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6/0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学习《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时,拜读了魏老师的《自强。育人。教书》一文,领悟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慨颇多,然本人笔拙,现只将不吐不快的点滴体会分享与大家。

身为一名教育主管,仍兼班主任和语文学科教师,还要外出讲学。教学时间哪里来?教学任务如何完成?这是我几年来心头的疑团。直至今日,拜读其作,豁然释疑。原来魏大师和学生探索了一条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它分为三个系统,首先是计划系统,将34件实事分为6类:每天必做的6件事、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7件事。其次是监督检查系统,建立了五种检查监督的方式,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时间、检查方法和奖惩措施。最后是反馈系统,有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和家长反馈。并且每个系统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案。难怪魏老师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仍旧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效率,缘在于语文教学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魏书生的敬业精神、宽容的美德、民主的育人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之楷模。

一、敬业。

没有敬业精神而谈教学、班级管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皮之毛。所谓敬业精神,从魏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迷恋上了教书”。“迷恋”,说得多好。正是因为“迷恋”,才会全身心投入而无怨无悔;正因为“迷恋”才会兴趣盎然而动力不竭;正因为“迷恋”,才会殚精竭虑而有奇思妙想;正因为“迷恋”,才不会感到琐碎苦累。因此,我始终没有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对我是一个额外的负担,盖源于此。

二、宽容。

魏书生说:“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诚哉斯言。我刚开始工作时,也经常埋怨学生太差,学校条件落后,设备简陋……埋怨的结果怎样?环境没有什么变化,倒是自己的脾气更坏了,爱挑剔、爱发牢骚、喜欢评头品足。

魏书生的理解是:“埋怨别人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太困难,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自己方法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是的,怨天尤人有什么益处?因此,我在工作中对于学校的内外部的环境,不再说三道四。能够想办法解决或改变的就尽量想办法解决或改变,实在无力解决或改变的也能够泰然处之。要有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对于学生,不论是多么差的学生,不再埋怨,更不讽刺挖苦。魏书生说:“我总觉得即使是最淘气的学生,即使是各科成绩都倒数第一的学生,也确实都是我的助手,他脑子里一定有和我一致的成分,我帮助他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学习之后,他一定也帮助我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把学生当成助手而不是对手,这就是宽容的美德演绎出来的高明的方法。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每一方面都有助手,人人是助手,班级工作充满活力。

三、民主。

魏书生说:“要看到自己和学生的长处,千方百计发展这些长处”。“我感到自己的最主要长处就是善于商量。语文不会教,跟学生商量商量,就想出了一些办法。不会教后进学生,便多次跟他们商量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他们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点点地超越自我了。”我觉得这“商量”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我是绝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四、科学。

魏书生说:“我们努力将事情、时间、承包人三者落到实处。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这将大大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分,提高工作效率。

我想如果试着与学生商量,班级里将会有哪些常规工作要做,谁来负责干,什么时间干,多长时间干完,结果如何,一定到位,这样大家干起事情来有条不紊,效率一定会提高高,效果一定不错。

总之,我深感:魏书生是中国大地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老师、是中国教育界杰出的人物,不愧称之为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值得研究、魏书生的改革精神值得发扬,从教当学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上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

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

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强者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活,不为流言蜚语所惑;那么,相比之下的弱者则极易被它左右。因此,当身处的环境被是非议论所包围时,还需谨慎的选择处理的方法,切记鲁莽行事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美国著名将领麦克阿瑟说过:“对于正面的敌人,我总能应付;但是对于背后的狙击,我却不能保护自己。”由此可见,来自背后的恶意中伤、流言蜚语是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同时也证明了它的杀伤力极强。

人言可畏,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造谣生事之人,并且谣言的传播速度让人惊叹。但是,即便它再“惊悚”,它也抵不过“真相”。它或许可以让人暂时的功亏一篑,但是一定要记得另外一句话“祸从口出”,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谈别人的是非才是明智之举,莫等到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时才知道“大嘴巴”的害处。

可即便道理如此,这个世界上依然不缺搬弄是非、指手画脚、图谋不轨、攻于心计、损人利己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造谣生事。这或许就是人生,“彩色”的人生,大家或许都习惯了相互“议论”,甚至觉得这是人之常情,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谁不被论,又有谁不议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而施于人,谁又能真正的做到?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流言蜚语呢?生活在如今的社会中,不被议论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只要我们为人处世正直、只要我们内心善良、只要我们不做亏心事,那么,又何惧它怎么变幻莫测呢?

其次,我们做人要有原则,不要被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所左右。面对是非对错,不要偏听偏信并加以传播,否则就会成为被别人利用的棋子,也成为了谣言的散布着,这种本就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该让它生根发芽。

简而言之,人的一生注定坎坷崎岖,面对别人的恶语相向,我们要做的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要保持冷静和沉默。因为,谣言始终是谣言,若对它回应只能是徒劳的,保持沉默,它将会自动消沉。一位哲人说过:“棍棒、石头或许会击伤我的肋骨,但语言无法伤害我。”所以,泰然处之的去面对,它将不攻自破。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有幸学习了《做一名具有专业感的教师》,深有感触。文中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的教学理念,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震撼了我的灵魂。“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要想做到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当“做一名具有专业感的教师”。为此,我有一些比较浅薄的感悟,叙述如下:

一、感悟之一:专业自信

教师的自信来自于教师的专业,我们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步伐,构建可供升级的基本知识结构,这样才成了奠定教师尊严的起码前提。那么,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坚持教学,坚持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和扩大人文视野范围。坚持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和反思,随时随地捕捉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这才形成数学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途径。

二、感悟之二:专业技能

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份自留地”——一个或两个班集体。这些活泼可爱,求知欲和模仿力很强的孩子,他们各有长短,各有个性。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如何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为可用之才,为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要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是研究教学,除此别无他路。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研究,不断学习,如梁实秋所说的:“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过长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学习风格,从而独领风骚。

三、感悟之三: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指数学教师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的学历,更有不同的教育经历和教学风格。因而,对孩子的影响和感染也有所不同。那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该如何用最佳的方法,最好的思想和人格去影响和感染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呢?这才是我们当数学老师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认为:当今我们的教学受到了太多的外来干预,教研部门“让我们怎么教,我就怎么教”上级领导让我们“干么就干什么”——这些以影响了我们数学教师专业自我决断的能力。我们当数学老师的,不能做“墙上的芦苇”两边倒,或跟着一边倒。我们应当具备有非常坚定的主观意识,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以及校验这条历史长河的激流中站稳脚跟,站立起来。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读后深受震撼,受益匪浅。一个老师,一个数学老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是必须和非常重要的。中华大地五千年的传承、沉淀,留给我们的除了古迹,还有方块字。只有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给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在授课的时候展现给学生们自信的微笑,才能引领他们感受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文化力量。

做有专业感的教师,我离理想的差距还有多远?还有多少路程需要我去走?回想自己参加工作这几年,我恪守职业操守也算是没有违背职业的尊严,但要做到一个拥有专业感的教师,我真的是逊色得很!

从离开学校到工作至今,我确实一直在追求做一个专业感的教师,但一堂好的课,不仅仅是一堂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名教师要具备真正的教育的内涵和素养,做到厚积而薄发,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这的确非一日之功!当我真正做到了理想的时候,我相信我会自信的站在孩子中间,将我的才华,智慧、理想,集中彰显在讲台之上。要让孩子们在体会文字乐趣的时候,认识、欣赏他们的老师,毫不怀疑地接受他们的老师。

我想,今后要坚持努力练就专业素质,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的中专数学教师。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新的反思。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书中贲老师是这么说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书中贲老师从“上课,教师要听学生‘讲’”,到学生“会讲”,教师“不讲”;从教师的提问之后,该请谁来回答,到学生回答之后,如何产生在课堂上的“问”与“答”的模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课堂中的点滴细节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往往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或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或急于听到正确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的思考及学生问题的产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等一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停一停”让学生在听到同伴地回答后有产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见解、新的问题问题的时间。正如贲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文中所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暂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其他学生主动“接着说”。如果同伴回答对了,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如果同伴发言中有错误,可以纠正,还可以进行分析错误原因;如果同伴发言有疏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几名同伴相继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进行综合梳理。

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我们要有一颗“静待花开”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该如何纠错,如何让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教师有时要适当“后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吴老师经常说地一句话的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们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犯错,经过思考修正,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每天上课前都带着“美好即将发生”的心态走进课堂,期待展现学生的美好。其实,学生的美好,不仅仅是他们的正确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学生不正确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经过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同样是美好的。正是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真实的成长的过程。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说,通过关注学生的说,关注学生是怎么样学的,还要关注怎么样学生才能学习得更好。莫迪里阿尼说:“人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和外面的世界,难以自检。所以,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一只眼睛审视自己。每个人的心底都应闪烁着一只眼睛,一只不断审视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新的反思。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书中贲老师是这么说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书中贲老师从“上课,教师要听学生‘讲’”,到学生“会讲”,教师“不讲”;从教师的提问之后,该请谁来回答,到学生回答之后,如何产生在课堂上的“问”与“答”的模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课堂中的点滴细节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往往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或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或急于听到正确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的思考及学生问题的产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等一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停一停”让学生在听到同伴地回答后有产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见解、新的问题问题的时间。正如贲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文中所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暂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其他学生主动“接着说”。如果同伴回答对了,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如果同伴发言中有错误,可以纠正,还可以进行分析错误原因;如果同伴发言有疏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几名同伴相继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进行综合梳理。

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我们要有一颗“静待花开”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该如何纠错,如何让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教师有时要适当“后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吴老师经常说地一句话的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们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犯错,经过思考修正,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每天上课前都带着“美好即将发生”的心态走进课堂,期待展现学生的美好。其实,学生的美好,不仅仅是他们的正确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学生不正确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经过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同样是美好的。正是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真实的成长的过程。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说,通过关注学生的说,关注学生是怎么样学的,还要关注怎么样学生才能学习得更好。莫迪里阿尼说:“人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和外面的世界,难以自检。所以,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一只眼睛审视自己。每个人的心底都应闪烁着一只眼睛,一只不断审视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数学教师,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度过4多个春秋。4年来我不敢说已经读了多少多少书,更不敢说把读书作为了我的行走方式,但至少有一点可以令我自己比较欣慰,那就是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读书了。

曾经经常对语文老师非常羡慕,能和学生一起读书,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令人叹服的教育随笔,我们数学老师只能写一些像干巴巴的教某个教学内容的感受,或者是简单的工作总结等。

但是随着自己读书的不断深入,虽然在一些随笔评选上不能被青睐,但它们同样是我平时工作的思考、实践沉淀的精华,人生的精华,勤于实践和创新,慢慢的积累和沉淀,树立成果意识,做工作的有心人,我同样走在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路上。

读书在悄悄改变着我的生活。读书让我在教学中知道了思,知道了分析,知道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有思考有思想的老师。这几年里,手边的一本本数学方面的教育著作丰盈了我的.教学思想,教会了我如何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做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

自从学校开展了教师读书论坛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读书、读好书,《给教师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处人、处己、处事》黄钊教授的《当众讲话系列训练》《人际沟通系列训练》等等,学校和上级推荐了好多的好书,从此,书成了我床边的精神食粮,书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我乐读书,可以让我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消除压抑,尽情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教师是清贫的,但我们可以在读书中读到那些靠苦读书、好读书而拥有很多物质财富的人生活的更美好,更充实,更自由,更快乐!

应该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阅读,校长更是把读书当成了头等事来抓。特别要感谢学校对教师读书的检查,让我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让我不敢也不能偷懒。如今,想做一个比普通老师更好一点的老师依然是我的愿望,我想我一一定会实现这一愿望的,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成长,读书会让我变得充实而有思想。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暑假有幸参加了xx省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xx省很多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其中有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于是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仔细阅读。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可能抓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批评;我们想让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加以强力;我们总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总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这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使学生最后就范了,心里也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对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主要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总是苦恼与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过节奏或是强度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撞击他们的心灵。

书中针对实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种策略,即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和高峰体验策略,并且根据这四种策略提出了兵法36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没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利用机会去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忽视,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最后,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班级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班会课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一堂课去上,只是强调一下学生个方面的纪律要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的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当然,在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