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当在同事那里看到这本书时,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就能是你心中盛满阳光。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3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刚看几页,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玫瑰与爱情其实没有一点关系。玫瑰只是窦桂梅教师的网名而已。这本书中,"玫瑰",怎么会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书读下去,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有些时候,你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是的,我们有些时候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心,许多班级的墙上小红花,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方框后面没有这些小红花小红旗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痛苦。适得其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爱,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我们会因感恩而更加美丽。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总而言之,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教学,是生机勃勃的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业一名英语老师,我在形成自己特独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内心"放进教学中去。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机器人",那么,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我相信凭着我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竭尽全力,我会让自己的课堂,拥有风格、放出光彩。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4
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见这本书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我读到开篇的《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不觉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我教低年级语文时,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贯运用的方式方法。因为这些小红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在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听到低声的叹息“又没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这样的花儿并没有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但短时间照顾到班上的'所有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短还要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评价到底怎样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无奈班内50多个学生,有的如果积极回答而不叫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头疼!
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要求我“用爱心和童心关爱学生;用真心和诚心对待同事;用热心和专心对待工作;用平和心态和健康心理对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学博采善思敢行,人人争做“智慧型教师”。要有“以校为家”的意识,经常地追问,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没了、学校。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有底蕴、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学校的教师站出来是应该有特殊的气质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我们要把“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细化为“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学生发展,我的责任;自我发展,我的责任。
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珍惜拥有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5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我从一年级开始,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
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同时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当下。“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
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6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
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
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
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7
再次捧读完玫瑰的《玫瑰与教育》后,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我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在细细品味《玫瑰与教育》时,我总会在不经意间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这本书不局限于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无风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说到,“有特色的老师往往容易被学生记住。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对于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认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风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地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个没有风格的教师就像吴非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如泥胎木偶。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一个“机器人”,现在,我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玫瑰老师是一个爱心的老师,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我认为,玫瑰老师不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爱的艺术。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我们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就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其实我们应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自己对学生的爱是否缺乏了“爱”的艺术性。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会显得有点急躁,开始对他严加管教,冷眼直对,指名批评,甚至实在忍不住就会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刚开始我还会暗暗自喜,后来才知道那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我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再从其他渠道获知学生心里的真实感觉后,我反思了很久。后来,通过实践证明,我切身体会到,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掌握“艺术”才能达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对学生的爱也要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读罢《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书中,玫瑰老师写到,“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当我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也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我平时有积极记录和反思的意识,可能坚持不了记录自己的教学点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乐老师,不属于文科老师,如果平时多反思,多记录,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我曾下定决心要坚持反思和记录。“当我开始真正要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这是玫瑰老师写的话,可是这句话怎么和我心里的感受这样贴切呢?简直是写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阅读后全书后,我知道了写作的功夫是需要积累的,就像玫瑰老师学习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写作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强迫自己“硬写”啊!我也可以从“硬写”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后,我要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着实让我浸润在玫瑰的芬芳气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让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学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梦想,无不散发着玫瑰独特的芳香。浸润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还不是玫瑰,只是一棵无名小草而已,但当小草有着玫瑰之梦时,草儿也会溢出一丝芬芳,也一定会绽放出属于春天的花朵!我在为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为我的芬芳而奋斗!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8
窦老师不仅从事语文教学,她还对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等学科有所涉猎,也曾经教过这些学科,这倒是和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应该是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整合。所以有了共同点,读起窦老师的文字就更有共鸣之处,虽然《玫瑰与教育》是05年出版的书,但是书中的很多理念都与现在的教育观不谋而合,我自己对窦老师的观点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窦老师书中的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都很值得与我们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一、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只有先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才能够真正发展,而要拥有专业尊严首先就是要提高专业自信。这个讲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有宽泛的人文视野。
直到现在,幼教工作者还会被许多人评价为“只是带带小孩,不要让他们出事”的人,有男老师从事这个工作,就会被社会解读为“男保姆”竞争上岗。这些现状,除了部分是源于社会对幼教工作的错误解读,还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今年毕业的我,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以理论为先行指导,相比之下,师傅的经验传授,观摩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反而能让我更容易上手。当然,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极其重要,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即时见效,但是,真正了解幼儿还是在于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是观摩到的方法就适合自己的班级,每一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学,有了理论的支撑才会在实践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仅是幼教工作者,许多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许多因为家庭年纪的原因而放弃了学习或是减少学习的时间,单纯凭借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这样走到退休的年纪,幼教是一个很容易在青年的时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时候繁华褪去的职业。
学习真的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事情,现在,教育部对教师专业化的重视使得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反思,希望我能够和同行们一直坚持下去,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新的突破。
二、顺风逆风,我心飞翔
窦老师在书中引用过美国文学家苏珊﹒桑塔格接受“耶路撒冷奖”时说的话:勉励自己,一定要认识到,人的“未完成性”恰恰是自己或其他人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缺点,不过是教师的缺点很容易被曝露在大家面前,个人缺点也是个人特点的一部分,能让缺点成为特点,那也是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我之前一直被带教过的师傅说上课没有激情,“你没激情,小朋友怎么被你带动起来呀?”、“还是激情不够,能要每一句话都有轻重,让小朋友牢牢盯着你,那你就算成功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一直在困扰着我,怎么改怎么不对劲,偶尔有几次情绪调得非常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理总是觉得这不是我理想的教学状态,难道我要一直这样吗?直到一次在带教活动后一位教师对我说:“你的语言平实,状态很自然,让人感觉很舒服,再注意教师语言的严谨和一些停顿的地方,这里你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天我很受感动,第一次自己的教态被教师认可,让我有了继续坚持我的教学特色的信心。语言组织上的缺陷真的很大,需要今后几年认真地学习,能在师傅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将我的缺点变成我的特点。
三、养护学校
这个名词是日本对于特殊儿童建立学校的.名称。日本对于特殊教育投入了比普通教育多了许多倍的资金,那里的孩子通过养护学校的学习,学会了自理,有的甚至还掌握了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得了自力更生的职业。这点我国还是要向他们虚心学习的。
许多特殊孩子家长的观念就是不论自己孩子的状况怎么样,今后都要在这个社会上发展,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学习,随班就读就是大部分这样的家长采取的策略,希望他们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在我们幼儿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对口,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是两码子事,我们教师对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完全适合的教育方式,加上特殊孩子是需要有教师能一对一的指导帮助的,这更使得我们这些幼儿教师无暇关注到这些孩子,孩子得不到专门的养护,就会越来越糟,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怎么算得上是公平的教育呢?
上海有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但是真的很少,能接受自己孩子是问题儿童并能自愿把自己的特殊孩子送到这样专门学校的的家长更加稀少。这同样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理解宽容,有时社会的舆论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着这些家长,使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我的一个大学好朋友就是学特殊教育的,原本想在上海工作的她,了解到上海对于特殊儿童的养护现状并不乐观,最终还是选择了去相对来说条件更加好的珠海发展自己的事业。
上海特殊教育的专业只有华师大才有,而就我同届的特教专业的人屈指可数,我们这些天堂的孩子不应该就这样“抛弃”在一边。对于学前教育的我来说,也应该多学习一些特教知识来应对班级中出现问题的儿童。能让这些孩子有真正地发展。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围绕今后要不断学习的方向来讲,我觉得对于一个新教师,还是要保持在学校的书卷气,少一些世俗的诱惑,坚持我的座右铭: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9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 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书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了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智慧的相处,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
通过读小红花的背后,窦老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鼓励,引导学生?是呀,课堂上,老师们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上进心,总是用一些小红花或者其他鼓励性的方式,原本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会让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也可能会忽略到部分表现性不是很强的学生,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时,真的需要注意,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也应该注意到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为老师,应该尽可能的给予每个学生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在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这一章中,窦老师提出了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识,学习力,积极向上的执着力等,专业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专业自我,即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我认为,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我,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极速变化的世界,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与学生更好的接轨,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学。
在大敬佩与小遗憾这一章节,我也被张思明老师那种坚韧的精神所感动,即使在繁忙,他总是会抽空读书,跑步等,行李箱永远是井井有条,他深沉稳重而又谦虚谨慎。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自律有多么重要,的确,越自律,往往就会越自由。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节,很幸运,在这个假期,遇到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让我也深思,身为一名教师,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届又一届学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爱,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为一名小学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多阅读书籍,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心中有爱,更加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他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成人世界里的法则在孩子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有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心头感觉沉甸甸的,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很多想来有效的法子,在实际运用中却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纰漏。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动脑想出的办法不用心去检验是不行的。教育,是门走心的活。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每读一本书,都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闲暇之余,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她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她的教育手笔摘录,翻过目录便是窦老师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看了窦桂梅老师的书,我钦佩于窦老师对写作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写作的境界:“网上、网下练笔养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写作就像是任务一样,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挤牙膏似的,无病呻吟地抱怨着。窦老师的文字如此亲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这样解释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又是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甚至也会有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好在我这个人没长记性,过不了多久,又在那儿将文字当成车马炮,调兵遣将,操练起来。时间长了自己才会觉得练笔养成了习惯。”她的这种想法,我们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坚持,而我呢?每次要写点东西时,才深刻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玫瑰与教育》的最后一辑是“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这一章节里收录的是窦桂梅的部分书评。读着她的这些书评,我禁不住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书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读的书还太少!是的,我读的书真得还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窦桂梅的书评写得理性、有深度广度,我自叹不如。对照别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与别人的差距,因此,这也更坚定了我要多读、广读、深读之决心。
在书中,她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这朵书香的玫瑰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个人,如果功利地去读书的话,往往不会有收获。你越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不是为着某种目的刻意读书,你越是会收获很多。窦桂梅就是这样的读书人。许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书的阅读,让她懂得“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读,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写自己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写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条,一句话,都是总结,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窦桂梅老师曾经也与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师,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闪光,所以她开始多次的尝试,即使失败也常常光顾她,但她仍然以高涨热烈的轻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会属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顽强的毅力使她终于成功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写,让写作来记录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不想写的时候硬写,养成一种习惯。经常激励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当学习毅力足够强的时候,写作不仅是一枝先报春消息,还会创造出万紫千红次第开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内涵。窦老师“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说:“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窦老师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窦老师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个人能够潜心读书,的确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让你的精神飞翔起来,更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以在最富营养的乐土中绽放。教师读书更是意义重大,因为我们的面前是学生。如今,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校园书香随处飘逸,读书已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书香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5
每读一本书,都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审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闲暇之余,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她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她的教育手笔摘录,翻过目录便是窦老师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看了窦桂梅老师的书,我钦佩于窦老师对写作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写作的境界:“网上、网下练笔养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写作就像是任务一样,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挤牙膏似的,无病呻吟地抱怨着。窦老师的文字如此亲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这样解释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又是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甚至也会有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好在我这个人没长记性,过不了多久,又在那儿将文字当成车马炮,调兵遣将,操练起来。时间长了自己才会觉得练笔养成了习惯。”她的这种想法,我们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坚持,而我呢?每次要写点东西时,才深刻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玫瑰与教育》的最后一辑是“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这一章节里收录的是窦桂梅的部分书评。读着她的这些书评,我禁不住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书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读的书还太少!是的,我读的书真得还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窦桂梅的书评写得理性、有深度广度,我自叹不如。对照别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与别人的差距,因此,这也更坚定了我要多读、广读、深读之决心。
在书中,她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这朵书香的玫瑰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个人,如果功利地去读书的话,往往不会有收获。你越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不是为着某种目的刻意读书,你越是会收获很多。窦桂梅就是这样的读书人。许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书的阅读,让她懂得“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读,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写自己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写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条,一句话,都是总结,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窦桂梅老师曾经也与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师,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闪光,所以她开始多次的尝试,即使失败也常常光顾她,但她仍然以高涨热烈的轻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会属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顽强的毅力使她终于成功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写,让写作来记录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不想写的时候硬写,养成一种习惯。经常激励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当学习毅力足够强的时候,写作不仅是一枝先报春消息,还会创造出万紫千红次第开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内涵。窦老师“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说:“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窦老师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窦老师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个人能够潜心读书,的确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让你的精神飞翔起来,更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以在最富营养的乐土中绽放。教师读书更是意义重大,因为我们的面前是学生。如今,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校园书香随处飘逸,读书已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书香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6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