上课。首先李老师利用带大家免费去北京旅游观察鸟巢、水立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线段。值得赞赏的是李老师在教课中用三个词语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不但形象的表示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还渗透了做人的道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教学教法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在上课中两位教师都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我借鉴学习。

在议课交流与研讨中,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使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会到需要在平时多方面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成长。

总之,去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善课堂教学。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5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

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6

观看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也有了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陈教授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录像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录像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

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陈教授认为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陈教授的话,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时刻都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前提,倡导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教育,他的讲座实在幽默,能够让人听进去,不会枯燥无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观课议课中,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迅速的在教师领域中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7

有幸参加灵宝市高效课堂之“独学”研讨会,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了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的讲话精神更是发人深思——师生共读,促进“独学”出成效。现就本次活动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 师生共读,为“独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教师的读

教师首先应是一位乐读的人,读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内涵;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应是一位善读的人,能读出文章的内涵与外延,更要善于将读书的方法经验梳理概括以便授之于学生。

2、 学生的读

读是“独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李智民老师对学生“我能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不断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会读书、善读书,进而爱读书,形成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二、 学生主体,促进“独学”出成效

学生不是产品,不可以用模具来进行规模生产,他们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形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尹娜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随着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观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数学图形,再画三角形、进而去读一读知晓定义,深刻理解,明晰特征,辅以及时恰当的检测活动,一直把学生放在构建知识的主体位置,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会带来心灵的'触动,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思路越来越清,真诚地感谢领导组织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引领,实地感受精彩纷呈的课堂。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8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19

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天气微凉,道路也有点泥泞,但我却很高兴,骑着我的小电驴一路上愉悦地哼着不成调的歌曲,激动地犹如去参加一场盛宴似的,因为今天四间房镇数学组的老师们要在我们六完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切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真的收获满满,恰好和现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佳节遥相呼应。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潘双双老师和李俊平老师贡献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线段、射线和线段》这一课,双双老师和我是同头班,听她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态自然,落落大方,讲课条理清晰,很有亲和力,也很会赞赏学生。同是新老师,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和双双老师的差距,我是一个在公开场合容易紧张的人,双双老师的精彩授课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但我坚信,压力一定是我成长路上的动力!

李俊平老师执教多年,经验丰富,讲起课来更是激情满满,整个课堂颇是富有灵气。开篇就以带孩子免费去北京有名的水立方、鸟巢去旅游吸引住了他们,进而引出了课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尤其是李老师在讲线段、射线、直线特点时分别用了“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三个成语来概括,进而告诉孩子们要像线段一样,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不要像射线或者直线一样,做一个有始无终或者是无始无终的人,李老师将语文渗透在数学中,还引申出做人的`道理,真的是恰到好处。

议课由中心校邵老师主持,并分成了五组进行研讨,整个过程大家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的真诚与坦诚,气氛非常的和谐,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们的教研路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我刚刚入职,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肯吃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也会像那些优秀的教师一样站稳讲台,展示风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0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1

肃宁镇数学教师等级授课活动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各位们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特别是滑村张云琴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数学课更能体现语言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要尽量的简练,例如东泽城小学李坤丽老师的课,她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恰到好处,一步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知识。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听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的现象,整个气氛比较沉闷。但这次议课大不相同,老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课老师大方得体,说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处,议课老师或直接或委婉的发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讨着所出现的问题,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把这次吸取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2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全市数学教师汇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独学”环节研讨课。

从今天的两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亮点:

一、 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尹老师课前和学生一起玩做相反的游戏,师生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做好“高效课堂”的前奏。

二、 选择恰当的阅读时机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自主学习首先应从“我能读”教材做起。尹教师从生活中的图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数学中的三角形,让学生动手画和用自己的话说“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学生看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试着总结,“我们概括的和书上的一样吗?”让学生在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或说的不完全正确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第一次读书。李老师让学生独立解放程,并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板演,学生的书写格式肯定是有对有错,是在学生想做却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断做的是否完全正确的时候,李老师抓住这个阅读时机让学生二读课本,会解方程——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读”。

三、 精心设计练习,体会学习快乐

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让每个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魅力,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听完这两节课,使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自主起来,灵动起来吧!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4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 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5

观课议课头次听说,没有培训如笼中之鸽,听x局长一说,真是大有收获。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

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26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