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2024/05/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1

最近读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理论扎实、案例详实,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深深地感到,原来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满爱,书中表述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孩子,悦纳孩子,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让孩子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树苗茁壮成长。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二: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第三:解决所有问题,唯一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变自己。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推荐给所有的妈妈们。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2

最近买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销量超过600多万册,堪称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书籍,这两本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下面就简单总结几点感受,以飨读者,我们该给孩子的3个礼物:

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3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对于即将成为人母的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看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些理念也适合应用于小学生教学管理上。

一、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教师急于以一种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规范学生,很容易压抑学生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

如果在教学课堂上,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错了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那么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就会受到抑制;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不是放纵学生犯错误,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空间。理解学生的尝试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学生不要进行严厉教育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知识一种破坏力。

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手段只有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学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学生也最有影响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学生。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适合他们成长的人生道路。

三、给予学生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学生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就是取代学生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学生就很难与教师交心。对学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学生的动机,处处为难。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个男生,平时英语听写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意外发现他的听写拿了90分,我有点吃惊和怀疑。我查看了他同桌的听写本是100分,于是我更加起疑心。下课后,我把他拉到办公室,我用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次听写拿了90分,进步可是突飞猛进啊。”他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说:“老师,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认真的背过了,我也想争取拿到进步奖。”话语刚落,我的心愣住了,然后勉为其难的答道:“老师相信是你努力的结果,那你可不可以把这几个短语拼出来?”男生很自信的拼读出了我要求背诵的几个短语。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名男生的不信任或许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

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关爱的方式,首先应该是尊重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能够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要一颗平常心,信任学生,修炼自己,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也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请不要用一个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学生的心理空间。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4

最近买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销量超过600多万册,堪称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书籍,这两本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下面就简单总结几点感受,以飨读者,我们该给孩子的3个礼物:

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5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对于即将成为人母的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看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些理念也适合应用于小学生教学管理上。

一、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教师急于以一种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规范学生,很容易压抑学生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

如果在教学课堂上,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错了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那么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就会受到抑制;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不是放纵学生犯错误,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空间。理解学生的尝试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学生不要进行严厉教育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知识一种破坏力。

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手段只有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学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学生也最有影响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学生。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适合他们成长的人生道路。

三、给予学生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学生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就是取代学生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学生就很难与教师交心。对学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学生的动机,处处为难。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个男生,平时英语听写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意外发现他的听写拿了90分,我有点吃惊和怀疑。我查看了他同桌的听写本是100分,于是我更加起疑心。下课后,我把他拉到办公室,我用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次听写拿了90分,进步可是突飞猛进啊。”他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说:“老师,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认真的背过了,我也想争取拿到进步奖。”话语刚落,我的心愣住了,然后勉为其难的答道:“老师相信是你努力的结果,那你可不可以把这几个短语拼出来?”男生很自信的拼读出了我要求背诵的几个短语。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名男生的不信任或许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

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关爱的方式,首先应该是尊重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能够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要一颗平常心,信任学生,修炼自己,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也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请不要用一个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学生的心理空间。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6

我是一个书痴,如果拿着一本书,不能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会寝食难安,所以每次我拿起一本新书,我家先生就开始担心,我又开始了痴迷的状态。尹老师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也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越读越痴迷,越读越有同感,每读到一个小章节,我就会回忆,在星星小时候,我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尹老师一样的想法,又或者我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

开始时读到第一章节——给孩子一面涂鸦墙,我就已经被尹老师对她家圆圆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常常抱怨星星对任何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至今为止能坚持下来的只有拉丁舞,而且这还是我和她无数次沟通后她勉强答应下来学习的项目,后来我就专门托人给她找了个不错的老师,但是她还是时不时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作为家长,我也觉得很委屈,为了让她学好拉丁舞,我可是想方设法花了很多心思帮她找好老师,又牺牲自己周末时间陪着她学习,说白了我还不是希望能让她的体形和气质更出众,做家长的哪个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尹老师以现身说法,并且拿她家女儿圆圆来举例,非常的贴近同是作为家长的我的内心。她对她家圆圆包容和欣赏的教育方式,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在星星小时候的做法:我像很多家长一样,不准孩子在墙上乱画,不准孩子乱用我的护肤品,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等等,成了一个标准的"不准"家长,与尹老师相形对比之下,同样是家长,我这样的行为着实让我有些后悔。同时,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让我头痛的女儿,我最近也在不断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她责备和管束过多,造成如今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学习。

尹老师能专门为她家圆圆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画画的涂鸦墙,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圆圆并没有显露出画画天赋,也许圆圆并不会因此提升她的画画水平和兴趣,但是尹老师就是这样做了,她用一颗包容的心,为圆圆保留一片属于她的小小天地,并且为圆圆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她是以无比的耐性去包容圆圆那些能够挑战很多父母忍耐极限的行为,而不是去扼杀圆圆孩子的"天性"于摇篮之中。我在星星小时候禁止她在墙上乱涂乱画,而且一再责备她这样的行为,我只是提供了白纸让她在纸上画,现在回忆起来,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特喜欢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用铅笔乱涂乱画,当我想象自己是嫦娥时,我会用铅笔将自己画成我心目中嫦娥的模样,并且每每经过这面墙时沾沾自喜。随后,我还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画上了爸爸妈妈,还有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想象出来的等等图像。除了我,还有四合院其它小伙伴们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我们还喜欢互相攀比,看谁画得更神气,偶尔我们还喜欢在上面写些诗意的文字,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在上面写讨厌的人的坏话,总之,那面墙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所思所想,也是我们得意的作品。所以我小时候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形成了跳跃式的思维。可惜当时受条件限制,父母对我管束也深,否则,今日会有更高成就也未可知。但是,那面墙,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

因此,我惊奇自己居然忘记自己童年时也存在的孩子的"天性",正如尹老师所说,难道我指望孩子能够一生下来就会自我管束?能安安静静地听话?正如老爸常常在我对孩子生气时劝我的一句话:"如果孩子老老实实呆着那就不是孩子了!"我应该放开对孩子"天性"的管制,虽然我未必要像尹老师那样,专门开辟一面墙壁给孩子做涂鸦墙,但是,我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好好引导并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被毁灭,培养孩子对书本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乃至对生活的热爱。

我家女儿,已经是年满八岁的孩子,正在逐步形成她的世界观,我更要多多鼓励她,表扬她,让她更多地品尝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从而能对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激发她探索的求知欲和尝试未知的勇气。值此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美丽教育之旅吧!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7

教育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百人百爱,一家有一家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格局也决定这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我自认是一个急躁缺乏耐心的妈妈,说不了几句就会像大耳朵图图的妈妈一样头上顶着三把火。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值得大家都来看看。我是一边看一边做自我反省。

作者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阐述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你读她的书会发现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你的孩子在墙上乱画,你是怎么办?是大声喊“停”,还是默默的关注,从另一个视角发现这是不是对孩子的想象力的一种释放。当下是个竞争的社会,浮躁的气候会让你感到焦虑。我也不例外,总是担心孩子落于人后,学这个补那个。考试时给孩子说考多少没关系,关键是掌握了多少知识。其实心里还是渴望着100分。书中写到“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这不是说的我们自己么!

凡事都有对立面,有时是我们自己想的太多太复杂,若不按照自己的思想模式走的时候,不如想想书里的话,让自己的心沉寂下来,换个角度尝试着改变自己,是不是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会让你感到更幸福呢!

特别是看到“没有脾气才会有教育”,觉得就像给自己量身打造一般。非常喜欢这一段: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有看见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汇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讲解!多么浅显易懂的文字,直抨击到我的心底。经常有妈妈说“打孩子的时候想想是亲生的”不是同一个道理么?往往是最简单道理越是难付诸于行动。爱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去爱孩子!

看了这本书忽然觉得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突然看到了灯塔,有了指引的光芒,不会迷失了方向。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篇8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尹建莉。一放寒假,便在网上订购了一本。

不上班的日子是安逸的。每天做完家务,捧起书本,与孩子一道,读读书,发现,读书比上网有意思的多。不知不觉,一本近400页的书,十几天就读完了。

书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被菩萨同时请了去,允许他们从众多宝物中挑选一件,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选了一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副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到街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每天到山野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最后不得手端银碗去讨饭。爱招摇的孩子最后没了招摇的资本,只得用金马车上的金片换粮食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的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吃有喝,一辈子不发愁。这个朴素的故事寓意是深刻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是啊,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他们、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的最可靠的宝物呢?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用具体的案例,就像讲故事一样,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的宝物。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这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的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样子。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在这里面了。家长和家长的差别,不是身份、地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的教育手段的不同。手段的不同,区分出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一副良弓。

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爱孩子,就让我们把这三件宝物送给他们:阅读,自由,良好的表率!因为这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