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024/05/1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只要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就会让儿童越聪明,让他们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他们的分析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劳动是什么?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一年年积累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这里面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有一点,我是非常赞赏与认同的,那就是"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灵手巧是互通的。结合目前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认为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苏氏的观点。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玩",这里的玩是和苏氏的"劳动"是相通的。

在我所任教的家政课中,在带领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菜品时,往往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完成的较快,动手能力差的总是落在最后。就拿我教的凉拌三鲜来说,聪明的同学听完教师的讲解,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而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就是手把手地教,也是糊涂。因此,我主动联系班主任,在家长来校接学生的时候,与家长沟通,放假在家让家长配合,适当放手让孩子回家也试着练习做一些基础菜品,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多动手玩耍。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它的各个步骤和操作之间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专注和动脑筋思考。这些动手的'过程其实脑力也是在劳动的。

会玩的孩子聪明,因为他们反应敏捷,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因此,劳动(有意义的玩)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玩耍(劳动)还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读书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强调的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回想到自己的课堂,有关这方面的训练较少。当学生在学习新知遇到困难时,与其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口干舌燥的说,我们不妨让学生放下刀磨一磨(动手操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劳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就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吗?我们教师应时刻留意,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劳动在学生的指尖上生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2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智力活动奥秘的志向。而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了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而这很多都来自于苏霍姆林斯基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什么是知识呢?《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七条这样写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与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充分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活起来”。

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呢?书中的.第二十一条建议指出“兴趣的秘密何在?”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兴趣的源泉又在哪里呢?书中提到:“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首先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灵活教学往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争取到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那么这将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使学生的天赋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兴趣的源泉还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到获得的知识,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

书中的众多理论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第七十五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读完这段话不仅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学生我们永远都要保持善良的心,用爱去抚育、培养、浇灌他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是能使他们在失落、伤心时一起寻找问题、排解忧愁;也是能在他们喜悦、快乐时,共同分享并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信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倍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

教学无涯,丹心永驻。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后我还将继续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经验,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3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4

阅读安奈特的这本《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想起了很似乎已经淡出我脑海的工作前的设想,也勾起了我工作之后的许许多多成败得失。本书中那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中仿佛都有自己的身影,这本书有了让我找回最初梦想的冲动。

阅读这本书,我觉得当好老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等两个章节,给予自己做教师应持有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仔细想来,是不是只有具有良好行为态度,具有魅力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温馨教室”的软件内涵。想想,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很直接很真实,很少有学生想去主动适应老师,只有我们去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这样才有机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如:“关于课堂管理”“实际授课指导”两个章节,给了不少良好的建议,有的建议正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知道怎样面对我的新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些突破。那么拥有这样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优秀的实际授课方法,还发愁与学生不够和谐吗?还会没有学生喜欢你吗?师的改变带动生的喜欢,也就构成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学生相互不喜欢,关系不和谐,那么我们又何谈教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怎样才能落实了?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所教的科目总是学生最重视的,这里不乏有权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是相对来说做了很多工作的,在朝夕相处中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反过来说,如果科任教师不只是在教学,同时也在努力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之余也能够与学生多多沟通接触,那么她教得也会非常省力。就像今年与我搭班的英语老师陈老师一样。在教学任务之外她常常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我开班会课、家长会她都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我们一起共同商量,班级里出现了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会第一个站出来……因此,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一年中进行了两次最美教师评选,我们班级的学生总会选择我们两个人。而且,这个班级的英语也提高了非常多,要知道英语老师从来不会占课拖堂,她紧抓自己的四十分钟课堂效率。这都得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正如李镇西所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平凡,得承认自己是个会犯错误的凡人,这本书里也一样,有成功的例子又有失败的例子,才会让我有信心读下去,才会让我更加信服。虽然,我不能(或者说每个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其中的每一条,但是走到讲台上的平凡的'我就得做出一些努力才行,毕竟我是不能魔法棒一挥就能改变一切的,毕竟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某些人的未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我觉得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你喜欢的朋友那样。

试着想一下,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陌生人的孩子,他正在乱扔垃圾,或者做了其他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你走上前,像教育你的学生那样教育他,或者和颜悦色的去给一些建议,你能不能想象得出这个孩子的表现呢?我想多半是无效的,弄不好还会被无礼的说成是“多管闲事”。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一个人又岂能随随便便的听另一个人的摆布,而且也令人感觉莫名其妙。就是这样的,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两个人怎能很好的形成良好的知识传输和接收系统,难以建立情感交流。

所以,在师生关系上我比较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师生应该成为朋友。所谓师生朋友,不是让我们老师以为的巴结学生,讨好学生,而是指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我们要拿出真诚来对待我们的朋友,才能够在学海之中“达成共识,共同成长”,从积极意义上为良好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之一,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

在安奈特这本书中的许多建议也有助于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如“贯彻‘你还好吧’策略”、“每天都问候学生”、“采取‘亲近’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了解每一个学生”等章节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如对待朋友一样;另外“不要带着怒气行事”、“不要把诗人问题带到课堂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事不对人”教会我们怎样正确的对待我们的朋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朋友而不是一个,书中又建议我们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微高一点的评价”,用成功来激发更多的成功,给每个学生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完美,只求进步”,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和鼓励的人性的光辉。

陶行知说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工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适合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听起来有点理想化了,但是每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试着追求这种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我们不能让教育向“科学”挺进中,却让“人”在教育中失落!

二、要学会克制自己,让不合理的情绪在课堂以外消化。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懂得“爱的教育”,我们也时刻都在无私的的播撒着爱心,用“爱”来感化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常常觉得某个同学太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怎么也教不会,即使再有耐心也被吞噬了。此刻,我们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非常后悔,又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对学生大发雷霆。往往只要这样一做,无论你是出于好心,还是真实气急了,无论你之前做过多少努力,此时在学生心中就只留下眼前的情景——老师很无礼,老师太过分了,怎么有这样的老师……你很难或者再也走近不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了。

李镇西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也有过这样的血的教训。那是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有工作热情和想法的一年,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是哪一件事情让这个女学生对我失去了信心,导致他们一起玩的几个同学都对我不理不睬,我一直很困惑,直到临毕业前,因为她不能参加考试退学后,我才松了一口气,通过她的好朋友得知,这个“结”源自于某一次的严厉批评,我觉得很遗憾,我没能在她走之前将这个心结解开,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解开,我永远记得她看我的眼神。

所以,如果你不想功亏一篑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至于过于激烈或者带有讽刺,学生听得懂也心里明白;批评学生不要声音过于高亢激烈,其实最力的是平和轻柔的声音,高亢只能激发学生的“攻击欲望”;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上来,是不是被当成出气筒你心里明白,学生更明白;要让自己常常保持愉快,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生也会跟着活跃;要常常让自己跟学生微笑,让微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后进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他在你的尊重和鼓励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让他感恩的心成为他持之以恒的动力……

当你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后,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在这一百零一条建议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条是鼓励教师要如何严厉的惩罚学生的,他在书中时刻建议我们:“保持微笑”“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平和青楼的声音最有力量”“对待学生要‘人性化’”“切忌冷嘲热讽”“不要带着怒气形式”“时刻保持镇静”“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等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也同样,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思想,也从没有有一条提到要如何严厉、激烈的批评才能获得学生的进步。不是他们有意规避了这个问题,而是生气发火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挑衅要学会随机应变,或者装作没看出来挑衅,当做正常事件处理,学会打太极,学会以柔克刚,学会化骨绵掌,让挑刺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棱角,让懂事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成为你的忠实拥护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水到渠成的开展。

仔细看看这一百零一条建议,其实当初工作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不可预知又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的初衷在不断被改变,阅读这本书,从中找回自己最想要的自己的形象,让那些不知不觉中成长出来的不该有的东西克制下去,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做一个愉快的老师,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做一个有效的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和自己一样能够健康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作为教师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我以前读过一次,但是说实话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很是惭愧,所以我决定重新研读这本教育巨著,以“改过自新”。

今天读了《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让我有很深刻的反省,尤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懂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他们也是有差异的,而我们教师却是用一把刻度尺来衡量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这是不公的,书中举了个让学生提水的例子,“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了,而另外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伤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想一想,我们现在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是不是正在伤害着学生,他们虽然出于对我们教师的敬畏而不敢说出一些“我不会”、“我不懂”、“我完成不了”等话语,但这正在伤害着我们与学生间的感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接受一些完成不了的工作,更不喜欢布置这个工作的人,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在慢慢扼杀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带来的只是失败后的批评,没有一丝获得哪怕丁点进步后的喜悦与肯定。

说句实话,我们的眼光及意识还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这是出于我们教师自身考虑的一种自私的行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明白教育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想办法让学生达到或者接近教学大纲上的要求,书中说的很好,“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书中还举了个一个例子,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而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让他们来完成,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人快一点,有人慢一点,但是每一个人都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也享受到了快乐。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我们教师还会因学生抄袭作业而烦恼吗?学生为什么会抄袭作业,很简单因为他不会,这和老师有直接的关系,说明你没有对全班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也说明了你在备课时没有做到备学生这个环节,更说明了你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出于自私的考虑。

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即使微小的进步也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6

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他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想尽办法减轻学生负担,他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教变为学,而印象最深的,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宽容,尊重,热爱,特别是对所谓的“后进生”的关注,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在读的时候我忽然闪出这么个念头:是谁,制造了这些令人烦恼的“后进生”?答案可能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不愿接受的,但这是个铁的事实:如此令人烦恼,令人头痛的“后进生”,他们的制造者可能恰恰正是我们教师!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对于一些学生教育得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感”、“进取心”、“对学习的爱”渐渐消逝,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尽量用艺术性的优美的言语打动他们,不能过于偏激,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