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

2024/05/2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 篇1

在一张成比例的太阳系图上,如果地球的直径缩小到一粒豆子大小,土星会在300米以外,冥王星会在2·5公里之外(约为一个细菌大小)。按照这个比例,比邻星在1万6千公里之外。

亚历山大·蒲铂说:“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处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说:“没有任何凡人比牛顿本人更接近神。”牛顿在他的《原理》中提出了三大定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定律。可见牛顿之伟大。

瑞典化学家卡尔·金勒是一个地位底下的药剂师,他在没有什么先进仪器的情况下发现了8种元素——氯、氟、锰、钡、钼、钨、氮和氧——但是什么功劳也没有得到。每一次要么他的发现不受人注意,要么在别人做出同样的发现后才加以发表。他在1772年发现了氧,但由于种种心酸复杂的原因无法及时发表,于是功劳最终给了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他在1774年发现了氧。更冤枉的是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把氯的发现归功于汉弗莱·戴维,但是他确实发现了,只不过比金勒完了36年!——看来只会埋头工作还不行,还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你在工作才行!

1905年一个年轻的瑞士专利局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但遭到了拒绝)在德国物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勒一系列论文。他没有大学职位,没有自己的实验室,通常跑的只是伯尔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这个人就是啊尔伯特·爱因斯坦。在那个重要的一年,他发表的`五篇论文中的三篇,用C·P·斯诺的话说,“称得上是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其中一篇用普朗克刚刚提出的量子理论审视光电效应,一篇论述悬浮小粒子的状况(即布朗运动),一篇概述了狭义相对论。关于爱因斯坦,C·P·斯诺写道,爱因斯坦好像“全凭思索,独自一人,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得出了结论。”“(狭义相对论)要是爱因斯坦没有想到,很可能5年之内别人也能想到,但是广义相对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没有他,我们今天有可能还在等待那个理论。”

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在赤道大约有16公里厚,在温带还不足10-11公里厚。80%的大气质量所有的水分还有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在这一层。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那里温度会下降到零下57度,如果在没有密封的条件下快速上升到那里,你会得严重得脑水肿和肺水肿,体液也会增加到危险程度。离开平流层后由于臭氧层得作用温度很快升到大约4摄氏度。到了中间层又骤降到零下90度,然后到了顾名思义的热层又一下子升高到1500度以上,但那里的空气很稀薄即使分子动能如此之高,也几乎没有互相接触的机会。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的时候如果角度太大——大约6度以上——或者速度太快,它就会撞击大量分子产生极易引起燃烧的拉力(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小,它很可能会被弹回空间,就像掠过水面的卵石一样。

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历史,约翰·麦克菲在《海洋和山脉》中说,“把两条手臂伸直,然后想象那个宽度代表整个地球的历史。那么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寒武纪以前的年代。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指甲挫就可以轻易挫掉整个人类历史。”

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 篇2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万物简史》是一有关于现代科学发展史的书,其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比尔·布莱森是世界知名旅游文学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乏味的知识在他信手拈来。布莱森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在20年中他无时无地不在学习英国的人文风貌,从而使在《万物简史》中英国式的`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同时出现,佩服的是不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还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在书中不仅涉及了宇宙,天文,物理,化学,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在书中的有一节介绍了细菌世界,当你安然入睡时,你会不会感到一丝不适?其实在你的床上还住着超过200万的螨虫,它们以吞吃你的头皮屑为食,听起来很恐怖吧!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多么渺小,大自然的神奇。可总是有人不服从大自然的安排,试图逆转大自然,可结果呢?不用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与大自然对抗的结果自然是灭亡。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当它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的灭亡,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我们正好生活在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它不像新星那样有活力;同时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自由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们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这本书囊括了众多领域,可以使我们的知识累积有一个质的飞跃。当我真正放下这本书时我发现世界不再沉闷了,因为我通过《万物简史》这扇窗户了解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精彩带我们去发现!正因为有无数个祖先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小心和认真,才换来了一个可以坐在这里打字的我,以及此时也许正笑着看这篇文章的你。

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简介事物来源和发展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使我了解到许多科普知识以及一些我以前从不注意的事情来源,还弥补了一些我了解不够的知识。

《万物简史》分为科技、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医学、交通、历法、服饰、文化、体育、艺术、节日习俗、邮政通讯、地理地名、生活用品、饮食16个部分,讲述了300多个事物的历史。配插了400多幅包括实物和历史照片在内的精美图片,并通过简洁舒朗的版式设计将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营造一个个具象的场景,使我获得直观的阅读效果。

《万物简史》所写的每一种事物的简史从内容到形式都独具特色,让我零距离感受、触摸真实而生动的历史,使我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走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万物简史》可以从任意一页读起,也可以在任意一页放下。它不仅给我许多全新的知识,而且会让我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事物的历史或蕴含着重要的知识,或揭示着一种道理,或伴随着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历史,它所蕴含的知识、所揭示的道理、所伴随的故事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向我展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了解这些历史,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许多益处。它们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引发我思考和行动,使我对所处的世界产生新的认识。让我了解到许多重大发明或发现的背后有着许多艰辛和努力。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只有靠坚忍不拔的工作才有可能成功。

这个世纪将是我们的时代,同时也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靠我们的努力去谱写新的历史。我们将发明创作更多更好的事物。

万物简史的读书心得 篇4

在一张成比例的太阳系图上,如果地球的直径缩小到一粒豆子大小,土星会在300米以外,冥王星会在2·5公里之外(约为一个细菌大小)。按照这个比例,比邻星在1万6千公里之外。

亚历山大·蒲铂说:“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处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说:“没有任何凡人比牛顿本人更接近神。”牛顿在他的《原理》中提出了三大定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定律。可见牛顿之伟大。

瑞典化学家卡尔·金勒是一个地位底下的药剂师,他在没有什么先进仪器的情况下发现了8种元素——氯、氟、锰、钡、钼、钨、氮和氧——但是什么功劳也没有得到。每一次要么他的发现不受人注意,要么在别人做出同样的发现后才加以发表。他在1772年发现了氧,但由于种种心酸复杂的原因无法及时发表,于是功劳最终给了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他在1774年发现了氧。更冤枉的是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把氯的发现归功于汉弗莱·戴维,但是他确实发现了,只不过比金勒完了36年!——看来只会埋头工作还不行,还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你在工作才行!

1905年一个年轻的瑞士专利局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但遭到了拒绝)在德国物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勒一系列论文。他没有大学职位,没有自己的实验室,通常跑的只是伯尔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这个人就是啊尔伯特·爱因斯坦。在那个重要的一年,他发表的五篇论文中的三篇,用C·P·斯诺的话说,“称得上是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其中一篇用普朗克刚刚提出的量子理论审视光电效应,一篇论述悬浮小粒子的状况(即布朗运动),一篇概述了狭义相对论。关于爱因斯坦,C·P·斯诺写道,爱因斯坦好像“全凭思索,独自一人,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得出了结论。”“(狭义相对论)要是爱因斯坦没有想到,很可能5年之内别人也能想到,但是广义相对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没有他,我们今天有可能还在等待那个理论。”

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在赤道大约有16公里厚,在温带还不足10-11公里厚。80%的大气质量所有的水分还有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在这一层。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那里温度会下降到零下57度,如果在没有密封的条件下快速上升到那里,你会得严重得脑水肿和肺水肿,体液也会增加到危险程度。离开平流层后由于臭氧层得作用温度很快升到大约4摄氏度。到了中间层又骤降到零下90度,然后到了顾名思义的热层又一下子升高到1500度以上,但那里的空气很稀薄即使分子动能如此之高,也几乎没有互相接触的机会。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的时候如果角度太大——大约6度以上——或者速度太快,它就会撞击大量分子产生极易引起燃烧的拉力(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小,它很可能会被弹回空间,就像掠过水面的卵石一样。

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历史,约翰·麦克菲在《海洋和山脉》中说,“把两条手臂伸直,然后想象那个宽度代表整个地球的历史。那么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寒武纪以前的年代。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指甲挫就可以轻易挫掉整个人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