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教师花传书》有感

2024/05/1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教师花传书》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教师花传书》有感 篇1

书中所提“教师的学习”的内涵,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从课堂上教师的身体动作来看,成熟教师举手投足都潇洒流畅,从不拖泥带水,教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拿手好戏”。这就是教师匠人的`一面。但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是靠匠人的技能就能完成。教师工作的另一面,即如何设计教学、选择教材内容、了解儿童发言的意义等,都需要复杂的、高度的认知判断才能达成,这就体现了教师作为专家的一面。

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

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面对的学生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教师的知识发展也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这个职业就决定着我们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修炼、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薄薄一本《教师花传书》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慢慢品味。

读《教师花传书》有感 篇2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习。”日本作家佐藤学先生的《教师花传书》走进了我六月的阅读生活。

这本《教师花传书》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一一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教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因此,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贯穿全书的思想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拥有"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

这是因为,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即从以教师的讲授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L童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教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教学技术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教师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得以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完完全全接纳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形成课堂中对话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语言,走进他们的情感。我总觉得我的倾听与讲课同等重要,所以我愿意切实关注学生有声的或是无声的语言,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读《教师花传书》有感 篇3

《教师花传书》一本名字很奇怪的书,是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的著作。初听名字以为很有艺术韵味。继续翻看才知道本书名字来自15世纪日本的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书只有一百多页,不算厚,分为三大部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我所遇到的教师们、教师生涯。

读书的时候最初的章节感觉有些拗口,其实慢慢读下去。我更愿意将书本的中的教育理念归纳为“转变'二字。书中提到了许许多多教师的例子、名校的'例子都是由信任“协同学习'理念开始。

我也收获了以下两大方面的转变启示: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课堂教学',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教师研训'。

一、课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在佐藤学教授所提及“

妙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一节“好课'的亮点,从最初关注教师的个人水平、课堂的设计等等到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是否成功。

①教态的转变

课堂上教师的教态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精彩的课我们从来都是关注文本解读技术、导入技术、理答技术等等。但是在“协同学习'的课堂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看着孩子,而是坐着上课,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②语言的转变

书本中所强调的协同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说话非常少,而是由学生发言。教师最多的是点名,只在学生讨论遇到梗阻时进行提示,引导他们回到文本之中反刍。说的最多的话语也许就是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聆听的转变

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发言,更要读懂学生的心。从学生发言的状态声音判断学生的性格、状态,从而鼓励她更好地发言。

④站位的转变

协同学习中教师的站位不是固定于讲台上的,而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变化。对于经常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拉开一定的距离。而对于羞于表达的孩子老师要通过缩短距离、肢体动作增强孩子的安全感,鼓励其大胆发言。

二、教研从“专家至上'到“人人为师'

在《教师花传书》中,佐藤学教授提出构建教师“同僚性'的理念,即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在听课的时候要关注这堂课中我所能学习到的东西。

①听课的转变

听课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家的姿态而是以学习者姿态,观察课堂中学习真正在哪一处发生。仔细探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能爱上学习,畅所欲言。

②评课的转变

之前经历过很多评课,有被别人评也有自己评别人,受到过表扬也得到过批评。从自己的成长来说,对于青年老师的课堂其实更渴望得到的是大家的肯定。后续在听课的时候,我也不再纠结细小之处,而是要发现每一节课的优秀之处。

读《教师花传书》有感 篇4

须培育“妙花的种子”!我们绝大部分教师追求“花”,而对花的“种”却视而不见,明明只有通过长期的研修培育“种子”才能得到的花,却被“花”迷失了双眼,失去了培育“花”令其绽放的“意识”。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成就“妙花”的事业,须要培育“妙花”的种子。而教学的妙花是教师长期的修养与钻研的结晶。

“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的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使自身的日常实践更加知性、更具创造性,从而达成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并最终实现成为“学的专家”的自我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