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2024/06/0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正面管教》学习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1

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2

2年前,当时正困惑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虽然也阅读了许多的育 儿书籍,并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及应用,但感觉始终不得要领。心中始终怀着应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规避传统家庭养育的弊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似乎总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但自己很纠结,让孩子也有些无所适从。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正面管教》的书,在拿到书的当天,感觉似乎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亮光,怀着激动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通读全书。

并开始了我的"正面管教"初体验,与孩子制订"时间惯例表"、"选择轮"……,运用"纠正错误的3个R"、"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共同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这些方法与工具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效果极佳,让我感觉似乎破译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密码。

但好景不长,在新方法的新鲜劲过去后,与孩子的关系又重回原点,让。我对"正面管教"也产生了质疑,难道是国外的体系也"水土不服",不适应我们的国情?

我的"正面管教"初体验以失败告终,《正面管教》的书也被我束之高阁。

第2次"正面管教"之旅

去年,爱人报名参加了"汇智有方"的正面管教课程学习,我还抱着质疑的态度,这都是已经验证过了的,学了也没用……爱人结束学习之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在家中开启了新的"正面管教"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家庭氛围不断地在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顺畅,难道是施了魔法,这些工具和方法我也都用过,可一段时间后就无效了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与爱人的一番交流,我又重新拿起了《正面管教》,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正面管教"之旅。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放下功利的心态,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体会"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当以平和的心态更深入地阅读了《正面管教》、《孩子挑战》、《被讨厌的勇气》等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才是最应该改变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只有先内观自己,清晰地认识并照顾好这个内在小孩,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养育孩子。

所以,我想要想养育好孩子,我们首先应该从认识自己入手,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也才能构筑与孩子相处的坚实基础。

自我觉察 感悟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一切,但我们常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希望的实现者,容许自己拖延、谎言、软弱……却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我们在与孩子的"较量"过程中,不断尝试去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我们始终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不愿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越俎代庖、事事代劳,剥夺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我们常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代替孩子思考、做决定,却始终不愿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回头看看,以上种种不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的"惯用伎俩",看似在孩子成长的初期,我们取得了优势,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却发现我们正逐步丧失了对孩子的"控制力",问题不断显现……

我想正面管教所带给我们的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获得"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理念体系,正是我们这些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父母所缺失的。

"大脑盖子"理论和"和善而坚定并行"的养育理念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经历的误区,也找到了第一次正面管教之旅失败之源——不了解自己、不理解孩子,一味地控制,当新方法的新鲜感过后,孩子自然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作为一个父亲,以往的养育方式始终更倾向于严厉,虽然也有阅读相关育儿书籍,但在实际运用中更侧重于技能而疏于心灵,因此常常困惑于与孩子的关系。

感恩遇见了"正面管教",它让我首先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地对待孩子,努力去"赢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3

上个星期,我们全校师生们学习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家庭和学校里,我们有时都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在学校里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学生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就是请家长了。第二天他来学校就乖乖的一段时间了,老师们往往这时会觉得“还是请家长有用啊”。看了这本书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厌恶,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这也就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遇到孩子们犯错,特别是还要请家长去学校了,当然是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惩罚,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4

2年前,当时正困惑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虽然也阅读了许多的育 儿书籍,并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及应用,但感觉始终不得要领。心中始终怀着应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规避传统家庭养育的弊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似乎总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但自己很纠结,让孩子也有些无所适从。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正面管教》的书,在拿到书的当天,感觉似乎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亮光,怀着激动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通读全书。

并开始了我的"正面管教"初体验,与孩子制订"时间惯例表"、"选择轮"……,运用"纠正错误的3个R"、"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共同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这些方法与工具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效果极佳,让我感觉似乎破译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密码。

但好景不长,在新方法的新鲜劲过去后,与孩子的关系又重回原点,让。我对"正面管教"也产生了质疑,难道是国外的体系也"水土不服",不适应我们的国情?

我的"正面管教"初体验以失败告终,《正面管教》的书也被我束之高阁。

第2次"正面管教"之旅

去年,爱人报名参加了"汇智有方"的正面管教课程学习,我还抱着质疑的态度,这都是已经验证过了的,学了也没用……爱人结束学习之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在家中开启了新的"正面管教"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家庭氛围不断地在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顺畅,难道是施了魔法,这些工具和方法我也都用过,可一段时间后就无效了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与爱人的一番交流,我又重新拿起了《正面管教》,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正面管教"之旅。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放下功利的心态,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体会"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当以平和的心态更深入地阅读了《正面管教》、《孩子挑战》、《被讨厌的勇气》等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才是最应该改变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只有先内观自己,清晰地认识并照顾好这个内在小孩,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养育孩子。

所以,我想要想养育好孩子,我们首先应该从认识自己入手,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也才能构筑与孩子相处的坚实基础。

自我觉察 感悟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一切,但我们常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希望的实现者,容许自己拖延、谎言、软弱……却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我们在与孩子的"较量"过程中,不断尝试去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我们始终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不愿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越俎代庖、事事代劳,剥夺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我们常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代替孩子思考、做决定,却始终不愿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回头看看,以上种种不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的"惯用伎俩",看似在孩子成长的初期,我们取得了优势,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却发现我们正逐步丧失了对孩子的"控制力",问题不断显现……

我想正面管教所带给我们的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获得"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理念体系,正是我们这些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父母所缺失的。

"大脑盖子"理论和"和善而坚定并行"的养育理念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经历的误区,也找到了第一次正面管教之旅失败之源——不了解自己、不理解孩子,一味地控制,当新方法的新鲜感过后,孩子自然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作为一个父亲,以往的养育方式始终更倾向于严厉,虽然也有阅读相关育儿书籍,但在实际运用中更侧重于技能而疏于心灵,因此常常困惑于与孩子的关系。

感恩遇见了"正面管教",它让我首先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地对待孩子,努力去"赢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5

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6

上个星期,我们全校师生们学习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家庭和学校里,我们有时都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在学校里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学生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就是请家长了。第二天他来学校就乖乖的一段时间了,老师们往往这时会觉得“还是请家长有用啊”。看了这本书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厌恶,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这也就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遇到孩子们犯错,特别是还要请家长去学校了,当然是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惩罚,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7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精灵,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聪明的、有可塑性的。怎样培养好孩子,在我家宝宝一次犯错误几乎让我“歇斯底里”后成为我要认真正视的问题。于是,带着育儿方面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美国正面管教”的课堂。对于正面管教,我有几点建议: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对教育心态的颠覆

孩子的成长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掌握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正面管教给予孩子的正是这个渔。我们希望孩子具备优秀品质,并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优秀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而是要在孩子一次次犯错的过程中,怀着开放宽容积极的心态帮助他认识到,只有具备我们所说的优秀品质,他的生活才能幸福

我认为,我们既不要让家长的局限性而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喜好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界。

二、正面管教关注孩子长久的影响,而非短期特效。

承认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正视了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奖励的力度,孩子就更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这种奖励,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觉得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奖励越来越不买账了。而没有奖励,他似乎就不愿意做任何事。

事实上,就算孩子在大学前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奖励和惩罚,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奖励和惩罚也是鞭长莫及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外力”的控制,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会看似是走进大海,那么惩罚和奖励就是一个一直在泄气的救生圈。这个救生圈或者让孩子感觉束缚,或者让孩子产生依赖。而我们必须一直做的,是更加费力的给救生圈补气,以便于让孩子在当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终归要远行,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救生圈终究要消失。与其疲于应对给救生圈补气,不如在浅滩时就教会孩子游泳,就算他现在呛了口水,崴了下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孩子才更能适应大海。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信念。参照“错误行为目的表”对症下药。

四、没有情绪安全就没有情绪诚实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总被打击或说教时,那我们下次也没有开始再聊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不想让孩子以后回家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不想让孩子和我们越走越远,那我们最好不要把训斥和不屑挂在嘴边。对他们的`话题多一些兴趣,对他们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学会“孩子气的,创意的语言”。

不要把精力放在问责上,而是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问责会带来逃避责任,让孩子敢说,愿意说。

正面管教不是灵丹妙药,不会药到病除。我们的转变需要时间,我们的技巧需要反复练习,它必须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的反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我相信不同的孩子对待不同的工具接受程度一定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必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工具都施展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找到孩子更乐意接受的那几个。

以上是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教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给有孩子的同事们带来一点帮助。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篇8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精灵,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聪明的、有可塑性的。怎样培养好孩子,在我家宝宝一次犯错误几乎让我“歇斯底里”后成为我要认真正视的问题。于是,带着育儿方面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美国正面管教”的课堂。对于正面管教,我有几点建议: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对教育心态的颠覆

孩子的成长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掌握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正面管教给予孩子的正是这个渔。我们希望孩子具备优秀品质,并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优秀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而是要在孩子一次次犯错的过程中,怀着开放宽容积极的心态帮助他认识到,只有具备我们所说的优秀品质,他的生活才能幸福

我认为,我们既不要让家长的局限性而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喜好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界。

二、正面管教关注孩子长久的影响,而非短期特效。

承认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正视了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奖励的力度,孩子就更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这种奖励,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觉得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奖励越来越不买账了。而没有奖励,他似乎就不愿意做任何事。

事实上,就算孩子在大学前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奖励和惩罚,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奖励和惩罚也是鞭长莫及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外力”的控制,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会看似是走进大海,那么惩罚和奖励就是一个一直在泄气的救生圈。这个救生圈或者让孩子感觉束缚,或者让孩子产生依赖。而我们必须一直做的,是更加费力的给救生圈补气,以便于让孩子在当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终归要远行,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救生圈终究要消失。与其疲于应对给救生圈补气,不如在浅滩时就教会孩子游泳,就算他现在呛了口水,崴了下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孩子才更能适应大海。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信念。参照“错误行为目的表”对症下药。

四、没有情绪安全就没有情绪诚实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总被打击或说教时,那我们下次也没有开始再聊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不想让孩子以后回家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不想让孩子和我们越走越远,那我们最好不要把训斥和不屑挂在嘴边。对他们的话题多一些兴趣,对他们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学会“孩子气的,创意的语言”。

不要把精力放在问责上,而是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问责会带来逃避责任,让孩子敢说,愿意说。

正面管教不是灵丹妙药,不会药到病除。我们的转变需要时间,我们的技巧需要反复练习,它必须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的反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我相信不同的孩子对待不同的工具接受程度一定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必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工具都施展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找到孩子更乐意接受的那几个。

以上是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教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给有孩子的同事们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