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一共分为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动精彩的故事,精确的解读,留恋于每一章,这是一本指引我们教师的著作,如同灯塔照亮远方的船舶,使我们行驶到大洋的彼岸,我们不止是教书匠,我们也是学生学习的启明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的教师,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无怨无悔,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关爱尊重学生。我们对教育充满憧憬,可能教学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师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使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一段时间的教学,虽有欢声也有苦恼,教学就是这样,班级里那么多的学生,每一个都是一个哈姆雷特,他们好奇的面对着老师,老师需要理解他们,而不能一味的批评,以老师的标准去呵斥,这样学生的叛逆情绪会加重,累了老师苦了学生,一节课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学的批评,影响了全班同学的上课。
学生上课走神,课后作业不完成……作为老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教师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师的责任是艰巨的,学生的成绩有着老师辛劳的汗水,学生知错就改的态度有着老师的谆谆教诲。
管建刚老师的著作深深的触动了我们读者,他是教育的精华,使我们感到自身有许多的不足,是我们教学的启明灯!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
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是我近2年来常常拿在手中反复阅读的书,公交车上、校园里、床上、办公桌前,随时带着,想起的时候就拿出来翻阅。每次阅读,总是能够找到当老师的理想和信念。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老师。记录下管老师的精彩语言,总能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朱永新先生说得好:"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可能在忙忙碌碌之中变得庸碌平凡,在平凡之中迷失自己,把工作当成一项谋生的手段,而产生职业倦怠。此时,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问过自己,为何当初会选择这个职业,当踏入教师这个队伍时,曾经给自己设定过什么样的理想?
管老师说:”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想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过了某个年龄段就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奋斗了,认为那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应该做的事,可是问问自己,你奋斗过了么?你为自己的理想打拼过吗?而是因为惧怕困难,害怕失败一直都安于现状?即使我们的起步有些晚,但是有一个晚的开始比不开始要强上无数倍。因此,我觉得自己应该让自己的教育生命一直如同青春一样热血沸腾,轻舞飞扬。一个善待教育的教师才是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师。
说实话,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从教8年了,平凡无奇,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不用努力,不用追求进步了吗?我想不是的,就当做一切从头开始吧,就当成我比别人晚几年起步吧,我从现在开始也应该好好努力。我不善于课堂教学,可以学习、借鉴、模仿,改进自己的教学。我喜爱阅读,就多多读书修炼内功,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的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成为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通过读书,加上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教师要想生活得充实和幸福,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教师要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肯读书、善读书,并投入地工作,认真地反思。当读书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时,相信会聆听到心灵之花盛开的声音。我想,在读的基础上,我还能做到勤动笔,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日积月累,也可以写出一些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东西,假以时日,说不定还能发表论文,汇编成册。滴水穿石,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的。
管老师说得很好:一个教师要做到非常杰出,或许是需要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因素,但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则人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因此,重要的不是看你是否年轻,是否优秀,而是看你是否努力了。或许你是冬天盛开的梅,不必去羡慕春花的烂漫,只要不断地吸取养料,积蓄力量,到了冬天,你也能绽放傲雪的丰姿。送给我自己,不必羡慕他人,不必妄自菲薄,做好自己,不断努力,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前段时日,我拜读了《不做教书匠》。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4
《不做教书匠》一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冰心曾说,在她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使她眷恋和感到快乐的是学生们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这多年的教师生涯,自己却总被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了孩子们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反复重演的磕磕碰碰唠叨来唠叨去,似乎总也没个头。烦琐,唠叨,似乎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同行闲聊开玩笑说,做教师的每天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得板着脸,不苟言笑,要不,那帮调皮的家伙铁定没大没小,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吗?不然。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
教师的快乐在哪?当我独自在灯下细细回想,其实为人师者无时不在享受着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当我们喉咙嘶哑时,孩子会给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润喉片,这是感动的快乐;当你看见课桌歪了,准备动手排一排时,你会发现,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线在跟着你一起干,这是一种欣慰的快乐;当你给孩子的作业圈上个笑脸或画上个大拇指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进你的耳朵,这是被感染着的快乐;当你带着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他们会从自己的包裹里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喜爱的零食塞进你的手心里,那是被宠的快乐……和孩子相处惯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孩子都会会心地了解你的心中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不做教书匠,做一个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5
责任心是一个人必备品质。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机会。”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
教师更需要责任心。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的工作是凭良心的工作,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对待教育,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作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同时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我们教师来说,也许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学生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和缺点过程中的反复和反弹,要能细致观察到学生的变化,那怕是细微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爱心、宽广的容人之心和锲而不舍的耐心。或许很多人只把教育当做职业来做,而不能当成事业来从事。但是“在其位某其政”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当我们走在校园,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孩子纯净如水的双眸,我们一定要谨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清楚自己应该说什么,做什么,不能说什么,做什么。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6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7
这些日子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悟颇深,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平,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8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持久的读书习惯,才能让不年轻的自己智慧迸发,情怀豁达。自己的精神生活会天天充满阳光,并让其学生受益终生。
本学期按照学校要求,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的好些故事并不陌生,回顾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负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当培养学生的人格。我以为做了一名不错的教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什么是真正的教师。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智慧的实践。我,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到底能具有哪几条来完成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怎样才能做到“匠心非匠”呢?
一、在研题做题中不断深化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热爱。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解题研题能力是基本能力。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题,首先自己应该兴趣盎然,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才能引导学生做数学题的兴趣。可以俯下身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也可以虚心向解题能力强的老师,学生学习。以学习的姿态面对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新题,难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做一个具有心灵力量的数学老师。
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每个学生都应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可以不同,但不能放弃学习,放弃进步。能鼓励表扬学生,更敢于管学生,批评学生,使学生能静下心学习。在现实的妥协中坚守教育的理想信念。`
三、做一个具有情意关怀的数学老师。
要做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力争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情感。真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更好的教师,做一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教师。努力做到“匠心非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9
据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师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轻视心理,认为偶尔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国人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受大工业化时代的锤炼;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讲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随感觉和情感而定,做事随性、任意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个教师经常对学校的纪律及要求感到苦恼。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烦恼,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你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呆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你成长,等待你成熟;感谢你的学生依然亲切地呼唤你,把你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意识到这些,你应该奋起直追。曾经名噪一时并放言“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的荣华鸡惨败而归。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几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姜伟说: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即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
一个学校如果连教师遵守纪律、模范地完成任务都有问题,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一些教师总以为纪律是管理者有意与他们做对,以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整人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一个校长想要凭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纪律,已不大可能。我以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纪律,出发点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就无可非议。对敢于得罪人做点实事的校长,我心存敬重。
年轻的.老师们,面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们就不会有束缚感,我们会看到束缚之后真正的自由,纪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别样的天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湛蓝天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和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长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说,中国式的集体意识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的世界里蔑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伤害。很多体罚事件调查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惋惜,都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蛮认真、蛮负责的,就是一刹那间控制不了情绪。这就是缺少约束感,由此酿成终身遗憾的苦酒。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0
最近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近学习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1
我常在班中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决定他的学习成绩,”但看完《不做教书匠—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只要有了积极的教育态度,才能有正确的职业观。
在《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中,他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的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对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吃良心饭的观念,这类教师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看过这三种状态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自己到底是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类状态呢?
回想自己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转眼间也有近七年的时间了,在这近七年的时间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在满足于年复一年照本宣科、炒炒冷饭,还是旧曲新唱、旧课新上呢?是满足于让孩子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要帮助他们掌握真正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技能呢?是满足于传授知识,还是融入对他们进行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素质培养呢? 我有些茫然,但茫然的同时,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好像属于第二类状态教师中的一员,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一样,每天干得很卖力,忙忙碌碌的,但最后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所以不管将来如何变迁,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在抱怨,烦恼中度过,还不如去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抱着不愿虚度此生的想法去享受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语中曾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眼界就有多宽,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特级教师的成才经历,他们无一不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做起,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代名师。相反的,如果一味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那永远只是个教书匠,而且是最无能的教书匠。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成功就在明天。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2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习,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3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翻开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便印入了我的眼帘。
书中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阳光。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的原动力。
“改变以往粗暴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温暖,用爱去修正孩子的行为,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点微笑,都会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
我们班的阳阳上学期上课总是爱乱动,没事还爱不自觉地站起来,要不就脚踩在椅子上蹲着;玩铅笔、书包带...这些我们在低年级课堂经常遇到的情况他都有。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心里总是有一股无名火,特别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可是我也知道,他这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批评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怎么办?我边听着学生的发言边不动声色地走到他的座位旁边,下意识地用左手摸了摸他的脑袋。小家伙抬头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看他,并用眼神示意他把脚放下来,还用手拉着他的小手,示意他放好。孩子一一照做,没有以往的倔强。看着他如此温顺,我心中的涟漪开始荡漾,是不是还可以给他一点甜头呢?于是,当那个学生回答完毕时,我故意说:“你说得真好,声音又响亮,你看阳阳听得多认真呀。我看谁也能和他一样坐得端端正正又认真听呢?”这话还真管用,他得意地笑了,还把身子挺了挺!接下来的时间,我发现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我,而且有好几次把手举到我身前,一副你不叫我,我决不罢休的架势。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阳光的心灵需要阳光的教育,老师们试想一下,当某位同学微低声发言时我们通常会怎样做?是把手放在耳旁,伸着头,做出认真听状,然后笑着说:“回答得真好,可惜老师听不清,你能大声些,让大家都听清吗?” 还是大喊一声:“大声些,你早上没吃饭吧!”我想肯定会选择前者。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应该懂得如何用微笑来感染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我们不能轻易地践踏属于他的自尊,学习上有困难是理所当然的,生命需要阳光,也只有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命才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看着一脸疑惑的昊昊,我的心又被揪了起来,已经四次了,可他手中的字母本依然是错误的。我真的很想怒问他上课为什么没有认真听,可我没有这样做,只是连做了两个深呼吸,慢慢地说:“刚才我和你说的.,你还是没听明白,对吗?(他点点头)所以,我再跟你说一遍,这次你一定要听仔细,回去才能做出来。(他又点点头)”当然,接下来的第五次,他终于写对了。当我在他的字母本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勾时,我感觉到了他的如释重负。于是,我微笑着对他说:“其实写字母并不难,是你太紧张了,没看清楚写法,才会改错,对吗?”孩子看着我,腼腆地笑了,转过身轻松地回到座位上。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何教出阳光、有个性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智慧。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阴霾满天,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便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愿所有老师都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不做“教书匠”,让阳光洒满学生心房,让我们的学生“阳光”成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4
这个假期有机会给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真正意义的洗礼时,我们收获的更多。
我拿起《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先看看目录,共八章,每章又分别有3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里又以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来表述内容。所以在摘记上便给自己定下一天读一个小章节,这样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算来比较从容。读着这本书,笔下不停摘记,思想也不断的受到冲击:管老师不愧是一名高明的策略者、开导者和引导者。他的文笔优美,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站得高,看得远。
这本书通过各种生动的生活实例和许多哲人的睿智语言,让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年青教师要从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第一天起,就应树立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教师。其实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要进步我们就需要学习,学习就必须读书。常感到上课与同学们交流很呆板,缺少用故事用名人事迹,用典故来启迪。激发学生的精彩场面才知道,只要好好的看,静下心来读一读,认识一两个名人的成长,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己对教学都是很好的补充。可以说吃饭使人身体得到满足,那么读书使人精神得到充盈。是的,读书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我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不长出茧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这是盖叫天老艺术家说过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能称的起“盖叫天”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做事需要魄力更需要对自己有信心。而在我身上有时就是缺乏这种敢拼敢为的劲头。工作中有时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其后果就是不仅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当经常自我暗示的否定自己时,在挑战面前自己先被自己打倒了。当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续生命一样迫切时,工作就不是一种被动,而是自动自发了。在第八章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的,用心了,才会不断的审问自己:今天处理的事是否用了新方式,今天上的课是否有了新景象,今天和学生的交往是否用了新故事,今天是否发现了学生的新变化,今天是否吸纳到了新信息,今天是否收获了教育上的新感悟。只有心灵的介入,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有滋有味。让用“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习惯。读到文中关于那块破碎的玻璃的故事,对于那位老师充满智慧妥帖的处理方法让我钦佩,也警示着我:多听听孩子的理由,教育忌讳武断和冲动。在我的意识中,教书匠应该总是板着脸的,毫无生气的,苛刻严厉的那种。究其根源,大致是缺少对学生的爱。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文中有太多的典故给我启发,也有太多精辟的语言令人深受教育。那些金语良言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消化,而不能囫囵吞枣。
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书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我不做教书匠,而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我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5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6
寒假里,我们为我们每个教师找了一本《不做教书匠》的书,书的封面儒雅、温馨,映入我眼帘的那几行小字分别写着: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教师,我是一位刚踏入这行的青年教师,上天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来接近教学、孩子。
一页一页的翻看中,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比喻,车胎为什么经得起长途碾磨,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轮胎,但用不来多久,就被震的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震车胎,才经得住磨损。告诉我要在自己年轻的刚性中注入点柔性,就像那有弹力的轮胎,柔性中潜藏着余地,余地中有着足够的变通,锻炼自己柔弱的刚强。
每一个教师只要投入地工作,把小事也能做好,做到位,每天积累一点点,贵在坚持就如种花,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就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这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我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风姿。不管遇到怎么样的风浪,都不要放弃。
书中让我明白最深的是,一个砍树的人觉得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的是磨斧子,我们在教育吃力的时候,就想到有多久没充电了,充电、磨刀,用读书是最好的方式,用诗书气来滋养我的气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7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前段时日,拜读了一本书,名为《不做教书匠》。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
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
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把公开课上砸了,处理学生问题不到位等,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
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
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于此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8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9
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儿,
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
去哪里?
她说:
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它还可以以正确的,用心的,深远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们真正的.像鲁迅那样,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仅仅有理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现理想的能力和资本。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型的老师。这智慧型的老师不是指天生具备老师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后天对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这份事业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阅读和进修。以此来满足那不仅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是简单的背后却给与了我无穷的思考和能量,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0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近期读了《不做教书匠》,感受颇深。他给我的教师成长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书中一共有八个章节详细的讲述着怎么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想先从以下两点开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师。书中引用盖叫天先生的一句话“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想着自己的行为,回忆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总会怕,总觉得自己不是很会,怕自己做错,所以,我决定当不确定的时候,就去问,问确定了再做,这也使我发现,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做事的速度也变得慢了。管建刚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缺点不是问题,缺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点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惧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会越强大。而当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师。“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里久了,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子,而认为自己是沙子,从而自愿地过起沙子的生活。这样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况,学生正处于一个从沙子到金子或从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当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师,这真是一个“可怕”的职业,你的教育过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你批评他、教训他,或是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都会左右他的成长。教师们,我们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让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微笑着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像卡耐基所说的:“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
《不做教书匠》这真的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管老师,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师,而要用心做好老师,我会明确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1
这个假期有机会给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真正意义的洗礼时,我们收获的更多。
我拿起《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先看看目录,共八章,每章又分别有3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里又以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来表述内容。所以在摘记上便给自己定下一天读一个小章节,这样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算来比较从容。读着这本书,笔下不停摘记,思想也不断的受到冲击:管老师不愧是一名高明的策略者、开导者和引导者。他的文笔优美,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站得高,看得远。
这本书通过各种生动的生活实例和许多哲人的睿智语言,让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年青教师要从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第一天起,就应树立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教师。其实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要进步我们就需要学习,学习就必须读书。常感到上课与同学们交流很呆板,缺少用故事用名人事迹,用典故来启迪。激发学生的精彩场面才知道,只要好好的看,静下心来读一读,认识一两个名人的成长,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己对教学都是很好的补充。可以说吃饭使人身体得到满足,那么读书使人精神得到充盈。是的,读书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我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不长出茧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这是盖叫天老艺术家说过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能称的起“盖叫天”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做事需要魄力更需要对自己有信心。而在我身上有时就是缺乏这种敢拼敢为的劲头。工作中有时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其后果就是不仅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当经常自我暗示的否定自己时,在挑战面前自己先被自己打倒了。当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续生命一样迫切时,工作就不是一种被动,而是自动自发了。在第八章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的,用心了,才会不断的审问自己:今天处理的事是否用了新方式,今天上的课是否有了新景象,今天和学生的交往是否用了新故事,今天是否发现了学生的新变化,今天是否吸纳到了新信息,今天是否收获了教育上的新感悟。只有心灵的介入,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有滋有味。让用“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习惯。读到文中关于那块破碎的玻璃的故事,对于那位老师充满智慧妥帖的处理方法让我钦佩,也警示着我:多听听孩子的.理由,教育忌讳武断和冲动。在我的意识中,教书匠应该总是板着脸的,毫无生气的,苛刻严厉的那种。究其根源,大致是缺少对学生的爱。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文中有太多的典故给我启发,也有太多精辟的语言令人深受教育。那些金语良言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消化,而不能囫囵吞枣。
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书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我不做教书匠,而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我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2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悠闲的暑假里选中了它——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觉得道出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声。书里引用了一个个小故事,激励着我们年青教师,也有不少年青教师的心理分析,看了深有感触。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读到第三章时,对“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
上学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端正你的学习态度。以前的老校长也常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不要借口。“在工作中,不愿多花一点力气,不想尽可能的作完善、做完美;马马虎虎地做,出现问题,开动脑子找各种借口开脱。”这不就是说的我吗?看著书上列举的一条条的借口,是那么的耳熟,又是那么得让我面红耳赤。每次学校布置写案例或总结之类,总是毫不耐烦的发牢骚,然后再不得不交的头一天晚上寥寥几笔完事,并为自己的应付了事寻找借口“头上有毛不算秃。”之后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庆幸的时候,是它提醒了我,告诉我已经到危险边沿:懒惰、贪安逸、不思进取、对学生不负责任……,这是多么的可怕啊!记得邢校长曾问过的:你有什么压力?工作稳定,教学成绩不好,学校也不会开除,备课也多是看着教参来了,学生流失也不会与老师有关系,那么,还有什么压力呢?
“一些我们看起来头疼的事情,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严重的事;一个在我们看来很费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可能一点就通了;一个令我们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和请教。这也许是能够使我们迅速转变为“成熟教师”的唯一途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3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近期读了《不做教书匠》,感受颇深。他给我的教师成长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书中一共有八个章节详细的讲述着怎么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想先从以下两点开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师。书中引用盖叫天先生的一句话“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想着自己的行为,回忆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总会怕,总觉得自己不是很会,怕自己做错,所以,我决定当不确定的时候,就去问,问确定了再做,这也使我发现,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做事的速度也变得慢了。管建刚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缺点不是问题,缺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点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惧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会越强大。而当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师。“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里久了,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子,而认为自己是沙子,从而自愿地过起沙子的生活。这样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况,学生正处于一个从沙子到金子或从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当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师,这真是一个“可怕”的职业,你的教育过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你批评他、教训他,或是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都会左右他的成长。教师们,我们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让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微笑着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像卡耐基所说的:“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
《不做教书匠》这真的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管老师,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师,而要用心做好老师,我会明确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4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5
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坦白讲,我个人对“教书匠”没有排斥感,能称之为“匠”就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6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前段时日,我拜读了《不做教书匠》。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7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非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8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习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习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习,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习,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29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近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0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1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2
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坦白讲,我个人对“教书匠”没有排斥感,能称之为“匠”就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3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4
读完整本书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用勇气征服课堂”。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名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从你入职开始,学生真的就这样一个个出现在你的眼前,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开始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可能会笑,可能会模仿,可能从此会轻视你。勇气对你来说,是一件宝物。
还记得为准备开学第一课,我怀着那样不安的情绪入眠,正是因为我缺少了勇气。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亮出自己的勇气。”机会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一次开会,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培训,我有没有把握。我希望自己能够“主动”的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我自己是否能用勇气去创造这样的机会。
文章中提到“用勇气征服课堂”,很简单的例子:自己承担公开课的重任。作为年轻的'我,是否可以自己提出让教研组中其他教师来听听我的课,即使很糟糕,又会怎样。我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教学上的“短板”,这样我才能成功。,在挫折和失败的面前,我希望自己能够去跨跃,我相信在勤勉与勇气的包裹下,我一定能够成功。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成为一个有热情的教育者,教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提升自我的方式方法。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5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36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习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习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习,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习,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