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2024/06/0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2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

8月3日,我参加了在双语学校举办的“沂南县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重点学习了一小夏萍老师讲解的“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又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骨干教师,能够有幸参加这次培训,的确是受益匪浅,我一定把这次活动学习到的内容深入体会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下面是20xx年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

2 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3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到今天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天天的教学工作你,我感触良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把学生的语文课教好是我的责任。这个学期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习的不错,但是我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是__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听课共十几节课,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与成就。,二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得是工整清晰。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孩子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在本学期中《酸的和甜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纸船和风筝》等童话故事,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三、注重平时的积累。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记得教研教研员来听课,在课前我让孩子进了“课前积累”,孩子的多样积累内容及出色表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项课外积累坚持下去。现在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这也与平时的积累有着紧密的关系。

四、耐心辅导用心测评

(1)耐心辅导。对于学困生,我是给爱心,讲方法。使他们不断进步。如我班陈代意、谭熏雨、陈欢、莫时仁、韦森林、符男凯等同学的语文成绩差,又十分懒惰而贪玩,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拖欠课堂作业。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常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我都给予一个“优”加以赞许,让他们找会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除此,我还采取家访和电话联系,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辅导,使这些学生有较大的进步。

(2)用心测评。每学完一组课文,我都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讲评,对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数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师很不简单,教学中,我常常慨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有志,歌咏吉’,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身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友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是要靠朗读了。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难产生共鸣,究竟应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今天上午,听了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少年闰土》、《怀念母亲》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认为她们在“语文课堂不少于十分钟朗读”上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朗读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

朗读训练与文本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在理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提高朗读效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及蕴涵的思想感情的领会、品味。叶圣陶先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身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文中有些内容言辞含蓄、内涵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发复朗读、细细品味。教学《少年闰土》的老师,在初读研究环节,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而我自己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外祖父非常珍爱墨梅图,为什么还把墨梅图送给莺儿呢?我紧扣文中外祖父对莺儿说的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出外祖父爱梅花,是爱她不畏严寒,不畏风欺雪压,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正像伟大的中华民族一样,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从来都是不肯低头折节。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莺儿,是希望自己的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做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学生的疑问解开了,朗读中充分表达出了外祖父对梅花,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二、朗读训练从启发学生体会感情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朗读的指导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探索。这告诉我们朗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师指导朗读从技巧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地方要读得欢快些,那个地方要读得舒缓些,这个字要轻读,那个字要重读……如今天谢克菲老师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谢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完成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自由读、默读、个别学生及教师示范读,这种充分的“读”,将读落实到了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出母亲的'“精彩”与父亲的“糟糕”的内涵。同时,教学中做到读与思,读与说,这样的指导也许会有点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朗读训练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一个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还念母亲》的课堂上,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老师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链接《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平时教学《五彩池》时,其中描写五彩池形状的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读得快。”有的同学却提出:“这四个像字,要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太神奇了,作者边看边陶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掌握好教师导的“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迸射出蓬勃的活力!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其中的含义也就不解自通了。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坚信“书是读懂的”这一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努力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5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 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 5 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6

不知不觉中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好几天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总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不放心,撒不开手,生怕学生会弄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感受自主学习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我们教师总是用尽心思地讲解,也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可每一次语文测试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张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测试结果质量的好坏。望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无不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心急;无不使我们的学生烦恼,恐惧,从而造成了“阅读难,难阅读”的局面。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通过近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受到了一些启示,并总结如下:

一.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课前预习课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课前预习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上课前,语文教师可适当地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通过认真预习,知道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能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对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语文工具书来解决,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与同桌或小组讨论。还要求学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多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启发学生读中感悟,关注学生的读书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篇文章多读,读熟,我们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内容。阅读教学时,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我们要多训练学生“眼到心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能用眼睛看,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还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所以学生读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读通,读懂。读完课文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胆地说出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悟,多说,多交流自己的个人感悟。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读说练来与语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后分小组辅导,巩固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单靠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布置一些同步阅读习题,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短文,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都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由优秀的学生来总结内容,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被学生听懂。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被熏陶,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答题。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现实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对读书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语文老师除了平时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外,还可尝试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时,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一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读《城南旧事》的一小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例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可布置学生自己找伙伴,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还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8

8月3日,我参加了在双语学校举办的“沂南县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重点学习了一小夏萍老师讲解的“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又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骨干教师,能够有幸参加这次培训,的确是受益匪浅,我一定把这次活动学习到的内容深入体会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9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0

刚刚结束的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生活忙碌而充实,我们都还未完全从这饱满的氛围中回过神来,它就已经向我们挥手作别了。在这不满四周的时间里,我有兴奋,也有失落,有所失,亦有所得,可以说这一次实习,让我在成为教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一次好的总结将为下一次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我将我的反思陈述如下:

我的指导老师刘晓燕老师是湖塘桥实验小学的主任,是一位和蔼干练的女性,就是在她春日般的温暖的笑容中我勇敢迎接挑战。在摸索中,我不断将自己在平时学习到的有关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并且给了我较深的体会。

(一)班主任工作

由于我的指导老师并不是班主任,所以我会偶尔与六(2)班班主任一起参与班级事务,坦率来说也不知道体会是否恰当。

1.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应将学生的安全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尤其在低年级。

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奔跑追逐中易受伤,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发育渐趋完善,男生易出现暴力现象,这都是需要老师注意的方面。

2.要建立有活力、有凝聚力班集体。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班干部,但班级班干不应该固定不变,能者善任能使班级更具活力,当然这种班干部的选拔是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民意的基础上的;其次,将班级事务合理分配给班级每个学生,并尽量给予对他们工作成果的肯定。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优秀的,而大家的肯定使他们想要变得优秀;最后,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带头参与学校的特色活动。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要求

良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生活上,首先是个人卫生习惯,其次是参与班级公共事务的习惯,例如班级图书角图书的借阅规则,检查红领巾佩戴等。学习上,主要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做好预习工作,热爱阅读等常规学习习惯。

4.赏罚分明,恩威并重

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应该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时候可以开展非正式的课堂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来说一说为什么、怎么做。恩威并重并非一味的严肃,而要注意根据事件和场合的不同调整自己的状态。

(二)课堂教学

说是课堂教学,其实不然,当然也包括听课、在课前准备以及课后反思等方面。

1.听课

听课,听的不仅教学策略和方法,更有许多其他方面需要我们去关注,例如课堂状态怎么掌控,周一和周五学生比其他时间更容易走神,下午学生的注意力更难集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将他们拉回课堂,学生提出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对于学生回答的反馈,在正误判断的基础上怎么增加艺术性;问出去的问题如何更易懂,提出的要求如何变得明确,这些都是我们要从指导老师那里学习的。

2.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第一步是对文本的解读,起到基石的作用,它决定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内容的安排。对文本的中心内容有了深刻科学的解读之后,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始准备教案,所谓根据学生特点,即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老师普遍建议新教师准备的教案必须是详案,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重难点的描述,课堂流程设置,对每个问题的预设和反馈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都要详细地反映出来。教案写好之后首先是“背”教案,每个板块,每个环节的顺序都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对课堂的掌控上。在“背”的基础上要在脑中预演,在预演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案。除了教案的准备,还要根据教案充分恰当地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PPT、文本资料、视频、图片资源的准备。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灵活性,生成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由于未受到各种思维定势的约束,对很多问题会有有创新性的理解和解答,有时候这种理解和解答恰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以我们需要迅速对课堂生成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灵活改变教法。当然,改变教法并非全盘打翻,而是讨论之后在经过教师的过度,再次回归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具体的教学的实践中,遇到学生走神时可以通过指名读书或评价他人的方式将他拉回课堂;遇到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可以交回给另一个学生去回答;对于学生发言的反馈,一方面要有正误的判断,另一方面需要艺术感,要正确鼓励或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次读书、练笔、思考的要求都必须明确易懂,问出去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细细想来,点点滴滴都是学问。

4.课后反思

我的指导老师每次在自己上完课后,会对她的课进行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哪些内容是没有计划到的,哪些成功的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这种反思有利于以后教学的改善,也是一次次的成长。

这一次的教育实习将成为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小学教育是一种奠基和习惯养成,小学教师是引导督促的罗盘。教育不是儿戏,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容易,所以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珍惜每一次这样的学习机会。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1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2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下面是20xx年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

2 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4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5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6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7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看教学内容、看教与学的过程、看教学效率。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

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

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8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

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

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19

不知不觉中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好几天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总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不放心,撒不开手,生怕学生会弄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感受自主学习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0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也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应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教师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其中一篇文章——《拿什么吸引学生》,这篇文章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拿什么吸引学生》这篇文章讲的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回忆了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在文章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的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过程。我还知道了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他。看了这个教学案例,我不得不佩服田老师教学有方。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轻松地对课文有了形象直观的理解,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意,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做人的道理:要爱护花草树木。一个故事,让简短的一首小诗产生了丰厚的教学价值。田老师是把要讲的内容自己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这些故事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而不是不顾教学目标,去讲一些其他故事。田老师不是一堂课这样做,而是每堂课都这样做,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真备课”。

田老师不仅故事编得好,而且讲得也好,每次都是“娓娓动听地讲起来”。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也因此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老师,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田老师通过讲故事这种最简单朴素、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多重受益。此时我又想到了于丹、易中天的百家讲坛,几乎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了三国和《论语》《庄子》,让人听得舒服,听得开心,听得增长见识。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读了《拿什么吸引学生》这篇文章后,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啊!当学生对语文越来越缺乏兴趣,越来越不当回事,越来越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应当不断地反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拿什么使学生爱上语文?

首先应该像田老师那样有一张语文的嘴,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给人美的享受,靠自己的语言来紧紧吸引学生、深深打动学生。还要利用这张语文的嘴学会研究教学,课堂的四十分钟之前,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的老师语言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用什么语言吸引学生?”……我们都应该有效地认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们要毫不犹豫地爱自己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们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既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我们一起努力,争做一名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老师!用我们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我们的学生,感染我们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1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

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45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强制-督促-自觉"的连贯作法,让学生准备一笔记本,命名为《每日随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可写心得、体会、杂感、笔记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通过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训后,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2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的语文,能认真贯彻园区及中心校精神,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也能达到学校制定的成绩指标。现在将我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教学工作岗位上,我认真执行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做到坚持每天尽量早到学校,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认真执行学校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与学生和睦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使自己的教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对症下药"的良方,就是:管理好班级学生,要学生都喜欢自己,首先是深入实际,从每个学生入手,一有空我就常到班上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性格、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掌握哪些学生的性格是内向的,哪些学生的个性是好动、顽皮的。从中找到制订帮助学生上进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确实,沟通与交流成了师生之间的一条重要桥梁。由于我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和睦相处, 逐渐地我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中也物色了一些得力的助手协助我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自订学习的奋斗目标,制订好,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是不可能的,老师靠硬手段去压更是不行。我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采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学生自己坚持预习,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订正,表现好的都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家长报喜。其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在实施学习目标时,我还采用了"一帮一"的方法,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诱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明白个人成绩关乎到小组集体的荣誉,能否取得先进,因而我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共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成绩而奋斗。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强了,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提高了。

另外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外,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非常注重家访工作,除了利用电话与家长联系,互相沟通教育孩子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到学生家中与家长座谈。我觉得家访工作做得好,是教育学生的成功之路。

四、新学期计划

以上是我本学年度在思想,工作,学习上的一点体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过去的一页就已经结束,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新学期里,我将努力提高学困生的习惯和学习能力,从书写阅读等方面入手,提高孩子们的书写和写作能力,更新观念,课堂大胆放手,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为目标,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3

小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多么美好的想法,但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安全,比如,我想带学生到部队驻地,到消防局,到医院,到敬老院,到田间地头去直观感受、搜集素材,可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多方面的联系,教师、学生、家长、出访单位等,这些又岂能是我们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所能容易做到的?想想那么多困难,我又想打退堂鼓了。不禁感慨:小学美术课,真的只能局限在教室里无聊的看图片吗?何时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呢?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4

8月3日,我参加了在双语学校举办的“沂南县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重点学习了一小夏萍老师讲解的“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又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骨干教师,能够有幸参加这次培训,的确是受益匪浅,我一定把这次活动学习到的内容深入体会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5

一、爱自己的工作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 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 5 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6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

四、音像视听,创境激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解说。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7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2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我们教师总是用尽心思地讲解,也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可每一次语文测试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张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测试结果质量的好坏。望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无不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心急;无不使我们的学生烦恼,恐惧,从而造成了"阅读难,难阅读"的局面。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通过近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受到了一些启示,并总结如下:

一.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课前预习课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课前预习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上课前,语文教师可适当地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通过认真预习,知道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能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对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语文工具书来解决,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与同桌或小组讨论。还要求学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多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启发学生读中感悟,关注学生的读书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篇文章多读,读熟,我们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内容。阅读教学时,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我们要多训练学生"眼到心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能用眼睛看,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还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所以学生读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读通,读懂。读完课文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胆地说出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悟,多说,多交流自己的个人感悟。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读说练来与语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后分小组辅导,巩固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单靠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布置一些同步阅读习题,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短文,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都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由优秀的学生来总结内容,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被学生听懂。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被熏陶,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答题。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现实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对读书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语文老师除了平时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外,还可尝试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时,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一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读《城南旧事》的一小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例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可布置学生自己找伙伴,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还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