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精选3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二、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三、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四、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五、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
区角活动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很多的姐妹园也都在致力于对区角活动的研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更多的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和发展差异,让每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之余,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一贯以来对区角活动比较感冒,想着成堆的自制玩具,自然对区角活动敬而远之,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觉得自己先前对区角活动的认识真是粗浅和幼稚。
一、材料要实而不精
李建君老师的“用一周的时间去思考,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制作,花一个月的时间让幼儿玩”,带个自己的震撼决不仅仅是崇拜,更多的茅塞顿开,参观上海市虹口区的实验幼儿园,发现她们的材料确实是追求实在而不是精细,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得,但是我们平时就没有想到巧妙的进行运用,纸盒和易拉罐在自己看来是多么普通的废旧材料,但是她们的老师却能在如此普通的材料上进行开发,简单的打个小洞,就能让这些材料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每个班级都有的“五角星”贴纸,自己总是高高的放在桌子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区角材料,看到小班孩子粘贴的作品,真是既美观又方便,我想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应该做个有心人。
二、规则要面面俱到
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告状声、请求帮助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时候游戏不得不中断,但是李老师的“规则从问题中来”,确实解决了很多矛盾,比如等待和轮换规则,预约规则等都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出发,既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又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自己印象很深,每天开心上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自己说:我以后再也不要上幼儿园了,经过耐心开导才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早上儿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好朋友在看喜洋洋的书,看来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位置,儿子一位好朋友已经看好了,就拿起了心爱的图书,结果看得正起劲时好朋友回来了,要拿回喜洋洋的书,儿子自然不同意,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结果老师把儿子批评了一顿,理由是好朋友没看完怎么能拿走呢?儿子自然觉得委屈,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学习归来,我把学到的“会说话的小锁”介绍给了儿子班级的老师,我想以后类似的同伴间的矛盾肯定不会再出现。
三、空间要合理布局
在观摩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时,我发现从小班到大班都没有角色游戏的布置,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般会把娃娃家等放到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其实是我们帮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混淆了,她们幼儿园在空间布局上,更多的考虑到了动静区分的原则,而且开放了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区域,据她们的老师介绍,对于操作性强的区域,幼儿有了动手的机会,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会更强,其实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学专家已经认证:人只有对自己亲身动手操作过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她们老师在布局空间时,会根据区角的特征,进行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和连接式的安排,这些布局我想我们应该结合自己幼儿园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行为的跟进可能会是一辈子的,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艰辛背后的获得可能会是喜悦的,感谢两位班主任和这个团队,让我们有缘走到一起,期待着高研班更多的精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
新学期前,教委办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平台,在动员会上,才发现,原来自己离“学习充电”越来越远……曾几何时,我也穿梭于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之中,急于充电,忙于创新。可如今,却以这以那为籍口,疏远了学习。作为教师,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还何谈教学,谈何育人?
恰如王雯老师所言:“高速公路上,一辆破QQ或拖拉机在上面行驶,是不是显得很不合适?”一语惊醒梦中人!虽然她讲的是道德与社会的问题,但在我听来,也可以诠释为学校硬件基本完善,已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可我们老师不学习,不创新,不求上进,就犹如是那辆不相匀称的拖拉机,如何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又如何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呢?想想自己也濒临于“拖拉机”边缘,实在是担忧,也羞为人师。是的,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桶水”了,而要像大海一样,汇聚百川,才能再分流到各处,欲求渠清如许,唯有畅通源头活水。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后,让我们做个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智慧型教师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4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5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二、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三、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四、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五、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6
最近在我所在的幼儿园中,组织了一次区域活动的观摩。在这个观摩活动中,我有机会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儿童活动的重要知识。
首先,我发现每一个区域活动都有其专有的特点,比如嘈杂的音乐区,明亮的画画区,还有舒适的读书区等等。这些区域不止可以提供一个空间供儿童学习和玩耍,而且还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地方。
其次,观察了几个小时后,我发现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孩子们的需求也不同。例如,一开始孩子们对于区域活动都感到很新鲜,他们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比较复杂和刺激性的游戏。但是在活动时间中后期,孩子们就会疲劳感增加,可以从内心感受到需要一些绕口令、故事来放松精神,有一些让孩子集中精神的活动也很好。
最后,观摩区域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也就是学龄前孩子们对于美的感受十分强烈。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会身体律动,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而在绘画活动中,则可以观察到孩子们对画面美感的追求。因此,我认为幼儿园中的美学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总而言之,观摩区域活动是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知晓孩子们的需求和偏好,帮助他们满足更加全面的学习需求。当然,要注意在区域活动中保障孩子们的安全,确保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7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幼儿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途径。
一、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我遵循《纲要》精神,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活动环境,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阅读区、涂鸦区、娃娃家,音乐区”等,并给这些区域起了幼儿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动动手、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小舞台”等。创设的这些区域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了相应的材料,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保证每天游戏活动时间,并随着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活动的效果不断去补充或更新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区域是自选活动,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幼儿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操作摆弄、动手、动脑。精心设计、安排布置的区域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极大的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而定。
各个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要与其特点、范围以及目标相符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随意性、盲目性或无目的性。我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注意力差。活动开展中我发现我班大多数幼儿对美工区很感兴趣,他们在里面任意涂鸦、玩橡皮泥、粘贴等等,但是也发现他们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协调一致;小肌肉群发展缓慢、社会知识经验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力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也将美工区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来设置安排,在设置面积上相对其他区域要大一些,重点对美工区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实践---总结,从而使我在区域游戏活动经验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美工区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区活动材料来承载的。这样,美工区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美工区活动开展初期我为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丰富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区基础材料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橡皮泥、各种彩色纸、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的基础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种动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画板、画夹、勾线笔、画纸、小印章、花纸、各种即时贴;还有各种半成品如“用于幼儿连线、涂色的模拟画”、“用各种硬纸板做的水果图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尽我所能的为区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动幼儿看到花花绿绿的这些材料高兴得不得了蜂拥而至,由于平时我们对幼儿的常规训练比较重视,虽然材料多、人相对也多,但幼儿活动秩序还是很好的,玩过后材料整理的也较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确发现“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讲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当然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时我也知道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如: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新投放的材料刚开始时幼儿很是喜欢,都争抢着来摆弄它,可慢慢的来的幼儿少了,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我就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频繁地更换材料,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对此我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我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为此我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反思、思考、总结,如果材料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话,应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如:我设计了一个串珠子游戏,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没有多少人去了。于是我注意观察到他们串珠子长短不一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就问:“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发现有的穿的紧,有的松,当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之后,马上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又问:“除了这个原因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说因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线长、有的短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高了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了幼儿的注意。
如:阿峰很认真地在穿木珠。由于他手上的线有一个头掉了,软软的的线怎么也穿不进去。我在一旁看着没说什么,只是朝他笑笑。他试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把线的另一头提起来看,继续穿,终于成功了……;还有的幼儿珠子穿了很长当他高兴地把它提起来时珠子却全掉了下来,原来有的线的尾巴上没打结,有的打了结可结很小,而珠子孔却很大,这时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引导他自己去发现原因。吸取教训,当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时鼓励“你穿了这么多呀!真象一条项链。来,借给代老师戴一下好吗。”当珠子戴在我的的脖子上时,孩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得意了!当看到幼儿的操作失败时,我没有马上去纠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最后,当他的成果挂在脖子上与其共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过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导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上所采取的方法,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儿对涂色很感兴趣,可对水彩笔的运用方法掌握不好,当他们发现用水彩笔涂色时纸很容易破,就不再选用水彩笔涂色了。还有我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纸板水果图形,本意是想让他们描外形、涂色,可是他们控制不好硬板纸,描图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因此对此也失去兴趣,对那些连线拼图画画等更是如此。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小印章、粘胶贴、撕纸、油画棒、彩色纸、橡皮泥、花纸等这些材料却很感兴趣,他们用油画棒涂色、用粘胶贴粘画、用小印章印画、用小手撕彩色面条、撕花纸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团、揉、捏包子、饺子,再用模具印饼干、动物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合幼儿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简单重复,缺乏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材料、玩具本身会给幼儿某些线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儿自身能力及对材料玩具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要使材料具有层次性,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本学期对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提供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
3、要结合近期的主题活动内容、教育目标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活动时的兴趣、活动的持续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在游戏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体的一些问题,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实效性,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再如:叶江浩取了一小块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来。他先把泥掷了一会儿,使劲地把泥掷了几下后,觉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块泥防在了手心里搓圆,搓了几下他觉得满意了,于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长条,他两只小手的手心使劲来回搓了几下,觉得一边有点粗,并在粗的这边再搓了几下,觉得满意后就给它团起来,然后竖着给它站立起来,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可能他做的什么都不像,可孩子们却说出了它像许多什么什么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样”、“像什么…”上,而更多地是再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才对。
因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还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在美工区、建筑区都铺上了地垫,当幼儿进入到这些区域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另外我从本班幼儿整体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幼儿个体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上出发,我个人总结出从“低起点、慢速度、多落实、高效率”着手,“不求“物”多,只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幼儿感兴趣的、对幼儿发展有实效性的材料及活动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要使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师生都参与其中,且进行有效的互动。
要使区域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中,且师幼相互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幼儿可以从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从对目标和事件的直接体验中,以及从对经验的逻辑思维中获得知识。教师则是提供有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过程,聆听幼儿的想法,帮助并引发幼儿思考,通过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是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观地介入,所提问题一定是从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尽量避免用下达任务的方式发问,如“按照颜色来分”“用数字来表示”等,最好是以启发式方式来提问,如“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给我演示一下好吗?”等。在区域里我们充当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和幼儿平等的交流对象。另外要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必要时教师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激励、扩展活动。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与幼儿交流。只有这样,才可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且有益的互动。
如: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个人玩,一个人在那粘粘贴贴,可是不一会就不想玩了,活动持续时间很短,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会适时介入,“你的包子、饺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吗?”幼儿兴趣会被再次调动起来。或在他们做了很多包子、饺子时我会引导“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娃娃餐厅去好吗?”还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锤等也鼓励幼儿送到表演区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里…..。这样幼儿、区域间都互动了起来,幼儿再也不是独立游戏,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帮助。区域之间再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使得活动区域内容更加丰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坚持力、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我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常规培养是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内容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对活动进行有效的总结评价,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评价主要以区域活动之后的讨论或谈话方式进行,要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我引导幼儿回忆刚进行的活动,让幼儿以各种方法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描述来总结幼儿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帮助幼儿学习和体会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选择活动和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且对幼儿的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不单单是说一些“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语句。
如: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还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板,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笑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颜色奖”、“图形奖”、“涂色均匀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再如:在画太阳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使幼儿了解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当幼儿了解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问题:“太阳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样打扮太阳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上面添画上花边就像花朵的花型脸、或加上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等等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样子。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还添画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孩子们的进步由衷的感到高兴。
另外我对每日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都有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根据这些记录再对照着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结果,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按领域或按幼儿发展的方面分成具体的内容或指标,相对应去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形。从平常区域活动的经验中总结、探索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如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自我的评价和反思来解决。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在安排、组织、指导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和改进。
另外在开展区域活动开始时我便把“区域游戏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规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但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此外,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活动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虽然我班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作品显得很单一,幼儿间相互模仿,动脑、创新不够;在游戏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我们准备的材料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幼儿在愉快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随着游戏活动不断的深入开展,也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真正的能收到实效,使得我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8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9
本学期我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喜爱及年龄特点来投放的材料。整个活动开展后,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区域中活动。美工区“剪纸”的孩子个个认认真真的在使用剪刀;生活区“穿珠子”的孩子,根据大小不同的珠孔来穿插;益智区孩子们有模有样为小动物搭起了房子,建起了高桥,益智区“拼图”与“图形排数”的孩子很认真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孩子呆呆的坐在那,手里翻阅着图书却看着别的区的孩子,刚开始还有点兴趣,操作完了就没劲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投放的材料都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同样的'投放材料,为什么会差那么多?
我发现美工区“剪纸”生活区“穿珠子”,孩子们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失败的压力,所得到是浓浓的成就感,这让他们很高兴。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参与的的很积极。而语言区“阅读读书”只有同一种选择,操作结束后当然就失去了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可操作性强的,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就会受到孩子们的大力欢迎,如果是需要他们等待的东西,而且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就不感兴趣。接着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许多的材料,如:动物手偶、图片排序、看图讲述等等。这样孩子对新材料也有一定的兴趣,开始喜欢带着手偶创编故事等。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而区域材料也能作为班级活动的延伸,及时地把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开展很顺利,孩子的游戏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学习,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活动特征、类型、区域活动内涵、区域活动价值、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对我在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帮助。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指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利用活动室、走廊、门厅以及室外场地等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或小组操作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特征
1、区域环境的开放性
(1)物质环境的开放
(2)心里环境的开放
2、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3、教师指导的间接性
(1)考学具、材料为媒介
(2)以问题为媒介。
1、区域环境设置过于形式化
2、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盲目性
3、区域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欠恰当
(三)区域活动的类型
1、学习型区域活动
2、游戏型区域活动
3、学习与游戏融合型的区域活动
四、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1、有利于实现新的教育目标
2、有利于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
3、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二)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价值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3、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三)区域活动对教师的价值
1、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
2、有利于教师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五、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1、开展区域活动是克服小学化的需要
2、区域活动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
3、区域活动体现新的课程观——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4、区域活动有利于重塑师幼关系
5、区域活动满足了儿童的需要
以上便是此次研修活动获得的体会,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把此次学习中的精华淋淋尽致的利用到工作中,让孩子们体会区域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
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11月6日,我有幸来到东山县实验幼儿园参加半日观摩活动,园所环境创设、晨间户外活动、晨间早操、集中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我都在不断的总结、比对、反思。这次活动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便是幼儿的安静、有序和听话,可以说是"令行禁止",我想这么好的常规肯定离不开老师平时点点滴滴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对班上每个幼儿的解读和分析。
这次观摩活动,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中(2)班,而这次参加半日活动的朱老师经过精心准备,为我们展示了非常精彩的半日活动,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一日带班过程中的保教细则。首先,朱老师娴熟地组织幼儿进行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幼儿"跳脚印-爬山洞-走平衡木-套圈",在这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中,幼儿都安静有序地进行。每个环节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此环节可以看出朱老师事先已经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器械的玩法,在这样有计划、有准备的组织下,活动方能起到锻炼身体,提高走、跑、跳、钻、爬、平衡等技能。接下来是做早操环节,在早操之前朱老师先向幼儿讲明早操规则,在早操时各班老师都充满激情地带领着幼儿,力求做好每一个动作。接下来朱老师组织幼儿有序地吸收和安安静静地吃点心。接下来则是本次观摩活动最主要的部分--集中教学活动:中班绘画活动《秋叶》。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体现,是幼儿发挥想象、探索创造的空间。活动中,朱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形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得出朱老师的这节绘画课是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认真的思考,明白什么地方要引导,什么地方该适当地提些问题。比如,在"让幼儿欣赏叶子的不同装饰"环节中,朱老师事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树叶宝宝。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在欣赏到朱老师精彩的同时,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以前我只知道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来装饰叶子,从没想过一片树叶还可以划分区域来装饰,可以同时用上波浪线,锯齿线,长城线,螺旋线,左斜线,右斜线,横线和竖线,甚至还可以用大的圆,小的圆,黑的圆,白的圆来装饰。用朱老师的话说,就是"装饰树叶要有对比,可以是大小对比,也可以是黑白对比。"这节课真让我大开眼界,也受益匪浅,原来绘画课是可以这样上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只有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才会美,没想到由简单地图形和线条组成的线描画也同样可以这么美。最后的两个环节是午餐和午睡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观摩完整个流程,但这并不影响这次半日观摩活动的完整性。
半日观摩活动结束了,虽然这次观摩的机会是短暂的,可带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决定在这次观摩活动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幼儿园,对照半日活动相关要求,开展相对规范的幼儿园半日活动,通过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去引导每一位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6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7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幼儿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途径。
一、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我遵循《纲要》精神,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活动环境,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阅读区、涂鸦区、娃娃家,音乐区”等,并给这些区域起了幼儿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动动手、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小舞台”等。创设的这些区域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了相应的材料,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保证每天游戏活动时间,并随着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活动的效果不断去补充或更新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区域是自选活动,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幼儿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操作摆弄、动手、动脑。精心设计、安排布置的区域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极大的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而定。
各个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要与其特点、范围以及目标相符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随意性、盲目性或无目的性。我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注意力差。活动开展中我发现我班大多数幼儿对美工区很感兴趣,他们在里面任意涂鸦、玩橡皮泥、粘贴等等,但是也发现他们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协调一致;小肌肉群发展缓慢、社会知识经验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力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也将美工区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来设置安排,在设置面积上相对其他区域要大一些,重点对美工区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实践---总结,从而使我在区域游戏活动经验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美工区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区活动材料来承载的。这样,美工区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美工区活动开展初期我为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丰富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区基础材料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橡皮泥、各种彩色纸、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的基础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种动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画板、画夹、勾线笔、画纸、小印章、花纸、各种即时贴;还有各种半成品如“用于幼儿连线、涂色的模拟画”、“用各种硬纸板做的水果图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尽我所能的为区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动幼儿看到花花绿绿的这些材料高兴得不得了蜂拥而至,由于平时我们对幼儿的常规训练比较重视,虽然材料多、人相对也多,但幼儿活动秩序还是很好的,玩过后材料整理的也较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确发现“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讲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当然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时我也知道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如: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新投放的材料刚开始时幼儿很是喜欢,都争抢着来摆弄它,可慢慢的来的幼儿少了,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我就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频繁地更换材料,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对此我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我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为此我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反思、思考、总结,如果材料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话,应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如:我设计了一个串珠子游戏,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没有多少人去了。于是我注意观察到他们串珠子长短不一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就问:“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发现有的穿的紧,有的松,当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之后,马上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又问:“除了这个原因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说因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线长、有的短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高了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了幼儿的注意。
如:阿峰很认真地在穿木珠。由于他手上的线有一个头掉了,软软的的线怎么也穿不进去。我在一旁看着没说什么,只是朝他笑笑。他试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把线的另一头提起来看,继续穿,终于成功了……;还有的幼儿珠子穿了很长当他高兴地把它提起来时珠子却全掉了下来,原来有的线的尾巴上没打结,有的打了结可结很小,而珠子孔却很大,这时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引导他自己去发现原因。吸取教训,当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时鼓励“你穿了这么多呀!真象一条项链。来,借给代老师戴一下好吗。”当珠子戴在我的的脖子上时,孩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得意了!当看到幼儿的操作失败时,我没有马上去纠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最后,当他的成果挂在脖子上与其共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过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导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上所采取的方法,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儿对涂色很感兴趣,可对水彩笔的运用方法掌握不好,当他们发现用水彩笔涂色时纸很容易破,就不再选用水彩笔涂色了。还有我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纸板水果图形,本意是想让他们描外形、涂色,可是他们控制不好硬板纸,描图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因此对此也失去兴趣,对那些连线拼图画画等更是如此。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小印章、粘胶贴、撕纸、油画棒、彩色纸、橡皮泥、花纸等这些材料却很感兴趣,他们用油画棒涂色、用粘胶贴粘画、用小印章印画、用小手撕彩色面条、撕花纸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团、揉、捏包子、饺子,再用模具印饼干、动物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合幼儿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简单重复,缺乏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材料、玩具本身会给幼儿某些线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儿自身能力及对材料玩具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要使材料具有层次性,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本学期对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提供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
3、要结合近期的主题活动内容、教育目标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活动时的兴趣、活动的持续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在游戏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体的一些问题,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实效性,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再如:叶江浩取了一小块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来。他先把泥掷了一会儿,使劲地把泥掷了几下后,觉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块泥防在了手心里搓圆,搓了几下他觉得满意了,于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长条,他两只小手的手心使劲来回搓了几下,觉得一边有点粗,并在粗的这边再搓了几下,觉得满意后就给它团起来,然后竖着给它站立起来,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可能他做的什么都不像,可孩子们却说出了它像许多什么什么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样”、“像什么…”上,而更多地是再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才对。
因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还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在美工区、建筑区都铺上了地垫,当幼儿进入到这些区域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另外我从本班幼儿整体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幼儿个体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上出发,我个人总结出从“低起点、慢速度、多落实、高效率”着手,“不求“物”多,只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幼儿感兴趣的、对幼儿发展有实效性的材料及活动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要使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师生都参与其中,且进行有效的互动。
要使区域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中,且师幼相互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幼儿可以从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从对目标和事件的直接体验中,以及从对经验的逻辑思维中获得知识。教师则是提供有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过程,聆听幼儿的想法,帮助并引发幼儿思考,通过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是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观地介入,所提问题一定是从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尽量避免用下达任务的方式发问,如“按照颜色来分”“用数字来表示”等,最好是以启发式方式来提问,如“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给我演示一下好吗?”等。在区域里我们充当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和幼儿平等的交流对象。另外要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必要时教师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激励、扩展活动。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与幼儿交流。只有这样,才可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且有益的互动。
如: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个人玩,一个人在那粘粘贴贴,可是不一会就不想玩了,活动持续时间很短,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会适时介入,“你的包子、饺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吗?”幼儿兴趣会被再次调动起来。或在他们做了很多包子、饺子时我会引导“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娃娃餐厅去好吗?”还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锤等也鼓励幼儿送到表演区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里…..。这样幼儿、区域间都互动了起来,幼儿再也不是独立游戏,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帮助。区域之间再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使得活动区域内容更加丰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坚持力、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我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常规培养是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内容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对活动进行有效的总结评价,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评价主要以区域活动之后的讨论或谈话方式进行,要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我引导幼儿回忆刚进行的活动,让幼儿以各种方法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描述来总结幼儿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帮助幼儿学习和体会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选择活动和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且对幼儿的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不单单是说一些“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语句。
如: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还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板,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笑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颜色奖”、“图形奖”、“涂色均匀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再如:在画太阳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使幼儿了解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当幼儿了解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问题:“太阳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样打扮太阳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上面添画上花边就像花朵的花型脸、或加上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等等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样子。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还添画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孩子们的进步由衷的感到高兴。
另外我对每日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都有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根据这些记录再对照着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结果,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按领域或按幼儿发展的方面分成具体的内容或指标,相对应去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形。从平常区域活动的经验中总结、探索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如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自我的评价和反思来解决。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在安排、组织、指导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和改进。
另外在开展区域活动开始时我便把“区域游戏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规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但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此外,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活动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虽然我班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作品显得很单一,幼儿间相互模仿,动脑、创新不够;在游戏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我们准备的材料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幼儿在愉快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随着游戏活动不断的深入开展,也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真正的能收到实效,使得我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8
区角活动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很多的姐妹园也都在致力于对区角活动的研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更多的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和发展差异,让每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之余,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一贯以来对区角活动比较感冒,想着成堆的自制玩具,自然对区角活动敬而远之,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觉得自己先前对区角活动的认识真是粗浅和幼稚。
一、材料要实而不精
李建君老师的“用一周的时间去思考,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制作,花一个月的时间让幼儿玩”,带个自己的震撼决不仅仅是崇拜,更多的茅塞顿开,参观上海市虹口区的实验幼儿园,发现她们的材料确实是追求实在而不是精细,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得,但是我们平时就没有想到巧妙的进行运用,纸盒和易拉罐在自己看来是多么普通的废旧材料,但是她们的老师却能在如此普通的材料上进行开发,简单的打个小洞,就能让这些材料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每个班级都有的“五角星”贴纸,自己总是高高的放在桌子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区角材料,看到小班孩子粘贴的作品,真是既美观又方便,我想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应该做个有心人。
二、规则要面面俱到
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告状声、请求帮助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时候游戏不得不中断,但是李老师的“规则从问题中来”,确实解决了很多矛盾,比如等待和轮换规则,预约规则等都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出发,既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又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自己印象很深,每天开心上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自己说:我以后再也不要上幼儿园了,经过耐心开导才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早上儿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好朋友在看喜洋洋的书,看来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位置,儿子一位好朋友已经看好了,就拿起了心爱的图书,结果看得正起劲时好朋友回来了,要拿回喜洋洋的书,儿子自然不同意,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结果老师把儿子批评了一顿,理由是好朋友没看完怎么能拿走呢?儿子自然觉得委屈,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学习归来,我把学到的“会说话的小锁”介绍给了儿子班级的老师,我想以后类似的同伴间的矛盾肯定不会再出现。
三、空间要合理布局
在观摩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时,我发现从小班到大班都没有角色游戏的布置,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般会把娃娃家等放到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其实是我们帮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混淆了,她们幼儿园在空间布局上,更多的考虑到了动静区分的原则,而且开放了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区域,据她们的老师介绍,对于操作性强的区域,幼儿有了动手的机会,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会更强,其实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学专家已经认证:人只有对自己亲身动手操作过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她们老师在布局空间时,会根据区角的特征,进行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和连接式的安排,这些布局我想我们应该结合自己幼儿园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行为的跟进可能会是一辈子的,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艰辛背后的获得可能会是喜悦的.,感谢两位班主任和这个团队,让我们有缘走到一起,期待着高研班更多的精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9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0
本学期我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喜爱及年龄特点来投放的材料。整个活动开展后,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区域中活动。美工区“剪纸”的孩子个个认认真真的在使用剪刀;生活区“穿珠子”的孩子,根据大小不同的珠孔来穿插;益智区孩子们有模有样为小动物搭起了房子,建起了高桥,益智区“拼图”与“图形排数”的孩子很认真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孩子呆呆的坐在那,手里翻阅着图书却看着别的区的孩子,刚开始还有点兴趣,操作完了就没劲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投放的材料都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同样的投放材料,为什么会差那么多?
我发现美工区“剪纸”生活区“穿珠子”,孩子们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失败的压力,所得到是浓浓的成就感,这让他们很高兴。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参与的的很积极。而语言区“阅读读书”只有同一种选择,操作结束后当然就失去了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可操作性强的,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就会受到孩子们的大力欢迎,如果是需要他们等待的东西,而且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就不感兴趣。接着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许多的材料,如:动物手偶、图片排序、看图讲述等等。这样孩子对新材料也有一定的兴趣,开始喜欢带着手偶创编故事等。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而区域材料也能做为班级活动的延伸,及时地把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开展很顺利,孩子的游戏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1
xx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2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集体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情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活动;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通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提供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保持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3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4
学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
学习地点:笑笑班
主 讲 人:王淑杰
学习内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的种类:科学发现区、益智操作区等七个区域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 1
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
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
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师往往作为游戏伙伴进行隐性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同时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幼儿,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把娃娃丢在一旁顾及不到,老师发现后,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娃娃,遇到幼儿说:“哎呀,宝宝妈妈(爸爸)好久不见你们宝宝了,她好吗?”然后幼儿就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5
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6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一、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二、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三、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
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三、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7
9月25日下午五点半,全体教职员工在小二班教室开展了音乐领域《我的身体会唱歌》的基础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亿童早教中心陈玲老师主持。
本次培训活动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活动实施的材料,由教学用书、教学光碟、教学图卡和教学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丰富的材料既减轻了老师制做教具的负担,又给老师和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用的操作材料,让老师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去感受、去接受、去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第二乐章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学习了体态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和自由发散式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体态式教学法就是把身体当做乐器,充分调动幼儿各肢体器官,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和理解音乐。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去理解音乐的性质。这种方法是达尔克罗兹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灵魂。第二种情景式教学法就是以故事的情景为载体,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音乐,音的'高低,以及各种风格、节奏和旋律等等。第三种自由发散式教学法一般用于教学活动的延伸,它的主要宗旨是让幼儿充分感受美、体验美。使情感上得以熏陶和感染,多维度延伸表现音乐。在多维度延伸的表现手法中又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创意歌唱、创意节奏、创意绘画和创意手工。通过以上的四种方法更能让幼儿从多种感官去理解并表现音乐的美。
第三乐章是音乐领域的四大主要板块的解析。第一板块歌唱歌谣,里面包括三大要素:歌词、节奏和旋律。第二板块玩奏乐器,共分为身体乐器、生活乐器和打击乐器。第三板块音乐欣赏,可以从风格、段落、情绪和内容者四个方面去引导幼儿欣赏。第四版块是韵律游戏,里面包括了感统训练和综合律动。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不仅熟悉了教材教具的使用方法,更了解了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开展音乐活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相信老师通过本次培训一定会把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喜欢音乐,更会欣赏音乐,更能去表现音乐。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8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二、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三、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四、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五、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9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0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1
这次幼儿园举办活动,孩子们也是积极的参与进来,也是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同时我们积极的准备,去在活动之中让孩子们收获到快乐和知识,对于这次的幼儿园活动,我也是有一些心得体会。
重在参与,是我在这次活动之中的体会,无论是我们老师或者孩子们都是如此,只有参与进来,我们才有收获,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的做,孩子们会更加的喜欢,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他们不但是能得到快乐,而且也是有一些知识能学到,而不单单只是玩乐就够了,我们老师也是清楚,孩子们的成长,时间非常的宝贵,需要我们尽可能去的多利用一些活动,一些方式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而孩子们也是在这次的活动之中得到了快乐,并且参与之中,动手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是收获了一些之前他们不了解的知识,才参与之中积极的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都是让孩子们能力有去发挥。
孩子们的教育不但是要靠我们老师,同时也是需要靠家长的,在这次的活动之中,也是有家长参与其中,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但是家长们的表现也是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好的示范,同时也是让家长清楚,不但是我们老师要教好,同时回到了家里,家长们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大,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们的收获更多,同时也是可以让他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之中的表现,也是让很多的家长感慨,看到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一面,和在家里也是有一些的区别,同时我们老师也是如此,在活动之中也是看到更多孩子的一些优点和缺点,也是要在以后日常之中去对他们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
经过了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我们老师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而我也是体会到做好一个活动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是我第一次的来组织做活动,也是让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一些做的好的地方也是得到同事们的表扬,而一些做的还有改进空间的地方,我也是以后要去完善,来让自己以后的活动做的更好,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一个收获。同时我也是体会到,做好了一个活动,也是特别的有成就感,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他们收获了知识,我也是感到特别的高兴。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2
20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