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
《教育走向生本》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当代教育论丛,是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的力作。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6月第一版,8月第九次印刷。
作为教师,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生本教育也没有完全否定现行教学模式,没有照搬西方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保留东方文化传统中许多好的东西。生本教育没有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没有忽视分数这一社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不是培养低分高能的学生,而是立志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这也是生本教育为什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欢迎的原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2
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
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因此,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首先,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
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因此,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首先,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3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他主张“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表演”好,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场”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的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课,是教师一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
郭教授认为,考试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两个功能就把考试当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考试评价的主动权应当交还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生本教育体系的考试评价应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使儿童可以自主调节。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消减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生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或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也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
实际上,关于评价,郭思乐教授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他认为,评价是按一定的理念进行指挥的指挥棒,如果不与“师本教育”彻底决裂,即使有很好的课程、课本,也难免迈不开步子。所以,必须跳出“师本教育体系”评价,走向“生本教育体系”评价。郭教授还主张,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以削弱评价的比较竞争的功能,而保留其学术活动的本质。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4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通读后该书后,我觉得它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
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例如对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律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学的区别;连动式机制和激发式机制的区别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二、 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师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有些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象相当尊重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书鲜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是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我体会应该区别的是:老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虽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时是让学生高兴地去“痛饮”)?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5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他主张“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表演”好,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场”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的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课,是教师一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
郭教授认为,考试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两个功能就把考试当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考试评价的主动权应当交还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生本教育体系的考试评价应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使儿童可以自主调节。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消减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生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或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也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
实际上,关于评价,郭思乐教授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他认为,评价是按一定的理念进行指挥的指挥棒,如果不与“师本教育”彻底决裂,即使有很好的课程、课本,也难免迈不开步子。所以,必须跳出“师本教育体系”评价,走向“生本教育体系”评价。郭教授还主张,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以削弱评价的比较竞争的功能,而保留其学术活动的本质。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6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7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8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