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
黄大年的精神境界,让人想起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说,物质可分三类:只要点火就会燃烧的可燃性物质;即使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靠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性物质。人也一样,要想成事,必须靠自我燃烧,因为热情和激情是成事的基本品质。只有自身刻苦努力,并用热情和激情感染周围的人,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开拓进取。
“自燃型”的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内心始终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永远保持一股坚韧的拼劲和干劲,在干事创业的路上,总是能够做到披荆斩棘、勇往无前。作为科学家的黄大年,正是这种“自燃型”的人。无论是搞科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我国科学事业,擎起了学子们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黄大年将自己所追求的科学事业与对祖国深厚的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面对重重困难和阻挠,黄大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要回到祖国的决心。心怀强烈的爱国责任感,黄大年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让我国在某些科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黄大年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大年有几个特别的绰号,“另类科学家”“科研疯子”“拼命黄郎”,无论哪一个绰号,都是黄大年的真实写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才有了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样是干事创业,而黄大年却能把科研这项事业干的淋漓尽致,可谓是“自燃型”人才的模范典型。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投身科研事业,助力祖国强盛,这就是黄大年的梦想。正是因为对祖国深厚的爱,迫切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注定了黄大年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舍生忘我、无私无畏。他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深知中国要不断走向强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培养人才刻不容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相比理论知识,黄大年身上无私奉献、全情投入、攻坚克难的“自燃”精神更值得学子们争相学习。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继承遗志、燃烧激情、实现梦想。黄大年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炽热情怀,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无数人身边,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指引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
连日来,光明日报关于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事迹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沿着黄大年的足迹走下去,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不息。
黄大年归国报国的事迹感染人。“我是含着泪读完关于黄大年的报道的。他放弃国外一切,抱着一颗‘中国心’,投身到自己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深深地感染了我。”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说。黄大年的奋斗足迹也让一批在校大学生坚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青年时期的奋斗是为走出去,而学有所成之后又做何选择,黄大年给了我们掷地有声的答案——归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xx级本科生傅小宇说,“作为外语专业的中国学子,我想做贯通中西文化、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的事迹感动人。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说:“每次见他,都被他忘我的工作热情感动。他不是锋芒毕露的人,很谦逊、很有亲和力,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科学家——既有传统的献身精神,更有走在现代科学前沿的创新精神。”黄大年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一批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也应像他一样,将我的`学业作为我的事业来经营,不辞辛苦,夯实基本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611班学生张诗雅说。
黄大年执着追求科技高峰的事迹激励人。“作为一名测控仪器专业的学生,不得不赞叹黄大年对专业交叉融合理念的前瞻性。正是因为交叉、融合中带来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使得我国在‘巡天探地潜海’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xx级本科生王博深有感触地说。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告诉记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每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黄大年以国家大局为重,把学术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担当精神,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对科学研究的敬畏心、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才能使国家取得有战略意义的大成果。
黄大年悉心培养科技人才的事迹指引人。黄大年生前的助手于平告诉记者,黄大年多次深情地表露对母校的期冀,他梦想着母校吉林大学也能孕育出像生物进化、DNA、雷达、磁悬浮、原子钟等一样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所以,当学校希望他担任本科班班主任时,他表达了极为迫切的愿望。
“大年学长将是我永远崇敬、怀念的榜样和典范,他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清华大学副校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3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为“领路人”。《劝学》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身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黄大年就是那百年难见的“鲜”者,多年不曾忘“振兴中华”的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渥生活,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反对、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专注研究,带领一群人,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不忘初心,坚守初志,才能找准信仰,牢筑理想,我们广大党员就是要学习黄大年这种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4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共产党人历来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心灵感触与人生追求。2009年,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结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后,毅然放弃优越条件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为“纯粹的知识分子”“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怎样报国,如何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黄大年的“家国情怀”为我们树立了价值航标和光辉榜样。
在黄大年短暂的58年生命历程中,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始终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内容,既是人生夙愿,也是真实写照。
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我们学习黄大年,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转化为实干担当的不竭动力;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不计得失,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担负起职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5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为“领路人”。《劝学》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身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黄大年就是那百年难见的“鲜”者,多年不曾忘“振兴中华”的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渥生活,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反对、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专注研究,带领一群人,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不忘初心,坚守初志,才能找准信仰,牢筑理想,我们广大党员就是要学习黄大年这种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到达国际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
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职业道德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坚守职业道德,以培育人才为己任,教书育人。在专业能力上,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严于律己,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关爱学生方面,黄大年同志爱生如子,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也要怀有一颗爱生之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梁燃烧自己、照亮未来。他们的英名永在,他们的事业长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7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8
黄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是一位至诚无私的爱国者,他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在祖国需要时回国,毅然决然、义无反顾。
他为推动祖国尖端领域的发展全心全意、殚精竭虑;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因病逝世。
黄大年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授人以鱼”,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考虑。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黄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充分汲取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9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学习黄大年,要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更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英国旅居了18年,但英国毕竟不是中国,身处的那片土地不是他的祖国,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并且关注着中国。于是,在听到祖国的召唤后,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这才是他的国家,才是他热切盼望的'土地。当时,甚至有外国媒体报道:“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可见黄大年同志在科学界的地位与重要性。可是这些都比不上祖国在他心头的地位与重要性。
黄大年同志的归国,开启了国内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的新时代。黄大年是满载着荣誉归来的,可回国后他并没有享受安逸,而是投入大量精力到工作中去,并组建了全国优秀科研人员团队。因为他知道,他是带着责任与使命回来的。他致力攻关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在国家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西方对中国却实行最为严格的禁运和封锁,一切都只能依靠中国自身。5年间,黄大年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他的项目也因此汇集了数百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2016年6月,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中国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国际地球物理界为之惊叹: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当我们去评价成功的时候,一些人可能更看重个人的得失。黄大年同志则认为,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报效祖国更有价值。对于“为什么回来”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情结”,是因为他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很多像黄大年同志这样充满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回来参与建设。黄大年同志对祖国充满信心,也更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所以他回来了。回国后的黄大年,正如《人民日报》所评价的,“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回国7年的时间中,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2点。这份坚持,这份毅力,究竟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一名科学家对科学的崇高追求,更是一名中国人对建设国家的炽热之爱。
2016年11月29日,黄大年晕倒在飞机上,手里还死死攥着笔记本电脑。他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个人危难之际,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利益,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其中又饱含了对祖国多么深厚的感情?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正是一位又一位像黄大年同志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我们才不断追赶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垄断”。这些科学家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中国的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不应被我们遗忘。他们是爱国的典范,也应被我们铭记。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人生之路,烛照民族未来。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人生之路,烛照民族未来。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连日来,光明日报关于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事迹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沿着黄大年的足迹走下去,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不息。
黄大年归国报国的事迹感染人。“我是含着泪读完关于黄大年的报道的。他放弃国外一切,抱着一颗‘中国心’,投身到自己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深深地感染了我。”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说。黄大年的奋斗足迹也让一批在校大学生坚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青年时期的奋斗是为走出去,而学有所成之后又做何选择,黄大年给了我们掷地有声的答案——归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xx级本科生傅小宇说,“作为外语专业的中国学子,我想做贯通中西文化、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的事迹感动人。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说:“每次见他,都被他忘我的工作热情感动。他不是锋芒毕露的人,很谦逊、很有亲和力,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科学家——既有传统的献身精神,更有走在现代科学前沿的创新精神。”黄大年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一批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也应像他一样,将我的学业作为我的事业来经营,不辞辛苦,夯实基本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611班学生张诗雅说。
黄大年执着追求科技高峰的事迹激励人。“作为一名测控仪器专业的学生,不得不赞叹黄大年对专业交叉融合理念的前瞻性。正是因为交叉、融合中带来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使得我国在‘巡天探地潜海’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xx级本科生王博深有感触地说。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告诉记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每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黄大年以国家大局为重,把学术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担当精神,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对科学研究的敬畏心、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才能使国家取得有战略意义的大成果。
黄大年悉心培养科技人才的事迹指引人。黄大年生前的助手于平告诉记者,黄大年多次深情地表露对母校的期冀,他梦想着母校吉林大学也能孕育出像生物进化、DNA、雷达、磁悬浮、原子钟等一样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所以,当学校希望他担任本科班班主任时,他表达了极为迫切的愿望。
“大年学长将是我永远崇敬、怀念的榜样和典范,他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清华大学副校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共产党人历来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心灵感触与人生追求。2009年,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结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后,毅然放弃优越条件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为“纯粹的知识分子”“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怎样报国,如何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黄大年的“家国情怀”为我们树立了价值航标和光辉榜样。
在黄大年短暂的58年生命历程中,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始终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内容,既是人生夙愿,也是真实写照。
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我们学习黄大年,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转化为实干担当的不竭动力;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不计得失,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担负起职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为“领路人”。《劝学》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身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黄大年就是那百年难见的“鲜”者,多年不曾忘“振兴中华”的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渥生活,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反对、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专注研究,带领一群人,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不忘初心,坚守初志,才能找准信仰,牢筑理想,我们广大党员就是要学习黄大年这种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多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 “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能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能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体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必须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保持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5月25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的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图书馆党总支东、西馆教师党支部党员2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会。
黄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会上,吉林大学侨联副主席任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黄大年生前工作秘书王郁涵、黄大年生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乔中坤分别结合他们与黄大年共事相处的经历,作先进事迹报告。与会人员被黄大年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任波讲述到,他曾询问黄大年为什么要放弃英国优厚的条件,回国参加科研工作。黄大年微笑着说,“任波呀,我虽在国外生活,但我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很多人都选择年老体弱落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是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当然就要回到这里!”
作为黄大年老师的同事,于平说自己有幸见证了一个优秀科学家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坚持“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于平表示,黄大年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来过,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让黄大年看起来像一个“科研疯子”,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的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整代人。
“黄老师事无巨细,每一个文件,每一封邮件,甚至每一条信息都完成得极为认真。”王郁涵说,黄大年老师惜时如命,每天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电话,飞机上都在写材料。他胸怀宽广,心里只有国家和学校,从没为自己想过分毫。
“在黄大年老师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因此在学生入门时,他都细心观察,认真考量,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帮学生设计好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长期的职业规划。”博士生乔中坤回忆说,在手术前一晚,黄老师还在电脑前字斟句酌地为学生周文月到英国深造写推荐信……他当时心想,这哪是在住院啊,明明只是换了个办公室而已。
党员同志们听完报告后表示,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鼓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学校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根据桦甸市教育局党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部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的要求,桦甸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以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崇尚先进,走近先进为步骤,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开展了“学先进 赶先进 当先进”的主题活动。
在党支部副书记宋井华的带领下,分成了五个小组进行学习,每位教师开展了认真的阅读,大家被黄大年的事迹深深吸引和感动。黄大年教授恪尽职守,热爱自己的职业,他常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行、之德,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在学习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奉献、敢于创新、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园、爱事业、爱师生,争当优秀教师。教师们在学习基础上人人写出了心得体会。
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教师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相信二幼教师一定会把黄大年的精神传承下来,把“学先进 赶先进 当先进”演绎得更加完美,更加动人。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共产党人历来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心灵感触与人生追求。2009年,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结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后,毅然放弃优越条件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为“纯粹的知识分子”“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怎样报国,如何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黄大年的“家国情怀”为我们树立了价值航标和光辉榜样。
在黄大年短暂的58年生命历程中,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始终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内容,既是人生夙愿,也是真实写照。
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我们学习黄大年,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转化为实干担当的不竭动力;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不计得失,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担负起职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9
连日来,光明日报关于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事迹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沿着黄大年的足迹走下去,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不息。
黄大年归国报国的事迹感染人。“我是含着泪读完关于黄大年的报道的。他放弃国外一切,抱着一颗‘中国心’,投身到自己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深深地感染了我。”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说。黄大年的奋斗足迹也让一批在校大学生坚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青年时期的奋斗是为走出去,而学有所成之后又做何选择,黄大年给了我们掷地有声的答案——归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傅小宇说,“作为外语专业的中国学子,我想做贯通中西文化、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的事迹感动人。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说:“每次见他,都被他忘我的工作热情感动。他不是锋芒毕露的人,很谦逊、很有亲和力,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科学家——既有传统的献身精神,更有走在现代科学前沿的创新精神。”黄大年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一批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也应像他一样,将我的学业作为我的事业来经营,不辞辛苦,夯实基本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611班学生张诗雅说。
黄大年执着追求科技高峰的事迹激励人。“作为一名测控仪器专业的学生,不得不赞叹黄大年对专业交叉融合理念的前瞻性。正是因为交叉、融合中带来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使得我国在‘巡天探地潜海’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5级本科生王博深有感触地说。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告诉记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每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黄大年以国家大局为重,把学术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担当精神,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对科学研究的敬畏心、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才能使国家取得有战略意义的大成果。
黄大年悉心培养科技人才的事迹指引人。黄大年生前的助手于平告诉记者,黄大年多次深情地表露对母校的期冀,他梦想着母校吉林大学也能孕育出像生物进化、DNA、雷达、磁悬浮、原子钟等一样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所以,当学校希望他担任本科班班主任时,他表达了极为迫切的愿望。
“大年学长将是我永远崇敬、怀念的榜样和典范,他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清华大学副校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0
黄大年的精神境界,让人想起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说,物质可分三类:只要点火就会燃烧的可燃性物质;即使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靠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性物质。人也一样,要想成事,必须靠自我燃烧,因为热情和激情是成事的基本品质。只有自身刻苦努力,并用热情和激情感染周围的'人,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开拓进取。(光明日报7月14日) “自燃型”的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内心始终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永远保持一股坚韧的拼劲和干劲,在干事创业的路上,总是能够做到披荆斩棘、勇往无前。作为科学家的黄大年,正是这种“自燃型”的人。无论是搞科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我国科学事业,擎起了学子们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黄大年将自己所追求的科学事业与对祖国深厚的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面对重重困难和阻挠,黄大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要回到祖国的决心。心怀强烈的爱国责任感,黄大年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让我国在某些科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黄大年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大年有几个特别的绰号,“另类科学家”“科研疯子”“拼命黄郎”,无论哪一个绰号,都是黄大年的真实写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才有了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样是干事创业,而黄大年却能把科研这项事业干的淋漓尽致,可谓是“自燃型”人才的模范典型。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投身科研事业,助力祖国强盛,这就是黄大年的梦想。正是因为对祖国深厚的爱,迫切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注定了黄大年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舍生忘我、无私无畏。他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深知中国要不断走向强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培养人才刻不容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相比理论知识,黄大年身上无私奉献、全情投入、攻坚克难的“自燃”精神更值得学子们争相学习。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继承遗志、燃烧激情、实现梦想。黄大年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炽热情怀,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无数人身边,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指引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1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剩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明白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取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潜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潜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务必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证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群众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这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务必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立刻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持续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2
黄大年同志是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勇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职业典范。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归国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校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深地探测相关研究方面,黄大年同志与我校师生有着深远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校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治学为师的风范值得我们所有地球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优秀品格,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亿人心的根本力量。黄大年同志在名利双收的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自己在海外半生奋斗赢得的一切,带着满腔热情回归祖国,肩负起科研领军的重任,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终点,一份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大学,我校也将爱国情怀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指引。从新中国地质事业草创之时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遍览祖国的山河大地;从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积极对接“三深一土”等国家重大战略,爱国情怀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国情怀就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和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在积极承担、努力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中谋划学校新发展。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就是要我们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黄大年同志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丝不苟,凭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双重感召力,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他在职业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为人先,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添加了一个生动注脚。地学是一个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领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锤炼品格具有更加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为了确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地学专业教师在野外卧冰躺雪、身先士卒,学生培养在野外,成果产出在大地。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与引导广大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地质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终敢为人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职业属性,国家和人民对教师寄托着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黄大年同志在个人修养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利,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却分毫不让。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不仅自己甘于奉献,而且断然拒绝“拉关系”“搞请托”,为当今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流。这种高尚情操与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领域,必须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献的寂寞。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的浮华和喧嚣中,始终保持地质人敦厚质朴的本色,争做一名理想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3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邓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工作。“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用一生定义了什么是高尚的灵魂,诠释了学者如何为人民、为国家、为天下苍生立命,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师,教书育人、敢为人先。黄大年同志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璞玉。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用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学,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黄大年同志功勋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践行科技报国的`典范,以他的能力和贡献完全可以申报院士。但是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的他,自己并不是院士。同事劝他抓紧申报,他却说:“时间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奉献全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境界。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24
他的形象,如太阳炽烈,也如蔷薇芬芳。黄大年精神,是我们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施展拳脚时汲取精神的力量,迈向更好的未来和远方。如何将这份精神融进我们的血脉,笔者认为,要“养神”和“铸魂”。
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要“养神”。“修之以心,其德乃真”,养神的根本在于内心的`修炼。所谓神,意象颇多,这里所言“养神”之“神”是指一个人的意识、观念、心力、风骨。心是内在的,神是外在的,要养神须修心,修心之目的在养神,即“内敛于心,外化于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工作中,我们基层干部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养神修心尤其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修好忠诚心,养信仰坚定之神;修好进取心,养奋发有为之神;修好责任心,养恪尽职守之神;修好求实心,养诚实守信之神;修好友善心,养宽厚谦让之神;修好敬畏心,养慎独自律之神。神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问题和困难也会随着迎刃而解。心怀大我,不困惑于“井底”和“瓶颈”,以充实平和之“神”去行万里。
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更要“铸魂”。“铸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打牢信仰之基。信仰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我们行为的持久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百邪不侵、执著奋斗、自强不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绝不动摇信仰。信仰是精神支撑,是奋斗目标,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指明方向,在迷途中为我们指明目标,保证我们前进的正确道路,支撑我们战胜困难。要铸魂励志,就要做到理论入心、信念入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坚定政治信仰,自觉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