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024/05/1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1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供给侧”改革时,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其实,不仅是经济改革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教师教育改革也要重拾工匠精神。

轻视工匠精神将导致“教学荒芜”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学稼、学圃”不以为然。孟子更将它称为“劳力”,断言其被“劳心”者统治。这并非“中国特色”。杜威曾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却共同地贬低技艺。柏拉图把手艺人安置于“理想国”的金字塔底层。亚里士多德把技艺称为“制作”,认为只是达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随着近现代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日益兴盛,人们对工匠技艺经验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教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却进行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说一些专家们常说的话,写一些学者们已经写过的文章。”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流派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故而,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上世纪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社会学、教育学的影响,都为技艺经验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书”。

这些学术思想资源包括:存在论层面,海德格尔对“用具透明性”的现象学描述;认识论层面,波兰尼对缄默知识与名言知识之关系的“冰山比喻”;语言哲学领域,赖尔对“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区分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处理”;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揭示的“实践逻辑”;在教育学领域,康纳利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等。

简言之,教育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作为艺术,它总有一些地方没有道理,总有一些地方不讲道理,也总有一些地方讲不出道理,教师只能靠技艺经验。

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为“教书匠”正名。匠,在汉语中并非只是墨守成规,而且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之义。我们反对墨守成规的教书匠,欢迎精益求精的教书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何谓工匠精神?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说,它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视产品为作品,努力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

由此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工匠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工匠精神。甚至于那些拥有某项绝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画圆、随手画地图、能用二十种语气说“你好”、能在开学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等,也体现了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2

看过《工匠精神》这本书以后感触很深,会让我有时候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在胖东来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东来学会了做人,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通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书中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书中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总结。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3

今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12天。他们深耕于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

周小燕在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在贺友直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专业、执着。

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4

看过《工匠精神》这本书以后感触很深,会让我有时候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在胖东来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东来学会了做人,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通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书中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书中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总结。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5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6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7

今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12天。他们深耕于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

周小燕在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在贺友直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专业、执着。

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

教师的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8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