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业务流程上的操作员都是一个微小的风险点,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银行每一个员工。
柜面业务是银行经营中风险案件的高发部位,如果在治理中出现偏差,风险隐患将无处不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不好,就可能带来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和发展影响。因此,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适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要尽量降低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管人、管章、管账、管库。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
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一要树立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二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
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
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
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
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业务流程上的操作员都是一个微小的风险点,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银行每一个员工。
柜面业务是银行经营中风险案件的高发部位,如果在治理中出现偏差,风险隐患将无处不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不好,就可能带来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和发展影响。因此,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适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要尽量降低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管人、管章、管账、管库。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
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一要树立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二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
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
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
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
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我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全行展开的内控制度学习,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建行的一名新员工,我深刻体会到合规意义重大。现在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合规经营的认识理解
1、合规经营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能为银行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2、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3、合规经营是银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经久不衰。
二、对今后在工作中加强合规意识的要求
1、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觉得有些规章制度在束缚着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和广大客户的权益的能力。思想教育要到位就是让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真正营造“依法合规,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促使我们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自觉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合规操作到位。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所以一是管好自己。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在工作中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对自己经手的复核和授权业务警惕性负责并追问到底。坚持规范流程,流程制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人制代替流程制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稳健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
通过认真学习《员工从业禁止若干规定》和《柜面业务操作禁止性规定》,增强了本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激发了遵纪守法的热情,提高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我们广大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抓整改、强内控、零违规”,自发地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遵纪守法,严以律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争做遵规守纪的建行人,为实现建行持续稳健经营、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贡献力量。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关于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相关培训,公司已经组织参加多次,作为在区域担任业务部门的人员而言,操作风险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但是如果说已经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各项情况,恐怕也很少人敢这么说,通过本次培训,可以说让区域各个岗位的员工再一次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关于操作风险从历程到实际应用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原本在脑海中关于操作风险知晓但并不精通的一种概念。
从理论上总结,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内外勾结)、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
其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显然,操作性风险不能等同于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有统计显示,操作性风险占总数的比例为70%。正如前面所述,这种将操作风险狭隘地定义为操作性风险的做法,往往会使得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覆盖所有的操作风险,从而使以银行为主的相关金融机构难以防范那些突发事件的冲击。
特此也参考了一篇华夏银行关于“探寻当前商业银行打操作风险的发案规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操作风险发生最为频繁的情况的几个特征作了一个分析,认为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这里想就本次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公司轿车业务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通过华夏银行开展的以授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案件专项治理集中核查。发现审查审批环节是仍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最大的环节,其中担保措施不到位又是突出风险点。
(一)风险的“点概率”高。一些会计等日常业务的操作风险具有“点概率”为零的特征不同,授信业务各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风险点控制不当,均可能独立导致风险。例如客户经理贷前调查不实、未双人实地核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放款环节未严格落实贷审会决议、抵质押登记未办妥等。
从这一点来看,目前正对此项操作风险的控制,我们公司在轿车业务部上一方面已经采取了由评审对于客户经理质量进行把关的方式来监督客户经理贷前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及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的内部检查从区域层面进一步对过去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除此以外,目前的正常类贷后检查通过与客户电话沟通以及调取客户最新的信用报告并逐一查看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和实质的检查,避免检查流于形式。
最后,就抵押登记真实性而言,已经针对所有抵押车辆按月进行查询,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控制了相关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我公司已经设置了独立的放款审核部门,进行日常的结算和放款操作,针对与制度不符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相关上级部门的事件报告单或者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会议纪要等作为放款的要件,不可能发生未按正常流程或合规手续进行放款的情况。当然,目前也有存在不足之处,包括虽然通过评审来监督客户经理的工作,但是评审的相关工作却没有途径进一步进行检查和约束等。但是整体而言,在我公司目前的相关环节中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二)可计量但具隐蔽性。授信业务中银行与客户间的合同标的金额是确定的,因此可能损失的单笔最高金额是可计量的,但又具一定隐秘特征。在初始阶段,可能就是一些违规问题,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风险,但当这些违规问题潜伏至还款或追偿阶段,就可能演变为合同文本在法律效力上的不足,进而造成贷款损失。
针对这一点,随着我们业务的进行,从业务开展至今已经修改过较多版本的合同,目前所使用的合同版本中基本已就贷前、贷时、贷后相关情况,权利义务等作了相当明晰的说明和解释,从目前后期的还款及不良资产清收情况看,并未发现相关条款的法律效应所导致的贷款损失。
(三)可预警性。授信业务风险一般事先有征兆,有预警信号,突发性较弱。银行可以依照一定的制度、方法和程序,通过对借款人、保证人及担保物状况的严密监控,以及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跟踪分析等,对风险做出及时识别与预警。
很多人将操作风险等同于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这种认识误区往往会导致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操作风险管理知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进而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恰当地赋予内部审计部门。
这种情况在国内银行业中绝非少数。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首先,从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评价与监督环节。也就是说,该部门的职责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而不是直接参与风险管理。如果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就会造成该部门职责上的冲突,形成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情况,导致风险管理事实上的失效。
其次,国外的风险管理实践表明,有效的风险管理既需要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也离不开各业务部门的支持。惟有此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将操作风险管理单独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并认为与其他部门无关,从而将其他部门排除在外,只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专业性的低下,很多专业行的风险隐患及有可能因此而无法被发现。最后,根据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范畴。
因而,操作风险管理也将涉及许多部门,如安全保卫部门、科技部门、后勤事务部门等。这就难免出现部门之间需要协调的情况。显然,这仅靠内部审计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国外的银行往往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涉及操作风险的部门组成,以对一些跨部门的问题进行协调。从上述情况来看,那种认为“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的错误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四)可缓释性。会计业务风险一经暴露,往往损失难以挽回,而对于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银行通常可采取展期、借新还旧、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将风险缓释、后移,并通过以资抵债、资产转让等措施进行处置与化解。
结合上述情况,防范操作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包括员工的操作风险观、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操作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银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本行的主要操作风险所在。
第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和完整、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只注重单一风险管理,而应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
第三,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应机制。第四,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实行内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依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指引》规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业务部门是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以人为本,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与管理,从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由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分析看出,人员因素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操作失误、有章不循、服务意识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因而我支行一直将会计人员管理作支行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做到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部门监督相结合,合规操作,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1、注重培训工作,使新员工操作风险发生机率大大降低
我支行会计队伍的特点是年轻员工比例大,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不足,防控风险的意识稍显薄弱。为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师父代徒弟的形式,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授业务易发生的风险防范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警示的目的,来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将分行会计处下发的风险提示、总分行下发的案例编卬成册,组织员工进行深入的分析学习,并引导员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强化员工的是非观念,让新员工明白这样做会产生的后果,以及相对应所带来的损失,以降低新员工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方式,保证我们新上岗员工在上岗前就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表现在上岗后差错率低,柜员成长快,发生操作风险的机率低。
2、岗位设置与人员能力相匹配,潜在产生操作风险几率低。
一方而我支行从员工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几方而综合考量,按照新核心的岗位要求对各个岗位进行人员配置。另一方面我支行积极探索有效的业务培训形式,创新人员素质提升手段,针对新核心下新的操作模式对高柜岗、低柜岗、总会计等不同群体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了培训考核,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来看,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比较好的完成木岗位的职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降低了自身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3、坚持不懈抓员工思想建设工作,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
员工为本,支行从工作、生活、后勤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员工权益,免除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可以集中精力把好风险防控关口。同时,经常性观察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正确面对精神压力,并通过谈心等方式给予适时的心理上的辅导,真诚的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给予积极的建议,引导员工以阳光心态而对工作,防止职业倦怠现象岀现。经过努力,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去硬、能征善战的会计队伍。
目前,支行会计队伍相对稳定,员工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能够自觉抵御外界不良思想侵袭,从根木上消除了会计部位操作风险隐患。
二、推进内控建设,积极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1、实行不兼容职务分离控制,操作风险低
木行按照新核心的岗位设置要求,确定重要岗位和不相容岗位,强化岗位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岗位独立、相互制约的内控要求。本行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等。
2、实行分级授权审批控制,操作风险低
落实分行分级授权办法,对所有业务进行梳理,实行分级授权,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管理班子集体决策,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
3、突出总会计作用,有效降低了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我支行注重突出总会计作用,要求总会计实时复核高低柜员的业务,即使发现业务问题,疑问之处问清查明。这种实时而全面的业务监督至少可以在两个方而起到作用,首先对前台柜员形成强烈的被督促感,这能显著加强前台柜员的危机感,从而更加审慎的办理业务;其次,一旦发生业务风险,总会计的及时发现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4、实行岗位间相互制约监督,有效控制主管操作风险发生
一方而营业经理和总会计在高风险业务和特殊业务授权办理上相互监督制约;一方面主管行长对营业经理和总会计在高风险业务和特殊业务授权办理上监督控制,很好的抑制了主管自身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内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1、完善标准作业流程,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近期根据分行近期下发的抵质押品出入库等十三项风险节点,对照木支行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了梳理,。对其中一些流程进行了相应13的调整的同时,对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作业流程的标准化,更好的降低了了由操作流程所引发的操作风险。
2、落实高风险业务低柜集中处理以及高风险业务前后台分离制度,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产生于日常的操作与工作流程,当作业体制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矛盾时,操作风险产生的频率便会增加。近年来国内银行频繁爆发的临柜H业务操作风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旧体制下的作业流程与金融市场的新月异变化之间出现了矛盾,原有的内部控制适用性快速降低,操作风险顺势上升。近期分行下发的高风险业务集中由低柜处理,以及高风业务前后台分离制度,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视角,导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实施临柜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实现了低柜人员对高风险业务的集中的作业,一方而大大减少营业机构临柜业务人员触发风险的机会。所以,我支行根据制度要求,很快转变了支行作业流程,有效提高全行临柜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一方而提高人员的执行力。铁的制度与铁的执行力相适应,对上级行己有的制度包括行为排查、积分管理、风险例会、岗位交流、强制休假等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执行。另一方面完善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补充和完善案件防控相关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案件防控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奖有罚。诸如开展''万笔业务无差错”、''百日无差错"等易实施、易操作、易考核的活动,突出机制的正面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各层而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目前,引发操作风险的问题及对策
1、执行力不足问题
一是简单随意,理解上级政策不全而,执行有关操作规定不认真,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机械照搬,说一办一,形式上执行坚决,实际上消极怠工;三是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不推不动;四是笼而统之,工作不具体、不深入、不扎实,浅尝辄止,只讲原则话,不求精细化;五是虎头蛇尾,开始抓得很紧,后期疲疲沓沓,缺乏后劲,不能持之以恒。
对策:在编制''操作流程”过程中,重点针对在执行制度办法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把操作流程与各岗位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对每项业务、每个环节需要哪些岗位、涉及哪些人员、执行哪些流程、履行哪些职责都作了细致明确的规定,初步实现了操作上有遵循、执行上有责任、管理上有依据。
其次,把操作要求细化到流程中。为突出业务操作流程简便易行的实用特色,在设计流程时,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流程进行分别编制和分类管理,同时引入了操作图表。凡是有具体流程的,都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图以及所涉及到的各类业务文本,突出了指导性和直观性,使具体操作人员对整体业务流程有更加全而具体的认识和把握,便于各岗位人员学习和执行
2、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责任心
80员工由于队伍中后居多,暴露出的问题是缺乏责任感,关注自己的业务较多,不是站在整个支行的角度考虑问题,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交接的过程,只交接了业务木身,没有交代业务的风险环节点,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
AB对策:通过设置、岗,加强替代岗位的培训和锻炼,加强支行内部BA的轮岗,使替代岗柜员能够更好的承担岗位的工作;另外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团队精神,一项业务往往是大家都多关注一点,风险就可避免。一线本身工作节奏快、风险高、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高,作为管理者做法讲求方式方法,得到员工的认同,最大限度的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有归属感。同时,要辅之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员工,关爱员工,关心员工,营造家园氛围,增强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员工对新业务掌握不熟练
鉴于产品种类和业务范围日趋多元化,员工对新业务掌握不熟练,因而在工作中出现不能准确把握操作风险点的现象。
对策:在这方面,管理者要针对新业务新流程进行扎实有效的培训,采取晨会、风险分析会抽问、抽测、实操等方式,灵活机动地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使新员工真正学有所进,学以致用。
4、应变能力不强,易将操作风险扩大
有的员工遇到操作问题,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手忙脚乱,这样就容易把操作风险扩大。
对策: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和上报流程,遇突发事件要积极沟通能够,即使上报,控制事态的发展,缩小知情而。
5、系统风险上,存在职业倦怠苗头
一是系统需授权业务多,容易产生倦怠;二是新系统客观上,也存在操作风险。
对策:管理者应加强责任心,相互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即使学习下发的风险提示,做业务时加强自身审核判断,逐步适应新系统,降低由系统原因所产生的操纵风险。
6、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不够
互交流少,反馈不及时。
对策: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我支行将实施双线反馈一是柜员一一总会计一一营业科长一一主管行长传统直线的反馈方式;二是柜员或者总会计一一将营业科长或者主管行长快速的垂直的反馈机制。建立双线的自下而上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实现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的闭环管理,有助于即时发现和总结潜在的操作风险,形成操作风险的反馈改进机制。发现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管理意见,有效地促进操作风险识别分析水平的提高。
去年来,尽管我支行在营业柜台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按照总行关于打造现代银行的要求和其他兄弟行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总行关于有关工作要求继续努力工作,虚心学习兄弟行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做好操作流程等机制的补充完善工作,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证操作流程的贯彻落实,把风险防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关于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相关培训,公司己经组织参加多次,作为在区域担任业务部门的人员而言,操作风险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但是如果说己经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各项情况,恐怕也很少人敢这么说,通过本次培训,可以说让区域各个岗位的员工再一次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关于操作风险从历程到实际应用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原本在脑海中关于操作风险知晓但并不精通的一种概念。
从理论上总结,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内外勾结)、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
其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显然,操作性风险不能等同于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有统计显示,操作性风险占总数的比例为70%正如前面所述,这种将操作风险狭隘地定义为操作性风险的做法,往往会使得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覆盖所有的操作风险,从而使以银行为主的相关金融机构难以防范那些突发事件的冲击。
特此也参考了一篇华夏银行关于''探寻当前商业银行打操作风险的发案规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操作风险发生最为频繁的情况的几个特征作了一个分析,认为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这里想就本次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公司轿车业务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通过华夏银行开展的以授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案件专项治理集中核查。发现审查审批环节是仍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最大的环节,其中担保措施不到位又是突出风险点。
(一)风险的'点概率”高。一些会计等日常业务的操作风险具有''点概率”为零的特征不同,授信业务各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风险点控制不当,均可能独立导致风险。例如客户经理贷前调查不实、未双人实地核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放款环节未严格落实贷审会决议、抵质押登记未办妥等。
从这一点来看,目前正对此项操作风险的控制,我们公司在轿车业务部上一方而己经采取了由评审对于客户经理质量进行把关的方式来监督客户经理贷前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及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的内部检查从区域层面进一步对过去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除此以外,目前的正常类贷后检查通过与客户电话沟通以及调取客户最新的信用报告并逐一查看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和实质的检查,避免检查流于形式。
最后,就抵押登记真实性而言,己经针对所有抵押车辆按月进行查询,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控制了相关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我公司己经设置了独立的.放款审核部门,进行日常的结算和放款操作,针对与制度不符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相关上级部门的事件报告单或者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会议纪要等作为放款的要件,不可能发生未按正常流程或合规手续进行放款的情况。当然,目前也有存在不足之处,包括虽然通过评审来监督客户经理的工作,但是评审的相关工作却没有途径进一步进行检查和约束等。但是整体而言,在我公司目前的相关环节中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二)可计量但具隐蔽性。授信业务中银行与客户间的合同标的金额是确定的,因此可能损失的单笔最高金额是可计量的,但又具一定隐秘特征。在初始阶段,可能就是一些违规问题,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风险,但当这些违规问题潜伏至还款或追偿阶段,就可能演变为合同文木在法律效力上的不足,进而造成贷款损失。
针对这一点,随着我们业务的进行,从业务开展至今己经修改过较多版木的合同,目前所使用的合同版本中基木己就贷前、贷时、贷后相关情况,权利义务等作了相当明晰的说明和解释,从目前后期的还款及不良资产清收情况看,并未发现相关条款的法律效应所导致的贷款损失。
(三)可预警性。授信业务风险一般事先有征兆,有预警信号,突发性较弱。银行可以依照一定的制度、方法和程序,通过对借款人、保证人及担保物状况的严密监控,以及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跟踪分析等,对风险做出及时识别与预警。
很多人将操作风险等同于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这种认识误区往往会导致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操作风险管理知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进而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恰当地赋予内部审计部门。
这种情况在国内银行业中绝非少数。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首先,从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评价与监督环节。也就是说,该部门的职责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而不是直接参与风险管理。如果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就会造成该部门职责上的冲突,形成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情况,导致风险管理事实上的失效。
管理部门,也离不开各业务部门的支持。唯有此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将操作风险管理单独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并认为与其他部门无关,从而将其他部门排除在外,只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专业性的低下,很多专业行的风险隐患及有可能因此而无法被发现。最后,根据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范畴。
因而,操作风险管理也将涉及许多部门,如安全保卫部门、科技部门、后勤事务部门等。这就难免岀现部门之间需要协调的情况。显然,这仅靠内部审计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国外的银行往往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涉及操作风险的部门组成,以对一些跨部门的问题进行协调。从上述情况来看,那种认为''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的错误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四)可缓释性。会计业务风险一经暴露,往往损失难以挽回,而对于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银行通常可采取展期、借新还旧、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将风险缓释、后移,并通过以资抵债、资产转让等措施进行处置与化解。
结合上述情况,防范操作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包括员工的操作风险观、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操作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银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木行的主要操作风险所在。
第二,构建全而风险管理模式和完整、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只注重单一风险管理,而应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依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指引》规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业务部门是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以人为本,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与管理,
从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由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分析看出,人员因素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操作失误、有章不循、服务意识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因而我支行一直将会计人员管理作支行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做到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部门监督相结合,合规操作,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1、注重培训工作,使新员工操作风险发生机率大大降低
我支行会计队伍的特点是年轻员工比例大,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不足,防控风险的意识稍显薄弱。为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师父代徒弟的形式,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授业务易发生的风险防范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警示的目的,来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将分行会计处下发的风险提示、总分行下发的案例编印成册,组织员工进行深入的分析学习,并引导员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强化员工的是非观念,让新员工明白这样做会产生的后果,以及相对应所带来的损失,以降低新员工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方式,保证我们新上岗员工在上岗前就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表现在上岗后差错率低,柜员成长快,发生操作风险的机率低。
2、岗位设置与人员能力相匹配,潜在产生操作风险几率低。
一方面我支行从员工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几方面综合考量,按照新核心的岗位要求对各个岗位进行人员配置。另一方面我支行积极探索有效的业务培训形式,创新人员素质提升手段,针对新核心下新的操作模式对高柜岗、低柜岗、总会计等不同群体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了培训考核,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来看,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比较好的完成本岗位的职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降低了自身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3、坚持不懈抓员工思想建设工作,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
员工为本,支行从工作、生活、后勤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员工权益,免除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可以集中精力把好风险防控关口。同时,经常性观察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正确面对精神压力,并通过谈心等方式给予适时的心理上的辅导,真诚的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给予积极的建议,引导员工以阳光心态面对工作,防止职业倦怠现象出现。经过努力,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去硬、能征善战的会计队伍。
目前,支行会计队伍相对稳定,员工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能够自觉抵御外界不良思想侵袭,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部位操作风险隐患。
二、推进内控建设,积极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1、实行不兼容职务分离控制,操作风险低
本行按照新核心的岗位设置要求,确定重要岗位和不相容岗位,强化岗位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岗位独立、相互制约的内控要求。本行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等。
2、实行分级授权审批控制,操作风险低
落实分行分级授权办法,对所有业务进行梳理,实行分级授权,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管理班子集体决策,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
3、突出总会计作用,有效降低了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我支行注重突出总会计作用,要求总会计实时复核高低柜员的业务,即使发现业务问题,疑问之处问清查明。这种实时而全面的业务监督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起到作用,首先对前台柜员形成强烈的被督促感,这能显著加强前台柜员的危机感,从而更加审慎的办理业务;其次,一旦发生业务风险,总会计的及时发现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
4、实行岗位间相互制约监督,有效控制主管操作风险发生
一方面营业经理和总会计在高风险业务和特殊业务授权办理上相互监督制约;一方面主管行长对营业经理和总会计在高风险业务和特殊业务授权办理上监督控制,很好的抑制了主管自身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内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1、完善标准作业流程,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近期根据分行近期下发的抵质押品出入库等十三项风险节点,对照本支行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了梳理,。对其中一些流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的同时,对13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作业流程的标准化,更好的降低了了由操作流程所引发的操作风险。
2、落实高风险业务低柜集中处理以及高风险业务前后台分离制度,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产生于日常的操作与工作流程,当作业体制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矛盾时,操作风险产生的'频率便会增加。近年来国内银行频繁爆发的临柜业务操作风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旧体制下的作业流程与金融市场的日新月异变化之间出现了矛盾,原有的内部控制适用性快速降低,操作风险顺势上升。近期分行下发的高风险业务集中由低柜处理,以及高风业务前后台分离制度,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视角,导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实施临柜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实现了低柜人员对高风险业务的集中的作业,一方面大大减少营业机构临柜业务人员触发风险的机会。所以,我支行根据制度要求,很快转变了支行作业流程,有效提高全行临柜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一方面提高人员的执行力。铁的制度与铁的执行力相适应,对上级行已有的制度包括行为排查、积分管理、风险例会、岗位交流、强制休假等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执行。另一方面完善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补充和完善案件防控相关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案件防控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奖有罚。诸如开展“万笔业务无差错”、“百日无差错”等易实施、易操作、易考核的活动,突出机制的正面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各层面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目前,引发操作风险的问题及对策
1、执行力不足问题
一是简单随意,理解上级政策不全面,执行有关操作规定不认真,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机械照搬,说一办一,形式上执行坚决,实际上消极怠工;三是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不推不动;四是笼而统之,工作不具体、不深入、不扎实,浅尝辄止,只讲原则话,不求精细化;五是虎头蛇尾,开始抓得很紧,后期疲疲沓沓,缺乏后劲,不能持之以恒。
对策:在编制“操作流程”过程中,重点针对在执行制度办法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把操作流程与各岗位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对每项业务、每个环节需要哪些岗位、涉及哪些人员、执行哪些流程、履行哪些职责都作了细致明确的规定,初步实现了操作上有遵循、执行上有责任、管理上有依据。
其次,把操作要求细化到流程中。为突出业务操作流程简便易行的实用特色,在设计流程时,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流程进行分别编制和分类管理,同时引入了操作图表。凡是有具体流程的,都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图以及所涉及到的各类业务文本,突出了指导性和直观性,使具体操作人员对整体业务流程有更加全面具体的认识和把握,便于各岗位人员学习和执行
2、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责任心
员工由于队伍中80后居多,暴露出的问题是缺乏责任感,关注自己的业务较多,不是站在整个支行的角度考虑问题,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交接的过程,只交接了业务本身,没有交代业务的风险环节点,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
对策:通过设置A、B岗,加强替代岗位的培训和锻炼,加强支行内部的轮岗,使替代B岗柜员能够更好的承担A岗位的工作;另外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团队精神,一项业务往往是大家都多关注一点,风险就可避免。一线本身工作节奏快、风险高、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高,作为管理者做法讲求方式方法,得到员工的认同,最大限度的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有归属感。同时,要辅之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员工,关爱员工,关心员工,营造家园氛围,增强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员工对新业务掌握不熟练
鉴于产品种类和业务范围日趋多元化,员工对新业务掌握不熟练,因而在工作中出现不能准确把握操作风险点的现象。
对策:在这方面,管理者要针对新业务新流程进行扎实有效的培训,采取晨会、风险分析会抽问、抽测、实操等方式,灵活机动地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使新员工真正学有所进,学以致用。
4、应变能力不强,易将操作风险扩大
有的员工遇到操作问题,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手忙脚乱,这样就容易把操作风险扩大。
对策: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和上报流程,遇突发事件要积极沟通能够,即使上报,控制事态的发展,缩小知情面。
5、系统风险上,存在职业倦怠苗头
一是系统需授权业务多,容易产生倦怠;二是新系统客观上,也存在操作风险。
对策:管理者应加强责任心,相互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即使学习下发的风险提示,做业务时加强自身审核判断,逐步适应新系统,降低由系统原因所产生的操纵风险。
6、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不够
在信息社会,各个基层单位、岗位间的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不够畅通,相互交流少,反馈不及时。
对策: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我支行将实施双线反馈一是柜员——总会计——营业科长——主管行长传统直线的反馈方式;二是柜员或者总会计——将营业科长或者主管行长快速的垂直的反馈机制。建立双线的自下而上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实现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的闭环管理,有助于即时发现和总结潜在的操作风险,形成操作风险的反馈改进机制。发现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管理意见,有效地促进操作风险识别分析水平的提高。
去年来,尽管我支行在营业柜台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按照总行关于打造现代银行的要求和其他兄弟行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总行关于有关工作要求继续努力工作,虚心学习兄弟行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做好操作流程等机制的补充完善工作,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证操作流程的贯彻落实,把风险防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业务流程上的操作员都是一个微小的风险点,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银行每一个员工。
柜面业务是银行经营中风险案件的高发部位,如果在治理中出现偏差,风险隐患将无处不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不好,就可能带来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和发展影响。因此,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适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要尽量降低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管人、管章、管账、管库。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
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一要树立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二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
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
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
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
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