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这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长期思考着的问题。令我们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们热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热爱唱歌却厌烦音乐老师。这是多么可笑而具讽刺的现象!而课堂气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种外部的、来自学生自我涌动的群体情绪,它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水平、自身素质有关,课堂气氛的形成往往与班级纪律、求知欲望、知识内容分不开。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往往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全班热烈、激动,小学生被老师诱发出忘我的情绪,这样容易使班级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其二,教师过于严厉,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堂情绪低落,音乐课变成了训斥课。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调整音乐课堂情绪,把握好音乐课堂气氛,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提供大量的兴趣点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常规的建立已丧失学习的动力,这样无异于舍本求末,况且小学音乐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等外在压力,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如果失去兴趣,音乐教育将毫无意义。可能许多人都认为,音乐课唱唱跳跳,学生当然喜欢,其实不然。调查表明,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爱上音乐课,那是什么时候起学生开始不喜欢音乐课了呢?经验表明: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决定着学生学习音乐的成败。因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敞开孩子的音乐心灵至关重要。

音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兴趣点,比如:优美的旋律、新鲜的歌词、欢快的节奏等。教师必须先从课本中提练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让小学生当老师。我根据特长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代替老师唱谱,让朗读好的学生代替老师读歌词,学生兴趣很浓;

(2)设计形式多样的小比赛。比如:我依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渴望表扬的特点经常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节奏、视唱、表演、唱歌方面的比赛,同时各小组竞选小评委,方式类同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学生从中得到享乐,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首先,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给以热情和欢迎,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入一体。然后,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关爱。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风趣、幽默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气氛中。对偶尔违反纪律的同学,适时指出,予以纠正,不要抓住不放,影响良好课堂气氛的延续。

比如,我在教歌曲《我的小绵羊》一课时,我让每一位同学学一次绵羊叫,五十多同学中有个别乱喊叫,不去用心模仿。这时,我并没有责备,而是自己认认真真地去模仿一次羊叫,这样,他们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也活灵活现地学出各种羊叫声,同时我用钢琴弹出旋律,让同学们叫着唱着,特别开心。

其次,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从不同渠道学唱的歌,对他们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不能一律排斥,必须让小学生有选择地去唱他们所喜欢的歌。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动画片插曲,都对学生影响比较大。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把学生真正从统一课本、统一曲目、统一考评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教室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寻找激情和美感。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同学们公开演唱课外歌曲,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表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另外还体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小学生往往都把教师当成自己的长辈,难免会有一些隔层。因此,教师就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唱儿歌等。让学生舒展天性,活泼快乐地成长。

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对话意识,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中灵动思维。那么只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发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能使孩子们无所顾忌的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音乐课也不例外。一段时间来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经学会了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并且时常参与到他们其中,坐下来与他们交流。我不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我已经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就像一个领头的大姐姐那样,当我引领着孩子们畅游在音乐的殿堂里,欣赏着优美的声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我们共同沉浸在音乐这种方式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意外的发现而暗自欣喜。孩子们也常常因为理解、领悟和收获了什么而欢呼雀跃。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识;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知;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在课堂上,在融洽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被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产生的美丽场景所感动。这个时候,课堂已经成了我们师生心灵对话的空间,我已经不用去花费什么精力浪费太多的时间管理我的课堂了。这不正是构建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所带来的新气象吗?

三、拓宽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

形式多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彩斑斓的课堂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下,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多少年来所沿用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生的主宰者和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做法,严重的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缺少探究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被动,教师的夸夸其谈,也就收效甚微。现在我们敢于摒弃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课堂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不仅把教学放在课堂中,我还把学生领到课堂外,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他们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并且根据年级差异,因材施教,这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效果之好,连我自己都出乎意料。今后我还应该继续大胆运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得到更大的收获。

四、构建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会意的微笑,都恰似一缕春风,打开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给孩子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孩子们敞开了思维的大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当我发现个别孩子漫不经心,心烦气燥时,我会用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他们面对面交流,用心为他们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让他们感到我的温暖,体验到我的呵护,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在学习唱歌时,不知是因为语言不通,还是因为他本身的问题,唱歌总是不成调,他在他们那边也从来没有学习竖笛。有一次我提问到他,他的歌声和笛声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别同学讥讽他说:“你吹的什么呀!太难听了!”这个同学的脸刷的一下红了,难过的低下了头,再也不好意思吹了。这时候,我走到他的身边说:“没关系的,你之所以不会吹是因为你没学过,我相信你也不比他们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会吹出美妙的曲子的。”他用感激的眼光看着我。从此,只要这个同学稍有点进步,我都会及时的表扬他,而他也很努力、刻苦、认真。刚开始时他只能吹一小节,我就非常高兴地说:“虽然你只吹了一小节,但是你进步了。你学的真快,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听了我的话,他高兴的跳了起来,激动地说:“我会吹竖笛了,我会吹竖笛了,今后我一定会吹出美妙的笛声。”看到孩子这样有自信,我欣慰的笑了。我庆幸我能及时引导,挖掘孩子的潜能,使他能沿着他自己的目标,向着他自己所要达到的高度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让他永远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要做到快乐、和谐的音乐课堂气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短语调节法。当学生在完成某个教学片段之后,我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和情绪给予肯定,这样可以继续延伸已有的课堂气氛。

2、插转调节法。这种方法,就像“音乐电视”的画面一样,多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多梯度,不断改变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表现调节法。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自我。“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生活。”当遇到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学会歌曲,必须再努力时,让他们上讲台创编表演。

4、比赛调节法。比赛的设计和要求,教师要客观、科学、公平。要做好失利一方同学的思想工作,以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改革更是强调课堂气氛的和谐、快乐,要求我们尊重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中小学音乐“衔接教学”教研活动和中学音乐第一学科组活动,这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一些老教师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教学模式。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听课后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欣赏课的蓬勃发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上欣赏课有难度。两次活动中精彩纷呈的课堂,在我看来,反而都是欣赏课。在这里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怎样深刻的去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律动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耳朵”要灵、“思维”要活,通过反复的听赏,把握音乐要素,去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

二、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堂教学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音乐教师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例如《野蜂飞舞》一课中孙歌教师精湛的琴技;《剪彩波尔卡》中教师精彩的图谱演绎;《走进歌剧》中教师美妙的歌声都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好比是知识的骨架。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熟练运用这三种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四、教师对课堂流程的把握

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课堂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在《野蜂飞舞》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视唱、律动、图谱,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身感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音乐欣赏活动课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匮乏对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够理解。当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时,往往是在引导孩子学习其中的技巧,表达方式。教师往往希望幼儿能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去掌握某种能力,比如可以歌唱或者弹奏。教师们往往忽略了,音乐欣赏课程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什么,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欣赏美、体验感知美。当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的去欣赏音乐中的美时,音乐欣赏课程往往就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便得到了成长,孩子们学会了去欣赏,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就能越走越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只知道让孩子学会什么,而不知道怎么样让孩子们去欣赏、感知、体验美,很多幼儿教师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感知、欣赏音乐的美。所以就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一些指导策略。

一、引导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验、感知美

善于运用实物演示,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音乐美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呈现实物,围绕实物创设情境,运用实物进行演示。在活动中幼儿很难掌握唱歌时用先弱后强形式来表现音乐。通过实物让幼儿上来演示,通过感受实物,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要善于运用媒体展示,引导幼儿感知体验音乐美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的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从而为幼儿音乐欣赏的教学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通道,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开展不久,幼儿们就情不自禁的骚动起来,关键就是有没有抓住幼儿的兴趣。要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首先要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美,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它非常的直观、形象、生动,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对于激发幼儿在感知音乐美有了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有很大的作用。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一切美好、新颖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幼儿对单一的听教示范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课件能将声音、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把幼儿带入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要善于运用生活体验,引导幼儿和感知体验音乐美。大自然对于幼儿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正是因为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二、引导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表现自己

初步欣赏,营造欣赏的氛围,创设情境良好的欣赏氛围有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能鼓励、帮助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去探究去体验,所在的每节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室中的椅子、头饰及小乐器等多种教学设施,把幼儿带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幼儿从身边感受音乐,寻找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音乐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机会,抒发幼儿自身的创造力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心中情感的艺术。在幼儿刚接触音乐作品时还不能对作品做出什么评论,只要求幼儿养成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老师要如何向幼儿传达一些作品的意境,最重要的是幼儿们要懂得音乐的涵义和意境。老师向幼儿解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他们用言语、肢体动作甚至是图画来表达出他们理解的意境。让幼儿们之间互相交流,和老师进行交流,会使他们更加贴近音乐本身。

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着和支持者。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欣赏能力方面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幼儿,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儿的感受。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生互动,产生共鸣。对于相同的音乐,教师有自己的欣赏思路,在引导幼儿的同时切忌否定幼儿的欣赏思路,要善于倾听,不可以将欣赏活动理解的太死板。活动中应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敢于表达的幼儿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地欣赏了、思考了,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也要多引导、提问,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并及时地对其进步表示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在理论上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地给与指正和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思维感受作品,多听、多欣赏,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欣赏空间,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善于学习、思考和积累,才能使音乐欣赏教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幼儿音乐欣赏的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的贯彻也需要音乐教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幼儿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个美的发现者、美的设计者、美的创造者,更应该是美的播种者———把美的种子播向幼儿那一颗颗天真纯洁心灵,并辛勤耕耘,让他们早日开花结果,为这多彩的世界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海南省第九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此次教学评比给了我交流与借鉴的平台,促进了自身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评比包括:小学优秀课十一节,初中优质课十一节,高中优质课六节。有歌唱、器乐、鉴赏、舞蹈等课型,共28堂课呈现了28种教学风格,各位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节课都经过了特别精心的准备,精彩纷呈,可谓繁花似锦。

执教的教师普遍具有很强的音乐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不但弹琴、歌唱、舞蹈等音乐能力强,组织、引导、调控等教学水平高,而且相关文化知识丰厚,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不但使课堂增色,也给观摩教师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最值得高兴的是,我校冯晓静老师所教授的《苗家儿童庆丰收》更是以全场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此次教学评比的第一名。

每次听到经典的好课,都会有三种感受接踵而至。开始是激动,从心底而来;而后是自卑,同样是老师为什么我想不到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最后是一点思绪,能从她们的课里借鉴些什么。有一点是共同的值得我深思的:教师的感染与评价。要想学生融入所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自己先投入到这个情境中。不管是在学唱热情洋溢的歌曲,还是在聆听童趣可爱的乐曲,执教的老师无时无刻的沉静其中并感染着学生,让他们也置身其中,不知不觉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也体验了音乐带来的无穷快乐。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时,教师的细致、贴切的评价也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就拿我们学校冯晓静老师的这节课《苗家儿童庆丰收》来说,从整个的教学环节上,非常的严谨,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准确落实在的课堂中,更是一步扣一步的,衔接的`很好,这就更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兴趣很高,在快乐中已经掌握的所要的内容!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解苗族,它记录了苗族各地区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使学生能有新鲜感!同时体验苗族舞蹈律动尤为恰到好处,这节精彩的音乐课吸引了在场所有老师;《理发师》一课中,教师从音乐入手,引导学生静听教师演奏中的独特语气,关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力度的增减等,继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在表现力。

在这些课中让我受益颇多的是聆听教学,特别是对低段的孩子,我的欣赏课总觉得无法入手,分析得不够深入,时常觉得这个教学比语文老师上阅读理解难多了,同样是让学生感受、理解一个作品,阅读有文字材料,只要多读多看就可以慢慢理解。但是音乐欣赏那聆听的乐曲,看不到,摸不着,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引导,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作品都成了最大的问题。但在这些老师的教学中问题烟消云散了,像《小袋鼠》的教学中教师把整个音乐同故事进行贯穿,用两种对比明显的小动物来栓释声音的强弱,辨别曲子中不同的旋律、声音来想象各种动作。这些都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探索了音响与形象的内在关系,在实践中理解了音乐的节奏、音色。思路清晰的《非洲灵感》也同样值得我学习,执教老师把整个曲子分段之后形象的用图像来表示,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这些老师能把教学活动开展的如此出色,我想除了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还需要较好的专业素质。在这些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他们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每节音乐课。

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多地学习,更多地反思,让自己的课堂也能像向我们展示的同行们那样,带给孩子们更精彩的学习经历。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次学习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我受益良多。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我所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活泼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指导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聆听几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学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并做情绪处理。

在听一遍歌曲之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歌曲大概内容,表达的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情节并进行爱国、爱党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游戏、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游戏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们邀请别人来玩游戏,小孩子表现欲强,这堂课中能积极参与,并且能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叫到谁谁就来比赛,为自己组争光,既能活跃课堂、小孩得到锻炼,而且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歌曲,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运用已有条件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来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也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这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长期思考着的问题。令我们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们热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热爱唱歌却厌烦音乐老师。这是多么可笑而具讽刺的现象!而课堂气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种外部的、来自学生自我涌动的群体情绪,它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水平、自身素质有关,课堂气氛的形成往往与班级纪律、求知欲望、知识内容分不开。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往往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全班热烈、激动,小学生被老师诱发出忘我的情绪,这样容易使班级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其二,教师过于严厉,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堂情绪低落,音乐课变成了训斥课。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调整音乐课堂情绪,把握好音乐课堂气氛,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提供大量的兴趣点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爱因斯坦的 " 热爱,是最好的老 师 " 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常规的建立已丧失学习的动力, 这样无异于舍本求末, 况且小学音乐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等外在压力, 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 如果失去兴趣, 音乐教育将毫无意义。可能许多人都认为, 音乐课唱唱跳跳, 学生当然喜欢, 其实不然。调查表明, 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爱上音乐课,那是什么时候起学生开始不喜欢音乐课了呢? 经验表明: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决定着学生学习音乐的成败。因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敞开孩子的音乐心灵至关重要。

音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兴趣点,比如:优美的旋律、新鲜的歌词、欢快的节奏等。教师必须先从课本中提练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让小学生当老师。我根据特长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代替老师唱谱,让朗读好的学生代替老师读歌词,学生兴趣很浓;

(2)设计形式多样的小比赛。比如:我依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渴望表扬的特点经常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节奏、视唱、表演、唱歌方面的比赛,同时各小组竞选小评委,方式类同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学生从中得到享乐,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首先,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给以热情和欢迎,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入一体。然后,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关爱。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风趣、幽默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气氛中。对偶尔违反纪律的同学,适时指出,予以纠正,不要抓住不放,影响良好课堂气氛的延续。

比如,我在教歌曲《我的小绵羊》一课时,我让每一位同学学一次绵羊叫,五十多同学中有个别乱喊叫,不去用心模仿。这时,我并没有责备,而是自己认认真真地去模仿一次羊叫,这样,他们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也活灵活现地学出各种羊叫声,同时我用钢琴弹出旋律,让同学们叫着唱着,特别开心。

其次,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从不同渠道学唱的歌,对他们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不能一律排斥,必须让小学生有选择地去唱他们所喜欢的歌。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动画片插曲,都对学生影响比较大。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把学生真正从统一课本、统一曲目、统一考评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教室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寻找激情和美感。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同学们公开演唱课外歌曲,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表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另外还体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小学生往往都把教师当成自己的长辈,难免会有一些隔层。因此,教师就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唱儿歌等。让学生舒展天性,活泼快乐地成长。

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对话意识,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中灵动思维。那么只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发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能使孩子们无所顾忌的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音乐课也不例外。一段时间来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经学会了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并且时常参与到他们其中,坐下来与他们交流。我不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我已经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就像一个领头的大姐姐那样,当我引领着孩子们畅游在音乐的殿堂里,欣赏着优美的声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我们共同沉浸在音乐这种方式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意外的发现而暗自欣喜。孩子们也常常因为理解、领悟和收获了什么而欢呼雀跃。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识;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知;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在课堂上,在融洽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被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产生的美丽场景所感动。这个时候,课堂已经成了我们师生心灵对话的空间,我已经不用去花费什么精力浪费太多的.时间管理我的课堂了。这不正是构建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所带来的新气象吗?

三、拓宽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

形式多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彩斑斓的课堂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下,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多少年来所沿用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生的主宰者和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做法,严重的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缺少探究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被动,教师的夸夸其谈,也就收效甚微。现在我们敢于摒弃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课堂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不仅把教学放在课堂中,我还把学生领到课堂外,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他们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并且根据年级差异,因材施教,这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效果之好,连我自己都出乎意料。今后我还应该继续大胆运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得到更大的收获。

四、构建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会意的微笑,都恰似一缕春风,打开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给孩子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孩子们敞开了思维的大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当我发现个别孩子漫不经心,心烦气燥时,我会用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他们面对面交流,用心为他们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让他们感到我的温暖,体验到我的呵护,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在学习唱歌时,不知是因为语言不通,还是因为他本身的问题,唱歌总是不成调,他在他们那边也从来没有学习竖笛。有一次我提问到他,他的歌声和笛声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别同学讥讽他说:“你吹的什么呀!太难听了!”这个同学的脸刷的一下红了,难过的低下了头,再也不好意思吹了。这时候,我走到他的身边说:“没关系的,你之所以不会吹是因为你没学过,我相信你也不比他们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会吹出美妙的曲子的。”他用感激的眼光看着我。从此,只要这个同学稍有点进步,我都会及时的表扬他,而他也很努力、刻苦、认真。刚开始时他只能吹一小节,我就非常高兴地说:“虽然你只吹了一小节,但是你进步了。你学的真快,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听了我的话,他高兴的跳了起来,激动地说:“我会吹竖笛了,我会吹竖笛了,今后我一定会吹出美妙的笛声。”看到孩子这样有自信,我欣慰的笑了。我庆幸我能及时引导,挖掘孩子的潜能,使他能沿着他自己的目标,向着他自己所要达到的高度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让他永远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要做到快乐、和谐的音乐课堂气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短语调节法。当学生在完成某个教学片段之后,我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和情绪给予肯定,这样可以继续延伸已有的课堂气氛。

2、插转调节法。这种方法,就像“音乐电视”的画面一样,多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多梯度,不断改变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表现调节法。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自我。“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生活。”当遇到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学会歌曲,必须再努力时,让他们上讲台创编表演。

4、比赛调节法。比赛的设计和要求,教师要客观、科学、公平。要做好失利一方同学的思想工作,以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改革更是强调课堂气氛的和谐、快乐,要求我们尊重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在逐步增强。为了使他们的音乐兴趣保持长久,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我让学生们来到操场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并敢于对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

每堂课我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答及练习,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和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

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相应的符号,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们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然后进行歌曲的教学,教学时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这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长期思考着的问题。令我们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们热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热爱唱歌却厌烦音乐老师。这是多么可笑而具讽刺的现象!而课堂气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种外部的、来自学生自我涌动的群体情绪,它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水平、自身素质有关,课堂气氛的形成往往与班级纪律、求知欲望、知识内容分不开。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往往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全班热烈、激动,小学生被老师诱发出忘我的情绪,这样容易使班级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其二,教师过于严厉,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堂情绪低落,音乐课变成了训斥课。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调整音乐课堂情绪,把握好音乐课堂气氛,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提供大量的兴趣点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常规的建立已丧失学习的动力,这样无异于舍本求末,况且小学音乐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等外在压力,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如果失去兴趣,音乐教育将毫无意义。可能许多人都认为,音乐课唱唱跳跳,学生当然喜欢,其实不然。调查表明,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爱上音乐课,那是什么时候起学生开始不喜欢音乐课了呢?经验表明: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决定着学生学习音乐的成败。因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敞开孩子的音乐心灵至关重要。

音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兴趣点,比如:优美的旋律、新鲜的歌词、欢快的节奏等。教师必须先从课本中提练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让小学生当老师。我根据特长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代替老师唱谱,让朗读好的学生代替老师读歌词,学生兴趣很浓;

(2)设计形式多样的小比赛。比如:我依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渴望表扬的特点经常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节奏、视唱、表演、唱歌方面的比赛,同时各小组竞选小评委,方式类同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学生从中得到享乐,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首先,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给以热情和欢迎,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入一体。然后,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关爱。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风趣、幽默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气氛中。对偶尔违反纪律的同学,适时指出,予以纠正,不要抓住不放,影响良好课堂气氛的延续。

比如,我在教歌曲《我的小绵羊》一课时,我让每一位同学学一次绵羊叫,五十多同学中有个别乱喊叫,不去用心模仿。这时,我并没有责备,而是自己认认真真地去模仿一次羊叫,这样,他们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也活灵活现地学出各种羊叫声,同时我用钢琴弹出旋律,让同学们叫着唱着,特别开心。

其次,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从不同渠道学唱的歌,对他们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不能一律排斥,必须让小学生有选择地去唱他们所喜欢的歌。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动画片插曲,都对学生影响比较大。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把学生真正从统一课本、统一曲目、统一考评的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教室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寻找激情和美感。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同学们公开演唱课外歌曲,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表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另外还体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小学生往往都把教师当成自己的长辈,难免会有一些隔层。因此,教师就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唱儿歌等。让学生舒展天性,活泼快乐地成长。

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对话意识,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中灵动思维。那么只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发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能使孩子们无所顾忌的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音乐课也不例外。一段时间来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经学会了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并且时常参与到他们其中,坐下来与他们交流。我不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我已经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就像一个领头的大姐姐那样,当我引领着孩子们畅游在音乐的殿堂里,欣赏着优美的声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我们共同沉浸在音乐这种方式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意外的发现而暗自欣喜。孩子们也常常因为理解、领悟和收获了什么而欢呼雀跃。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识;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相知;因为音乐,我和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在课堂上,在融洽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被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产生的美丽场景所感动。这个时候,课堂已经成了我们师生心灵对话的空间,我已经不用去花费什么精力浪费太多的时间管理我的课堂了。这不正是构建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所带来的新气象吗?

三、拓宽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

形式多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彩斑斓的课堂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下,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多少年来所沿用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生的主宰者和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做法,严重的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缺少探究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被动,教师的夸夸其谈,也就收效甚微。现在我们敢于摒弃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课堂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不仅把教学放在课堂中,我还把学生领到课堂外,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他们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并且根据年级差异,因材施教,这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效果之好,连我自己都出乎意料。今后我还应该继续大胆运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得到更大的收获。

四、构建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会意的微笑,都恰似一缕春风,打开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给孩子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孩子们敞开了思维的大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当我发现个别孩子漫不经心,心烦气燥时,我会用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他们面对面交流,用心为他们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让他们感到我的温暖,体验到我的呵护,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在学习唱歌时,不知是因为语言不通,还是因为他本身的问题,唱歌总是不成调,他在他们那边也从来没有学习竖笛。有一次我提问到他,他的歌声和笛声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别同学讥讽他说:“你吹的什么呀!太难听了!”这个同学的脸刷的一下红了,难过的低下了头,再也不好意思吹了。这时候,我走到他的身边说:“没关系的,你之所以不会吹是因为你没学过,我相信你也不比他们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会吹出美妙的曲子的。”他用感激的眼光看着我。从此,只要这个同学稍有点进步,我都会及时的表扬他,而他也很努力、刻苦、认真。刚开始时他只能吹一小节,我就非常高兴地说:“虽然你只吹了一小节,但是你进步了。你学的真快,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听了我的话,他高兴的跳了起来,激动地说:“我会吹竖笛了,我会吹竖笛了,今后我一定会吹出美妙的笛声。”看到孩子这样有自信,我欣慰的笑了。我庆幸我能及时引导,挖掘孩子的潜能,使他能沿着他自己的目标,向着他自己所要达到的高度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让他永远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要做到快乐、和谐的音乐课堂气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短语调节法。当学生在完成某个教学片段之后,我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和情绪给予肯定,这样可以继续延伸已有的课堂气氛。

2、插转调节法。这种方法,就像“音乐电视”的画面一样,多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多梯度,不断改变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表现调节法。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自我。“让学生在音乐中表现生活。”当遇到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学会歌曲,必须再努力时,让他们上讲台创编表演。

4、比赛调节法。比赛的设计和要求,教师要客观、科学、公平。要做好失利一方同学的思想工作,以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改革更是强调课堂气氛的和谐、快乐,要求我们尊重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一个人在职业路上,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从事的职业和兴趣是一致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用身边人的话说:音乐老师就是好,每天都唱着过,跳着过。我也就愈加珍惜这份教并快乐着的工作。

音乐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精神生活所必需,且不谈在节日盛典里少不了音乐,就是平时在商场里、餐厅里、甚至夜市的地摊上都离不开音乐的影子。各类人群对音乐的倾向追求各有不同,或古典高雅,或流行通俗,但说明了一点:音乐是属于大家的。因此,我以为音乐教学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永远应该充满动态和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其过程也充满了创造性。音乐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也就显得越发重要。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到位,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一个教师的成长应该指其专业的成长,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是成长的基本途径。这些年由于我辗转于多个学校,真正能静下心来钻研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多亏现在学校给我们搭建了各种各样的锻炼平台,让我们从学习研究课例开始。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课例研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人共同协作,形成研究共同体。从前年秋季起,我们音乐教研组在刘红梅老师的带领下,正式启动了“音乐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研究,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探究愿望和智慧,使我们在合作探究中切切实实提高了教研能力。

当今社会和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变化太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涌现,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并且是终身学习。我和所有老师一样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堂。希望在课堂上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但是事实上并不能事事如愿,偶尔还会遇到这些状况:问题提炼不精,学生答非所问;提问方式不当,学生少有回应;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等等,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喜欢?每当遇到这些让人尴尬的局面,我就会及时反思自我,用心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专业成长方向。

渐渐地我意识到,即使在同一时段,音乐课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总有些不足的地方。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恰恰可以成为“弄拙成巧”的典型材料,让它成为有价值研究案例。例如在教唱《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歌曲内涵,在歌曲的艺术处理——创编这一环节,要让学生随音乐分组合作表演现实生活中歌颂教师的场景,由于担心他们不知如何表演,我还细致指导了一番,哪知道最终学生却表现得极为拘谨,只能以简单的语言叙述、齐唱歌曲而结束,到另一个班教同一内容时,我决定放任一把,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班却真正自发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情景剧。平行班级之间对同一内容、同一教师的讲授所表现出来的天壤之别,让我明白了同一课教学设计并不能“通用”,内容的差别、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的方式方法等都是产生不同效果的因素。

这些年在学校、同事的启发、帮助下,我在课堂教学和教科研上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这些将成为我继续成长的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终身学习型的教师,才能真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时紧握成功的钥匙,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拥抱快乐课堂,绽放美丽人生。让我们一起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