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2024/05/1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教育更是艺术,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阅读无非是与智者、经验和大师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分享是双向沟通、彼此给予、共同拥有,教育其实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寓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2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3

近期我再次拿起《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学习了这本书,书中编写了好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就想起了几句名句,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油然而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是陶行知先生奉献精神的写照。还有“身教重于言教”,他强调了教育的示范性,模范引领作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强调了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其基本含义:第一,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是相伴而生的;第二,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与教育之间不是割裂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生活中富有教育的素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教育要与人类的生活相适应,与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系。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具有终身性,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也就是说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第四,教育具有全面性。人类的生活的全面性决定着教育的全面性。生活是一个整体,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两者是相关联的,是一个学理。”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打破二者的隔绝。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做不是单纯蛮干,而是包含复杂的思想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系统关系中思考问题。

陶行知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有诸多的见解。他提倡因材施教,倡行启发式、发对注入式;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自我教育能力;倡导手脑并用的方法,他认为探讨知识之路有五路,即活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推荐小先生制,孩子教孩子,孩子教成人,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它和新课程理念是相吻合的。在以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先生为楷模,并吸纳其它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最大可能性的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随后,我便在网上查看了一些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研读》的资料,有ppt演讲稿、课程学习提纲、简答式的习题考核、还有些区县把它作为自己的培训教材,灵感顿然而生,自己能否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我区化学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再认识,也必将推动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4

还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自己的不断的努力,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而班中好些学生的字也超过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当我把话说快的时候,普通话也就不标准了,心理实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5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1、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2、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

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儿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6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宗旨是因材施教,因为小班比较容易实施。另外就是班级管理应详细制订,给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 小班化的出现堪称优质教育冀求和生源萎缩的现实之间一个最佳结合点,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大小,而是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本身。

小班化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它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精致了。一些人士甚至提出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更加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小班化教育精致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精心”。从周课时数分析,小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似乎减少了,但实际不然,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受关注程度的强调使教师的工作总量有增无减,并且对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改进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灵活丰富,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而同一班级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小班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孩子情趣,因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一些班级教室布置的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室在开展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和学校几乎完全消失。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也在变化,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把重点放到“备学生”上,要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具有了更大可行性,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作业和测验“分层”布置更易于被教师推行。

小班化实验促使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的出现,小班化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的同时,也使原本单一简单的班级授课制变得更复杂了。传统的粗放经营不得不被精耕细作取代,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的更多参与机会和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同时,小班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积极性普遍提高。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7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其三,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与培训班里的同学们一同交流和探讨,许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我们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

总之,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8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其三,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与培训班里的.同学们一同交流和探讨,许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我们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

总之,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9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教育更是艺术,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阅读无非是与智者、经验和大师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分享是双向沟通、彼此给予、共同拥有,教育其实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寓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0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

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有些稍难一点的知识,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识,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我再次拿起《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学习了这本书,书中编写了好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就想起了几句名句,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油然而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是陶行知先生奉献精神的写照。还有“身教重于言教”,他强调了教育的示范性,模范引领作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强调了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其基本含义:第一,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是相伴而生的;第二,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与教育之间不是割裂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生活中富有教育的素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教育要与人类的生活相适应,与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系。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具有终身性,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也就是说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第四,教育具有全面性。人类的生活的全面性决定着教育的全面性。生活是一个整体,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两者是相关联的,是一个学理。”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打破二者的隔绝。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做不是单纯蛮干,而是包含复杂的思想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系统关系中思考问题。

陶行知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有诸多的见解。他提倡因材施教,倡行启发式、发对注入式;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自我教育能力;倡导手脑并用的方法,他认为探讨知识之路有五路,即活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推荐小先生制,孩子教孩子,孩子教成人,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它和新课程理念是相吻合的。在以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先生为楷模,并吸纳其它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最大可能性的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2

还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自己的不断的努力,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而班中好些学生的字也超过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当我把话说快的时候,普通话也就不标准了,心理实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