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2024/05/1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天使与魔鬼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1

《天使与魔鬼》的作者丹·布朗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数学教授,曾荣获总统数学奖,母亲是一位宗教音乐家,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他就在这样一个科学与宗教相结合的家庭环境中产生了《天使与魔鬼》的灵感。

本书讲了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养女维多利亚,一个天资聪慧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高度机密的试验,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这个重大成就尚未对外公布,列奥纳多就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胸口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这些“反物质”一旦与物质相遇便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在查找的过程中与神秘的'幕后操纵者斗智斗勇,足迹遍布古老废弃的教堂、巷道、地下室,还有阴森可怖的地下墓穴,一个个惊世之谜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被揭开……

小说所涉及的罗马艺术品、陵墓、地道、建筑都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之上。他在小说中还大量地引用历史资料和历史人物,将真实的人和事纳入虚幻的空间中,制造出一种亦幻亦真、虚实难辨的氛围,因此,这本书令人一读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一直读下去,甚至废寝忘食。

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却陷入了沉思。在科学以指数级的速度迅猛发展的今天,难道信仰失去价值了吗?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科学也许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单调乏味的工作,并提供一系列娱乐与便利设施,但这让我们的世界不再有奇迹。我们看到的壮观日出简化成了波长和频率的问题;宇宙的复杂性被切分成一个个数学等式……如今,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电子装置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但我们却因此感到孤立。科学通过探查未出生的胎儿来寻求答案,它甚至设想重新排列DNA组合。它把上帝建立的世界分割成越来越小的碎片,就为了寻求一种价值……可结果呢?反倒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科学称如果重力和原子量发生哪怕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使我们的地球变成一团没有生命的薄雾,而不是现在这样一颗由大片海洋包围着的天体,可你们难道就没看到信仰发挥的作用吗?人们真的就那么容易相信我们仅仅是在无数张纸牌中抽对了那一张吗?难道我们人类已经变得如此空虚,情愿去相信如此巧合至极的事情而不愿相信一种比我们强大的力量吗?

科学给自己披上了一层美丽而缥缈的外衣,看上去如同天使般美好且能带给人们希望。但是谁为了克隆生物便肆无忌惮地把传承了几百万年的生育规则践踏,从而制造了无数畸形的生命?又是谁鼓励人们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交流,因此我们身边出现了无数低头族?

相反,我们都要相信这样的事实:当我们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我们强大的力量时,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感。而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就会对彼此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一种更高的真理负责。看到在这个飞速发展而失去控制的世界里,不完美但却率直的灵魂都会因渴望寻求超出我们人类现有的思想高度的真理而产生的一种手足情。而正是这种手足情,才会让整个人类团结起来,去创造真正且属于我们的奇迹。

宗教与科学,谁是带给人们希望且让我们团结一致的天使?谁又是令人类内心变得既空虚又麻木的魔鬼?我相信,我们的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2

我很欣赏这一段,真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因为,他们让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灵魂的栖息之处,信仰的支柱,在他们的天堂中,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与战争,一切在上帝的召唤下,他们能有平静的心境去接受现实的世界,也许你会说这是逃避的做法,但无疑,他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接受了一次对心灵的净化,聆听了一次心底的声音,这些,难道是高科技能带来的吗?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在自己的主宰的领域去获得吧,而这信仰的力量是我们不可想象的,邪教的引领下的天安门广场的自焚,每次吃饭前的祈祷,还有不吃猪肉,绝食,做礼拜,这一切一切,我原先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下子变得理所当然,信念的力量也许比科学的理念强大得多吧,超越了肉体的痛苦,来到了精神层面,何等让人惊异,却在情理之中。而科学,让世界朝着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着,我一直认为,是科学让我们变懒惰了,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到机器人保姆,古时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子指挥千万士兵,布阵,战斗;到现在,司令员在凉飕飕的空调室中倒数“3,2,1,发射。”一支导弹就在地球表面刻下战争的痕迹,简单,快捷,一句话就能摧毁世界。科学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在这过程中,科学毁灭了本来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变得伤痕累累,一片疮痍,一片混乱。我现在诧异了,究竟核能是为了发电,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当我背着政治时事,什么时候,第五轮第三阶段讨论朝核问题在哪召开,第六轮呢?我不知道,背这些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它们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我不知道,既然人类出生就代表了以后的死亡,为什么,人类还要出现在世界上,接受地球的批判,又或者,做着毁灭世界的举动;我不知道,《20xx》所发生的事情是否会出现,我不知道,我喜爱的企鹅会不会有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不知道,我的后代会不会迎来第九个冰河世纪;我不知道,世界的混乱是否会一直持续,还是有真正的世界新秩序的出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也许,信仰让人类在混乱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所以宗教才会一直传扬下去,与科学共存吧,“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也许,宗教与科学也会有一天联合起来,我希望在世界将近灭亡之时,宗教让人类不再恐慌,而科学寻找另一个世界安定人们,宗教与科学结合,我们世界才有获救的'可能吧……

世界是一个对立,是一个矛盾,有生有死,有起始有终点,所以我始终相信,世界也有它灭亡的一刻,正如每个人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惧怕死亡,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归宿,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会选择坦然接受,于是我喜欢冒险,想到喜马拉雅山感受世界之巅的壮烈,想到南极看看企鹅那个笨拙的身体,想看看风雪掩盖的登山员的尸体,我并不惧怕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让他们步上不归的旅程的,因为他们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他们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难道我们不应该心生敬佩吗?

《天使与魔鬼》,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集宗教,科学,悬疑,推理,建筑学于一体的书会改这个名字,我现在明白了,教皇内侍是天使,他重新建立起人们的信仰,给人们希望与光明,把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揭示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了起来;教皇内侍又是魔鬼,是他策划了这一场恐慌,爆炸,把宗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的双手染满了无辜人类的鲜血,读后感《天使与魔鬼读后感》。他深知,只有面向同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世界才会重新团结起来,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才会建立,所以他创造了宗教的敌人,又建立起了宗教的坚不可摧的信仰,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混合体,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而在每一个人心中,自己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总有善良的时候,也总有邪恶的时候,善良的信徒会在耶稣的十字架下忏悔,我们有时又会在月亮的映射下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自责着,没有人不会犯错的,不是吗?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3

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题记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到别人的哭声结束,这一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新名词—苦难

苦难是噩梦的开始!

他摧毁了人的希望,消磨了人的意志,多少人因为苦难而选取了一个极端方式—轻生,被苦难逼得无路可走,跳入了这个万丈深渊。人们从此害怕苦难,害怕他那双魔爪,和那双凶神的眼睛。苦难史最大的不幸,曾经有个小男孩,他非常热爱足球,可天总是不尽人意,苦难偏偏降临到他的腿上—重度骨折,这对他无疑是晴天霹雳,苦难那双魔爪,深深扼住男孩的喉咙,用最狰狞的面孔朝向了男孩,度过的每一日里,都像在地狱般难受,没有了心爱的足球,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他的世界变得昏暗,他开始堕落,苦难的折磨令他颓废,他艰难的爬上了窗台,风吹乱了他的发,他闭上了双眼,做出了一个最愚蠢的决定。

一阵风吹过,卷走了蜡烛的火焰,只余下几缕白烟。

苦难是幸福的开端!

苦难来了,幸福还会远吗?

那位音乐史上的巨匠—贝多芬,他视音乐为自己的生命,或许是上帝吧,给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夺去了他聆听这美妙的音乐的`耳朵,有多少痛苦,有多少无奈,只有他自己懂得。苦难就是如此折磨人,难道这么一位音乐奇才也会被苦难扼杀么?当然没有,世界的寂静更深刻了他的坦然,在苦难面前,他竟然看到了天使在向他招手!

这个看似可怜的贝多芬,其实是最幸运的,若没有这份苦难,谁会保证他会创作出现在妇孺皆知的《命运交响曲》呢。

同是一阵风,却把篝火吹得越来越旺。

一份苦难,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是一只凌厉的魔鬼,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她就是一位美丽的天使。

所以,心志与心态最为重要。

苦难造就懦夫,苦难也造就英雄,苦难可能带来一场噩梦,苦难没准也换就一分幸福,苦难或许把你淹没,苦难或许磨练的你愈挫愈勇!

一场天使与魔鬼的较量,谁胜谁负,权靠意志揭晓。—后记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4

我很欣赏这一段,真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因为,他们让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灵魂的栖息之处,信仰的支柱,在他们的天堂中,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与战争,一切在上帝的召唤下,他们能有平静的心境去接受现实的世界,也许你会说这是逃避的做法,但无疑,他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接受了一次对心灵的净化,聆听了一次心底的声音,这些,难道是高科技能带来的吗?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在自己的主宰的领域去获得吧,而这信仰的力量是我们不可想象的,邪教的引领下的天安门广场的自焚,每次吃饭前的.祈祷,还有不吃猪肉,绝食,做礼拜,这一切一切,我原先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下子变得理所当然,信念的力量也许比科学的理念强大得多吧,超越了肉体的痛苦,来到了精神层面,何等让人惊异,却在情理之中。而科学,让世界朝着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着,我一直认为,是科学让我们变懒惰了,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到机器人保姆,古时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子指挥千万士兵,布阵,战斗;到现在,司令员在凉飕飕的空调室中倒数“3,2,1,发射。”一支导弹就在地球表面刻下战争的痕迹,简单,快捷,一句话就能摧毁世界。科学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在这过程中,科学毁灭了本来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变得伤痕累累,一片疮痍,一片混乱。我现在诧异了,究竟核能是为了发电,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当我背着政治时事,什么时候,第五轮第三阶段讨论朝核问题在哪召开,第六轮呢?我不知道,背这些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它们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我不知道,既然人类出生就代表了以后的死亡,为什么,人类还要出现在世界上,接受地球的批判,又或者,做着毁灭世界的举动;我不知道,所发生的事情是否会出现,我不知道,我喜爱的企鹅会不会有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不知道,我的后代会不会迎来第九个冰河世纪;我不知道,世界的混乱是否会一直持续,还是有真正的世界新秩序的出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也许,信仰让人类在混乱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所以宗教才会一直传扬下去,与科学共存吧,“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也许,宗教与科学也会有一天联合起来,我希望在世界将近灭亡之时,宗教让人类不再恐慌,而科学寻找另一个世界安定人们,宗教与科学结合,我们世界才有获救的可能吧……

世界是一个对立,是一个矛盾,有生有死,有起始有终点,所以我始终相信,世界也有它灭亡的一刻,正如每个人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惧怕死亡,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归宿,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会选择坦然接受,于是我喜欢冒险,想到喜马拉雅山感受世界之巅的壮烈,想到南极看看企鹅那个笨拙的身体,想看看风雪掩盖的登山员的尸体,我并不惧怕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让他们步上不归的旅程的,因为他们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他们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难道我们不应该心生敬佩吗?

《天使与魔鬼》,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集宗教,科学,悬疑,推理,建筑学于一体的书会改这个名字,我现在明白了,教皇内侍是天使,他重新建立起人们的信仰,给人们希望与光明,把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揭示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了起来;教皇内侍又是魔鬼,是他策划了这一场恐慌,爆炸,把宗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的双手染满了无辜人类的鲜血。他深知,只有面向同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世界才会重新团结起来,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才会建立,所以他创造了宗教的敌人,又建立起了宗教的坚不可摧的信仰,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混合体,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而在每一个人心中,自己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总有善良的时候,也总有邪恶的时候,善良的信徒会在耶稣的十字架下忏悔,我们有时又会在月亮的映射下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自责着,没有人不会犯错的,不是吗?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5

歌德说过:“一书一世界。”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揭示了一个至高无尚的道理。

所以,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读一本书就必须读出书自身的世界来。这样才能叫会读书,才能真正理解这本所倾诉的感情色彩,才能认识到这本书的作者的心灵,也才能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到底是哪一个“世界”。唯有这样才能品出读书的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读书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却很深奥。

那我读过一本具有独特意味的书。它不像网络小说般样抒情;也不像爱情小说般惊天动地;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清析明了。它,开创了知识型悬疑小说创作的新时代。以悬疑的手笔写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它,就是《天使与魔鬼》。承袭了丹布郎作品的一贯风格,创作灵感来自作者一次梵蒂冈之族。显然,小说中作者将带我们走进他世界里的 悬疑梵蒂冈。

故事开始于一位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多 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明的存在。又制造出了‘反物质’。接着,他被杀害,反物质失踪且在24小时内自动爆炸。于是主人罗伯特兰登与死者的养女维多利亚展开一场紧迫,危险,艰辛的任务—寻找‘反物质’。故事内容曲折离奇,气氛悬疑急迫。作者制造了一个充满科学的宗教世界。以成熟稳重的笔法,知识渊博的内容,结构巧妙的思路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观念。

故事中另一个主要人物—教皇内侍。他支持宗教,相信上帝。表面上诚实稳重,乐于助人,忠于上帝。而他,并非如此,整件谋杀案以及隐藏反物质的幕后指使人,是他。他坚信宗教和上帝的伟大与存在,他的生命是上帝给予的,他要忠于上帝,于是表面好像在相信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能以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暗地里却痛恨他的科学成果,并与其杀害。因为他,相信科学的进步远于人类文化进步,科学会毁灭人类。他,杀害教皇。因为他认为教皇要忠于宗教,不可以有孩子。然而,他错了,失败了。最字终他,痛苦了。当他知道他是教皇与教皇的爱人体外受精生下来的孩子是他时,他应该是崩溃了。最终,他引火自焚了。也许,这样的死最适合他了。因为他是那样的愚忠于上帝与宗教……

在作者的世界里;宗教与科学应怎样发展?宗教人物的内心思想应怎样去培养?以及人性的深处往往会有一些怎样的意外?在《天使与魔鬼》中的世界里通通出现了,通通给予提示了。

《天使与魔鬼》具有独到的文化意义,因为它的世界里有独特的意味。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独特“世界”会在书上出现。

一书一世界。

用心去看,用心去发掘书中的世界,才能读懂书,才能读出作者所要倾诉的感情……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篇6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修道士有不同的两面。

一位画家想画耶稣,可是他四处寻找也没找到一位本性纯正的人,最后画家在修道院内找到了一位修道士。无论是外形还是秉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画家完成这副之后就享誉画坛了,当然哪位模特道士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后来有人提议:既然画了圣人耶稣,也应该画一画魔鬼的撒旦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天使与魔鬼读后感。画家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位十分理想的人选,惊讶的是也是一位修道士。当修道士知道自己要被画成魔鬼时失声痛哭。画家不解的问:你问什么哭,你不想被画吗?修道士说:以前你画的圣人找的人是我,现在画魔鬼找的人还是我。画家问:怎么会这样。修道士娓娓道来:自从得到那笔钱后,我就去花天酒地,把钱花光后为了满足遇止不住的欲望,就去偷、去抢、去骗……最后锒锒入狱。

圣人是他,魔鬼也是他,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修身养性就是要压制住自己心中的魔鬼撒旦。

故事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虽然剧情曲折,可是整个故事的目标非常明确一一找到被自称光照派从欧核组织偷走并藏在梵蒂冈的具有毁灭城市威力的反物质。因此做到了多而不杂,乱中有序,并且因为故事中的所有地名、机构名、研究成果,甚至是绘画、雕塑作品名,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并且非常著名的,因此给人一种超乎想象的代入感。

科学与宗教的论战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

这一论战,从一开始便从未停止过,几百年前,不计其数的科学家遭到教廷的迫害,乃至几年前,是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宣传上帝创世仍是西方大学里争论不休的问题。

缺少信仰的'年代,在科学加速发达的现代社会,许多古人无法解释、只能托辞神迹的奇异现象都有了合情合理的客观解释,我们不再相信上帝造人,因为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因为在茫茫星球中,地球只是其中渺小的一颗,在地球之外,还有更多的星球,还有我们不了解的生物。

上帝不能操纵生死,但科学可以,它可以延缓衰老、减轻病痛,甚至还能克隆一个你自己。这在科学的前进中,宗教节节败退。宗教曾经试图蒙上人们的眼睛,试图以残酷的对抗来阻止科学的进程。光照派,一个被宗教蛮横对待的科学家们秘密组织起来的地下组织,最后却在一个宗教狂人的操纵下复活,并险些声名狼藉地成为这个他的垫脚石。宗教狂人最终在事实败露后自焚,但他在失势前的一番演讲或者能够让科学停下高昂的头来。科学是没有灵魂的,它或者可以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类心灵需要的指引,科学却毫无办法,这或者也是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最后会矛盾到折磨自己肉体的缘故吧。人们面对大自然,不再敬畏,甚至蛮横地对待与自己共存的资源。人们忘了善与恶的界限,盲目地为着一时的利益奔忙,毫不顾及自己抛却了什么。当心灵不再向善,科学带来的是否只能是毁灭?当人类不再忌恶,我们的前方是否还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