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2024/05/2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

在我读的书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

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泪流满面;读完了《在人间》这部分,我又为旧俄国的黑暗制度而气愤;读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学》,我被主人公在社会大学锻炼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里讲主人公阿廖沙小时候父亲病故,9岁时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亲眼看见毒打儿童等令人作呕的丑事。但是,外祖母却给他讲了许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1岁时由于外祖父家业破产,无法养育他,他便到社会上打工,独立生活。他曾经在鞋店、圣像作坊、画师家和轮船厨房做工,受尽了屈辱。可是,书籍使他找到慰藉,在探索文学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开始了新的`人生。

在16岁那年,阿廖沙获得了自由。他重新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一直想上大学,可是那时的大学对穷苦学生是关着大门的。终于,有一个“特别大学”——专门收留穷苦学生的学校向阿廖沙敞开了大门,阿廖沙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是差得太远了,我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爱护,是“小公主”、“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着。可是我却总说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别人。在学习上,我时不时嫌学习闷啊,烦啊,一点儿也不主动,对比起来小阿廖沙把学习当朋友,而我却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艰难的,可是文学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逐渐走向光明。我生活如此轻松,那么我就更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去好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书,像明灯、像丰碑,闪烁心头;像多彩的阳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锦的征程。

《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言,充分体现了高尔基对书的重视,对知识的重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高尔基的自传体充分体现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孜孜不倦的求精神。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实为三本书,每一本《童年》主要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儿时在社会的所见所闻。《在人间》讲述的则是阿廖沙在社会的艰苦环境下开始不断求学并开始孜孜不倦的读书以增加自己的知识。《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阿廖沙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所懂得的知识。总的来说,这三本书讲述的就是阿廖沙在“社会”这所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到的知识,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以及当时俄国青年反抗沙皇统治的故事。

看完这三本书,我被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那废寝忘食读书的毅力给折服了。在《在人间》里有这样一段:阿廖沙在主人家里发现了很多书,在经过主人同意以后,他就天天在打工的空隙和夜晚看书。但是主人家里的人不准他“浪费”蜡烛,因此,阿廖沙只好收集蜡油,然后点了来看书。但是蜡油点火以后会让人眼睛感到很涩,会不断流泪,而且光也很微弱。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把主人家里堆积成山的书全部看完了,这是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极度的困意加上白天的劳累以及微弱的光和十分涩的眼睛,这样的样子想想都让人感到害怕,感到难受。但就是这样,阿廖沙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是什么在支撑他的意志?是那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吧,是那急切地想要获得知识的心吧。也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让那时的阿廖沙拥有顽强的毅力。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部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充分的描写了高尔基当时那孜孜不倦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现在的高尔基,如果他当时不想获得知识,那么就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也就没有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高尔基了,也就没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这句话了,更不会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自传体三部曲了。高尔基用这自传体三部曲告诉了我们:唯有孜孜不倦,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3

前些天,妈妈从网上给我买了老师让我们自己读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巩家骏比我买的早一些,他的有六百多页,但是妈妈给我买的只有一百九十一页,并且还有很多图画。妈妈说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先让我读有图有画的,不要一下子就读那么一大本书。其实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读古文三国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趣呢?

读这本书之前,我还以为只有中国的旧社会是昏暗的,没想到俄罗斯(前苏联)在以前的时候政治也是这么腐败!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字叫阿廖沙,他带我深入的了解了当时前苏联的黑暗:弱小的人受到欺负、小偷很多,十个人里面就有八个人是小偷、想要让国家和平的革命人士被那些眼睛里只有钱的人举报给警察、雇主丝毫不管奴隶和雇员的生死……

这本书里有很多人,我最喜欢的就是阿廖沙的外婆。外婆很温柔,任劳任怨,别人犯了大错误也是温和地教导,并且别人怎么欺负她她也不会怀有报复心理。如果外婆生活在现在的世界她一定会受到人们的爱护和拥戴的!

我最讨厌的人就是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儿和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儿的婆婆了。阿廖沙去他们那里当学徒,在我们这里,亲戚之间都是很友好的,而她们两个坏女人却不是这样。她们俩整天对阿廖沙呼来喝去的,特别是阿廖沙外婆的妹妹的女儿的婆婆,这个人是个坏老太婆,阿廖沙本来睡得就不多,况且还要干很多活,但是这个坏老太婆还总是叫阿廖沙“小懒虫”,还和自己的儿媳一起到自己的儿子面前去说阿廖沙的坏话,还好绘图员(就是她的儿子)理解阿廖沙,要不然阿廖沙可“悲了个催”了!

最后,阿廖沙成为了一个很成熟、很理智的人。虽然不是那么富有,但是他依然生活得很快乐。

我觉得黑暗的社会非常的不好。不但人民痛不欲生,就连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或者在某些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天才的人不会得到重用,所以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黑暗,政治就会越来越腐败。所以我们只有人人都用功读书学习,才能够阻止这种可怕的情况发生,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明天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4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它用激烈的言语痛诉社会的阴暗和寒冷,它用一个个凄楚的故事来揭露人心险恶,它用一件件感人的事情描绘出温暖的画面,它用曲折的事件来引领人们的思想情潮。

故事主人公阿廖沙孩童时父亲便死了,跟妈妈住在外祖父家。亲眼见证了两个舅父在家虐打死了妻子,折磨老实的染布工,为分家而烧掉外祖父的染坊,为财产而想尽办法害死外祖父等种种恶行,也受到了外祖母阳光般的慈爱,使他在童年就早早地认识到了善与恶。因迫于生计,母亲改嫁了,想不到受到丈夫的百般虐打。阿廖沙也去各种打工挣钱,并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和阅历很深的司炉工亚珂夫。他们俩引导了阿廖沙走上了读书的道路,改变了命运。阿廖沙还看见了社会上的各种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看清了复杂的社会。他历经艰苦后,终于考上了大学,成就了现在的高尔基。这本书还被列宁评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故事中,写出了高尔基对社会种种现象的分析,对不明真理,自以为是的人们的劝告。知识就像手电筒,照亮了社会和人心。让我们清晰地认识了社会,不至于我们掉入欲望、名利、庸俗的陷阱。文中许多人都掉入了欲望、名利、庸俗的陷阱,结果要不是众叛亲离,冤死街头,就是自甘堕落,无所作为。文中有一位手艺精巧的木匠,如果干一天活能赚许多钱,但他就是懒惰,爱寻欢作乐。他自以为了不得,一点也不小心谨慎,和一些只会把他捧上天去的狐朋狗友聚在一起,结果被出卖了,只能流落街头。还有阿廖沙的舅父,为了祖父的财产,整天拿砍刀去刺杀祖父,结果双腿在打斗途中跌断了双腿,但又想得到父亲的财产,就得了精神病。还有一位反对天主教的旧教徒,整天对生活不满,咒骂新教,时时刻刻编新教的导闻和脏话,聚众发牢骚,搞小破坏,整日生活在仇恨中,不能自拔。难道这样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吗?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吗?他们都没客观地看待一切,明白事理,谨慎交友,才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了许多,让我看清了一个个表面滑稽,漂亮的人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人千万不能泯灭良心,不然到头来也会迷失方向,荒废一生。我们要用良心做指路灯,用阅历、胆识做利剑,用理智作眼睛,识破生活的谎言和诡计,斩杀诱惑、夸耀你的“恶鬼”,才能最终走出一个充实、美好、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