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2024/05/2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篇1

每当捧起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心里总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再次领略到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感受到了李老师身上那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李镇西老师说得真精彩!“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对学生的教育自然要顺畅得多了。平时工作中,我也比较注重和学生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积极寻找和他们共同的爱好。

学生爱踢足球,我不懂,大课间就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踢;学生喜欢绘画,我就在作业的评语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们,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尽量在每节课前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乐、学习都很轻松。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参加学校“金牌主持人”大赛,下午就要比赛了,可两个人的即兴问答环节还没有准备,于是午饭后,我带着他们一起紧张地研究即兴问答的题目。我们讨论、记录、分工,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个中午。虽然最终比赛结果不够理想,但后来小淳在日记里写道:没想到老师会和我们一起准备比赛,真让我感动。老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触动到了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谈及当前语文教学,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语文高效课堂。参加省级赛课,利用提前编辑好的“程序”课顺利拿到一等奖,获得了各级领导和老师的赞扬,但学生的反应却是紧张,谨慎,不敢自由发挥。当去天津参加国家级赛课时,李镇西老师大胆采用自己的日常教学风格,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也作为课堂平等的一员参与讨论,课堂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

课后,很多争议的声音传来,有的说这课堂不像语文课,有的质疑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体现等等,但上课的学生们却欢呼: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这堂课真正体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课的好坏,我认为应该是以学生的收获来判定。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才是关键。这也是我正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会教学,而且要教会学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渗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学生阅读,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想起今年广东高考的满分作文试卷,无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教育的路上,充满坎坷,但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享受教育、执着于教育、沉下心来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中人”。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李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他说这是我30年从教经历的全程写真。

李老师这绝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个个“荣誉”的堆砌,不,该书首先是真实地展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级活动,一次次心心相印的灵魂交融,一次次山穷水复的踌躇迷茫,一次次峰回路转的绝处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叹息发轫深省的失败教训——对真诚的教育者来,这些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李老师说:“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李老师说得多好呀。这颗童心的“纯粹”实际上就是叫我们不为社会世俗所纷扰,不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为利益受损而丧气,要将教育当成一种信仰。看看当前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做?多数老师只是将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不过,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谋生手段。因为人们毕竟逃脱不了现实与生活。)。有多少人不计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成是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们要想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快乐感的话、仅仅这样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难很难。

从教之初,当踏上讲台的那时是多么的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心里有点太多的梦想想要实现,有高远的目标想要追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心中种种美好被无情撕得支离破碎。时光流逝是真凶?残酷现实是元首?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谁是真凶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叶,重新抚平那累累伤痕。看见《我的教育心》后我心为之一动。读完此书,心中思绪不禁汹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怎样才能让自己职业疲倦之心重新点燃新的希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要保持一颗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远永远。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们有时候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我们当初的出发的目的。找回当初出发的原点,认准我们前行的方向,带着一颗纯粹的童心,怀着憧憬与理想,让我们重新上路。我从这些朴素文字里,看到一个成功者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体验成长乐趣,就可以拥有一颗快乐之心!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李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他说这是我30年从教经历的全程写真。

李老师这绝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个个“荣誉”的堆砌,不,该书首先是真实地展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级活动,一次次心心相印的灵魂交融,一次次山穷水复的踌躇迷茫,一次次峰回路转的绝处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叹息发轫深省的失败教训——对真诚的教育者来,这些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李老师说:“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李老师说得多好呀。这颗童心的“纯粹”实际上就是叫我们不为社会世俗所纷扰,不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为利益受损而丧气,要将教育当成一种信仰。看看当前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做?多数老师只是将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有多少人不计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成是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们要想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快乐感的话、仅仅这样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难很难。

从教之初,当踏上讲台的那时是多么的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心里有点太多的梦想想要实现,有高远的目标想要追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心中种种美好被无情撕得支离破碎。时光流逝是真凶?残酷现实是元首?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谁是真凶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叶,重新抚平那累累伤痕。看见《我的教育心》后我心为之一动。

读完此书,心中思绪不禁汹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怎样才能让自己职业疲倦之心重新点燃新的希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要保持一颗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远永远。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们有时候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我们当初的出发的目的。找回当初出发的原点,认准我们前行的方向,带着一颗纯粹的童心,怀着憧憬与理想,让我们重新上路。我从这些朴素文字里,看到一个成功者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体验成长乐趣,就可以拥有一颗快乐之心!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篇4

每当捧起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心里总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再次领略到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感受到了李老师身上那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李镇西老师说得真精彩!“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对学生的教育自然要顺畅得多了。平时工作中,我也比较注重和学生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积极寻找和他们共同的爱好。学生爱踢足球,我不懂,大课间就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踢;学生喜欢绘画,我就在作业的评语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们,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尽量在每节课前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乐、学习都很轻松。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参加学校“金牌主持人”大赛,下午就要比赛了,可两个人的即兴问答环节还没有准备,于是午饭后,我带着他们一起紧张地研究即兴问答的题目。我们讨论、记录、分工,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个中午。虽然最终比赛结果不够理想,但后来小淳在日记里写道:没想到老师会和我们一起准备比赛,真让我感动。老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触动到了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谈及当前语文教学,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语文高效课堂。参加省级赛课,利用提前编辑好的“程序”课顺利拿到一等奖,获得了各级领导和老师的赞扬,但学生的反应却是紧张,谨慎,不敢自由发挥。当去天津参加国家级赛课时,李镇西老师大胆采用自己的日常教学风格,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也作为课堂平等的一员参与讨论,课堂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后,很多争议的声音传来,有的说这课堂不像语文课,有的质疑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体现等等,但上课的学生们却欢呼: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这堂课真正体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课的好坏,我认为应该是以学生的收获来判定。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才是关键。这也是我正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会教学,而且要教会学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渗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学生阅读,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想起今年广东高考的`满分作文试卷,无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教育的路上,充满坎坷,但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享受教育、执着于教育、沉下心来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