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2024/05/28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1

这一本作者自传式的书花了不到五天时间就读完了,速度应该是慢的,哈哈。

豆瓣上标记“已读”之后,看到短评765条,书评只有62条,想了想,书评大概应需要对书读得比较透彻,还是先写个读后感得了吧。

村上春树的书,我其实只读过两本,第一本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第二本就是这本了,还有本《海边的卡夫卡》没读,然而总觉得已经读了很多他的小说似的,大概因为以前最常去的地方是书店,随处可见他的作品。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一本,读起来很轻松,作为读者的身份就像一名记者,村上春树是被采访的作家,向你娓娓道来他的写作经历、生活经历和一些随感,作者运用的都是很平实的`语言,但好多次都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第二章,村上春树刚当上小说家那会,那是他的文风、写作手法还都没确定,第一本《且听风吟》写完以后不够满意,重新写了一遍,之前的旧稿没保存,“当时想,这玩意儿留着有什么用?随手就扔进了垃圾箱。”

比如第三章,获得芥川奖的提名,但始终没能真正拿到芥川奖,有次逛书店,“发现里面堆满了书名类似《村上春树为什么没能获得芥川奖》的书。我没翻开读过,不知道内容如何——自己毕竟不好意思买吧?”

其中也不乏很多能引起共鸣的人生感悟:

比如,一个人但凡想要去触碰其他领域,尤其专业性强的领域,通常会被以那一领域为专业的人瞧不上,如果这个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久而久之,他们又会觉得,啊真拿他没办法,默许他同席就座。

比如,他在写到原创性的时候,提到“许多人本能地憎恶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的确是这样的,比如微信刚出来那会,很多人开始在手机里下载并使用这个APP,但我当时很抗拒,觉得凭什么要让我用陌生的APP,重新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呢?后来发现,微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用起来其实超级简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暂不一一列举了。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他提到一点,写长篇小说,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量,不多不少,比如10页400字的稿纸,那么坚持每天写那么多,写完10页还想写,要控制不写;写不满10页也要逼自己写够数,这点是我之前不能理解的,小说应该属于艺术,艺术得是“随意而浪漫的啊”,其实,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的误解,后来村上春树自己也提到,世间大众想象的小说家,应该是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置家庭于不顾...有时沉湎于美酒,有时沉溺于女人,总之是随心所欲无所不为,从这样的颓废与混沌中催生出文学来的反社会文人。事实上,至少对村上春树本人而言:肉体上的节制,是把小说家继续当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村上春树是个酷爱读书的人,他说:“说到书,我就像握着铁锨往熊熊燃烧的炭窑里乱铲乱投一般,一本又一本,如饥似渴地度过各种类型的书。单是一本本地品味和消化,每天就忙得不可开交(消化不了的更多),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其他事胡思乱想。”我也想渐渐靠近这种生活方式,未必是读书,投入任何一种兴趣爱好,想必生活就不会那么艰辛,反而充实了。

这大概也是对自己2017年的要求吧。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2

这本书的作者是村上春树,当老师第一次介绍这位作家时,我那狭隘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所以当时对这本书也并不感兴趣。第一次读是老师在寒假布置的作业,也就试着读了读。因为这本书很晚才到,所以也就没有读完。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读起来也不是很难理解的,更像是一名记者在做采访一样,而村上春树就是那位被采访者,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写作经历,生活经历。

小说就像把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果复杂化的编写,着重描写事情发生的过程。村上春树说:“小说家属于脑袋不太好使的那一类,倘若不亲自爬上山顶探究竟,便理解不了富士山究竟是怎么回事。”小说家也是挺有挑战的一个职业,如果你没有那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写不出一本好的作品的。村上春树在第一章的最后片段也提到了,小说家的的共同优秀品质:“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

在我看来,这位名家成为作者的原因有点……忽然被彩蛋砸中,就如那些什么玄幻小说,灵魂附体一般:在看着自己喜欢的棒球赛的时候,忽然冒出一个毫无征兆的念头“对了,没准我能写小说!”,然后就抓住那一瞬间的灵感,在每天关店之后,利用深夜的时候去写,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觉,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村上春树的写作习惯,具他自己描述,喜欢用外语写,然后再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日语,所以他的小说,一直有人说有一股翻译腔在里面。这种写作方法的确挺好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外语不好的来说,这恐怕是件难事了。村上春树,是在自己有工作可以养家糊口的时候,才偶尔抓住自己的灵感成为小说家的,在他自己预测的人生轨迹里面,并没有说要成为小说家。

在读第三章时,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村上春树对于文学奖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对这些所谓的“荣耀”,倒是看得很轻。大概正是抱着拿不拿奖都无所谓的心态,村上春树对待文学奖这个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那些虚无奖项还不如买多几本书,提高销售量,来得实际。“当一个读者付出一千几百日元,甚至几千日元买一本书是,他绝不可能别有用心,(大概)只有一个坦率的想法:‘我想买这本书!’”。村上春树,还为自己找到了同样不爱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纳尔逊。艾格林,他故意醉酒错过了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成就奖。

村上春树成名已久,但是每次有人请他担任文学奖评选的时候,他总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格担任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他认为,带着自己的思维角度去别人的作品非常不好。“作家最重大的义务就是为读者不断的写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3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小说家的村上春树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作为小说家对界评论的解释和看法。不过,看完全书后,我几乎不太记得他说的哪些具体观点,唯有一段话记忆深刻“当时我们(所谓我们,指的是我和太太)过着非常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儿往我们身上贴过来。”

“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我当时就笑喷了,无法想象村上君搂着猫咪睡觉的样子!不过,我觉得村上君的确是“猫型人格”。所谓猫型人格,就是不擅长交际,当然也不屑于无聊的交际,自己安安静静过自己日子的人。而相对而言的就是狗型人格,也就是喜欢交际,或者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佯装成喜欢交际的人。这让我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一篇文章,是中考满分作文。作者以猫的视角写自己一天的生活,其中穿插最多的是碰到狗(或狗型人格),如何跟狗(或狗型人格)打交道(颇有点儿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韵味)。最后总结说,猫是出世的,狗是入世的。所谓出世,就是自身有一套哲学理念,并且自认为自己的哲学体系是最好的,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屑于争辩,不屑于来往,所以不擅于跟人打交道,喜欢独来独往;而入世,是非常擅于随着时局变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比如擅于阿谀奉承,喜欢随声附和,这样的人看起来就是圆滑,也没有个性。

村上春树是个猫型人格,体现在他很少在公众视线里接受采访,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一次专门出书是为了给外界这些年来对他的误解做一次说明,并且在每次说明之前,他总要说这是他自己的观点,不代表大众。所以说,他是一个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不喜欢无聊的交际,另外,他是一个很珍惜自己个人观点的人,不喜欢随声附和,当然也不希望煽动别人来附和自己,说白了就像一只猫那样,清高又虔诚。比如他谈到外界对他的评论,说他两次入围芥川奖都没有得奖,随后边远离奖坛,外界说他有意为之。他解释说,首先自己并不在乎是否得奖,其次入围的两部作品(《且听风吟》和《1973的弹子球》)也不足以获奖,再次他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有读者愿意读你的书,买你的书,而不是得奖。这就像魏如萱唱的“有才华的人唾弃金光闪闪的奖座”。

猫型人格的人的确很吸引人,因为他有个性,有思维深度,也更专注与埋头做实事,但猫型人格的人也有其瑕疵,比如性格容易怪癖,也有些固执,更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做一个兼具猫型人格和狗型人格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观点,这点真的很重要,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常常习惯接受别人的观点or鸡汤,却很少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脚踏实地做事,但同事能够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技巧,当然,做好这样的人会非常难(所以说人生是一场修炼)。

作为一个即将奔三(心态依然十八岁)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地生活历练,逐渐积累和沉淀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被外界观点左右,也能够脚踏实地做实事,练出真正的技能。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4

刚开始想要这本书,只是因为封面吸引了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身为小说家的各种事。

他的语言有一丝令我难懂。他的语言总是让我认为这种表面意思里面还有更深刻的本质意思。总是有许多的“逻辑”“状态”“片段”等看起来简单实则很难理解的词语,我觉得这样显得十分的严谨。他擅长运用比喻,他把我们储存信息的地方比作大型档案柜,一个个抽屉中塞满了各色各样的信息记忆。这样又使得令我感到严谨复杂的语言多了一份风趣。

其实村上春树先生一开始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可以写小说。没写小说的时候,二十多岁的他,只是马马虎虎的经营着普通的小店,努力的还着欠款而已,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时不时也会感到“啊!人生就这样转瞬即逝了啊”让他萌生出写小说的原因也很奇怪:看棒球球员打了个二垒打,一个念头就突然冒出:“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于是他就开始买稿纸来写,连续几个月,不停的挤出时间,终于写完了“还那么回事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他开始用英语写,发现因为自己英语词汇的表达能力受限,所想表达的东西没有修饰词,就更加明确的表达出来了。最后《且听风吟》就这么问世了。

感觉村上春树先生当时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稍作方法调整,就把一本书给完成了。总让我有一种感到随便的态度。然而村上春树先生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写小说就是这么简单啊”似乎有点侮辱了被旁观者仰慕的伟大文学啊!但是一直保持着小说家这个职业是困难的啊,需要有持久的气概和洋溢的才华呐。尽管如此,村上春树先生还是在小说家这个激烈的擂台上“活”了下来。

我很佩服村上春树先生。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上体育课,他有不同寻常的看法:写小说绝非难事,谁都会。才思过于敏捷的人不适合写小说。他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在写小说的日子里,不断地与时间拼搏,消除枯燥。他有自己的风格,从不在意文学奖的事情……

搞得我都想写小说了。村上先生从一个平凡的青年到了一个扬名海外的大作家。从他的话说:“写小说只是一个拿出纸和笔,与时间拼搏的事罢了!”在生活中,我本人从来没有为哪件事情认真努力过。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娱乐上的。“困难”“坚持”“能耐”“才华”这些词似乎读起来挺简单的。其实去拥有这些或去实现这些是有多难。

总想让自己枯燥无味的生活多一点色彩,却总是原地踏步踌躇不前,总是立下了等下要怎样以后要怎样的目标,却总是没实现过。

我希望自己就像村上春树先生一样,在偶然的一刻,找到了一个不是偶然的想法。并为之一直一直的前进着,哪怕走了几周,几个月,几年也好,只要我是一直一直的。

我觉得谁都有资质做许多事情,“才华”这种东西也可以省略掉。所以啊,不要总说“几天后”“只有干什么才能怎么样怎么样”就像写小说一样把心里想要的表达出来吧,想到就要开始拼搏啊!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5

比起《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等著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部自传体作品,在村上春树所有的作品里算不上代表作,然而写这本书,村上春树用时六年。这本是一本写给自己书,关于村上春树35年的创作历程,是他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文字,是读者与村上春树的直接对话,更是他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一个不想当小说家的写作者不是好的写作者。

在所有文学体裁里,最受欢迎、也最难驾驭的文学体裁应当就是小说了,无论是对情节的把控,主题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勾勒,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是要求最高的。

很多人急于求成,会报速成班,模仿大咖,学写作上的一些“套路”,但是单独拿出他写的东西,可能是一篇还不错的文章,却算不上一个好的文章,即使有很多剖析人性和灵魂的文章,其本身却毫无灵魂可言。

一个作家并非为出版,而只是写给自己的六年的文字,不就是这个作家最真诚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么?没有谁生来就会写出好的作品,每个优秀的人,都注定要走一段孤独的旅程。

从村上春树的人生哲学,探讨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初心。

和大多数平凡的普通人一样,村上春树说如果他没有写小说,大概就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地度过极为普通的一生。这多么符合每一个放弃梦想、流放于平凡的人。

“不过机缘巧合,偏巧有一点写小说的资质,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顽固(往好里说是持之以恒),就这么作为一介职业小说家,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他用最质朴的语言,最接地气的表达,说出自己作为一个职业小说家的历程。

村上春树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无论他写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无论他受到多少争议,他都能在混沌的现实世界里清醒地保护自己的初心。

文人多多少少有些傲气,又多多少少有些自负。让人欣慰的是,村上春树的傲气和自负都只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别人学不来也做不到。

当他拿了一些奖项后,仍然能保持谦卑,追寻自我写作的高度,而非以一己之见去评判他人作品。他认为人人皆需要修炼,他怕自己哪怕是当评委万一一句话打碎别的写作者的梦想。

以敬畏的心对待每一位写作者,以空杯心态对待写作,以最大的善意捍卫每一个人的信念。他是一个小说家,别人也是同样的小说家,这不仅是一种小说家之间的包容,更是一个人格对其他人格的尊重。

故事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故事家一定是一个生活家,阅读和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就像听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山林里,听一支轻音乐轻轻包裹夜。他用极其细腻的文字,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写得极尽诗意。

一个好的故事,除了起承转合、大起大落,能滋润到读者的,仍然是那些最淳朴动人的语言。村上春树是一个十分爱阅读的人,他认为这也是要写小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训练,甚至连收集积累素材都是排在其后的。一个人只有先感知美,才能发现与观察美,才能琢磨与美有关的一切,写小说也是如此。

他不为什么而写,前两部作品《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都是在业余的厨房写的,不过是有非写不可的念头,便一直坚持下去。心里出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组合,变得立体。在生活中用心感受一切,在平凡琐碎里打磨出诗意的光,把那些最朴素的日常,用自己的文字变成了不起的作品,是一个写作者要毕生修炼的“魔法。”

村上春树的作品非常有个人风格,可能与他的“特立独行”有跟大关系。在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讲述了自己开始走上作家之路时,因为没有过专门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去研究过别的小说家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只是跟随内心的想法,一写不可收拾。

在他的创作之初受到很多质疑和嘲讽,甚至连他的熟人读了他的小说后也不屑一顾地说,这样的东西都能称之为小说的话,那他也写得出。

在同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每个人的经历和精神是有限的,能让有限的东西在无限的思绪里发挥最大的价值,并让它们通过文字显示出来,让人跟着主人公跋山涉水,最后得出自己的思考,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在村上春树看来,人人都可以是小说家。他认为写一部小说,甚至是一部上乘的小说,并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反之,要持之以恒地一直写下去才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这是真正的难上加难。想写,并且不写不快,就已经走在了成为小说家的路上。

文学作品是无形的,奖项是具体的,过于关注形态,反而是本末倒置。

村上春树的文学造诣和文学成果无可否认,他的作品广受全世界不同国籍读者喜爱,连续7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遗憾的说是均没能获奖,他也因此别笑称为诺贝尔奖届“小李子”。提起诺贝尔文学奖, 是许多村上迷的心头痛,更痛的是每一次评奖落选,村上春树都要遭受一波莫名其妙的“关心”。

村上春树是一个想写好自己的故事的,安安静静的耕耘者,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说文学作品的实质是无形之物,而奖项和奖章是具体之物。其实过于关注奖章便为文学挂上了形式主义,不仅让读者心里不安,甚至社会都跟着浮躁起来。

“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奖项不会流芳百世,而作品能。无论什么奖项,无论得不得奖,他都是最好的村上春树,他带来的一系列作品是人类文学的一大宝库。而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能阅读到这么优秀的著作,能通过作品与这样一位举头望月、两袖清风的小说家进行对话,就是作为一个读者最幸运的'事情。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远远超出期待的一本书,有什么是比过来人的肺腑之言更有价值的干货呢?在这样一本书里,不仅可以读到村上的创作历程,他的所思所想,他如何拂去那些晨露与星光,一直做一个纯粹的写作者。对于每个创作者而言,都是莫大的财富。

因为有这样的机遇,被别人赋予了小说家的“资格”,并仍然为写作喜悦。这不仅是村上春树的初心,更是每个写作者的追求。能读到村上春树的小说,是时代的幸运。能读到《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认识小说家村上春树,是读者的幸运。·

写作是注定孤独的旅程,而在成为更好的写作者的路上,从来都不是孤独的。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6

看着村上先生在写自己写作的初衷时,我在回忆自己看书的初衷。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呢?大学的时候虽然喜欢整天耗在图书馆里消磨时间,但那时的心情好像异常浮躁,从来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好好读过几本书,现在想来这真是我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了。大学毕业后几年,面对初入社会的`迷茫,试着去读一些鼓舞人心的实用类的书,后来的经验证明这类书简直就是骗人钱,越读越让人迷茫。也正是在那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压力和自身生活上的失落,我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整个人脸色蜡黄,毫无精气神。直到那时我才突然醒悟:“啊,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要改变才行”。于是我真正开始读书,毕竟吃安眠药对身体不好,说起来实在是无耐之举。

在读村上先生的这本书之前,其实这么些年,虽然我一本一本不知疲倦地读书,但是这些书中却很少包括小说这种类型,大多数是杂谈,哲学以及历史类的书。不是不爱读小说,而是怕自己太入迷,毕竟我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入眠,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整夜兴奋,连梦里都是小说里的人物,这样的话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起码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不过读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之后,让我对小说以及小说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想着写小说的肯定都是天才,至少在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对于书中那些不可思议的魔幻片段,我读了又读,每一遍都会深深感叹马尔克斯他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我这种创造力匮乏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而村上先生在书中描述他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时,我可以理解为枯燥乏味但持之以恒这种状态,虽然刚开始觉得惊讶但后来想想也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一件事可以坚持三十多年,肯定不是靠一时的激情可以完成的。读完这本书,于我的收获是我不会再抗拒小说,而且必须要试着多去读一些英文原版小说,想想就很期待。不过说到英文,嗯,我觉得这个也蛮有催眠效果的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篇7

村上春树对我来说,很陌生,《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我读到的第一部他的作品。

之前如果听到某个朋友在自己面前说喜欢村上春树,喜欢他的作品,光听“村上春树”这个名字就会觉得,呃……这位同学读书品味应该不错。尽管我并不了解村上春树,但他的作品名称《1Q84》、《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挪威森林》已经耳熟能详。

所以,说喜欢村上春树,就像一群小学生谈起自己喜欢的歌星,有吴亦凡、薛之谦、迪丽热巴,这时,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讲她喜欢李健。就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说实话,这本书还没读完,用kindle读到73%,但我控制不住冲动的想写写我的读书感受。

村上春树是个职业小说家,小说家对他来说,真的是个认认真真的“职业”。

他讲写小说是一件耗费体力的职业,所以他坚持每天跑步,他甚至认为他在小说写作上的成就,和他坚持锻炼拥有的好的体力有直接关系。我知道他因为长年坚持跑步,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如果没有跑步,也就没有这本书了吧。今后必定拜读。

村上讲他每写一部小说,都会逼迫自己学会一个以前不会的技能。比如他最初写小说是用第一人称,但他发现,第一人称的写作有很多视角上的局限,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写法,然而,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他尝试着用第三人称,直到灵活运用;再比如,一开始的小说里,他的主角没有名字,他讲自己不善于起名字,而且他貌似很害羞,他讲起名字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然而,后来他十分艰难的突破内心的抗拒,在新作品里尝试给人物起名,并且很多角色的名字深入人心。

他真的是把小说家当做一个认认真真,正儿八经的职业在经营。他所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是在为写小说服务。

不知道是他自己太过谦虚,还是本就如此,通过此书,隐隐感觉他是一个并没有过人的写作天赋,也没有小聪明的人。他就像高中班里成天埋头苦读书的笨小孩,勤能补拙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当然,我只是揣测。毕竟我不怎么了解他。

对于写小说,他很认真,对待小说写成出版后,褒贬不一的评价,他也很善于调节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深处是一个很自信的人。这也许是他能够不被外界传言影响的性格支撑吧。

他写完小说会让自己的妻子第一时间阅读,并给出自己意见。有些意见他会采纳,有些意见他居然会反着来。还是很有主见的作家呢。貌似还有点小倔强。

写好文章给朋友看,确实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就像我们在简书写作,收到每一条评价都会认真体会。毕竟,写作者一定是希望自己作品受到读者喜欢的。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讲自己身为一个职业小说家,对于写作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感悟甚至一些独到的方法,娓娓道来,真诚且真实。

这是我认识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我很庆幸,没有见到大谈阔论写作观点的高姿态,而是展现出一个普通且平凡、努力写作的小说家的日常。

村上春树像是在告诉万千读者“你们看吧,我也没有任何写作的秘诀,就是这个样子啦,我和你们一样普普通通,顶多比你们多坚持了一些东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