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7月13-14日,宁夏历史教研室组织全区历史老师进行了部编教材的培训。此次培训通过远程直播和现场培训向全区历史老师传达了部编教材的改变思想,分析了部编教材如何运用。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朱之文《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讲话》、张静老师关于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及教材分析与建议和丁丁老师关于《部编历史教材理论培训》的讲课,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教材内容生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教与学的过程:确立学生学习的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知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把培育和弘扬义务教育作为培根固本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怎样培育人,培育什么样的人的载体。
2.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1)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课文前设导言;课文旁设中的相关史实、材料研读、人物扫描;课文后设中的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灵活的题型来复习所学;辅助部分栏目的设计,使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帮助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知识方面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新教材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循序渐进的展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是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认识。
通过丁丁老师的讲授我认识到新教材的讲授,要倡导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实、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
4.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深刻的认识到
(1)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同时注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全面客观的叙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货颇丰,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与体会,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会从现在做起,不断熟悉课本内容,对照课表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已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培训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魏老师和全县的同仁就好比是一个又一个的“巨人”,而我有幸聆听这些“巨人”们精彩的发言。收获很多,自己的知识和心灵都受到了莫大的洗礼。
你讲一点经验,我谈一些收获。经过共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质疑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聚拢来,每个人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正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也让我更充分的体会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组织这次培训的意义和价值。直到今天,我才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从前几天的满腹牢骚,到今天的信息聆听,积极参与,也许这样的变化是每个老师都要经历的吧。
今天我们历史学科的培训形式发生了新变化,采用现场抽签,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本来魏老师的意图是抽查年轻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却变成了老教师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这也充分暴漏了年轻教师在业务素质上的欠缺。对此,我深有感触,面对一个问题,总觉得很难从整体上、多角度的去分析。所以只好望洋兴叹。同时自己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纵观当今的教育形势,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才是制胜的法宝。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2月23—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以来的首次有关历史学科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因为参加工作28年来从未听过其他学校任何学科教师的讲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我尽量听各学科教师的讲课,包括英语课,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自己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说我的课讲得不行。但通过这两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训,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对我来说,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也认认真真地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李秋云老师和李仲林老师讲的特别好。她们讲的教学方法,有些我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都用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如李秋云老师讲的跟踪提问法,我很早就用过,也很有成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来监督学生完成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忙的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我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于是就慢慢放弃了课余时间的追踪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上课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平时只要有空堂课,我都去上,特别是到放假前一个月,不统考的课都停课了,我就抓住时机加课,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不断提升,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xx年以前,历史还没有列入中考范围,除了历史老师之外的人都不重视历史,尽管这样,我依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0xx年历史列入了中考范围,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但现在又定为开卷考试,让学生又放松了,如果老师不抓紧,学生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了。在培训讨论中,有位教历史17年的老师说他上课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他板书,学生看完书后就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什么作业也没有,他很轻松。但学生能学到什么呢?纯粹是为应付考试。在我近30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知识现状不满足,因为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历史老师每节课都是把课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实在是无聊,我什么也没学到,高中上的是理科,毕业后就参加教学工作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什么资料也没有,有时连参考书也没有,自己一直是现学现卖,就这样教了几十年。
这次培训,时间短,我认为很有必要,其他老师不知怎么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训,共20人参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们不好意思。以后若有类似的培训,我觉得应挑选最好的老师授课,并有示范课一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7月14日,我参加了“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活动,主要学习了张静老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和丁丁老师的《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丁丁老师给我的震撼,她的敬业让我有些惭愧。培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部编教材的学习,我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关于这点,丁丁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考,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别,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操作应用的基础。还有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本次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向丁丁老师等优秀教师学习,最大价值的发挥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作用。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对这次部编教材的有关视频,反映了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对于部编教材的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的分析。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这次的部编教材是经过了多位国家级的专家和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审慎的考量编制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仅就中国史而言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能够将中国史所涉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7月14日,我参加了“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活动,主要学习了张静老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和丁丁老师的《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丁丁老师给我的震撼,她的敬业让我有些惭愧。培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部编教材的学习,我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关于这点,丁丁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考,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别,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操作应用的基础。还有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本次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向丁丁老师等优秀教师学习,最大价值的发挥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作用。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7月13—14日,宁夏历史教研室组织全区历史老师进行了部编教材的培训。此次培训通过远程直播和现场培训向全区历史老师传达了部编教材的改变思想,分析了部编教材如何运用。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朱之文《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讲话》、张静老师关于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及教材分析与建议和丁丁老师关于《部编历史教材理论培训》的讲课,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新教材内容生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教与学的过程:确立学生学习的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知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把培育和弘扬义务教育作为培根固本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怎样培育人,培育什么样的人的载体。
2、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1)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课文前设导言;课文旁设中的相关史实、材料研读、人物扫描;课文后设中的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灵活的题型来复习所学;辅助部分栏目的设计,使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帮助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知识方面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新教材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循序渐进的展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是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认识。通过丁丁老师的讲授我认识到新教材的讲授,要倡导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实、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
4、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深刻的认识到
(1)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同时注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全面客观的叙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货颇丰,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与体会,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会从现在做起,不断熟悉课本内容,对照课表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2月23—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以来的首次有关历史学科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因为参加工作28年来从未听过其他学校任何学科教师的讲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我尽量听各学科教师的讲课,包括英语课,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自己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说我的课讲得不行。但通过这两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训,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对我来说,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也认认真真地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李秋云老师和李仲林老师讲的特别好。她们讲的教学方法,有些我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都用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如李秋云老师讲的跟踪提问法,我很早就用过,也很有成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来监督学生完成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忙的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我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于是就慢慢放弃了课余时间的追踪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上课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平时只要有空堂课,我都去上,特别是到放假前一个月,不统考的课都停课了,我就抓住时机加课,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不断提升,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xx年以前,历史还没有列入中考范围,除了历史老师之外的人都不重视历史,尽管这样,我依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0xx年历史列入了中考范围,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但现在又定为开卷考试,让学生又放松了,如果老师不抓紧,学生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了。在培训讨论中,有位教历史17年的老师说他上课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他板书,学生看完书后就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什么作业也没有,他很轻松。但学生能学到什么呢?纯粹是为应付考试。在我近30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知识现状不满足,因为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历史老师每节课都是把课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实在是无聊,我什么也没学到,高中上的是理科,毕业后就参加教学工作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什么资料也没有,有时连参考书也没有,自己一直是现学现卖,就这样教了几十年。
这次培训,时间短,我认为很有必要,其他老师不知怎么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训,共20人参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们不好意思。以后若有类似的培训,我觉得应挑选最好的老师授课,并有示范课一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7月14日,我参加了“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活动,主要学习了张静老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和丁丁老师的《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通过学习让我受益非浅,两位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丁丁老师给我的震撼,她的敬业让我有些惭愧。培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部编教材的学习,我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关于这点,丁丁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考,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别,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操作应用的基础。还有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本次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向丁丁老师等优秀教师学习,最大价值的发挥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作用。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对这次部编教材的有关视频,反映了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对于部编教材的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的分析。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这次的部编教材是经过了多位国家级的专家和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审慎的考量编制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仅就中国史而言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能够将中国史所涉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对这次部编教材的有关视频,反映了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对于部编教材的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的分析。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这次的部编教材是经过了多位国家级的专家和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审慎的考量编制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仅就中国史而言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能够将中国史所涉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2月23—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以来的首次有关历史学科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因为参加工作28年来从未听过其他学校任何学科教师的讲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我尽量听各学科教师的讲课,包括英语课,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自己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说我的课讲得不行。但通过这两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训,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对我来说,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也认认真真地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李秋云老师和李仲林老师讲的特别好。她们讲的教学方法,有些我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都用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如李秋云老师讲的跟踪提问法,我很早就用过,也很有成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来监督学生完成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忙的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我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于是就慢慢放弃了课余时间的追踪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上课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平时只要有空堂课,我都去上,特别是到放假前一个月,不统考的课都停课了,我就抓住时机加课,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不断提升,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xx年以前,历史还没有列入中考范围,除了历史老师之外的人都不重视历史,尽管这样,我依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0xx年历史列入了中考范围,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但现在又定为开卷考试,让学生又放松了,如果老师不抓紧,学生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了。在培训讨论中,有位教历史17年的老师说他上课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他板书,学生看完书后就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什么作业也没有,他很轻松。但学生能学到什么呢?纯粹是为应付考试。在我近30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知识现状不满足,因为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历史老师每节课都是把课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实在是无聊,我什么也没学到,高中上的是理科,毕业后就参加教学工作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什么资料也没有,有时连参考书也没有,自己一直是现学现卖,就这样教了几十年。
这次培训,时间短,我认为很有必要,其他老师不知怎么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训,共20人参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们不好意思。以后若有类似的培训,我觉得应挑选最好的老师授课,并有示范课一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作为一名新手历史教师,我非常重视本次教材培训。认真听讲,收获良多。
本次教材培训既有对学科的宏观把控,又有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非常实用。宏观上明确了《课标》、《教参》、《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编写体例。让我们能够俯视教材。
本次培训更多的是对教师的具体指导。
1.要更新历史教学理念。新理念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立德树人为目标",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新教材内容生动,更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因此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的启迪作用将更加突显,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
2.要以唯物史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陈老师对三个课例的分享中,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奠定了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史料和故事教学贯穿于课堂,史料实证的精神扎根于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每一节历史课堂中都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
通过培训,我开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同时,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的舞台。这次培训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切实用好新教材;激励我们笃学深思,为自己充电,提升历史专业素养,争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学习中进步 从实践中提升。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2月23—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以来的首次有关历史学科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因为参加工作28年来从未听过其他学校任何学科教师的讲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我尽量听各学科教师的讲课,包括英语课,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自己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说我的课讲得不行。但通过这两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训,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对我来说,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也认认真真地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李秋云老师和李仲林老师讲的特别好。她们讲的教学方法,有些我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都用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如李秋云老师讲的跟踪提问法,我很早就用过,也很有成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来监督学生完成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忙的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我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于是就慢慢放弃了课余时间的追踪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上课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平时只要有空堂课,我都去上,特别是到放假前一个月,不统考的课都停课了,我就抓住时机加课,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不断提升,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xx年以前,历史还没有列入中考范围,除了历史老师之外的人都不重视历史,尽管这样,我依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0xx年历史列入了中考范围,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但现在又定为开卷考试,让学生又放松了,如果老师不抓紧,学生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了。在培训讨论中,有位教历史17年的老师说他上课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他板书,学生看完书后就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什么作业也没有,他很轻松。但学生能学到什么呢?纯粹是为应付考试。在我近30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知识现状不满足,因为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历史老师每节课都是把课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实在是无聊,我什么也没学到,高中上的是理科,毕业后就参加教学工作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什么资料也没有,有时连参考书也没有,自己一直是现学现卖,就这样教了几十年。
这次培训,时间短,我认为很有必要,其他老师不知怎么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训,共20人参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们不好意思。以后若有类似的培训,我觉得应挑选最好的老师授课,并有示范课一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对这次部编教材的有关视频,反映了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对于部编教材的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的分析。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这次的部编教材是经过了多位国家级的专家和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审慎的考量编制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仅就中国史而言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能够将中国史所涉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今天是集中培训的第二天,一场夜雨带来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闷热所取代,就在这份浮躁中我们聆听了几个学校的工作展示,每个学校都是尽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献给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有两位老师的发言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渐沉静,又充满了继续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气。
一位是来自庞家中学的老师,他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开头的故事却引人深思,这个故事出自于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故事告诉我们: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作为我们来说,雄鹰式的人物毕竟是少数,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所做的就要像蜗牛一样,从点点滴滴开始,失败了、跌倒了、爬起来、站起来、重新再来,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训这样来教育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这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边的同事张齐庆老师,他的语言充满着睿智,他以渊博的知识赢得了满场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师在总结时提到:张老师的深厚功底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就在于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可以说张老师的表现是成功的。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学生会的老师必须会,学生不知道的,老师也应该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有人说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成功的人永远行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