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道》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扫除道》读后感(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扫除道》读后感 篇1
第一次接触扫除道时,并不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而是多年前的网上一则新闻:在日本一家五星酒店,大堂经理带着记者参观刚刚打扫完的厕所时,直接拿起一个杯子,从马桶里舀出小半杯水喝了下去,记者当场就懵圈了。这就是这家五星酒店实施扫除道后的卫生标准。
其实,当我看到这则新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日本这个民族太变态了。当我读过《扫除道》后,才清楚这变态的背后,是键山秀三郎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想要从一书本中学到些什么,莫过于亲身体验一下,我于是决定对自家的马桶来一次彻底地清扫。没有书中那种完备的各种扫除工具,但是刷子、抹布、清洁剂还是有的。从开始准备清扫,到彻底结束,大概用了三十分钟,这也许是我第一次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来清洁一只马桶。
和以前用刷子刷几下,十几秒钟就搞定的情况相比,这次我花了更长的时间,将整个马桶里里外外全部清洁了一遍。虽然达不到和刚买来时的一样,但是整个马桶却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儿子上厕所时都小心翼翼的,在方便完后,会主动用卫生纸将马桶口擦拭几遍,和以前有时小便完都不冲马桶的坏习惯相比,进步很多了!
这就是环境的改变,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键山秀三郎从清扫厕所这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做起,把扫除升华成一种道,从而获得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成就了大事。我们古人也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警语。结合当前公司正在开展的现场管理提升活动,我们要从打扫排班室、操作室、工作现场开始,端正思想,把打扫卫生提升到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同的高度来贯彻执行。讲服从,令行禁止,认真把公司管理提升的工作目标,放在当前工作的重心位置,向现场要效益,用现场的'提升来促进效益的提升。
键山秀三郎的成功,除了把小事做好,还有就是坚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慨并不是他天天把厕所打扫的多干净,而是他把打扫厕所这件事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他成功以后仍然在坚持。其实,结合公司现场管理提升目标,我们最应该抓住的也是这两个字——坚持。现场管理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贵在坚持。坚持也是奋斗的一种体现。讲奋斗,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爱岗敬业,都要把现场管理工作当作自己的份内工作,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只有所有的员工把这种坚持转化为行动自觉,现场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最后,键山秀三郎还通过《扫除道》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地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地放大痛苦和烦恼。”懂得感恩就会让人产生归属感,与其想想自己还缺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所拥有什么;与其想想自己不能做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必须接受他的全部,主动做事,常怀感恩之心,立足岗位作奉献。
其实,《扫除道》这本书,还有许多可以让我们汲取的营养,比如专注、用心、以身作则等等。之所以择取上面三个方面来细说,我觉得这和我们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三讲五心”——讲感恩、讲服从、讲奋斗,有不谋而合之处。一百个人读同一本书,有一百种见解,这是因为每个人心里所想的都不同。但无论你所想的是什么,只要我们能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那就足够了!
《扫除道》读后感 篇2
本书主要介绍了“扫除道”的实践方法及其力量,感觉和断舍离有点像。 同时,本书还传授我们如何做到“凡事彻底”,帮助我们掌握化平凡为非凡的能力。
键山秀三郎是《扫除道》的创始人。他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践行扫除,公司的风气变的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也显著好转。作者认为,扫除能消除浮躁,清扫一个地方,就赋予了其生命,扫除者将受益于它。
扫除道有五大好处
1、使人谦虚。作者认为,为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谦虚。而实现谦虚的捷径是清扫厕所。他说,从未见过乐于扫除的人是个傲慢者。而那些坚持扫除的人,都变成了谦虚的人。谦虚的人,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2、让人成为有心人。成为有心人,需要敏锐的觉察力。作者说,厕所扫除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动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进行。
3、孕育感动。作者说,有感动才叫人生。一个人聪明、有钱、出自名校,也许会让人佩服,但无法让人感动。而放低身段打扫厕所,则是孕育感动最好的实践。同时,他也说,要想收获感动,并不限于扫除。只要全力做好身边小事,也能收获感动,并感动他人。
4、萌生感恩。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为感恩才幸福。作者说,通过打扫厕所,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地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地放大痛苦和烦恼。
5、磨砺心性。厕所清扫,能让人的心灵变美。作者认为,扫除时,人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间脏厕所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扫除这件事,练的也是细心,耐心与敏锐体察之心,修的虚心,静心,恭敬感恩之心,如果全公司上下每个人都能做到无论尊卑贵贱,谁有时间谁有空就弯下腰扫厕所,洗车,这个团体必将是敬业的,和睦的,谦恭的,这样的公司也必将是干净的,有尊严的和值得信赖的了。
最后,祝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干净的环境”和“干净的心灵”
《扫除道》读后感 篇3
《扫除道》作者是日本“美好协会”顾问,扫除道创始人键山秀三郎,著有《凡事彻底》、《从扫除中学到的人生法则》等书。这位老人最初创立公司时,看到员工心态普遍浮躁,工作不顺时,员工就会发脾气,摔包或踢椅子,他希望能平缓他们的心绪,但他觉得自己既不善说,也不会写,所以只好选择扫除。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消减浮躁。而打扫是当时他唯一能向员工表达感谢的方式。这位老人六十年如一日坚持扫除,创立公司的最初十年,扫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完成,最尴尬的事是他作为老板在打扫厕所,员工却在他旁边上厕所,他在擦楼梯,员工翻过他的手上楼。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员工帮忙。二十年时,大部分员工开始帮忙,扫除的企业文化渐渐形成,公司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显著好转。二十年后,公司外部人士开始前来请教打扫厕所的方法。之后扫除道影响着日本的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扫除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这样的改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你也可以。
听过这本书后,希望大家爱上扫除。可能我们永远达不到作者的这种境界,放下身段不戴手套打扫公共区域的便池,走到哪打扫到哪,不给别人添麻烦。但我们都能做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环境,让自己所处的空间始终保持整洁。爱上扫除从打扫自己的家开始,从打扫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每天都勤擦拭,每周一次大清扫,时刻保持整齐清洁。爱上扫除还要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开始,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便往洗手池、便池等池子里倒杂物,洗手、拖地都要先尊重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你清洁的过程不要弄脏了大家的公共区域。大家都行动起来,自觉主动重视起来,环境就会好起来。如果长期做下去,培养你的感动之心,你就是一个有心人。书中讲到:整洁的环境能消除浮躁的情绪。这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每周能回一趟家,我就用半天的时间能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如果两周才回一趟家,就得用一天的时间打扫。打扫时汗流浃背,是很累的,但打扫完后洗个澡,环视整洁清新的屋子,心情很是舒畅,然后盘腿一坐喝口茶吃个水果再听本书眯一会,很是惬意。所以当心情浮躁的时候,不妨试试打扫办公室、打扫自己的家。这就是一个舒缓情绪的过程。
事物之间道理都是相通的。书中主人公十年间公司里的卫生都是他一个人在打扫,这是何等不容易的坚持,但坚持就是胜利,之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打扫行列,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和行为习惯。这和俞敏洪的海尔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是不简单。”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就会做出成果。这方面例子很多,都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我们按时上下班,全年如一日,就会养成准时的习惯,比如每天都保持工作环境、家居环境整洁清新,那就会养成有序利索、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凡事贵在坚持,重在用心。
爱上扫除会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和配合度是激发团队精神,产生巨大生产力的核心,无论是扫除还是工作,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但目标相同,这就要求大家求同存异,协调配合,而不是因为想法不同、做法不同而去互相指责、拆台,最终无法达到共同目标。看人看长处,用人也要用长处,扬长避短,及时鼓励支持,他的长处就会更突出,短处就会被忽略,团队力量才会发挥到极致。
道理这次讲读都已经讲了,我最后把这本书里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知道的是理,行出来的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动起来它才能实现,所以希望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从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开始,从维护大家共用的公共卫生间的干净开始,从和同事、父母家人好好相处开始,从做好当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来体验扫除道的哲学境界,最后使我们成为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一个心性淡然、谦虚诚信的人,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凡事都讲精品意识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浮躁的人去改变,成为大家都希望成为的人。
《扫除道》读后感 篇4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近期看完《扫除道》这本书后的读后感,主要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可以成为谦虚的人
为人第一要务就是谦虚,而实现谦虚的捷径是清扫厕所,一个傲慢的人,他不会主动去扫除,而坚持扫除的人,都变成了谦虚的人。
二、可以成为有心人
成为有心人,需要敏锐的觉察力,扫除厕所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还能帮助所做之事井然有序进行。
三、培养感动之心
一个聪明、有钱、出自名校的人,也许会让人佩服,但无法让人感动,如果他放低身段,打扫厕所则是孕育感动最好的实践,不限于扫除,全力做好身边事也能收获感动。
四、萌生感恩之情
打扫厕所或者清扫,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的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的放大痛苦和烦恼。
五、磨砺心性
清扫厕所能让人心灵变美,人在清扫时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卫生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的纯净吗,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炼和提升。
归根究底,把任何人都能做好的平凡小事,彻底做好了,就能和别人拉开距离;总是心怀不平,不满的人,绝对无法成功,要想成功,必须肯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才行,也就是老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与其寻找不能做到的借口,不如想想自己现在都能干些什么。
《扫除道》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听了樊登讲书。其中键山秀三郎的《扫除道》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对我的启示最为深远。
《扫除道》中,密不可缺的就是“认真”二字。有了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了前进的动力,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清扫所产生的快乐。
作者从小就和父母在一起,养成了爱讲卫生的好习惯,身为董事长,自己竟徒手清理便池,这就是一种态度。打扫事物的态度与人格是成正比的,越做越熟练还会督促我们多用脑去思考问题。
打扫卫生会让我们微笑着去面对一切,我们已有了心态的最好地位——乐观,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日本时期有些暴走徒就是在打扫卫生时幡然醒悟。更上一层楼有一颗感动的心。人间世态炎凉,明白其中的谦虚有爱,让我们可以在做任何事时一丝不苟。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就是一件普通的打扫问题,许多人说法万千,百般推脱,有的人就欣然去做,这就是一个理想人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它打动着许多人的心灵。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可以扭转公司的亏损状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难道可以忽视吗?有人说:“区区小节,何足挂齿?”而就是这个“小”看似微乎其微,却常常是一件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习中更需要扫除道精神,微笑着去面对,一丝不苟地去尝试,扫除道必会改变人的心灵,人生理想思想的境界,因其孕育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扫除道》读后感 篇6
扫除道这本是讲述键山秀三郎先生从小时候开始如何受到家庭的一些特殊的教育开始,到最后创出自己的道的一些经历和其中做事情的道理。
文中键山秀三郎先生他六十年如一日地践行扫除,得益于父母的影响,继承了父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能坚持扫除的原因所在。其中有几次让我比较感动,比如他成立公司刚开始扫除的时候,公司效益又不好,大家都忧心忡忡、烦恼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他每天在公司扫除,从厕所到地板到楼梯,每天重复的在做是什么意思,又不会给公司带来效益,可是慢慢大家明白通过在这一系列的扫除中环境变好了工作起来的心境也不一样了,大家也跟着一起做了。
他都是认为,扫除时,人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间脏厕所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这本书让我们学会的是,坚持、谦虚、磨砺心性、有感恩的心等。
坚持:扫除道中的坚持,让我们要做到凡事都要坚持彻底,像经典语录里的一句话:坚持做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扫除虽然是件平凡的事,如果坚持做就是不平凡。
谦虚:谦虚是我们每个人在有些时候必须要做到的。而我们在清扫会得到人家的.赞扬,这时候就要做到谦虚。那些坚持扫除的人,习惯了就会变成了谦虚的人。谦虚的人,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磨砺心性:文中键山秀三郎通过清扫特别是从厕所开始,能让人的心灵变平和。尤其是打扫干净时,体会别人经过或者使用时他们的表情,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有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对于每个人、家庭、事业、社会来说都是一件传播正能量,安定的心。文中作者从小从父母这里学到了一生的改变,认真按章的对待每一件事务,别人在看作者扫除时大家都一起扫除。
在我们公司上班的每个人也应该要有以上的这些心性,人只要有坚持、谦虚、摩轮的心性、感恩的心就会做好每件事。
《扫除道》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在课上听了一本名叫《扫除道》的书,是一位日本作家写的,名叫人键山秀三郎。
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他上一本出的书《匠人精神》被人人买回家却不被人看的情况下,他又出了另外一本书《扫除道》,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他把所的《扫除道》都买回了家,放到了库房中,只有和他一起参加的人,才能得这本书,一下子提高了门槛,使拿到书的人都能将其珍藏。
打扫这件事,很少人去做,但是我们不应麻烦别人,要通过自己来影响别人。
在作者小时候,他母亲就经常打扫卫生,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
后来作者长大了,他开了一家公司,可是业绩并不好,因为,他们公司的环境差。
他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妈妈。
他也想通过自己来改变别人。
于是,他开始打扫卫生,六十年如一日。
十年前是他一个人扫,十年后有一两个员工和他一起,后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去。
他们都觉得,打扫卫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因为这是一个出租车公司,他们每天都比其它公司多了一件事——洗车。
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正常的司机,开一辆干净的车,心情会格外舒畅。
反之,让同一个司机开一辆脏乱的车,他会摔摔打打,做出很多危险的`事,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同理,一位乘客想做在一辆干净的车上,而不愿意坐到破旧的车上。
从此,他们公司的业绩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少了。
这篇文章,让我对打扫卫生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我要把一件平常事当成重要事,把事事做好!扫除道不仅是打扫卫生,在学习中也可用,我们要日清,自己一个好不算好,一片人好才算好!我要用行动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合作,互相进步,体验团结的乐趣!
《扫除道》读后感 篇8
在读《扫除道》前,根本都想不到清洁对企业的影响这么大。
按正常理解,清洁一直以来感觉都是提升服务的一种,而没有真正把清洁当做企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本书开始说的一则故事:一家创立68年的老字号企业,日本涂料工程竣工量日本第一,因为镰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干净整洁,被该公司的气象所吸引,出于好奇,有了进一步的相互了解,最后10亿日元的订单,坐在家里就有人主动上门。让我更加清晰的看到清洁跟发展的关联。
扫除道的魔力,能够让人放松,让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事情,不急不躁,能够较好的把握当下,不再有无畏的担心,慢慢看清了前进的方向,少了很多错误的决策,虽然每天都要花时间去做扫除,但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跟从容。干净整洁的环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把环境打扫干净会给自己释然的感觉。
“扫除道”创始人公司创立10年才有一两个员工帮忙做卫生,这种风气受到供应商及客户的一致好评,二十年之后,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人来公司参加扫除研修活动,迫于形势需要,创始人开始倡导培养扫除研修,三十年后全国各地都先后成立“扫除学习会”,扫除是如何是企业越来越好。
扫除一般都是多人一起干,而共同作业对于提高集体意识和相互配合的协调性是非常有效的。将自己工作的场所清洁干净了,集体意识和配合协调性自然得到提高。结果,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显著好转,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扫除并不能马上给我们带来好处。通过扫除清洁环境,只能让职场气氛变得和谐。而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心灵浮躁消失,从而具有抑制怒气的效果。即使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时候,员工们仍然能微笑着面对切,有些人的面相更是改善得恍如脱胎换骨。
扫除还要有计划性的去实施,首先要有流程,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扫除工作要天天做,偶尔做一次,那效果必然减半;其次是工具要配备齐全,对于不同的垃圾要不同的工具处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动脑筋解决问题;最后要注重稽核,传统观念是把清洁工具放在隐蔽角落,改变常规思维,把清洁工具摆放出来,不符合标准才能更加清楚问题。由此可见扫除工作确实是有很大作用。
书中提到即使熟读100万本经书,掌握很多知识,如果不亲自实践,那将毫无用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成为生活的智慧,特别是清扫活动,不亲自实践,什么都不会明白。工作上,很多人都会存在问题,就是想做好,可是不付出行动,光想不做,这类人就是很明显没有上进心,没有上进心的人,做事情就喜欢随随便便的,反正心里都是觉得得过且过的,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也不会去努力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凡事都喜欢随波逐流。
如果一个人把时间都用在了闲聊和发牢骚上就根本不会想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少上进心当别人都在为事业和前途奔波时,自己只是茫然地虚度光阴,根本没有想到去跳出误区,结果只会在失落中徘徊。我们总习惯无视自己的问题,而希望改变他人,其结果当然达不到目的,实际上要改变他人,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只要自己变了,对方自然发生改变。
总是心怀不平、不满的人,绝对无法获得幸福,要获得幸福,必须肯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才行,也就是老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与其寻找不能做的借口,不如想想自己现在都能干些什么。
归根究底,把任何人都能做的平凡小事彻底做好了,就能和别人拉开差距。公司企业发展才起步,我们高调企业文化有很多在其它企业做不到的小事在我们高调做到了,光盘行动、义工活动、叠被子、团康文化、工资每月寄给家人等等,以后还会有更多好的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去传承,我们高调有使命,有目标,相信我们高调能够越来越强大!
《扫除道》读后感 篇9
有一本书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这本书似乎不太轻易获得,因为要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购买这本书。事实上在大的平台上确实是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但在部分读书会的平台上能够买到这本书。
这本书叫《扫除道》,被归类为企业管理的品类当中。是说一家企业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书里提到说一笔数额很大的合同就是因为对方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签下的。
打扫卫生这个动作我们好像经常做,我当然说的是那些喜欢干净讲卫生的人。我也经常在饭后负责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习惯把东西摆放整齐。原先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压抑的时候,通过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东西摆放整齐,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变好起来。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说,当你心情不好,抑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很容易封闭自我,与周围的事物失去链接,这个时候有很多种方式通过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产生新的关联,逐渐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较之下,打扫卫生来得更容易,而且能够立即看到反馈结果,一目了然。
《扫除道》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负责清洁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毕竟是一份底薪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而《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我想这样的现象是几乎见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确确实实这种文化产生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可想而知这家企业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们的校训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几乎没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创新、真诚、奉献、感恩等等数不清的优良品质。但实际上这些词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词,但怎么做到呢?可能连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连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东西。而打扫这个动作,那种自觉地,集体地,至上而下地打扫似乎可以承载这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抽象的优良的品质。我想稍微地总结一下打扫这个动作所带来的东西,以便寻找除了打扫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毕竟日本这样的文化落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来。而且“扫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几乎是一个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点,敬畏感。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第二点,结果实时反馈。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马变得不一样,干净与不干净立马可见,你能够马上看到你付出的结果,而且结果让人赏心悦目。能够得到一个正向反馈进而进入正向循环。
第三点,随时随地。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
第四点,成本低。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可能还有其他打扫这件事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目前而言我只看到这四点。倘若一件事能产生这样四点特征,也不见得只有打扫这么一件事能产生“扫除道”,可能还有更多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一个甲子年总结来的。
《扫除道》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们在课上听了一本名叫《扫除道》的书,是一位日本作家写的,名叫人键山秀三郎。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他上一本出的书《匠人精神》被人人买回家却不被人看的情况下,他又出了另外一本书《扫除道》,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他把所的《扫除道》都买回了家,放到了库房中,只有和他一起参加的人,才能得这本书,一下子提高了门槛,使拿到书的人都能将其珍藏。
打扫这件事,很少人去做,但是我们不应麻烦别人,要通过自己来影响别人。在作者小时候,他母亲就经常打扫卫生,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作者长大了,他开了一家公司,可是业绩并不好,因为,他们公司的环境差。他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妈妈。他也想通过自己来改变别人。于是,他开始打扫卫生,六十年如一日。十年前是他一个人扫,十年后有一两个员工和他一起,后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去。他们都觉得,打扫卫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因为这是一个出租车公司,他们每天都比其它公司多了一件事——洗车。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正常的司机,开一辆干净的车,心情会格外舒畅。反之,让同一个司机开一辆脏乱的车,他会摔摔打打,做出很多危险的事,
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同理,一位乘客想做在一辆干净的车上,而不愿意坐到破旧的车上。从此,他们公司的业绩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少了。
这篇文章,让我对打扫卫生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我要把一件平常事当成重要事,把事事做好!扫除道不仅是打扫卫生,在学习中也可用,我们要日清,自己一个好不算好,一片人好才算好!我要用行动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合作,互相进步,体验团结的乐趣!
《扫除道》读后感 篇11
本书主要介绍了“扫除道”的实践方法及其力量,感觉和断舍离有点像。同时,本书还传授我们如何做到“凡事彻底”,帮助我们掌握化平凡为非凡的能力。
键山秀三郎是《扫除道》的创始人。他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践行扫除,公司的风气变的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也显著好转。作者认为,扫除能消除浮躁,清扫一个地方,就赋予了其生命,扫除者将受益于它。
扫除道有五大好处
1、使人谦虚。作者认为,为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谦虚。而实现谦虚的捷径是清扫厕所。他说,从未见过乐于扫除的人是个傲慢者。而那些坚持扫除的人,都变成了谦虚的人。谦虚的人,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2、让人成为有心人。成为有心人,需要敏锐的觉察力。作者说,厕所扫除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动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进行。
3、孕育感动。作者说,有感动才叫人生。一个人聪明、有钱、出自名校,也许会让人佩服,但无法让人感动。而放低身段打扫厕所,则是孕育感动最好的实践。同时,他也说,要想收获感动,并不限于扫除。只要全力做好身边小事,也能收获感动,并感动他人。
4、萌生感恩。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为感恩才幸福。作者说,通过打扫厕所,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地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地放大痛苦和烦恼。
5、磨砺心性。厕所清扫,能让人的心灵变美。作者认为,扫除时,人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间脏厕所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扫除这件事,练的也是细心,耐心与敏锐体察之心,修的虚心,静心,恭敬感恩之心,如果全公司上下每个人都能做到无论尊卑贵贱,谁有时间谁有空就弯下腰扫厕所,洗车,这个团体必将是敬业的,和睦的,谦恭的,这样的公司也必将是干净的,有尊严的和值得信赖的了。
最后,祝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干净的环境”和“干净的心灵”
《扫除道》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听了樊登讲书。其中键山秀三郎的《扫除道》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对我的启示最为深远。
《扫除道》中,密不可缺的就是“认真”二字。有了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了前进的动力,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清扫所产生的快乐。
作者从小就和父母在一起,养成了爱讲卫生的好习惯,身为董事长,自己竟徒手清理便池,这就是一种态度。打扫事物的态度与人格是成正比的,越做越熟练还会督促我们多用脑去思考问题。
打扫卫生会让我们微笑着去面对一切,我们已有了心态的最好地位——乐观,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日本时期有些暴走徒就是在打扫卫生时幡然醒悟。更上一层楼有一颗感动的心。人间世态炎凉,明白其中的谦虚有爱,让我们可以在做任何事时一丝不苟。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就是一件普通的打扫问题,许多人说法万千,百般推脱,有的人就欣然去做,这就是一个理想人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它打动着许多人的心灵。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可以扭转公司的亏损状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难道可以忽视吗?有人说:“区区小节,何足挂齿?”而就是这个“小”看似微乎其微,却常常是一件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习中更需要扫除道精神,微笑着去面对,一丝不苟地去尝试,扫除道必会改变人的心灵,人生理想思想的境界,因其孕育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扫除道》读后感 篇13
扫除道这本是讲述键山秀三郎先生从小时候开始如何受到家庭的一些特殊的教育开始,到最后创出自己的道的一些经历和其中做事情的道理。
文中键山秀三郎先生他六十年如一日地践行扫除,得益于父母的影响,继承了父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能坚持扫除的原因所在。其中有几次让我比较感动,比如他成立公司刚开始扫除的时候,公司效益又不好,大家都忧心忡忡、烦恼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他每天在公司扫除,从厕所到地板到楼梯,每天重复的在做是什么意思,又不会给公司带来效益,可是慢慢大家明白通过在这一系列的扫除中环境变好了工作起来的心境也不一样了,大家也跟着一起做了。
他都是认为,扫除时,人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间脏厕所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这本书让我们学会的是,坚持、谦虚、磨砺心性、有感恩的心等。
坚持:扫除道中的坚持,让我们要做到凡事都要坚持彻底,像经典语录里的一句话:坚持做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扫除虽然是件平凡的事,如果坚持做就是不平凡。
谦虚:谦虚是我们每个人在有些时候必须要做到的。而我们在清扫会得到人家的赞扬,这时候就要做到谦虚。那些坚持扫除的人,习惯了就会变成了谦虚的人。谦虚的人,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磨砺心性:文中键山秀三郎通过清扫特别是从厕所开始,能让人的心灵变平和。尤其是打扫干净时,体会别人经过或者使用时他们的表情,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有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对于每个人、家庭、事业、社会来说都是一件传播正能量,安定的心。文中作者从小从父母这里学到了一生的改变,认真按章的对待每一件事务,别人在看作者扫除时大家都一起扫除。
在我们公司上班的每个人也应该要有以上的这些心性,人只要有坚持、谦虚、摩轮的心性、感恩的心就会做好每件事。
《扫除道》读后感 篇14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近期看完《扫除道》这本书后的读后感,主要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可以成为谦虚的人
为人第一要务就是谦虚,而实现谦虚的捷径是清扫厕所,一个傲慢的人,他不会主动去扫除,而坚持扫除的人,都变成了谦虚的人。
二、可以成为有心人
成为有心人,需要敏锐的觉察力,扫除厕所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还能帮助所做之事井然有序进行。
三、培养感动之心
一个 聪明、有钱、出自名校的人,也许会让人佩服,但无法让人感动,如果他放低身段,打扫厕所则是孕育感动最好的实践,不限于扫除,全力做好身边事也能收获感动。
四、萌生感恩之情
打扫厕所或者清扫,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的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的放大痛苦和烦恼。
五、磨砺心性
清扫厕所能让人心灵变美,人在清扫时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卫生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的纯净吗,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炼和提升。
写在最后
归根究底,把任何人都能做好的平凡小事,彻底做好了,就能和别人拉开距离;
总是心怀不平,不满的人,绝对无法成功,要想成功,必须肯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才行,也就是老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与其寻找不能做到的借口,不如想想自己现在都能干些什么。
《扫除道》读后感 篇15
近来,闲暇时翻阅了《扫除道》一书,书中开篇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它是这样说的——“十年可以造就不凡,二十年可以让人敬畏,三十年可以创造历史”。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坚持的意义。
这本书着重讲述了企业内部,全员参与扫除,物品定置定位,及其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力。由此我也领悟到了坚持做某事的深远意义。很多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你把公司的事情做好了,工作的区域清扫干净了,无形中也影响了自己,因为锻炼了自己,磨炼了自己的心性意志,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脏乱的地方是一些安全隐患的场所,我们对于脏的地方,可能避之不及,或者根本难以靠近。很大程度上来说,自己工作区域能否保持干净整齐,也从中反应出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做一次大扫除,能磨砺心性,净化心灵,就如同看见的事物都是干净美好的。我们公司的产品不良率高,每天基本都有加班,这一部分可能和产品特性有关,但更多的还在于我们个人,我们应该秉持将卫生做干净,将事情做到最好的原则,说到底还是对事态度的问题。
如果我们也定期来次大打扫,让环境瞬间变得干净许多,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员工们是否会有所不同表现,脸上的表情可能也变得温和,工作效率上升,不良率急剧下降,公司整体风气将焕然一新。如果真能做到那样,我想已经也不再需要加班了。当然,公司每年举办的一些活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只是全员参与的热情还不够。唯有通过一次次彻彻底底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才能让我们身心舒适,在干净的环境中工作,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所说的也只是公司内部的扫除。它不仅仅是指地面干净的简单事,也包含着设备,附件设施的全面维护。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会做得更好。平时工作中少些抱怨,多些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从“扫除”开始做起,锻炼心志,磨砺心性,平静地处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
《扫除道》读后感 篇16
有一本书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这本书似乎不太轻易获得,因为要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购买这本书。事实上在大的'平台上确实是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但在部分读书会的平台上能够买到这本书。
这本书叫《扫除道》,被归类为企业管理的品类当中。是说一家企业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书里提到说一笔数额很大的合同就是因为对方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签下的。
打扫卫生这个动作我们好像经常做,我当然说的是那些喜欢干净讲卫生的人。我也经常在饭后负责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习惯把东西摆放整齐。原先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压抑的时候,通过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东西摆放整齐,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变好起来。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说,当你心情不好,抑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很容易封闭自我,与周围的事物失去链接,这个时候有很多种方式通过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产生新的关联,逐渐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较之下,打扫卫生来得更容易,而且能够立即看到反馈结果,一目了然。
《扫除道》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负责清洁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毕竟是一份底薪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而《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我想这样的现象是几乎见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确确实实这种文化产生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可想而知这家企业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们的校训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几乎没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创新、真诚、奉献、感恩等等数不清的优良品质。但实际上这些词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词,但怎么做到呢?可能连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连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东西。而打扫这个动作,那种自觉地,集体地,至上而下地打扫似乎可以承载这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抽象的优良的品质。我想稍微地总结一下打扫这个动作所带来的东西,以便寻找除了打扫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毕竟日本这样的文化落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来。而且“扫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几乎是一个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点,敬畏感。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第二点,结果实时反馈。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马变得不一样,干净与不干净立马可见,你能够马上看到你付出的结果,而且结果让人赏心悦目。能够得到一个正向反馈进而进入正向循环。
第三点,随时随地。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
第四点,成本低。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可能还有其他打扫这件事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目前而言我只看到这四点。倘若一件事能产生这样四点特征,也不见得只有打扫这么一件事能产生“扫除道”,可能还有更多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一个甲子年总结来的。
《扫除道》读后感 篇17
有一本书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这本书似乎不太轻易获得,因为要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购买这本书。事实上在大的平台上确实是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但在部分读书会的平台上能够买到这本书。
这本书叫《扫除道》,被归类为企业管理的品类当中。是说一家企业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书里提到说一笔数额很大的合同就是因为对方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签下的。
打扫卫生这个动作我们好像经常做,我当然说的是那些喜欢干净讲卫生的人。我也经常在饭后负责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习惯把东西摆放整齐。原先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压抑的时候,通过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东西摆放整齐,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变好起来。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说,当你心情不好,抑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很容易封闭自我,与周围的事物失去链接,这个时候有很多种方式通过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产生新的关联,逐渐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较之下,打扫卫生来得更容易,而且能够立即看到反馈结果,一目了然。
《扫除道》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负责清洁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毕竟是一份底薪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而《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我想这样的现象是几乎见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确确实实这种文化产生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可想而知这家企业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们的校训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几乎没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创新、真诚、奉献、感恩等等数不清的优良品质。但实际上这些词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词,但怎么做到呢?可能连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连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东西。而打扫这个动作,那种自觉地,集体地,至上而下地打扫似乎可以承载这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抽象的优良的品质。我想稍微地总结一下打扫这个动作所带来的东西,以便寻找除了打扫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毕竟日本这样的文化落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来。而且“扫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几乎是一个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点,敬畏感。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第二点,结果实时反馈。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马变得不一样,干净与不干净立马可见,你能够马上看到你付出的结果,而且结果让人赏心悦目。能够得到一个正向反馈进而进入正向循环。
第三点,随时随地。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
第四点,成本低。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可能还有其他打扫这件事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目前而言我只看到这四点。倘若一件事能产生这样四点特征,也不见得只有打扫这么一件事能产生“扫除道”,可能还有更多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一个甲子年总结来的。
《扫除道》读后感 篇18
《扫除道》作者是日本“美好协会”顾问,扫除道创始人键山秀三郎,著有《凡事彻底》、《从扫除中学到的人生法则》等书。这位老人最初创立公司时,看到员工心态普遍浮躁,工作不顺时,员工就会发脾气,摔包或踢椅子,他希望能平缓他们的心绪,但他觉得自己既不善说,也不会写,所以只好选择扫除。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消减浮躁。而打扫是当时他唯一能向员工表达感谢的方式。这位老人六十年如一日坚持扫除,创立公司的最初十年,扫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完成,最尴尬的事是他作为老板在打扫厕所,员工却在他旁边上厕所,他在擦楼梯,员工翻过他的手上楼。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员工帮忙。二十年时,大部分员工开始帮忙,扫除的企业文化渐渐形成,公司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显著好转。二十年后,公司外部人士开始前来请教打扫厕所的方法。之后扫除道影响着日本的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扫除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这样的改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你也可以。
听过这本书后,希望大家爱上扫除。可能我们永远达不到作者的这种境界,放下身段不戴手套打扫公共区域的便池,走到哪打扫到哪,不给别人添麻烦。但我们都能做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环境,让自己所处的空间始终保持整洁。爱上扫除从打扫自己的家开始,从打扫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每天都勤擦拭,每周一次大清扫,时刻保持整齐清洁。爱上扫除还要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开始,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便往洗手池、便池等池子里倒杂物,洗手、拖地都要先尊重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你清洁的过程不要弄脏了大家的公共区域。大家都行动起来,自觉主动重视起来,环境就会好起来。如果长期做下去,培养你的感动之心,你就是一个有心人。书中讲到:整洁的环境能消除浮躁的情绪。这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每周能回一趟家,我就用半天的时间能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如果两周才回一趟家,就得用一天的时间打扫。打扫时汗流浃背,是很累的,但打扫完后洗个澡,环视整洁清新的屋子,心情很是舒畅,然后盘腿一坐喝口茶吃个水果再听本书眯一会,很是惬意。所以当心情浮躁的时候,不妨试试打扫办公室、打扫自己的家。这就是一个舒缓情绪的过程。
事物之间道理都是相通的。书中主人公十年间公司里的卫生都是他一个人在打扫,这是何等不容易的坚持,但坚持就是胜利,之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打扫行列,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和行为习惯。这和俞敏洪的海尔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是不简单。”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就会做出成果。这方面例子很多,都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我们按时上下班,全年如一日,就会养成准时的习惯,比如每天都保持工作环境、家居环境整洁清新,那就会养成有序利索、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凡事贵在坚持,重在用心。
爱上扫除会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和配合度是激发团队精神,产生巨大生产力的核心,无论是扫除还是工作,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但目标相同,这就要求大家求同存异,协调配合,而不是因为想法不同、做法不同而去互相指责、拆台,最终无法达到共同目标。看人看长处,用人也要用长处,扬长避短,及时鼓励支持,他的长处就会更突出,短处就会被忽略,团队力量才会发挥到极致。
道理这次讲读都已经讲了,我最后把这本书里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知道的是理,行出来的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动起来它才能实现,所以希望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从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开始,从维护大家共用的公共卫生间的干净开始,从和同事、父母家人好好相处开始,从做好当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来体验扫除道的哲学境界,最后使我们成为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一个心性淡然、谦虚诚信的人,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凡事都讲精品意识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浮躁的人去改变,成为大家都希望成为的人。
《扫除道》读后感 篇19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听了樊登讲书。其中键山秀三郎的《扫除道》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对我的启示最为深远。
《扫除道》中,密不可缺的就是“认真”二字。有了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了前进的动力,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清扫所产生的快乐。
作者从小就和父母在一起,养成了爱讲卫生的好习惯,身为董事长,自己竟徒手清理便池,这就是一种态度。打扫事物的态度与人格是成正比的,越做越熟练还会督促我们多用脑去思考问题。
打扫卫生会让我们微笑着去面对一切,我们已有了心态的最好地位——乐观,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日本时期有些暴走徒就是在打扫卫生时幡然醒悟。更上一层楼有一颗感动的心。人间世态炎凉,明白其中的谦虚有爱,让我们可以在做任何事时一丝不苟。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就是一件普通的打扫问题,许多人说法万千,百般推脱,有的人就欣然去做,这就是一个理想人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它打动着许多人的心灵。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可以扭转公司的亏损状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难道可以忽视吗?有人说:“区区小节,何足挂齿?”而就是这个“小”看似微乎其微,却常常是一件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习中更需要扫除道精神,微笑着去面对,一丝不苟地去尝试,扫除道必会改变人的心灵,人生理想思想的境界,因其孕育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扫除道》读后感 篇20
今天。我们在课上听了一本名叫《扫除道》的书,是一位日本作家写的,名叫人键山秀三郎。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他上一本出的书《匠人精神》被人人买回家却不被人看的情况下,他又出了另外一本书《扫除道》,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他把所的《扫除道》都买回了家,放到了库房中,只有和他一起参加的人,才能得这本书,一下子提高了门槛,使拿到书的人都能将其珍藏。
打扫这件事,很少人去做,但是我们不应麻烦别人,要通过自己来影响别人。在作者小时候,他母亲就经常打扫卫生,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作者长大了,他开了一家公司,可是业绩并不好,因为,他们公司的环境差。他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妈妈。他也想通过自己来改变别人。于是,他开始打扫卫生,六十年如一日。十年前是他一个人扫,十年后有一两个员工和他一起,后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去。他们都觉得,打扫卫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因为这是一个出租车公司,他们每天都比其它公司多了一件事——洗车。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正常的司机,开一辆干净的车,心情会格外舒畅。反之,让同一个司机开一辆脏乱的车,他会摔摔打打,做出很多危险的事,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同理,一位乘客想做在一辆干净的车上,而不愿意坐到破旧的车上。从此,他们公司的业绩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少了。
这篇文章,让我对打扫卫生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我要把一件平常事当成重要事,把事事做好!扫除道不仅是打扫卫生,在学习中也可用,我们要日清,自己一个好不算好,一片人好才算好!我要用行动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合作,互相进步,体验团结的乐趣!
《扫除道》读后感 篇21
今天。我们在课上听了一本名叫《扫除道》的书,是一位日本作家写的,名叫人键山秀三郎。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他上一本出的书《匠人精神》被人人买回家却不被人看的情况下,他又出了另外一本书《扫除道》,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他把所的《扫除道》都买回了家,放到了库房中,只有和他一起参加的人,才能得这本书,一下子提高了门槛,使拿到书的人都能将其珍藏。
打扫这件事,很少人去做,但是我们不应麻烦别人,要通过自己来影响别人。在作者小时候,他母亲就经常打扫卫生,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作者长大了,他开了一家公司,可是业绩并不好,因为,他们公司的环境差。他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妈妈。他也想通过自己来改变别人。于是,他开始打扫卫生,六十年如一日。十年前是他一个人扫,十年后有一两个员工和他一起,后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去。他们都觉得,打扫卫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因为这是一个出租车公司,他们每天都比其它公司多了一件事——洗车。因为他们发现,一个正常的司机,开一辆干净的车,心情会格外舒畅。反之,让同一个司机开一辆脏乱的车,他会摔摔打打,做出很多危险的事,
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同理,一位乘客想做在一辆干净的车上,而不愿意坐到破旧的车上。从此,他们公司的业绩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少了。
这篇文章,让我对打扫卫生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我要把一件平常事当成重要事,把事事做好!扫除道不仅是打扫卫生,在学习中也可用,我们要日清,自己一个好不算好,一片人好才算好!我要用行动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合作,互相进步,体验团结的乐趣!
《扫除道》读后感 篇22
有一本书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这本书似乎不太轻易获得,因为要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购买这本书。事实上在大的平台上确实是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但在部分读书会的平台上能够买到这本书。
这本书叫《扫除道》,被归类为企业管理的品类当中。是说一家企业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书里提到说一笔数额很大的合同就是因为对方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签下的。
打扫卫生这个动作我们好像经常做,我当然说的是那些喜欢干净讲卫生的人。我也经常在饭后负责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习惯把东西摆放整齐。原先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压抑的时候,通过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东西摆放整齐,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变好起来。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说,当你心情不好,抑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很容易封闭自我,与周围的事物失去链接,这个时候有很多种方式通过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产生新的关联,逐渐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较之下,打扫卫生来得更容易,而且能够立即看到反馈结果,一目了然。
《扫除道》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负责清洁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毕竟是一份底薪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而《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我想这样的现象是几乎见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确确实实这种文化产生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可想而知这家企业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们的校训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几乎没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创新、真诚、奉献、感恩等等数不清的优良品质。但实际上这些词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词,但怎么做到呢?可能连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连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东西。而打扫这个动作,那种自觉地,集体地,至上而下地打扫似乎可以承载这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抽象的优良的品质。我想稍微地总结一下打扫这个动作所带来的东西,以便寻找除了打扫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毕竟日本这样的文化落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来。而且“扫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几乎是一个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点,敬畏感。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第二点,结果实时反馈。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马变得不一样,干净与不干净立马可见,你能够马上看到你付出的结果,而且结果让人赏心悦目。能够得到一个正向反馈进而进入正向循环。
第三点,随时随地。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
第四点,成本低。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可能还有其他打扫这件事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目前而言我只看到这四点。倘若一件事能产生这样四点特征,也不见得只有打扫这么一件事能产生“扫除道”,可能还有更多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一个甲子年总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