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xx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为了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对我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篇课文最低阅读五遍,多则不限,读第一遍时,熟悉一下课文;第二遍读时,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遍读时,把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第四遍读文时,想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划上“波浪线”或“直线”,(同时要求所画的线条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再反复地读,如果能读懂的话,就在句子旁写上简单的体会,不懂的话就在句子旁边打上“问号”或是“△”,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第五遍读文时,要求学生深入地读,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几年来,我对这一届学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字是门楼,书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见写字的认真和美观是多么重要,再说学生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写字哟。
语文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好去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每篇xx学完后最后要写三种作业,另外学生每天的日记、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都要写不少的字。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作业习惯,他们的这些作业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在低段教学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词或是一篇课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在学生写字前,特别强调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人的坐姿,眼睛与作业本所保持的距离。在学生进入写字状态时,我在教室来回巡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姿势不对时,就写上提醒其注意。以上这些,是我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写字、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现在已取得的成绩是:班里大多数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再不用老师时刻提醒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了;大多数学生的字迹一丝不苟了。
成绩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少数学生的不足还是存在的。如班里还有极少数顽固性不做作业的学生,还有少数字迹潦草的学生,还有预习作业投机取巧的学生。存在着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还有个别学生中途生病,假期长达几个月。他们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本班学习习惯的要求。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不足,但我还是有信心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全体同学共同走向明天。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
xxxx年6月X日上午,有幸能参加澄迈县师训中心的蔡兴飞主任在白莲中心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作关于教师礼仪的专题讲座。蔡主任从服饰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三个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们懂得了作为人民教师,要注重形象,要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放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使我们深知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每个星期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上班会课,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 的内容,每次老师讲时,我都会认真听讲,课后思考老师讲过的话题。
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长期形成的。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联合,共同督促,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让我们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通过学习养成教育,我体会很多。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老师是我们的镜子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班主任老师的好形象被我们记在了心里,老师总是对我们很礼貌,时常以微笑的面容对待我们,因此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我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都让我们的内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中学生行为规范”,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可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着整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长期努力,需要我们在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我们进行行为规范练习,但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在我们中学生的内心里扎根发芽,这样我们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天气渐渐变得炎热了。近来常有些家长会对我们说:“老师请你帮忙多督促我的孩子多喝些水,他在家很不喜欢喝水,要多补充水分,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我说:“我们每次都会提醒孩子们去喝水,他们都有喝的,我会多关注的。”通过家长的提醒,我每次孩子们在喝水的时候,都特别注意他们的喝水情况。
后来我发现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还有的'水倒是倒得挺多,但是杯子里的水没有全喝了,而是乘老师不注意偷偷倒掉了。甚至有的孩子因为不喜欢喝热水,直接去接学校的生水喝。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我及时的对幼儿们进行了一起教育。通过小故事、图片等,让幼儿们了解到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补充水分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孩子喝水的习惯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如果没有去关注,它也随着时间、秒针一走而过,但是孩子喝水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但是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工作正是这样,说起来也许没多少大事,仔细想想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些在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让我们时刻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工作越做越好!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保罗盖蒂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是啊,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如果没有好习惯,那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我们也要养成适量看电视的好习惯。
以前,我很爱看电视,每天晚上,我总是抱着电视不放,可是看多了对健康也不太好。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我一吃完饭,作业马马虎虎地写完了,就开始看我的电视,那动画片一个接着一个,设计我目不暇接,一会儿吃口苹果,一会儿吃口饼干,别提有多悠闲了!只听见秒针滴滴哒哒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半,。妈妈催着说:“睡觉去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一边答应妈妈,眼睛一边瞅着电视,说:“我再看十分钟就睡。”妈妈信以为真,关上房门就睡了。我又接着沉浸在动画片中。在一段广告间,我看了看钟表,“妈呀,十点半了!”我吃了一惊。连忙关上电视,上床睡了觉。
第二天,闹钟响了,我按了一下,又接着睡了。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妈妈在喊我,我睁开眼睛看看钟表,都七点十五了!我一跃,跳下床,连忙洗脸刷牙,也顾不得吃早饭了,就赶忙“飞”到了学校。刚进班,也正好打上课铃,总算没迟到。这时,组长向我收英语作业,我一摸书包,呀,没带!这时,队长又发话了:“你今天没扫地,是要扣分的!”“都是电视惹的祸!”我心里气愤地想。
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都在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经过两个星期,我终于养成了早睡早起,适量看电视的好习惯。可是,没过几天,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妈妈说:“多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每天就睡几个小时,会影响你的正常发育的!”我暗暗下了决心:每天看电视就两个小时,睡觉要十个小时。渐渐地,我彻底摆脱了这个坏毛病。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是瓜熟而蒂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人生的旅途还很漫长,学习的道路更为艰苦,如果想要班上高峰,那么,就从小养成好习惯吧!让好习惯陪我们同行吧!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
每个星期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上班会课,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 的内容,每次老师讲时,我都会认真听讲,课后思考老师讲过的话题。
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长期形成的。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联合,共同督促,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让我们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通过学习养成教育,我体会很多。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老师是我们的镜子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班主任老师的好形象被我们记在了心里,老师总是对我们很礼貌,时常以微笑的面容对待我们,因此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我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都让我们的内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中学生行为规范”,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可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着整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长期努力,需要我们在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我们进行行为规范练习,但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在我们中学生的内心里扎根发芽,这样我们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自由活动时间无疑是孩子们的天堂,美丽可爱的抱枕几乎成了阅读前必争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开始不久,随着一阵惊呼声,我连忙向声源望去:只见那只企鹅抱枕,挂在了区角挂饰顶端的钢丝上,霖霖在一旁哭,寰寰急得赶紧伸手拿,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急得满头大汗,我连忙拿了一个小凳子,帮他们拿下,区角活动似乎又进入了正轨。
过了会儿,寰寰走过来说道:“老师,老师,企鹅又飞上去了。”我看着他眼中闪烁的狡狭,明白他是故意的,于是假装抱怨到:“这只企鹅真调皮,怎么又飞上去了。你去把它弄下来好吗?”寰寰端了一个小凳子,大步走去,爬上凳子,自信的伸出小手。够,够,再够,可是怎么也够不着。于是满脸疑惑的望着我说:“老师,为什么你刚才拿到了,我怎么拿不到呀?”我忍着笑,刚要开口,燕燕忙说道:“因为你没老师高呀!”寰寰视乎想到了什么,连忙又端来了一个小凳子重叠上,便向上爬。看着他摇摇晃晃的身影,我急忙要走去帮忙。突然有股力量阻止了我前进的步伐。侧身看去,康老师对我摇了摇头说,“没事,他们会想到办法解决的!”
是呀,没有尝试又如何能否定。没有经过挫折又如何能真正的成长。年龄的小常常牵制了我的情感及思维,怕他们受伤,怕他们沮丧,仿佛只有一切在我的视线下,一切困难为他们解决,一切的不定因素为他们排除,才得以安心。却忘了在更早以前,那跌跌碰碰和那早以褪去的,青青紫紫的伤痕,正是有了那些摔倒,才有了今日的稳步向前;正是因为不断的重复纠正,才有了牙牙学语成就了今天的滔滔不绝。可如今,我怎能瞻前顾后的阻止,他们尝试的权利,思考,进步呢?
望向寰寰,我静静地看着他,努力的一次次尝试着爬上,尝试着向上够。又一次一次的失败,有种似乎叫感动,又似感染的名词拨动了我的心弦。又有一群孩子去帮忙,叽叽喳喳的提出着自己的建议。霖霖说“还是不够,要再加高”;瑜瑜说“不行,不行,再高就爬不上去了。”;有人道“那怎么办呀?”;坤坤想了想说“我们再拿个抱枕,把他撞下来就可以了”燕燕疑惑道:“要是企鹅没撞下来,这个抱枕又挂上去了怎么办?”孩子们又陷入了片刻的宁静。
看到这,我也陷入了深思:真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只要我们放手,收获的会是惊喜;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耐心,只要放手,收获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
收理了思绪,再次望向那群不知放弃为何物的孩子。不知道他们已经尝试了多少方法,而屡败屡战的尝试着,努力着。只见寰寰找李老师借来了撑衣干,站在小凳子上,努力的够着企鹅。有的孩子扶着凳子,有的孩子在旁指挥着:“向上”,“向右点”,“对,再向右点。”,“呀,动了,再向上用点力。“飞下来了,飞下来了……”相拥,拍手,欢呼,跳跃,仿佛所有的动作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喜悦。我看到了那洋溢的自豪,那因为自信而更美丽的色彩。
这样的故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尊重孩子思考的权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害怕他们受伤害;就是没有耐心等待。殊不知,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它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探究的权利,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学习,生活应该是孩子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孩子的权利,我们无权剥夺!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创造,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功,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没错“思维的信心来源于自身成功的内在体验”,只有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更加独立,快乐的成长!
如果说课堂教育是你成长的阶梯,那么独立思考的空间,更是你自信、健康,成长的前提。给你独立思考空间,让你更自豪,信心。这个舞台是你的,由你做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
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新鲜事,学习的水平低,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作为他们成长阶段第一任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打基础的阶段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他们受用终生。
首先是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升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实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学会倾听,是其他各种水平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水平之一。不过,作为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到培养学生倾听水平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水平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听水平,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受益匪浅,对于老师来说,上课也轻松了了,又能提升课堂效率。
其次是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这对孩子会是受益无穷的。
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能够先让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理解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再次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水平
有明确的要求,即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养成准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具有一定速度。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我坚信,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刻苦认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更加整洁、规范、美观的字来。
最后是养成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激发兴趣,写自己所想,表达自己的思想。
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使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所以教师要准确引导,并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这样学生的兴趣浓了,写话的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良好的习惯也将成为他们一生学习的法。我们需要在语文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但对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理解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理应结合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实行实践。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大队部开展学生德育行动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开学初我校大队部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学校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卫生部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班干部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
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但仅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水平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相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但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理应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以前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能够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能够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协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即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增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实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水平。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持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所以,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个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来说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持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实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20xx年6月X日上午,有幸能参加澄迈县师训中心的蔡兴飞主任在白莲中心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作关于教师礼仪的专题讲座。蔡主任从服饰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三个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们懂得了作为人民教师,要注重形象,要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放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使我们深知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天气渐渐变得炎热了。近来常有些家长会对我们说:“老师请你帮忙多督促我的孩子多喝些水,他在家很不喜欢喝水,要多补充水分,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我说:“我们每次都会提醒孩子们去喝水,他们都有喝的,我会多关注的。”通过家长的提醒,我每次孩子们在喝水的时候,都特别注意他们的喝水情况。
后来我发现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还有的水倒是倒得挺多,但是杯子里的水没有全喝了,而是乘老师不注意偷偷倒掉了。甚至有的孩子因为不喜欢喝热水,直接去接学校的生水喝。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我及时的对幼儿们进行了一起教育。通过小故事、图片等,让幼儿们了解到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补充水分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孩子喝水的'习惯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如果没有去关注,它也随着时间、秒针一走而过,但是孩子喝水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但是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工作正是这样,说起来也许没多少大事,仔细想想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些在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让我们时刻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工作越做越好!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
文明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明要求更高。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素质高、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去年六月,东南大学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绩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原因很简单,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
文明礼仪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我们全面提高。因此,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我们小学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该自觉做到尊师守纪,举止文明,注意礼貌,重视卫生,改正不良行为,做到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起床、锻炼、集会、就餐、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吃好饭、写好字、语言文明优雅,认真思考并做好这些并非小事的小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坚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应该持之以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文明礼仪、做三好学生,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成为懂文明礼仪的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在此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良好的文明礼仪的种子带到千家万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文明公约,普及生活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校园,增强我们的文明礼仪修养,促使我们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做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文明的学生。
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学到不少的文明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三好学生,记住我们的目标——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道:“论先后,言为重,论酌定,犯罪行为轻。”可知不相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展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以学生心智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订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订为培养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递交学校规范,明确提出新学期的建议、新希望和崭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孔颜为师,身正为范”永远就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就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居住行,都应当给学生做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就是神圣的,教师的谈吐经常扩散于孩子的言行。
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非政府班会展开讨论,并使学生在重新认识上有所转型,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得,行动上却难以发生改变。于是我们需从自身启程,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展开熏陶。
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就是使得学生较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展开评价就是我们搞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推动学生产生猛烈的荣誉感,从而推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努力做到言行统一。
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叶圣陶先生说道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就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育他们构成较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当著重培育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较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构成较好班风的基础,就是建设较好班级的确保。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当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居多。
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行为习惯。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尤其是在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时机,因此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那么根据学生们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融合我们班的具体情况,我重点培育孩子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以及自学习惯,半年多以来对班级的养成教育也存有一些总结: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根据咱们学校使每个孩子存有一次大班干部的体验这个理念,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班一多半以上学生都就是大班干部,然后每一周轮休一次,主要就是想要使学生明白他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就是“小主人”,他们存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就是和他们各自的整体表现就是密不可分的。
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比如说在楼道里乱跑,开学初经常有孩子扣分,一方面是跟学生强调乱跑乱闹的后果,另一方面我更多地会强调班集体的荣誉,一个学生扣分,就有可能让这一周大家的努力白费,而且这些规章制度我都会在我们班的家长群里面说,携手家长的力量一起来让孩子养成这些规矩。
包含值日组值日的时候,如果没清扫整洁被扣了分,那班级共同守护者的100分就不是满分了,其实小学生他们非常在乎这些荣誉,慢慢地,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个班级,久而久之,我们班的学生在纪律方面存有非常大的进步,经常获得流动红旗,在这个时候学生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给班集体增添表彰,他们都非常自豪,也更加讨厌这个班集体。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各班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同时也达到自律的效果。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病候一招管理显出智慧”学生养成教育研讨沙龙我们每两周都必须对学生的岗位工作展开小结,确实好不好的地方,表示存有的不足之处,明晰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道过:必须尽可能多的认同学生,也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明确提出建议。
(二)、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爱好自学的同学大力展开表彰,不仅仅就是这一方面,包含乐于助人等,我们班的班级雷锋就是班级的副班长,恰好这个月就是雷锋活动月,在班级里展开过一次雷锋先进事迹的自学,同时践行了班级雷锋的榜样,并对她所搞的一些好事说了同学们,这一段时间能显著感觉到孩子们在积极主动地协助本班的同学,帮忙他们摆凳子,安顿东西,主动为班级安顿清扫工具,扔垃圾等等,我想要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榜样的整体表现中,不知不觉得使孩子们培养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在之前我们班值日生,每一天都值日的时间都不够,然而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很充足,但他们的表现就是比较拖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激励制度,孩子们很爱看课外书,尤其是班级读书角的书籍,因而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当天值日生在规定时间中值完日并且符合值日的要求,就奖励该组每人一本课外读物拿回家一个星期进行阅读,孩子们的劲头很足,每一组的小组长也开始认真起来,他们都很想看书,便会互相督促,甚至于会把教室卫生的收尾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每一周我都会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玩耍时间作为奖励,现在我们班的值日生总是会提前做好值日,而且他们也很喜欢劳动。
以上就是我对班级养成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行为习惯训练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秉持,持之以恒。而且我也坚信,做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融合,这将就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依靠偶尔的敲敲打打构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须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手出来,共同严格执行,辨认出问题及时化解,不想不良习惯存有滋长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习惯一旦构成之后,没十倍百倍力量,很难予以发生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发生改变。我们说道:“萌发一个行动,斩获一种习惯;萌发一种习惯,斩获一种性格;萌发一种性格,斩获一种命运,一个较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注重心智、忽略犯罪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小、空,引致学生总谈大道理,言行不一。
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存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展开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制止,也须反反复复地展开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存有冷静,必须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就是须要时间的,同时必须著重师表形象,著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备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发生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特别注意为人师表,建议学生努力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建议学生不搞的,自己极力不搞。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这样,教师较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践行榜样,以浓厚的思想情感、庄严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搞示范点,并使学生在师生相处中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法直观地批注批评。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明确提出的建议、意见更极易拒绝接受。一个风趣的笑话,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将并使其心灵受惊艳。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育学生较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建议学生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事抓起。许多同学四书五经“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投掷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非政府下学做好事、协助同学,返回家里,却变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大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必须从点滴的小事抓起:看见地上存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看见教师必须主动行礼道别,在楼道里必须轻声慢步靠右行,看见班里的门窗桌椅糟了自觉自愿修通,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配戴红领巾,交卷队、跑不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至,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小事的小事中,窥见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筑“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保证养成教育。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返回家后,家长对孩子也必须严格要求,不断严格执行和加强他们避免坏习惯的滋生,以便于稳步深化养成教育,并使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以求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够达成一致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够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我们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将他改正,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有许多叶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实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时候,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会曾加幼儿的兴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育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xxxx年6月X日上午,有幸能参加澄迈县师训中心的蔡兴飞主任在白莲中心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作关于教师礼仪的专题讲座。蔡主任从服饰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三个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们懂得了作为人民教师,要注重形象,要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放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使我们深知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我们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将他改正,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有许多叶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实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时候,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会曾加幼儿的兴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顿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这样才能使幼儿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家长在家中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总而言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育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