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2024/05/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1

说到清明节这个大家熟悉的节日,大家一定都是去祭拜祖先!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在清明节这天来祭奠我们的英烈们呢?也许,我们并没有时间去正气凛然的英雄纪念碑前。但是,我们可以在网上祭英烈!清明节的时候,我就在网上祭拜了英烈,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不用亲自去英烈的墓前,却可以把想说的话带给英烈,这多么有意义啊!

在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最讲正义最讲情感的政党,我们应该把为其壮丽事业矢志奋斗、不惜牺牲的先烈名字揣在怀里,刻在心中,永远铭记。

据国家民政部解放之初的抚恤统计,革命战争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过100万人,而无名烈士却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长眠着多少位红军将士已无法统计。8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有60多万名优秀儿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3年解放战争中,26万多名子弟兵牺牲在殊死的战斗中。

感谢英勇无畏的先烈们,没有你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再多华丽的词藻也无法表达我们对你们的感激和敬仰!在此,我深深的为你们哀悼,谢谢你们!英烈们,在你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你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做贡献,你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你们致敬!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2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就是杜牧。

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

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3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中国这个传统节日,也随时代进步从意义和形式上都有着巨大升级变化。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提倡破旧立新,很多工程浩大的陵墓都拆下石头修山塘水坝,人们心里只有这个节日,没有人去凭吊逝去的亲人。七十年代祖坟前仅见几张黄白纸飘动。八十年代以来,坟前就开始出现祭奠用的鲜花、酒菜、果品,彩纸、灯笼、绣球绕满坟墓。这几天时间只看到烧纸升起的'浓烟,只听到鞭炮震荡山谷的声音。一些官场显贵的人,不但腰包里硬,还利用职权,给祖坟山上专门拉上电线,开着音响、彩灯七天七夜通宵闪烁。

改革开放以来,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节日,大到官场,小到民间,攀比成了风气,演变成时尚。不少人为了显贵,特意为祖坟修了水泥路,坟前停一长排小车,鞭炮燃放万元甚至十几万元钱。这个节日,再也不是从前缅怀先人那种沉痛的气氛了,成了炫富显达的排场。很多人就是认为先人在世的时候自己没有尽孝,等亲人到了极乐再好好报效,希望先人在天有灵,保佑子孙后代永远大富大贵。有钱,谁都任性。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在我印象中,淅淅沥沥的小雨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每当这个时候,全社会都在做着有关祭祖的活动,各大媒体也毫无例外,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机,就一定会看到有关缅怀先祖的报道,“我们要感谢他们,是他们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有没有人想过,我们如此兴师动众地纪念祖先的目的何在?当我们怀着无比悲痛和感激之情来怀念祖先时,你可否曾想过,当我们入土之后,会不会得到子孙们相同的'礼遇呢?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来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呢?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此刻应该考虑的问题吧。

不可否认的是,有好多人在祭奠祖先时,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向祖先们祈祷神灵保佑,却在祭奠过后,照常做着断子绝孙之事。难道他们就不曾担心过死后被子孙们唾弃吗!

自古以来,名垂青史很难,但只要本本分分,忠厚老实,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得到后辈们的认可也不是难事。然而却总有些人违背历史规律,挺而走险,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最终导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我们千万要引以为鉴。

最后,奉劝各位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免在若干年后的清明节被子孙们唾弃。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5

中华民族有慎终追远、崇功报德的悠久传统,而清明节则是承载这一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在清明节不但祭扫先人坟茔,同时也纪念民族的杰出先贤,诸如黄帝等人物的祭祀活动都在清明期间进行。而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在清明节期间,也接待了一批批的参观群众,清明节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新时期以来,平民英雄在全国如群星般涌现,他们中有一些如流星划破天空,燃尽了全部的光和热,让人们感到了道德的温暖,看到了善行的力量。因此,在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社会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已逝的平民英雄。

对于已故英雄的家人来说,他们渴望平静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铭记英雄,是对英雄的告慰。平民英雄付出生命,是为了社会更美好,而对生命和奉献麻木不仁的社会,绝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清明节祭奠英烈心得体会 篇6

当今,主流社会倡导的是“厚养薄葬”,主张在生前给足尊严,善待处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后丧事从简,生态入葬,留下环保风范。这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负责,没有哪一个人可以逃离生生死死的规律,更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改变“赤条条地来,空荡荡地去”的现实。生态,才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密码,对待逝者,需要用生态的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公众吐槽大气污染时,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各大涉染企业的烟囱、马路上汽车尾气的排放,甚者来自西北区域的沙尘暴,这些都是公认的公共生态环保责任,唯独没有想到与己相关的应担责任。在一些地方,亲人离世还保留着土葬的做法,占用大量农地耕地;运灵车一路抛撒冥币,既不雅观又给环卫工人添累;高高的坟头前,烧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污染源……特别是清明节期间,各种汽车开进山野,你追我赶,喇叭声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与静谧,活脱脱地演绎成一场车展秀。这与生态祭扫先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传统的清明祭扫愈行愈远,繁华落尽是空虚,心灵的哀思何以寄托?

清明节,是中国人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央文明办力推的“我们的节日”。国家文明需要社会文明来诠释,社会文明需要公民文明来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国人,身上理当充裕着时代文明的风范,能否让清明节成为展示文明的一扇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去,满眼的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景。如果说,一堆纸钱化作升腾的青烟,能够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束鲜花清新高洁敬献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辈的追思吗?在祭奠先人的问题上,与占地土葬及乌烟瘴气地乱烧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树葬等充满环保理念的生态殡葬,则更加顺应潮流,倍受推崇。

生态殡葬靠公民的自觉,更要靠法律法规等硬约束增强执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万能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规作后盾。在推进生态殡葬管理方面,仅仅依靠没有约束力的说教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让公民知道破坏生态殡葬的严重后果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生态文明不是软绵绵的说教,而是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各个层面实实在在地落实各自的责任,把担当的精神写在尽职尽责中。

生态祭扫,是缅怀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最佳选择。故人离去,留下的是精神财富,激励后人以科学的精神继续创造划时代的辉煌。作为后人,理应接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创新创业、勤俭节约等精神发扬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后人,不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