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航拍中国》观后感

2024/05/2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航拍中国》观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1

湖南,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它是我许多同学朋友的家乡,经常听他们提起;陌生,是因我从未真正地去了解过它的山川风物。直到今天,在观看了《<航拍中国>湖南》后,我才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湖南,地处中国中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众多江水通过洞庭湖与长江相连。湖南的“湖”也正指的是洞庭湖。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我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仿佛看到不同天气下截然不同的景物,感受到洞庭湖的壮观和无限美丽。在电视中,洞庭湖云雾缭绕,让人感觉身临仙境。江湖交汇处深浅不一的颜色,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候鸟、麋鹿也是洞庭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是洞庭湖的`主人,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栖息生存。

不仅仅是湖,张家界地貌也让人眼前一亮。一根根石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耸立在云雾之中。石柱时而疏远,时而紧密,可以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山峰,也能看到一座座山整整齐齐地紧挨着一起。石柱上下落差可以有几十米甚至上千米,但这并不能让勇敢的人们停下挑战它的脚步,湖南张家界翼装飞行世界竞标赛每年9月都在天门山顶进行,参赛的选手从一千多米的山头起跳,急速俯冲,心跳加速,接受着大自然赐予他作文们的独特的礼物——刺激感,伴随着降落伞,选手们平稳地着落。

除此之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层层梯田。从上至下,梯田由短变长,弯弯曲曲,毫无规律可言,但从高空看下去,那一层层梯田却显得分分明明,整整齐齐。这里种植的水稻并不依靠水塘和水库的水,而是依靠从天而降的雨水,茁壮成长。有雨的时候,一层层梯田就像一级级光滑的台阶,能从每一层中看到映出的云,明净透亮;没雨的时候,太阳照耀着,田里的水稻闪着金黄色的光芒,给人饱满丰收的感觉。

在半平方公里不到的试验田里的水稻更是有580多种,颜色有7种以上。水稻如今已成为世界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栽培出众多不同品种的水稻,寻找着最完美的一种。而湖南正是培育水稻的良好地方,这里培育出的稻米,被运到中国各地,进到各地中国人民的嘴里,而这里的被精心挑选的种子,也会去往世界各地,在需要它的地方播种。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中国的富饶和伟大。

湖南,是个美丽奇特的地方,有繁华、热闹,也有平凡、朴素,我们赞叹大自然的优美秀丽和她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同地域的独特风俗,也赞叹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2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空中旅程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片头一出来,大气磅礴,内心隐隐感动。

看到有人开玩笑地感谢节目组:《航拍中国》让大家看到了陕西不只是有黄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毡房。我是偶然在电视上被新疆篇的美丽街景吸引看的,觉得画面特别精致,每一帧都可以作屏保,仔细看节目名称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看科普《航拍中国》全部拍摄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祖国真是有颜又有钱!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3

《航拍中国》是由余乐导演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方式记载祖国大江大河的一部优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综合类地理纪录片。第一季记录了祖国的,海南,黑龙江,陕西,江西,上海六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势地貌。

正如影片开头旁白所说,带你领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航拍中国》所采用的特效是很炫酷的,在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加入独具魅力的视听语言更能突出祖国的神奇壮丽。余乐团队使用无人机用俯拍的方式展现出每一个省份地区的地形地貌,更能给观众营造一种震惊的视觉效果,采用推镜头的拍摄手法更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影片大部分是解说词,时而也会有无人机轰鸣的声音,更加增添影片的真实感。拍摄每一个地区都会先展示出该区域的动态,地形图。旁白解读出所要经过的路线以及该地的人文历史地理。之后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拍摄多采用推拉镜头的手法拍摄。

在的那一期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拍摄的特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田地里的大片红色,从上空拍摄给人以强大的视觉震撼力,随着无人机的下降逐渐看清原来红红火火的红色竟是大片大片的辣椒。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了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觉。在很多时候纪录片中缺少的`就是这种豁然开朗的神秘感。影片中不仅介绍了各种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关于各地奇妙传说,从而满足观众的好奇感,更能激发观众到此处游玩的兴趣。在影片中,看着能“上天入地,无岁不能”的无人机,带我们领略之前难得一见的风景。我看到了直上云霄的崇山峻岭,看到了坐落于白云之上的建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人机带我们穿梭于不同气候,不同纬度之间,各具地域特色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航拍中国》带领我们认识了解了许多之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经过工作人员数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呈现给观众如此优秀的文艺作品。之前看到《航拍中国》的豆瓣评分就心生好奇,看完之后才的的确确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如果没有如此优秀的团队拍出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许多美丽的景观不被人熟识,欣赏,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4

早在几年前,我曾无意中看到一部名为《看见台湾》的'纪录片预告,摄影师齐柏林花费近三年时间以俯瞰的视角、航拍的方式展示台湾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象,并以此获得20xx年第五十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我当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全片,无奈因没找到资源而一直遗憾。终于,在20xx年,这个遗憾因另外一部纪录片而弥补,而且这个弥补来的极其丰厚,这部让众人震撼不已的纪录片就是《航拍中国》。

很喜欢《航拍中国》片头的这一段引言:“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这段引言由类似于演员张涵予的男声念出,再配以遨游天际的美景,很轻易的就将我带上旅程。

第一个遨游地点是海南省。在此之前,我对海南省的认知实在浅薄,作为文科生只知道那是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那里适合度假,有椰林树影、海浪沙滩。上大学时,机缘凑巧认识一个海南的女孩,为人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笑颜里永远有无尽的灿烂,当时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家乡使她如此灿烂。现在我终于得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来就是这个道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一直对灯塔情有独钟,觉得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带给人无限的希望,海南岛上也有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分别为木兰头灯塔、临高角灯塔、兵马角灯塔,它们在漫漫岁月长河中,给无数的航海人指引方向,让他们得以平安返航,同时也见证了无数历史。看完这集,才知道海南岛上椰树的由来,对在海水中生长的红树林印象深刻,对“蓝洞”之内的世界充满好奇,也终于看到了“南山海上观音”,莫名就想起来之前南海的问题被热议时的一个段子,在此就不做详述。

对于新疆,最初的记忆是小时候姑父在乌鲁木齐当兵,逢年过节总会带来好吃的葡萄干和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干果,听说那里冬天雪能下的没过膝盖,后来奶奶去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因为她是裁缝,看到维吾尔族小孩美丽的服饰,回来就亲手给我和弟弟做了一样的帽子和衣服,这成为我童年时期向小伙伴炫耀的物件,也是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宝贝。看完这集才知道,新疆远比我想象的要辽阔很多,各区域的差异之美出乎意料之外,每一处都是绝佳的电影取景地,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的每一个角度都美的令人窒息,开都河的日落叫人留恋,安集海大峡谷的'大地抽象画让人连连称奇,伊犁河谷的杏花的确改变了我对新疆的印象,“杏花微雨”原来不止在江南,赛里木湖的美景与宫崎骏电影中的场景不谋而合,魔鬼城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沙漠上空俯瞰大地原来如此壮观,“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林很轻易就勾走了我的魂魄,当然火焰山也心向往之……

今年春节,本打算去东北感受冰雪纯净的美,可惜未能成行,但很幸运的是这个遗憾也得到了弥补。第四集走进冬的故乡—黑龙江,我很轻易就被雾凇上冰花的美所惊艳,很想去看看能工巧匠雕琢的冰雪大世界、镜泊湖天然形成的冰瀑奇观,也希望去雪乡体验身处童话世界的乐趣,亦或者坐上小兴安岭的火车来一次森林畅游,当然中央大街的异域风情也是不能错过。追逐航拍器的东北虎的确展示了“森林之王”的霸气,冬捕者的收获让我不由想起小学课文中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东北物产之丰饶可想而知。至于江西那集,就留着日后慢慢欣赏,想来将会看到更多不同的美。

《航拍中国》带领我遨游天际,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了解到很多自然风光、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5

大自然如此神奇,总给我们呈现出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我们的祖国又是多么的宽广美丽,我脚下的每一片土地,都令人向往。

《航拍中国》是央视拍的一部纪录片,单是第一季出来就已经得了豆瓣9.4的高分,可见这部纪录片的精彩。此次航拍涉及祖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还有祖国豪迈壮阔的大山大河,它的每一帧都美到心里,对我来说,这是一部隔着屏幕就能感知到威风,河流,花开的纪录片。它的每一集都讲述一个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看完纪录片,内心如潮水汹涌澎湃,难以抑制。

我们总是向经典致敬,那这部纪录片,则是向祖国致敬,致敬我们心中伟大的祖国!

在纪录片里,我们能看到海南的椰海长廊,看大令人称奇的蓝洞,看到伊利的杏花沟,看到西安承载历史的钟楼……看到无数的奇观美景,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啊,即使曾经她满目疮痍,时间也给了我们去修复一切,这是侵略者怎样也夺不走的美丽,即便饱经风霜,也能承受住岁月的洗礼,在今天愈发的美丽夺目。

祖国的土地,广阔无垠,九百六十四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孕育了中华儿女,我们喝长江黄河水,无论黑土地红土地都能养成我们的黄皮肤,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历经千年磨难也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便是我们祖国水土的魅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视频中它们如龙般蜿蜒缠绕在祖国的疆土上,养育和保护着我们。视频的'完美,不仅仅是记录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它还记录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风景之美,中华文化之美,这是最让人敬佩和赞叹的地方。视频每放一帧,就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地方,看美景,知文化,它带我们踏遍祖国的万水千山,更带我们领略祖国人文的风情万种,让我们更爱这片土地,更想去了解这片土地,永远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每每看到祖国过去的沧桑,再看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我已抑制不住眼泪。看完视频,我忍不住在心中哼唱起国歌,泪水也早已模糊了双眼。

《航拍祖国》,致敬祖国,泪水告诉我的,许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6

纪录片《航拍中国·江西篇》以独特的视角——上帝视角,向观众展现了江西省的地理风光和人文风情,结构上可依动画制作的江西地图导航分为6个部分,形式上走马观花而不失探究,内容上简雅质朴而不失俊逸,看似单一的航拍镜头俯视芸芸众生,然则所到之处百转千回于绵延不绝的山川风情、忽远忽近至鄱阳湖沧桑的岁月年轮、碰撞在真实性画面与艺术性编辑的字里行间,表达出“江西之美”的主题。

影片的6个部分犹如诗歌的分行排列,不但使影片在形式上充满美感,而且让影片得以通过真实的地理风貌展开叙事。然而,叙事的层次也很讲究,大体上可从三个层面体现出“江西之美”的主题:

大自然的珍贵献礼——高空航拍的魅力。

影片以庐山着手,航拍镜头一路向南,越过牯岭和白鹿洞书院来到西海。四个景点组成影片的第一段落,为接下来一整排绵延不绝的山川风情做了铺垫,为整部影片山水两脉做了引子。等于影片6个部分前3个可以归纳为山篇,后3个部分可以归纳为水篇,山篇以庐山统领,水篇以鄱阳湖驾驭。这些风景在高空航拍镜头下都显得气势恢宏,山依靠水的滋润、水环抱山的巍峨的画面频频出现,引人入胜的同时,令人不由得发出对大自然的感叹。

古人民的智慧结晶——低空航拍的细腻

高空航拍让观众领略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低空航拍则进一步让观众看清了造物主之下人类智慧的结晶。

影片前半段高空镜头翻山越岭——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低空镜头也适时抓住了其中的人文风情,比如近距离拍摄连四纸、悬棺安放、毛泽东旧址。与高空镜头的严肃性不同,低空镜头的调度更为灵活,景别也多元化。同样,在表现婺源村落和客家人的文化古韵时,低空拍摄也体现了应有的`价值,推镜头和拉镜头呈现出马头墙、天井的时代变迁,升镜头和降镜头则左右逢源,勾勒出其独特的细节;烧瓦塔在一套全景、中景、远景的组合调度下火光四射,晒秋在均匀的移动镜头和快速叠画中向阳而生。

影片后半段沿江而上,拍摄鄱阳湖和赣江,以及赣江滋养的城市。相比于崇山峻岭,江水则显得婉约得多,镜头多以低空拍摄为主,由此更能体现其生命的律动。无论是客家人的梯田、围屋,还是赣南两市的浮桥、楼阁,低空镜头都很好地展现出了它们的美,样式和作用也都被一一读解,仿佛是对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礼赞。

历史文化的哺育传承——音乐、解说词、剪辑的张力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但通过此片我反而更能深刻认识到艺术性对纪录片的重要,就像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具躯壳,没有真实性的纪录片仅仅只在名义上叫纪录片。然而,并不能说有了灵魂的人就一定优秀,他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同样优秀的纪录片也应该在真实性之上补充更多东西,那便是在纪录片范围内决定艺术性的配乐、解说词和剪辑。

影片的配乐众多,但可以听出主题音乐只有一个,而且用了两个版本演奏,第一个版本出现在28分钟讲述长江的段落,包含高音女声、大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配合厚重的男声解说词,仿佛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第二个版本在48分钟讲述南昌赣江东西岸的夜景,主要以钢琴为主,既符合现代都市的丰富和奇妙,又诠释了人类对建筑这一艺术的古典追求与传承,历史的气息也随着这份追求扑面而来。

“江西之美”可能远远不止于此,但影片依然优秀。从《航拍中国》这个大主题不难理解,它个性十足、特点明确,因此难免会有无法涉及的地方。不过,一部作品,只要能通过合理的艺术手法,将主题表达出来,就足够称得上优秀。最后,再让我们回味下那些未能提及的“江西之美”的航拍镜头:

赣江支流中下游,落星滩、鄱阳湖,降水浅没茫茫草原,冬候白染海阔天空,鸬鹚笑江豚戏水,白鹭坐龙南围屋,傩班夜豫章闹市,滕王“序”金碧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