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2024/05/1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1

读作家方方的作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后,颇有一番触动,于此记下对该作品初次阅后的感受,在细品后大可有可以对比的感触。

涂自强,在取名方面凝聚了作者的智慧,何为自强,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这些品质在涂自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按照理想化的发展,这样的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应该是风雨无阻,前途大好的。可结局确是以个人悲伤收尾。应征了涂自强的姓氏:“涂”,徒劳无果。读完整本书后才发现,个人悲伤不仅仅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是一个时代的悲伤。

涂自强考上了大学全村人寄予他厚望,每个人对他的祝福语是当个大官,造福村子。涂自强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好人,砍柴的农妇,工地上的同乡,餐馆老板……都成为涂自强大学启程路上的明灯,给一个来自乡村的少年照亮未来的动力,涂自强自语到:是书上写的太过夸张,还是自己没遇到。他不相信这么一个充斥着好人的社会会对他造成什么伤害。

入学后各类事件成为了涂自强观点转变的助力,以前涂自强的辛福很简单,能吃饱穿暖,就行了,但入学后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了,出村前采药给他的诗:“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从此我们就是路上的行者,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短短几句诗,把梦想揉碎,暴露给现实。缺少了某种与命运抗争的动力,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的坦然。涂自强也这样认为着,不同的脚,走的应该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这一切的一切仿佛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定格了,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轨道有的一直通向高耸的云间,有的虽有起伏,却最终沉入无数轨道交错的熔炉,规规矩矩的走完这一世。

涂自强的梦想很简单,是一个最朴实无华的梦想,找个好工作,改善家里的环境,赡养父母。这不正是当代青年群体最广泛的想法吗?但是,就算是这么一个充满灰调的不带任何渲染色彩的理想,尽管你像涂自强一般“把命都豁出去了”也没法儿实现,理想向来是丰满的,现实相对而言是骨感而残酷的。我仿佛又遇见了鲁迅笔下那吃人的社会,内心一阵恶寒。

文章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采药和食堂打饭女同学的对比,在看见女同学时涂自强心里时而会浮现出采药的身影,涂自强在遇到她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因为他们的境遇,他们的性格,何其的相似,他没有意识到,他们脚下的路是不同的,从那辆轿车开始,路已经变了,女同学一个不配拥用名字的角色,她在涂自强的人生路上只是稍纵即逝罢了。

还有涂自强的舍友,讲的话诛心且事实。“有钱哪不能去?不过这话我怕说出来会伤你,你是没办法去的”他明知这句话会伤害到涂自强,却依旧一字不差的说了出来,因为他心里知道他也明白,像涂自强这样的人就算是穷极一生来努力,也不可能达到他人生的高度,他站在高高的塔台上,便兀自认为着可以肆意嘲笑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攀登者。“下面的事全无章法”长久以来的优越感,是他给自己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我是上面的人。残酷而森严的阶级分化。这是属于时代的悲伤。

后面的篇章中有写到涂自强对于爱情的追求,他看上了公司的某位女同事却遭到冷眼相待和同事的讪笑:涂自强不服气,便说,我年轻,难道以后挣不到?再说了,一起打拼的爱情才更可贵呀。其他女孩便都笑道,就你?在城里连半个关系都没有,租间石牌岭的破屋子,家里还蹲着个老娘,找你还不死定了。我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涂自强的如出一辙,也经受过一样的近乎一样的讥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反观当下,金钱与物欲把人的灵魂给填的满满的,天价彩礼,上百万的婚房,所谓要想拥有爱情,要先有三子:房子,票子,车子。没有这些东西,一切免谈。一切向钱看齐的思潮像溃堤的洪水。爷爷取奶奶时用了一头牛两只羊,奶奶以一个新衣柜,新床铺做嫁妆,然后打拼出了一个家族。在没有这些纷繁的`物质的时候,比如山顶洞人时期,只要看上眼了,在暗处朝对方的后脑抡上那么一棍。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们的子孙遍布了现代社会。我不反对对于物质适度的追求。物质背景的提升对财富的追求也可以随之提升。但穷奢极欲,无视财富积攒的客观规律,死命追求金钱物质的行为,是应该制止和唾弃的。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既是他专属的悲伤,也带着时代的暗痕,一个充斥温度,人性,和谐社会的生成需要各个阶层成员的改变,内心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个人悲伤上演的次数不再是“院线热播”。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2

是在一个黄昏,读完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合上书本时,外面已是万家灯火。北京的夜,象生活一样真实,夜幕下,那些匆忙赶路的人流和车流,一起涌向现实的海。

人在异乡,总会容易被触动,一首歌,一段文字,一阵阵还有些凉意的风,一个与我的小城迥然不同的春天。可是,今天,今夜,真正触动我的,是涂自强的命运。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还是流下了泪。

涂自强出生贫寒,从小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山村,考上大学后,是村里的乡亲们用零碎的钱帮他凑足了学费。至于生活费还要靠自己去想办法。为了省钱,涂自钱一路步行去武汉,路上,他做过水泥工,洗碗工,洗车工,不仅混饱了肚子攒了点钱,还得到不少陌生人的帮助和温暖。这让初入社会又从未见过世面的涂自强,很是满足。他觉得外面的世界真好。他完全相信,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一定会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学四年里,为了可以不花钱又能够吃饱饭,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食堂里打工,做家教,涂自强不想其它,只想学习,学习,学习,省钱,省钱,省钱。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习好了,余到钱了,他的生活才有出路,他的父母才有希望。然而,就在涂自强准备考研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了。

村里在修路,原本是经过卢家的地,可是,卢家在县城里有人,硬是让人给改了线,最后变成从涂自强家的祖坟上经过了。涂自强的父亲知道此事时,路已修到十几里以外,自己又无权无势,也无处理论,因此,一急之下竟然大病不起,最后死在了新修的路边,那是他爹娘的埋骨地。家态艰难,涂自强只好也只能放弃考研。

毕业后,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脉、没有门路,没有任何背景的涂自强,在城市里找工作四处碰壁,他租住在一个脏乱差的贫困区,经历了被骗,欠薪,他在工地做过水泥工,给保险公司做过推销,给电器商场送过货。最后,在底薪只有700元的广告公司上班时,涂自强为自己的日常开销列了一个清单:

房租水电:一百四十元;

乘车电话费:一百二十元;

吃饭:三百元;

生活杂用:四十元;

机动;五十元(买换季衣服鞋等);

总计:六百五十元。

他所有的费用都必须控制在底薪七百元之内。这样,他每个月还可以省下五十元来给母亲。

涂自强就是这么一分一分地算计着,勉强支撑着。然而,祸不单行。他家的老屋塌了,母亲又砸伤了腿,涂自强决定把母亲带到武汉,自己打工赚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为了谋生,涂自强在许多小公司,小老板之间周旋,疲于奔命。结果,因长期劳累,平时生病又得不到正常的及时的治疗的涂自强,终于,积劳成疾,经医院检查,已是肺癌晚期。坐在医院的角落里,他呷着水,脑袋一片空白。

医生问:要住院吧?

涂自强说:我大学毕业,靠打工谋生,还得养活一个老母亲,没有什么存款,也没有医保,医生便不做声了。沉默良久后,医生苦笑着说:好好的生活几个月吧。涂自强便明白了所有。

走出医院,满目是世界的凌乱。他走向了无人的东湖深处。在湖边的草地上躺下。隔着树枝,他看见蓝的发白的天空,空中悬着如丝如片的云。他想,人生还有多少美好啊,而他却要别它而去。涂自强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这个人,这个叫涂自强的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出这个世界的视线。此后,再也没有人见到涂自强。他的消失甚至没有被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人该有多么的孤单。他生活的这个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与不在。或者说,他渺小到人们根本不可能去记得他。”

这个一直在闷头努力的人,就这么与这个世界彻底告别。然而,在他年轻的生命里,他从未松懈,也从未得到。

读到这里,我无法阻止自己的悲伤。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善良勤奋,始终挣扎在饥饿边缘的人,这个永远没有抱怨,永远怀着感恩之心的人,这个热爱生活并坚信有美好未来的人,为什么让他活得如此艰难?

“穷人家的孩子,读了也找不到好工作,而有权有势又有钱人的孩子,不读也有好工作等着。”现实里,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体制?如果,象涂自强这么用力生活的'人,这个社会都不能给予他一个好的未来,让他在百般的努力后,依然找不到生路,那么,它的前景何在?

我们都能看到,现在大学毕业的学生、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尤其农村出来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的付出是多么沉重,他们要想改变命运有多么艰难。考上大学没有出路,但不考大学就更没有出路。

体制不公,给这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人脉的年青人带来发展的屏障,权力通吃,给这些年轻人带来成长的坎坷;资本的强势,使这些年轻人失去美好的机会;文化的多元,让这些年轻人进入价值分裂的尴尬里。正如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太多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带着伤痛丢掉理想,最终,不得不向现实靠拢投降。

请问:这是怎样一个时代?这到底是谁的时代?

我知道,它肯定不是涂自强的时代。而涂自强的悲伤,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悲伤。而是如涂自强一样的所有弱势群体的悲伤,甚至是整个时代的悲伤。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3

小说读完了,心里非常难受,眼泪不由控制的涌出。

涂自强出生在一个很普通很清贫的山里人家。村子里都穷,没有有钱人。考上大学,村里人拿出一些零碎票子,凑足了涂自强的路费和学费。至于生活费,那要他到学校以后自己去挣。感情很好的女同学采药,落榜,分别时给涂自强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告别山村,从村长到乡邻,所有人的叮嘱都是:念大学,出息了,当大官,让村里过上好日子。哪怕只是修条路。

涂自强一路步行前往武汉。路上给工地运过水泥,在餐馆打过工,洗过车,干了各种杂活,经历了各种陌生人的敬意和温暖,终于来到学校。大学四年,在食堂打工,做家教,一分钟不敢虚度,一分钱不敢浪费。即将考研,父亲去世。父亲去世,是因为修路挖了祖坟,父亲一气之下大病不起,终于不治。毕业后,涂自强租住在脏乱差的城中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骗,欠薪,一分钱一分钱的.算计,勉强支撑。后来老屋塌了,母亲伤了腿。出院后,跟随涂自强来到武汉。母亲去餐馆洗过碗,做过家政,看过仓库,扫过大街,同样为活下去受尽折磨。

最终,涂自强积劳成疾,去医院检查已经肺癌晚期。他把母亲送去莲溪寺,自己在回老家的路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涂自强那么努力的学习,赚钱,最后的命运为什么还是那样?问题出在哪里?是怨社会还是怨命运?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4

读罢《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我着实替他悲伤了好几天,尽管我知道这只是一个作者构思出来的虚假人物。但是涂自强的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却是实实在在的正发生在张自强、李自强和更多的某自强的身上……

涂自强来自湖北农村,依靠乡亲们凑钱和自己一路打工勉强交上学费,一直闷头努力从不松懈,终于积劳成疾……为了打工挣学费,他不仅在学校食堂打工,周末还要去做家教。他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有安排,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喘息的机会。毕业之后又呆在武汉,一直干着薪水很低且不稳定的工作,还要负担占工资比重很大的房租,日子非常拮据,生活极其清苦。最后终于积劳成疾患了肺癌,发现时依然到了晚期,没有医保,无钱医治,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决定对母亲隐瞒病情,从容地等待死神的召唤……他冷静的安排好母亲,走了……

如果涂自强没有考上大学,以他的聪明和勤奋在农村创业不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但肯定也会生活富足。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他可能会跟采药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如今他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

毕业的时候如果他回到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可能也会过得很幸福,会有喘息的机会,那样至少不用担负很贵的房租,呆在武汉,可能确实多挣了一点钱,但是他的生活却没有一点保障,多挣的.一点钱也都交了房租!!经济上、精神上压力都很大。

上大学是涂自强悲剧的开始!大学早已不是以前的大学,涂自强们真的不如拿着交学费的钱自己创业!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5

读罢《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我着实替他悲伤了好几天,尽管我知道这只是一个作者构思出来的虚假人物。但是涂自强的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却是实实在在的正发生在张自强、李自强和更多的某自强的身上……

涂自强来自湖北农村,依靠乡亲们凑钱和自己一路打工勉强交上学费,一直闷头努力从不松懈,终于积劳成疾……为了打工挣学费,他不仅在学校食堂打工,周末还要去做家教。他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有安排,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喘息的机会。毕业之后又呆在武汉,一直干着薪水很低且不稳定的工作,还要负担占工资比重很大的房租,日子非常拮据,生活极其清苦。最后终于积劳成疾患了肺癌,发现时依然到了晚期,没有医保,无钱医治,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决定对母亲隐瞒病情,从容地等待死神的召唤……他冷静的安排好母亲,走了……

如果涂自强没有考上大学,以他的聪明和勤奋在农村创业不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但肯定也会生活富足。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他可能会跟采药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如今他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

毕业的时候如果他回到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可能也会过得很幸福,会有喘息的机会,那样至少不用担负很贵的`房租,呆在武汉,可能确实多挣了一点钱,但是他的生活却没有一点保障,多挣的一点钱也都交了房租!经济上、精神上压力都很大。

上大学是涂自强悲剧的开始!大学早已不是以前的大学,涂自强们真的不如拿着交学费的钱自己创业!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篇6

终于挤出时间看完了方方的最新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心里颇不是滋味。方方是我喜欢的女作家,像莫言所说,我只是喜欢她讲的故事,别的没有资格妄加评论。

方方自己没说,但是我是觉得“涂自强”这个名字是取谐音的,“徒自强”而已。这个出身在贫穷偏远地区的孩子虽然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上了大学,却并没有顺利地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闭塞的乡村,淳朴到无知的父母亲,在孩子们外出打工几年杳无音讯时也只是低低地念一句,“人恐怕已经是没有了……”让你似乎透过字里行间看到被贫穷折磨的双亲蓬乱的白发、颤抖的手和那颗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心。涂自强的道路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之路,他周围的人对他都非常好,包括他那些家境富裕的室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嫌弃他、疏远他,而是尽可能地帮助他,因为觉得他不是“真自卑、假自尊”。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困窘和艰辛自从他出生便与他如影随形,即便是工作了还洗不起一个热水澡,即便是把年迈的老母亲带在身边也一样居无定所。他的某个室友曾经感慨地说,我从前总是觉得命运是公平的,自从看到你,我觉得命运真的是不公平。最终,他的努力节俭宽厚、他的知足和感恩也丝毫没有感动上天,安顿好了母亲,他就像预知死亡的大象奔向人们从未涉足过的神秘的葬身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实际上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去了哪里,被安顿在寺院里的母亲还以为他真的去了美国。

涂自强一直忘不了高中落榜的女同学采药的那句诗,“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可是为什么采药的悲伤刺痛了他的心,他的悲伤又被方方一点一点运到我的心里?方方自己解读,“在一个没有公平的社会里,他的悲伤注定不是个人悲伤”,没有背景、没有财富的涂自强,也便只是白费功夫而已,根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我觉得这又似乎太灰暗了一点,那平凡之辈岂不是这一生都暗无天日?

我还是喜欢金星的论调,命运就是公平的,在这里亏欠了你,别的地方一定会弥补的。好比周立波说过的,你又想有钱,又想身体健康,世界上哪有那好事啊!得到和失去本就是相辅相成的。那天看到作家苏童写的一篇散文,贫困窘迫的童年生活日后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刚刚年过半百的母亲查出罹患绝症,他手里却拿到了登载着《妻妾成群》的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他说他不敢想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我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了好运的《妻妻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在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炎夏之际,我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照在母亲的病榻前,女儿已经会叫奶奶,母亲回报以宁静而幸福的微笑。我在一边心如刀绞,深感轮回世界的变幻无常,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慈爱的母亲却在弥留之际。七月七日母亲去世,她才五十六岁。”每当看到这一段内容,我的心里都非常难受。但同时又对作家充满了敬畏。得到与失去之间,让我们战战兢兢,这就是人生吧?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常常感恩的人才是幸福的,就像小说中的涂自强,自始至终,他从未埋怨过命运把他降临在僻远穷困的小山村,从未因为贫富的巨大差距而指责命运的不公,也许他的个人悲伤,只是不能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不能继续赡养自己的老母亲而已呢?我们只是看到了他的悲伤,也许,他这一生也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幸福呢。

这小说总让我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个人幸福”也便是和“个人悲伤”相同的吧?

国外那个七八十岁的咖啡店的侍者,一样让人感到风度翩翩,充满敬意;那个一辈子开电梯的人,拍照片、为穷人募捐,在方寸之地把这个原本单调的“事业”做得津津有味——这未尝不是一种个人幸福。

当你还在为物质和金钱而奔波,你在心里暗暗和别人比较的必然是财富的多少;当你在逐名逐利的道路上迂回曲折,你必然要和他人在权势和地位上一决高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追求不同。你在意的,别人可能不屑一顾,所有的,都只是你的个人悲伤与幸福罢了。所以,还是别去比较,一比,你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追求势必大白于天下。或许遭人不耻,或许被笑清高,有什么意思呢?那不过是你的个人的幸福悲伤罢了。就像现在,你觉得你钱比我多,生活比我好,但是你却不知道,你追求的这些,我小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我也想问你,你拥有我现在的单纯与快乐吗?我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那么,还是你去追求你的追求,我去快乐我的快乐吧!

就像我写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我看了,想了,写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