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2024/05/2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

看了家校共育平台里面的专家讲座,感触颇多,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跟我一样,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要说家务劳动,就连孩子自己的个人卫生都基本是父母包办了,很多家长都有“学习至上,生活习惯培养无所谓”的观点,看了讲座才知道,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割裂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个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学习上很难不马虎;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学习上也不会勤奋。

现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的确让人汗颜,生活环境舒适,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就连最基本的扫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主动去做,有时候还要在家长的“利诱”下才象征性的去做这些基本的劳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家长总会习惯的认为现在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觉得孩子大了就会自觉帮忙,到最后才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的方式,在家务劳动中才能让孩子对劳动尊敬和热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感受,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俗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而不纯粹是学习的机器,这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个方面。

那么,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要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鼓励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对,高兴的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2、要经常对孩子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要学会吃饭、漱口等一些基本动作。

3、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示范,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卫生。

看了讲座以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4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作为教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作用地位更大更高。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做到举止文明,庄重自持。教师的礼仪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规范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良好做法。最后,教师的要加强自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不止在学校,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之外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以自己毕生的道德实践维护教师的高尚职业形象和荣誉。

四、教师应充实自身教学知识

曾经有位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教师总是用自己已学的固定的知识来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思进取。他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思考,没错,教师不应该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应该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我相信,我们教育者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拼搏,一定会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的。

五、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我们要学习孟二冬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种可贵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5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让教师头痛的大多是学生的不听话,是学生的捣乱,是家长的不配合,是领导的不理解,是社会的舆论。诸如种种,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用教师们的话来说,那真是无尽的辛酸,无穷的烦恼。可是,我们试问一下,我们的爱付给学生了吗?我们对每个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吗?

“老师好!”一声稚嫩的童音说出这句话,会让我们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人就那么少呢?其实,仔细想来,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

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并能够用爱的眼睛和心灵面对每一个孩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著名教育家马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离不开爱。孩子们走进小学,就像一条涓涓的小溪流进了欢乐的海洋,从此由家庭迈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此时,老师一声声亲切的话语,一下温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是一个微笑,都会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6

转眼间,XX已经7岁,步入朝凤路小学就读已满一个学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课题前,初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慢慢体会总结,感觉哪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我们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多运用,哪些做法适得其反就果断摒弃。慢慢就总结出了一些所谓的经验,今天就将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处还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做乐于陪伴孩子的朋友型家长

“生命要用生命来陪伴,灵魂要用灵魂来激发,思想要用思想来影响,智慧要用智慧来启迪,意志要用意志来砥砺,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这是我和孩子父亲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作为父母,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孙汀若属于典型的妈妈生、姥姥养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工作时间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顾的;但孩子并没有因此与父母疏远,因为我们一旦能有时间在家,就会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的陪伴对于女孩很重要,这让汀若从小很有安全感。他很关注两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没大没小的疯玩,所以汀若很阳光、活波;二是在玩乐中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孩子的特长优点进一步培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具体做法在第二条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沟通疏导,做到这些其实不难,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一直拿她当小孩儿,我们要多倾听、多问孩子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多与孩子分享一些可爱的小秘密,这种朋友式的互动会增强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汀若经常说,我是她的朋友,我想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对孩子的陪伴。

二、学习技能上不给过大的压力,习惯养成上要定严格的规矩

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很多期许,但是要深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对孩子的长远规划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简单善良、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之上,孩子可以自由发展。小学阶段,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我们不会给她太大的学习压力,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开心的童年。但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一定要遵守严格的规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早7:00前必须起床、每晚9:00前必须上床睡觉、放学第一件事一定是写作业;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每晚睡前洗漱干净、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要有良好的礼貌,见长辈问好、受到帮助说谢谢、影响了别人说对不起。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事情彰显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才能体会到文明带来的人性美好,才会拥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三、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特长的发掘和培养会树立孩子的自信

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的老师,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让孩子多尝试。阿甘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拿到什么”,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尝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口味是什么”,所以当孩子有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时,只要鼓励他/她就够了。同时,要分清“兴趣”与“新鲜感”的区别,比如很多孩子在5、6岁都对钢琴很好奇,第一次试课会弹“两只老虎”的旋律了,就很兴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一开始兴奋这就是他/她的兴趣了,也许那只是他/她暂时感到新鲜罢了,可能过不了两天就想放弃,更不要在这种时候说“看看你,做事没一点毅力,不懂得坚持才会成功”,否则孩子只能违心的坚持,带着负担练琴,最终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干了,关键是还会产生挫败感。其实这些跟“毅力”“坚持”无关,只是我们会错了意而已。兴趣不是“要求做就做”,兴趣是“不要求做也坚持做”,孩子一旦发现了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所展现出的学习力、关注力会让我们吃惊。汀若成长过程中感到新鲜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学习无关,但只要对成长有益,我们都支持她去尝试,她尝试过手工制作一个月放弃了,尝试过钢琴两次课放弃了,尝试过游泳两周放弃了,尝试过轮滑一次课放弃了,尝试过养兔子两个月放弃了。但也有因为爱好坚持下来的,比如绘画,兴趣班假期里停课了她也会要求大人给买水粉,自己在家涂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为了赶上高一个级别班级的进度,她竟然能承受一周四次基本功练习课程的辛苦。

还有一点要注意,孩子小时候就要发掘他/她的特长,并且要多培养,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长恰恰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会是一件令人无比开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养他/她的特长,让他们习惯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心。汀若1岁半时,我们发现她的表达能力和对色彩、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强,爸爸就在日常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她记忆世界各国国名、国旗和首都,孙汀若4岁时能识别150多个国家的国旗,能记住它们的首都名称,并且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国家的位置;中班时,我们发现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时,能记住简单的诗句并运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饭她会说“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园的柳树会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从那时起爸爸就开始教她背诵唐诗和宋词,每天背诵10分钟左右,短诗一天一首,长诗两到三天一首,到现在她已经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和近100首宋词。背诵诗词她也会有厌烦的时候,这时爸爸就会用“飞花令”或者表演诗词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养成了习惯,就很容易坚持了。我们也没想过,她背诵诗词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我们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让她对自己非常自信。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能给孩子的礼物

每个孩子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用好奇的眼神对这个世界不断的探索,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的求知欲就逐渐丧失了,这里肯定有家长的原因,当孩子向家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有些家长回答不上来时就会不耐烦,要孩子闭嘴。这个时候孩子潜意识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慢慢的问题少了,其实是求知欲减弱了。被孩子的问题问到回答不出时,正确的做法是千万不要觉得尴尬,而是和孩子一起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保护孩子乐于求知的天性,并且会让他/她知道书是好东西,要多认识字才能读更多的书。如果孩子的大脑被书籍占领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所以,送礼物挑带拼音适合他们读的书;聊天时,自然地引出问题并告诉他们哪本书里会有答案;当着孩子的面,我们自己多读书多看报也是好的引导方式。一旦孩子爱上了安静阅读,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汀若就是经常因为恐龙的问题把爸爸妈妈问倒,然后我们再一起阅读《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才激发起她学习古生物知识的兴趣,这个学期初选定杂志时,她自己一股脑挑选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动物奇迹》《探索地理》并能认真阅读,现在还立志长大要做古生物学家。读书习惯的养成,真的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也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实还有一点感触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具有社会责任感。很幸运,作为家长我非常赞同朝凤路小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达人,向善向美”。这句话是多么有温度、有情怀啊!我们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是属于世界的。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具有远大胸襟,具有社会责任,具有仁爱之心。将来我们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孩子不仅能使个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边的人向善向美,使这个世界向善向美。用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话讲,这就是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拥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学校就读,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与的关爱和公正,给了孩子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今后能和更多的老师、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种种,让所有家长都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共同快乐成长!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7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8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些赋予时代的责任和召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该如何保持定力,不忘初心;该如何从日常本职工作、常态学科教学去深挖其中的育人价值呢,以下谈谈个人浅见:

1、优化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保持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2、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深挖学科物理学史、实验探究等的`育人价值,以学科活动为载体做实学科课程育人;

3、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和发生过程,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中精准诊断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接受力,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科德育工作实效。

平台助成长,交流生动力,感谢工作室的引领与鞭策。学无止境,合作方能共生,才会共赢,愿在工作大家庭幸福快乐成长。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9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这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我担任辅导员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我发现,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场,也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相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0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1

如果说班级是小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大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在班级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这样最能去“立德树人”,也最能让们一步一个成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如果被老师“事无巨细”地代替,肯定会在“好心”中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的欲望。

也许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可是实际有的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每个学生“削”铅笔这样的事也包办了,认为孩子“玩”转笔刀多危险啊,更不说铅笔刀、剪子,都被他们列入“危险品”准备管制到小学毕业!至于用大扫帚等卫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师包办了。这样孩子虽说能“专心学业”,但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蔑视“体力劳动”,而这样的老师,若有事请假,其班上卫生多次脏乱,有些孩子作业也不做了,等着老师来“转”铅笔呢。恰当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放开你的手。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适当的鼓励不可少。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因此,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纸片放进垃圾箱时,老师都应及时表扬。当孩子面临困难时,老师能给他的最有效的帮助是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他向你求援时,不要急于动手帮他,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为每个孩子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始时孩子缺乏做的勇气,老师不妨先让孩子在班里扮演一些“实习”者的角色,如负责分发一下作业,互相检查一下读书背书……甚至鼓励一些孩子“实习”小老师给老师或别的孩子“讲”思路等等。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教导孩子要有责任心。孩子只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勇于承担后果,才可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因此,事情无论大小,老师都应该从细节教育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做到有始有终。如果孩子对某事提出承诺,老师必须要求他言而有信;如果孩子犯了错或闯了祸,老师先别急于为“批评定论”,一定要先让孩子自己出面解决。

孩子要想有一定责任心,必须要求他们在班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还可以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并可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可以在同伴中树立威信,使孩子增强自信心,真可谓是一举几得的事。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2

来到武大的日子,在深刻领会各位名师的讲座精神之后,更加坚定了在平凡岗位上静下心来教书,潜心育人的执着信念。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坚持言传身教,思想育人,榜样带人。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是关键环节,我们人民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

树木易,树人难。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

我深知,要培养学生务实的生活态度,朴实的品质、扎实的知识,就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名师们所提出的理念,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3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的同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内向,自卑、懦弱、倔强;有的爱动、喜欢打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听了吴金林老师“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讲之后,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上的喂养,注重环境的熏陶教育。

目前儿童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儿童读物的内容令人堪忧,暴力,色情充斥其中,与儿童的纯净的心灵相悖,与我国宣扬的优秀传统观念相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应当深入挖掘我国的经典国学,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用优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响孩子,当孩子喜欢国学和古典音乐的时候,孩子就会远离低俗和肤浅了。

学习国学经典16字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对我的触动很大,当吴金林老师问“是先理解再背诵,还是先背诵再理解”时,我还很坚定地认为是前者对。经过吴老师的提点,我才意识到我错了。其实我们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真理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真理,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国学经典,让孩子们茁壮地成长。

在此我真诚地向吴金林老师以及为本次讲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真心希望这样好的经典教育方法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4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作为教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作用地位更大更高。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做到举止文明,庄重自持。教师的礼仪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规范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良好做法。最后,教师的要加强自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不止在学校,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之外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以自己毕生的道德实践维护教师的高尚职业形象和荣誉。

四、教师应充实自身教学知识

曾经有位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教师总是用自己已学的固定的知识来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思进取。他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思考,没错,教师不应该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应该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我相信,我们教育者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拼搏,一定会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的。

四、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我们要学习孟二冬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种可贵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6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让教师头痛的大多是学生的不听话,是学生的捣乱,是家长的不配合,是领导的不理解,是社会的舆论。诸如种种,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用教师们的话来说,那真是无尽的辛酸,无穷的烦恼。可是,我们试问一下,我们的爱付给学生了吗?我们对每个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吗?

“老师好!”一声稚嫩的童音说出这句话,会让我们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人就那么少呢?其实,仔细想来,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

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并能够用爱的眼睛和心灵面对每一个孩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著名教育家马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离不开爱。孩子们走进小学,就像一条涓涓的小溪流进了欢乐的海洋,从此由家庭迈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此时,老师一声声亲切的话语,一下温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是一个微笑,都会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学习《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的讲话材料,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在今后要不断扎实学识,以仁爱之心,积极争做幼儿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

今后工作还要养成习惯于观察幼儿的主动意识,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结合理论加以思索、分析、总结,找出隐藏在现象后的实质。这种观察分析,会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长反映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正确地解决处理班里问题、纠正或发扬幼儿的优缺点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我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我园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在一线教师中,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我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儿。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

总之,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将从幼儿的成长中得到收获。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8

xx月xx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气力。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毕生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19

近日,我学习了《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0

如果说班级是小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大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老师,在班级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这样最能去“立德树人”,也最能让孩子们一步一个成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如果被老师“事无巨细”地代替,肯定会在“好心”中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的欲望。

也许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可是实际有的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每个学生“削”铅笔这样的'事也包办了,认为孩子“玩”转笔刀多危险啊,更不说铅笔刀、剪子,都被他们列入“危险品”准备管制到小学毕业!至于用大扫帚等卫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师包办了。这样孩子虽说能“专心学业”,但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蔑视“体力劳动”,而这样的老师,若有事请假,其班上卫生多次脏乱,有些孩子作业也不做了,等着老师来“转”铅笔呢。恰当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放开你的手。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适当的鼓励不可少。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因此,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纸片放进垃圾箱时,老师都应及时表扬。当孩子面临困难时,老师能给他的最有效的帮助是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他向你求援时,不要急于动手帮他,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为每个孩子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始时孩子缺乏做的勇气,老师不妨先让孩子在班里扮演一些“实习”者的角色,如负责分发一下作业,互相检查一下读书背书……甚至鼓励一些孩子“实习”小老师给老师或别的孩子“讲”思路等等。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1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2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促进教职工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11月18日下午,由校工会主办的重庆工商大学“共同的家园 共同的梦想 共建工商大”第十二届教职工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决赛在博智楼7200报告厅如期举行。校党委书记李春茹,校长孙芳城,党委副书记孟东方,党委副书记周航,党政办、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各二级单位的师生代表等近300人观摩了比赛。

本次演讲比赛分两轮进行,11月16日下午,在学校教职工活动中心来自23个部门工会推荐的23名选手进行了演讲比赛预赛,其中10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现场,10名选手围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主题,用自己切身体会或身边模范教职工的先进事迹,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的为师之道,传播正能量,展现了重庆工商大学教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呕歌和弘扬了教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师德风范。选手们通过以小见大、有论有据、跌宕起伏的典型事例,采用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昂的语气语调,利用小道具、小图片或背景音乐作为辅助,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平凡、真实、感人的故事。现场观众深受启迪和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再次受到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的一次教育。

五位专家评委和各部门工会选派的24位大众评审从仪表仪态、演讲内容和演讲技巧等方面对选手进行评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财政金融学院范乐乐演讲的《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摘得本次演讲比赛决赛一等奖;机关行政工会税月演讲的`《不忘初心 以爱的名义前行》、机关党群工会黄倩演讲的《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环境与资源学院吴虹演讲的《师者,爱与奉献同行》荣获二等奖;商务策划学院郑娴演讲的《初心的力量》、派斯学院汲春园演讲的《传递正能量 指引前行路》、数学与统计学院余思云演讲的《不忘初心 不负韶华 立德树人》、管理学院王瑞临演讲的《师之道》、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乂萌演讲的《上所思,下所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李菁演讲的《青春摆渡人》荣获三等奖。

专家评委包晓玲教授从审题立意、参赛态度、演讲技巧等方面对演讲比赛进行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同时也为选手们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她鼓励和提醒青年教职工,要珍惜演讲比赛这个平台,加强学习锻炼,加快成长的步伐,以先进教职工为榜样,“守一种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立德树人”,“不忘初心”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为我们“共同的家园 共同的梦想 共建工商大”作出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3

时间过得好快,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4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5

如果说班级是小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大班级。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在班级生活、学习或劳动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这样最能去“立德树人”,也最能让们一步一个成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人”。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如果被老师“事无巨细”地代替,肯定会在“好心”中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的欲望。

也许道理很多老师都明白,可是实际有的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每个学生“削”铅笔这样的事也包办了,认为孩子“玩”转笔刀多危险啊,更不说铅笔刀、剪子,都被他们列入“危险品”准备管制到小学毕业!至于用大扫帚等卫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师包办了。这样孩子虽说能“专心学业”,但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蔑视“体力劳动”,而这样的老师,若有事请假,其班上卫生多次脏乱,有些孩子作业也不做了,等着老师来“转”铅笔呢。恰当的做法是,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放开你的手。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适当的鼓励不可少。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因此,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纸片放进垃圾箱时,老师都应及时表扬。当孩子面临困难时,老师能给他的最有效的帮助是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他向你求援时,不要急于动手帮他,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为每个孩子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始时孩子缺乏做的勇气,老师不妨先让孩子在班里扮演一些“实习”者的角色,如负责分发一下作业,互相检查一下读书背书……甚至鼓励一些孩子“实习”小老师给老师或别的孩子“讲”思路等等。

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教导孩子要有责任心。孩子只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勇于承担后果,才可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因此,事情无论大小,老师都应该从细节教育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做到有始有终。如果孩子对某事提出承诺,老师必须要求他言而有信;如果孩子犯了错或闯了祸,老师先别急于为“批评定论”,一定要先让孩子自己出面解决。

孩子要想有一定责任心,必须要求他们在班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还可以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并可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可以在同伴中树立威信,使孩子增强自信心,真可谓是一举几得的事。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6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如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如何抚平坎坷;或情感体验坊,给盲人充当拐杖;或面对人格名誉、国格尊严受到践踏时,该如何正视践行行为;等等。这样活生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让学生走近生活,学得真实而轻松,德育课不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生活化”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碰撞……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7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如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如何抚平坎坷;或情感体验坊,给盲人充当拐杖;或面对人格名誉、国格尊严受到践踏时,该如何正视践行行为;等等。这样活生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让学生走近生活,学得真实而轻松,德育课不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生活化”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碰撞……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8

在生活中,大家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大家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让教师头痛的大多是学生的不听话,是学生的捣乱,是家长的不配合,是领导的不理解,是社会的舆论。诸如种种,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用教师们的话来说,那真是无尽的'辛酸,无穷的烦恼。可是,我们试问一下,我们的爱付给学生了吗?我们对每个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吗?

“老师好!”一声稚嫩的童音说出这句话,会让我们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人就那么少呢?其实,仔细想来,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29

听名师讲座有感:立德树人

来到武大的日子,在深刻领悟各位名师的讲座精神之后,更加坚决了在平凡岗位上静下心来教书,潜心育人的执着信念。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坚持言传身教,思想育人,典范带人。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打算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力量,而是你的态度。”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是关键环节,我们人民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务实的态度。

树木易,树人难。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训练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需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敬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气,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

我深知,要培育学生务实的生活态度,朴实的品质、扎实的学问,就必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名师们所提出的理念,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足的教师。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0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1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从来不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从来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是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首先我们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我们就辅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有时还给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尽量不告诉他怎么解决,先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最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便会在心理上得满足,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最后,我们还注重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我们从不轻易否定,而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我们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我们都会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对孩子从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重让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我们每次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我们也会对他多鼓励少批评。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2

近日,我学习了阳江市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本——《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3

《立德树人》这本书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发的,对于我们这些乡下娃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儿,尤其对于爱看书的我来说,更是高兴万分的事。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手不释卷地读起来。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知识无穷无尽。例如有孔子、郭沫若、聂耳……让我最为诧异的是孔子连吃东西要按照五谷之类什么的。而我呢,管他什么礼仪啊。只要菜一上桌,我就朝我最爱吃的东西进攻,不一会儿菜就被我一扫而光,而妈妈则生气地盯着我。

当我读了《立德树人》之后,我的脸就像苹果一样红了。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能这么没礼仪了。还有当我读到冯玉祥挨饿买肉给父亲时,我的脸更红了。里面讲了:在冯玉祥父亲当官的时候,父亲因病被罢免,刚好在兵营的名额还差一个,父亲就让冯玉祥去当兵。众所周知当兵是十分辛苦的,每天都要高强度地训练。看着自己的儿子瘦削的身体,父亲心如刀割,于是凑了点钱让他去买点东西吃。但是冯玉祥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想退回给父亲又怕父亲骂;不退回去,又觉得不安心。于是他把钱存下,慢慢的把钱存够,他就请了两天假买了两斤肉回家。父亲碰巧不在,他就先把肉炖的香香的等父亲回来,想给父亲一个惊喜。

父亲回来后问他这肉从哪里来?冯玉祥不紧不慢地说:“这肉不偷不抢,您只要放心吃就行了。”父亲还是不肯吃,他只能把事实告诉父亲,父亲激动的抱住了他……

而我呢,和冯玉祥相比,真是差个十万八千里啊。而今,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礼仪,什么叫做父爱,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都是读了《立德树人》才有的感悟。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4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要做到立德树人,就要立师德、铸师魂,以德立教。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教师这份职业责任重大又充满了艰辛。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关乎全人民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社会的未来间接掌握在教师手中。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对教学工作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以待遇对待工作,要做到不图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教师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担当重任。

二、尊重并热爱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随便呵斥学生。只有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要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书育人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要时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做到给予特别的关心,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并要注意观察学生细微之处的良好改变,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才能去教书育人、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成才,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焦点和榜样,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修品练功,努力提高自我修养,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时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平时要做到两个凡是: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四、积极进取、钻研业务

作为教师,要做到精通教学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不误人子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准确解答,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有可能让学生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不同,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要自觉坚持学习,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业务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开辟新教法,做到诲人不倦、精益求精,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到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树木易,树人难。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用扎实的学识浇灌人,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35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中,让教师头痛的大多是学生的不听话,是学生的捣乱,是家长的不配合,是领导的不理解,是社会的舆论。诸如种种,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用教师们的话来说,那真是无尽的辛酸,无穷的烦恼。可是,我们试问一下,我们的爱付给学生了吗?我们对每个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吗?

“老师好!”一声稚嫩的童音说出这句话,会让我们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人就那么少呢?其实,仔细想来,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

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并能够用爱的眼睛和心灵面对每一个孩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著名教育家马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离不开爱。孩子们走进小学,就像一条涓涓的小溪流进了欢乐的海洋,从此由家庭迈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此时,老师一声声亲切的话语,一下温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是一个微笑,都会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