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2024/05/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我是一个五岁半孩子的妈妈。从好动倔强的开开出生那一刻开始,我就踏上了一段艰难的“修身养性”之旅。从他两岁以内我对他的千依百顺、万般照料,到他三四岁时我的严格强硬、动则暴跳如雷,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个泼妇。而开开体内似乎有着一股洪荒之力,越来越不受控制,我慢慢意识到,孩子性情里的狂躁可能是我和家庭带给他的。而他,本来可以更好。

缘于一次正面管教的公开讲座,我郑重地端起《正面管教》这本书,开始认识孩子、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情绪、认识正面管教。

书中的理念深深吸引着我,我第一次认识到,孩子也是社会人,也需要被赋予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缘于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或自暴自弃。我也开始意识到,虽然我的严厉、唠叨和责骂都缘于对开开的爱,可他感受到的却不尽相同。

书中从始至终贯彻了一个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而其前提是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以前,我从没想过一个几岁的小不点也要被理解和尊重,也会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可最近的一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我周末带开开去他二姨家玩,正和二姨谈论着他参加EF阅读挑战赛以来的进步。开开突然大声叫“妈妈、妈妈!”“宝贝,你忘记了吗?大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岔”,我立马制止了他。整整一天,开开情绪都很低落。晚上回家我问他:“宝贝,怎么感觉你有点不开心?”开开没有回答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开开委屈地哭了:“妈妈,我只是想告诉你:谢谢你每天陪我读英语。”那一刻,我似乎听见一个声音,那是开开心里无声掉落的一片花瓣。

而理解和尊重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和娇纵,因为只有坚定的态度和有限的规则,才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娇纵的方式,会让孩子学会通过某些不良行为来操控家长;而惩罚的方式不能产生长期有效的结果,甚至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退缩、愤恨、反叛甚至报复行为。

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让孩子关注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有助于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积极的暂停、启发式提问、鼓励、给孩子选择、让孩子参与解决、班会或家庭会议、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等管教工具,给了我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总认为严格的管教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于是,我总会看到开开犯的`各种大小错误,总在不停地批评、纠正他,直到有一次,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严苛和专断导致的不良后果:

开开有时会从幼儿园带回来没见过的玩具车,问他就说是某个小朋友送的。我害怕他没有是非观念犯错误,于是给他定了个规矩:不许接受别人的礼物。但没过多久,这个规矩就不再起作用,我又会偶尔发现他带不认识的玩具回家,再问他,他就总是支支吾吾,说是在某个地方捡的。孩子的小谎言自然瞒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哪有隔三差五路上就会有个不错的玩具可以捡的呢?这时,我的心底更加恐惧。

所幸我接触了正面管教,它教给了我办法。我将开开搂入怀中:“宝贝,妈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车,对吗?”开开胆怯地点了点头。“妈妈理解你。当我很喜欢一样东西,而朋友又愿意送给我,我也会有点抗拒不了。”开开抬起头看了看我,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当你接受了朋友的礼物,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呢?”“跟他说谢谢。”开开语气突然变得轻快起来。“还有吗?”“妈妈,我可以也送给他一辆车吗?”开开思索了很久之后问我。“不错的主意。如果你喜欢朋友的玩具,但他不想送你,你怎么办呢?”“那我就不要呗!或者我可以拿一辆车跟他交换!”呼~我的心一下就落地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开开会主动告诉我谁送了他什么玩具,他送了谁什么玩具。我很高兴看到开开的变化,他不仅更乐于跟朋友分享,也更乐于跟我分享他的快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每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孩子只有感觉好还能做的好,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教孩子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才会更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正面管教》应该按这个角度去阅读:寻找日常教育、教导孩子过程中的思维漏洞。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者或监护人,那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但是读好这本书,理解好这本书,运用好这本书,甚至掌握、完全理解这本书,还需要一个药引子。

这个药引子就是——给书换个标题(核心)及入门心法,《育人教娃的思维漏洞》——查找亡羊补牢的豁口以及木板钉子。

这本书,是不错的方法书,但是个译本,文字翻译得很专业。但是因为太专业,搞得想我这种英文不好,中文一般的人来说:看得费力,对书里的理念思想理解觉得生生且拗口。

我一直在求索,如何看懂这本书的理念和实操思想以及实践方式,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看这本书之后,有多大的实操空间。

时隔半年,在断断续续的酝酿中,终于领悟了书本的一些切入点:正儿八经的书名和翻译,把人引入了一个造神的场景,外国的圣书,销量巨大,读不懂是理所应当;都读懂了,这书不就等于没看吗?

于是我想给他换个书名《育人教娃的思维漏洞》,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就有很多思维的漏洞,我们没有发现。在阅览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带着寻找漏洞的视角去学习,那么我们的目光就不会过多停留在作者(或者译者)新造的词上。把目光和念头都放在我们在意的事情上,这才是我们看书学习的目的,也是项目教学法的精髓。

诸如“正面管教”“逻辑后果”这些词拗口难记,词意也不是通俗易懂,在外国运用的场景和背景不相同更是生中夹生。这些词留给研究学者专用标明是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是不错的,最新的发现就是要配一个最新的名词,最好是引领潮流,和旧的词断绝联系(比如“微商”“股东价”)。

然而,写一本书,是为了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达给更多的人,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很多干货。但如果学习的心歪了,或者内功心法不够,看这本书,那么极有可能因为内功不足导致学得不好,半途而废是轻的,邯郸学步就白费力气了,要是变成走火入魔那就不好了。

从第一次看这本书起,我就在寻找比较合理的切入口,寻找合适的读书心法。

功夫不负拖延症患者,终于在今天有了突破:给书先换个脸:把书名换成“育人教娃的思维漏洞”,这样高雅而又接地气,同时点明看此书的目的以及核心。对,没错。把书改了名,从翻译的角度换成了读者的角度,姑娘还是那个姑娘,美的方式瞬间不一样了,同时又了欣赏和追求的目标,读书顿时又有了动力了。

育人教娃的思维漏洞:书里提到很多新的理念,都可以先浏览,先别记在心头,因为死记硬背,你记得住,用不了。作者不单是在书里把他的理念和方法表述出来,她还列举了很多例子,列举了很多分析,让你认识到了我们本来具有的想法和理念是和真相是有偏差的,或者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但是我们经常把这些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然后凭经验这么用了。而如今,既然作者把这些指明出来,我们当然是去寻找这些日常生活、育人工作中的漏洞,先注意找出来,把问题解决了;随后顺利的逐步接近书本的育人理念以及实现方法。

寻找自己的漏洞,巩固自己比较模糊的领域,当然比学习一个全新的知识轻松多了。

譬如书中介绍了零花钱的问题。你对于大人给小孩零花钱的理念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你是否继承了老人传下来的方法,比如我爸,能不给就不给,要给就问问人家给多少,看着给吧。或者是,给他安排家务完成多少给多少,又或者是奖学金、奖励写作业金的方式发放。

在书中P264分析了这个问题,零花钱不应当作为奖励或惩罚的工具。

因为钱是用在市场做商品价值交换的中介。零花钱与作业、成绩、家务进行绑定,那就给零花钱附加了“威胁”的意味,你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零花钱。但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是培养家庭责任感(而不是为剩下请保姆的钱),做作业是培养孩子认真努力的品质(而不是为了节省教育费),但就这么硬生生的就绑到了零花钱身上;而天然的零花钱并无培养责任以及认真学习品质的属性,这么搅和在一起,那就是混沌一盘。经过这么一点拨,对零花钱该怎么配置给孩子的问题,是否清澈许多?

钱的属性,在于价值交换,定期的零花钱,培养孩子学会积累和规划,甚至在攒钱花钱过程中学会割舍,培养金钱价值观。而学习和家庭责任的价值观,就应该在它该有的领域培养。

怀着怎么处理“零花钱问题”的心,去书里校核自己在“零花钱问题”处理上是否有错漏?是否把它与其他问题混淆?这就是看书的心法——寻找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漏洞,循着这个理念去看别的章节,你会有很多收获。

作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实操,也是书里的精髓部分,但这精华的部分,应该建立在基础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好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何众多译本以及很多大家之作,在读者手里却水土不服的原因。 作者认为,你们都满足了基本条件,就和你说要点和心法,可是读者还没弄明白他到底符合了作者的多少个指标,他只是个骑自行车的,你默认他开的是汽车,每当你说转向要打转向灯的时候,他就会心慌。他不仅仅因找不见转向灯而心慌,更主要是因听不懂什么是“转向灯”而心慌。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第一次知道《正面管教》缘于女神珊瑚姐姐,随之听到很多同事都在谈论正面管教,渐渐地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正好办公室里一位90后的小美女有这本书,十一长假就借来阅读,甚是喜欢。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今天00后的孩子不再需要像我们70后、80后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这代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我们常常包揽了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对于家长的付出,孩子们觉得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对孩子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当我们太过娇纵孩子时,也不行。既不能严厉也不能娇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正面管教了。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孩子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孩子们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出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和善与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怎样才能做到和善与坚定?

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允许孩子对我们不尊重,并不是“和善”,这是娇惯。什么是“和善”?“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怎样尊重自己,当孩子们和我们顶嘴了,但我们不能惩罚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这就需要等我们和孩子情绪都平静下来,孩子也愿意合作而不再和我们较劲时,然后再交流沟通,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接通的是“原始脑”,这时候我们往往失去了理性,常常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这时候最不适合解决问题。要想把问题处理好,必须等我们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什么是“坚定”?

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坚定”就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父母和老师对我们“严厉”和“惩罚”,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下出孝子”等等。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现在的孩子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有思想,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我们不能说惩罚不管用,但是长期效果如何?只会让孩子么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这就需要我们停止惩罚,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只是换种教育方式,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孩子理解了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了限制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从原则。

例如,周末回家什么时候写作业,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最合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些限制,比如电视只能看一个小时,必须在作业完后才能之后等等。即使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也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我们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什么事了?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决定不再用惩罚手段时,当我们使用坚定和和善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我们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技巧将教会我们用正确的、正面的管教方式,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氛围,尽管我们的孩子没有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比以前快乐多了。从现在起,学会做一个和善而坚定的家长与老师。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读完之后又会忘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有时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还是要常忘常学,以作自勉。

《正面管教》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原则是针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大人们的正确态度。书里讲到的工具有: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2、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的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免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与解决问题。

7、用日常管理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斗争,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大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习管理金钱,而不是用作奖励和惩罚。

20、安排特殊时光。

21、家庭会议。

……

没有罗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我自己运用最多的是“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清单、负面情绪表以及每日自评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还是忍不住的对孩子会吼叫、会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越来越不好,脑子里填满了无尽的事情,总也做不完还记不起来,就用每日清单来解决,腾出大脑空间还能有序的做完每日事件。家庭会议呢就会充分调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有自主权和使命感(当然我家坚持的不太好)。日常管理表就对孩子很有帮助了,让孩子自主制定每日惯例,不合适及时更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有个好习惯家长也解放出来了。我最最喜欢和受益的就属每日自评和负面情绪表了,做完自评然后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个深度解析就一切烟消云散了,等到再有脾气的时候会想到已经解析过的问题换种做法大家就都能接受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来一一改善和实践的,真的是家长做到了孩子也就跟上了。

相信榜样的力量,要想孩子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就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样子!我们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一起砥砺前行吧!给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