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2024/05/2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1

《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组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虽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书中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描写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在各个国家,军人都是崇高和伟大的,都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但军人也是人,也有阴暗和脆弱的一面,部队中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争权夺利和勾心斗角。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但是,《战争与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欢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融入书中情节中,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发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写的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敬佩。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战争时期却会让我们更加盼望和平。现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现在温馨的生活呢?难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应该从现在开始把握!

我们反对战争,但是,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当战争来临时,我们也同样会拿起武器,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去保卫自己的安静、和平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2

书如花香,沁人心脾;书如烟海,浩瀚无穷;书如学堂,莘莘学子;书如灵魂,领悟人生。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书籍对人类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我爱读书,今年暑假,我在图书馆买书时,看到了《战争与和平》名著,这本书是我早就梦寐以求的,于是买了回来,如饥似渴地拜读起来。这本书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读后,我遐想无穷,了解了社会的千变万化,人间真情。

这本书主要写了1863年至1869年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是: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治安,方针制度和对外措施。它将历史融入书中,仔细介绍了俄法战争的过程,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将理想、哲理、爱情充分联系起来,让我看时仿佛身临其境,成为书中人物。

这次我读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知道了和平的幸福与美好,知道了人们的期盼与心愿,知道了历史的真实与浩瀚……而这些,不正是人类灵魂的展现吗?“战争”与“和平”这两个词有各自的魄力,野心勃勃的人喜爱战争,心地纯洁的人喜爱和平,回顾历史,战争是极少数人的嗜好,而爱好和平是人类绝大部分人的追求和向往。出生在当今和平时代的我们,则当然一如既往地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我希望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不要出现继二战之后的三战了。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将永远不会再得到,何不乘有限的生命,来绘画人类美丽、和平、幸福的新的历史画卷呢?所以,现在的我们要更加爱惜时间,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安定贡献一份力量,让人类不要在相互残杀,而要友好相处。

朋友,如果你还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平的幸福,就请你翻开这本书《战争与和平》尽情阅读回味吧!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3

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安德莱公爵之“死”是我认为全书中最感人的一幕。这段内容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使我从此一改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而升华到人类的良心上来感觉世事了。庄严、蔚蓝色的、宁静而悠远的天空,超脱于人类所有痛苦、欢乐之上的永恒和安宁,只有它才是我内心深处真正的精神寄托。作者在小说中也认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包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京城以外的庄园贵族罗斯托夫一家和包

尔康斯基一家,指出在这些贵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风,他们有爱国心,与人民的精神相通。

《战争与和平》不愧是一部宏伟壮丽的史诗,它不仅描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它还唤起我们对民族和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唤起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切关怀。这是任何专门描写和研究战争的论著代替不了的。而作为一部伟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任何学术论著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还是一部人们心灵史诗,一部生命的史诗。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今天几乎所有学术的论著都是题目有限的、分析的,因而也是片段的;而它是综合的、完整的。战争构成了历史的突出节点,而历史则不过是人的生命的展现。三者的核心是人的生命:肉体的和精神的生命。下面我仅就战争行为的伦理、历史的法则与责任,以及面临死亡对生命的认识来思考其中提出的困难问题。特别是在最后一点上我不可遏止地被其吸引。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4

“所等的宁静!所等的平和!他对着自我说,和我狂乱的奔驰相差多远!这美丽的天我怎样早就没有看见?最终窥见了,我所等的幸福!是的,一切是空虚,一切是欺罔,除了它……它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此,颂赞上帝罢!”

然而,生活恢复了,波浪重新低落。灰心的、烦恼的人们,在都市颓废诱惑的空气中,他们在黑夜中彷徨,有时,在浊世的毒氛中,融泄着大自然的醉人的气息,春天、感情、盲目的力量,使魅人的Natacha去接近Andre亲王,而她不久以后,却投入第一个追逐她的男子怀中。尘世已经糟蹋了多少的诗意、温情、心的纯洁!“而面临着恶浊尘土的无垠的人”依然不变!可是人们却看不见它。即是Andre也忘记了奥斯丹列兹的光明。为他,天只是“阴郁沉重的穹窿”,笼罩着虚无。

对于这些枯萎贫弱的心魂,极需战争的骚乱重新来刺激他们,国家受到威胁了。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Brodino村失陷,这壮严伟大的日子啊,仇恨都消灭了,Dolokhoo亲抱他的敌人Pierre。受伤的Andre,为了他生平最憎恨的.人,车中的邻人AnotoleKouraguine遭受患难而痛苦,充满着温情与怜悯。由于热烈地为国牺牲和对于神明律令的屈服,一切心灵都联合了。

“严肃的、郑重的,理解这不可避免的战争……最艰难的磨练莫过于把人的自由在神明的律令前低着屈服了。在服从神的意志上才显出心的质朴。”

大将军Koutouzoo便是俄国民族心魂和它服从命运的代表。

“这个老人在热情方面,仅有经验,——这是热情的结果——他没有用以组合事物搜寻结论的智慧,对于事故,他只用哲学的目光观照,他什么也不发明,什么也不干;但他谛听着,能够回忆一切,明白在适当的时间运用他的记忆,不埋没其中有用的成分,可亦不容忍其中一切有害的成分。在他的士兵的脸上,他会窥到这无可捉摸的,可称为战胜的意志,与未来胜利的力,他承认比他的意志更强有力的东西,便是在他眼前展现的事物必然的动向;他看到这些事物,紧随着它们,他亦明白蠲除他的个人意见。”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5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拿破仑与莫斯科战役。但他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把相当的笔墨放在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变迁的描述上,多了几分温情,同时加剧了悲剧色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能深入骨髓得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我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过我宁愿我一直停在这个阶段。但从电影展现的几个并不血腥的镜头中,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原来不流血也可以令人战栗不已。

拿破仑波拿巴的野心太大了,已经占领欧洲的他,想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臣服与他。于是盲目出兵莫斯科,20万的士兵,同样的野心勃勃,一路上所向披靡,这更膨胀了拿破仑的野心。在俄国阵营中,老将库图尔克顶着所有压力,下令撤离莫斯科,留给法国人一座空城。拿破仑的确占领了它,但他没有打败俄国人。随后,严寒饥饿像魔鬼一样附在了法国士兵身上,蚕食着它们的士气。拿破仑只好撤兵回国,但在过河时,他遭到了俄军的反击,无数年轻士兵,魂断在这离家20xx英里的皑皑雪地上。

撤军的过程不是几个词可以形容的,艰辛?悲苦?还是惨壮!在雪地上没有任何遮掩,寒风渗入骨髓,路上不是泥泞不堪就是积雪深厚,每走一步都是一个胜利。早上能醒来就是上帝的恩赐了,跟不上队伍的就地枪决,而他的衣服马上就会被别人拿走。茫茫的雪地里,人变得无比卑微。

我看到这一场景内心很痛。我不愿意相信历史上发生过这么残酷的事情,而且这只是电影,真实的历史肯定比电影残酷万倍。人是最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是最丑恶的,因为人的野心,可以将数万同胞的生命视如草芥。在司令部,军官们把战争当做一场游戏,因为他们不在最前线,他们最后才受到伤害,或许还不会呢!

拿破仑眼看着他的军队被围困,被消灭,眼睛里闪出了泪光,他是在为同胞的死难过?还是为自己霸业不成而伤心?在国旗燃烧跃动的火焰中,他的法兰西帝国,他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即将灰飞烟灭。只因一份无法满足的野心。多少悲怆,多少悔恨!只能有历史回答。

战争,给妇女和老人小孩的伤害同样巨大。女主角娜塔莎悲伤地在士兵出征前的检阅上说:“又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到战场上送死了!”出战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活着回来,一次告别,也许就是永别了,让我想起了杜甫的“爷娘弟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同样令人心痛欲绝。国难当头,总会有有志青年希望为国出力,亲赴前线。娜塔莎的弟弟就是如此。没有任何经验,结果一上战场就被敌人射杀了。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不仅丢了性命,更给家人带来了无可愈合的创伤,这不值得啊!当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伤心。

最后,战争结束后,人们回到莫斯科,由于法国人的践踏,已成一片废墟。但是在这一片废墟之上,仍有绿色的生命,生命不会因战争而枯萎!和平的一刻,是不用担心没有明天,是和亲人团聚在一起,是面对困难险祖仍不失勇气和信心。

只要热爱生活,希望就会延续,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6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作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的十分准确,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依旧热捧真实,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场面壮观,描写的十分清楚,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地刻画出来。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他随和、善良、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有点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有点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让我感到很可惜。《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