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2
成功之处:
一、领会编者意图,体现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的教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在教学“桔子能装几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28个橘子还需要老师给你们什么信息?其二再让学生估计大约能装满几袋?其三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解答呢?当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答后,优化这些方法,体会到箭头减法的好处;最后再次反思:这样解答对吗?希望通过一次次的精心设问,把学生一步一步引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二、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得新旧知识与经验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找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
当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后,对比书本第77和78页的两个例题,我们进一步梳理:回想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你是按哪几步完成的?学生在总结概括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体现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并且学生也会体会到虽然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解决策略其实均是相通的,都可以用画图、列式、表格等形式解决。试想如果每一节解决问题教学,我们都能这样把这几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走“实”,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虽然整节课我力求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应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学生阅读关注不够,想当然一年级学生不会看数学书,应当有效引导孩子,从书中找方法,尝试自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练习中反应出学生不喜欢用箭头减法这种方法,课上对于这个难点突破不够,如果课中再多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这个方法的好处。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5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谈谈: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能处理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
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课堂训练扎实张弛有度
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恰到好处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在教学中还有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比如注意细节问题,倾听同学的发言等。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篇6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谈谈: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能处理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
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课堂训练扎实张弛有度
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恰到好处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在教学中还有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比如注意细节问题,倾听同学的发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