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盛夏的翅膀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篇1
一份浓浓的乡土情,一个懵懵懂懂的乡村少年,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造就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盛夏的翅膀》。
本书的作者李维是一个来自云南边地彝族村寨的写作者。李维求学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社会,许多中原地区的孩子都不得不辍学,何况是贫苦的山里娃娃呢?在各种艰难境遇下发奋读书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只好涉江水、攀悬崖,每天来来回回几次,只为能够背上书包走进教室,获得知识,走出大山。李维的求学路也是如此,所以在他获得成功后写出《盛夏的翅膀》,以告诉更多的人:在山里还有这样一群与天斗、与地斗,努力与命运抗争,敢于追梦的孩子!
《盛夏的翅膀》讲述了乡村少年艾乐的故事。艾乐原本有一个虽一贫如洗却其乐融融的家庭,他们纯朴、善良又勤劳。但天公不作美,阿妈的病在每日辛苦的劳作下越发的严重,艾乐一心想要辍学为阿妈挣医药费,阿妈却撒手人寰了。几乎万念俱灰的艾乐在乡亲们的万般劝慰下立志继续念书,走出大山,踏上了寻求梦想的道路。
书中令我记忆尤深的,是罗泊村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阿妈捡回的小鹿,艾乐年幼时的百家奶,送别艾乐的百家饭……其中的哪一种不凝聚着人们的真心真情!罗泊村的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他们能够热心地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算有天大的祸事,大家一起扛!而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情似乎淡漠了许多,更多的是个人的埋头苦干,与别人的相互竞争与提防,人与人之间竖起了藩篱与围墙!纷乱繁华的世界里,我们被蒙住了双眼,看不见最真实的我们,最本真的自己,心底的情绪无法诉说,陷入了孤独迷茫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像艾乐他们一样,彼此真诚,彼此温暖,彼此支持,彼此助力,逐梦之路不是会更光明,筑梦的力量不是会更强大吗?
梦想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一生所求,可梦想难道仅凭个人就能实现吗?它需要自己的努力,老师的教诲,家人的鼓励,国家的重视!有了真正的梦想,人们才会团结;有了团结,梦想才会实现。一个人有了梦想,人生才会飞跃;一个国家有了梦想,社会才会进步;一个地球有了梦想,时代才会发展。
我闭上眼,思索着自己的梦想。梦想随着清风飘入蓝天,与其他千千万万个梦想团结在一起,编织成一幅宏伟的蓝图——中国梦!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篇2
温情款款,轻盈灵动,这是《盛夏的翅膀》,让我深受感触。
《盛夏的翅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从小吃“百家奶”长大的云南彝族少年艾乐,因阿妈生病,想辍学打工为阿妈挣钱治病,后来在全村各族人的帮助下,艾乐拿着凝聚大爱的“百家钱”,终于展开希望的翅膀,带着祖辈的梦想,走出大山,继续求学圆梦的故事。
作者以成人的逻辑口吻讲述儿童的故事,这和许多故作可爱、幼稚的儿童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朴素而理性的叙事方式是我喜欢的。没有很多童话故事里常用的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也没有非邪即正的激烈矛盾冲突,作者所做的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把多民族融合生活的农村人际交往展现出来,把人间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出来。
民族村寨里的善,是李维流淌在笔端的一股股清泉,沁人心扉。打鱼的阿爹打到了要产仔的大红鲤鱼,尽管卖了可以解决一点生计,但想到的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不猎怀崽的兽,不捕摆子的鱼”;森林中救下的受伤小鹿,尽管有老板来出大价钱收购,正可换钱交学费,但艾乐一家还是帮它养好伤后放归山林;虽然地处偏远,但彝家人知道,“家有读书人,门上会发光”。小艾乐的汉族小学老师用最朴素的话告诉他:“人这一辈子哪,可以穷,可以生病,但不能没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哪!”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说,走出大山是一个很严肃的`人生命题,山外的世界就是命运的彼岸,而接受教育,是通向彼岸的唯一道路。有一股善的力量始终在推动着、鼓励着小艾乐走出去,走向遥远的地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民族村寨里的美,是飘拂在村庄上空的山岚,轻柔温暖。艾乐生活的村子是一个多民族的村子,他出生时母亲没有奶,他吃的 “百家奶”,源于民族的大爱。当艾乐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后,彝族老毕摩召集来白族老祖、回族老阿訇、傣族老贝玛、哈尼老祖,动员大家共同为艾乐凑学费,这也源于民族的大爱。我深深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之所以是一家,就是因为有这份手足深情,有这份至亲的大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置身于一草一木、一声鸟鸣、一片蛙声的大自然之中,置身于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丰饶的家园之中。不知不觉,我像艾乐一样爬上一座从未到过的高山,展开了梦想的翅膀。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篇3
《盛夏的翅膀》是一本励志少年小说,它让我体会到了不同于城市的温暖与成长。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罗泊村的小村庄里。这里的人们过着充实而又幸福的日子,艾乐一家也是如此。可是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自从阿妈被查出脖子上的肿瘤后,一家人便像泡在了冬日的水里,一天比一天寒,一天比一天冷。艾乐知道,阿妈的病不能拖,因为学校里那个唱歌很好听的翠英老师就是被这个包块送去了天上。可是,艾乐上学要钱,阿妈治病也要钱,哪有那么多钱呢?艾乐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见了阿妈生病,他逃学,赚钱给阿妈治病。最后,艾乐还是听了张老师的话,参加了升学考试,并且考上了县一中。就在艾乐盘算着以后的事情时,阿妈永远地离开了艾乐。在失去阿妈的痛苦中,这家人又开始犯愁了:艾乐的学费怎么办?老毕摩是村里最有威信的人,他听说这件事后,在村里连夜奔跑,总算凑够了艾乐一年的学费。但是,以后几年又该怎么办?就在大家犯愁时,镇长竹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大姐荞粒的刺绣出名啦,外国人抢着要她的绣品呢!而艾苦和艾康开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和一家农家乐。欢笑声充满了这个小院。艾乐不用担心了,他终于可以放心地这个盛夏赋予他的“翅膀”,飞向自己的远方。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要感叹一句“天无绝人之路”。艾乐的阿妈死后,这家的五兄妹怎么会不难过呢?可是家里的一切都还等着他们去做,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让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怕困难,勇敢地去面对一切,就是有了自己的一双“翅膀”!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篇4
温情款款,轻盈灵动,这是《盛夏的翅膀》,让我深受感触。
《盛夏的翅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从小吃“百家奶”长大的云南彝族少年艾乐,因阿妈生病,想辍学打工为阿妈挣钱治病,后来在全村各族人的帮助下,艾乐拿着凝聚大爱的“百家钱”,终于展开希望的翅膀,带着祖辈的梦想,走出大山,继续求学圆梦的故事。
作者以成人的逻辑口吻讲述儿童的故事,这和许多故作可爱、幼稚的儿童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朴素而理性的叙事方式是我喜欢的。没有很多童话故事里常用的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也没有非邪即正的激烈矛盾冲突,作者所做的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把多民族融合生活的农村人际交往展现出来,把人间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出来。
民族村寨里的善,是李维流淌在笔端的一股股清泉,沁人心扉。打鱼的阿爹打到了要产仔的大红鲤鱼,尽管卖了可以解决一点生计,但想到的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不猎怀崽的兽,不捕摆子的鱼”;森林中救下的受伤小鹿,尽管有老板来出大价钱收购,正可换钱交学费,但艾乐一家还是帮它养好伤后放归山林;虽然地处偏远,但彝家人知道,“家有读书人,门上会发光”。小艾乐的汉族小学老师用最朴素的话告诉他:“人这一辈子哪,可以穷,可以生病,但不能没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哪!”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说,走出大山是一个很严肃的`人生命题,山外的世界就是命运的彼岸,而接受教育,是通向彼岸的唯一道路。有一股善的力量始终在推动着、鼓励着小艾乐走出去,走向遥远的地方,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民族村寨里的美,是飘拂在村庄上空的山岚,轻柔温暖。艾乐生活的村子是一个多民族的村子,他出生时母亲没有奶,他吃的 “百家奶”,源于民族的大爱。当艾乐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后,彝族老毕摩召集来白族老祖、回族老阿訇、傣族老贝玛、哈尼老祖,动员大家共同为艾乐凑学费,这也源于民族的大爱。我深深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之所以是一家,就是因为有这份手足深情,有这份至亲的大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置身于一草一木、一声鸟鸣、一片蛙声的大自然之中,置身于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丰饶的家园之中。不知不觉,我像艾乐一样爬上一座从未到过的高山,展开了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