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和教师谈话》有感

2024/05/1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和教师谈话》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和教师谈话》有感 篇1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时代的我把这句话长挂嘴边,因为那时候不需要担负,不需要理解,只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今,我却已经在这一伟大的岗 位上干了一年了,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重得我都不敢在人前提起这句话。它就像埃及金字塔,留给我太多的困惑和疑问。于是我一直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 方向,去解读这座人类灵魂的金字塔。就在这时候,学校发给教师们一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机会。

于是我耐心地坐下来读这本书,发现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等,与赞科夫早先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落后了多少。读了第一章,我 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 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 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每一个孩 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 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 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迁移和培养。

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在得知我被教育局聘为教师的那个暑假,亲戚们给我的嘱咐中最多的话便 是要对孩子们"凶"一点,树立起威信。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们害怕教师,那么一切都好办了。我在这一年中也采取过这样的方式,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可想而知。 表面上学生是服从我的,我在的时候,纪律很好;可是只要我走出教室几步,那些不安分的孩子们就骚动起来。这就和书中提到的家长的虚假威信一样,不能对孩子 发生深刻的影响。

家长的虚假威信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他认为压服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而起初我自己的观点是应该给孩子们亲切感,一开始的每堂课我都是 微笑地告诉他们的,结果很多孩子都不"怕"我。这正好印证了赞科夫提到的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 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可 是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老师不想爱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难看"的孩子。有一句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级中这帮 难看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会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总是班级闹剧的领导者。教师必须学会去爱这帮孩子,这样班级才能和谐地发展下去。我们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 界,去了解他们的快乐、忧愁、爱好等,去了解他们某种不稳定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我曾用自己家的理解去爱那帮"难看"的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各方面的改 善是可喜的。

有一个孩子之前不但不愿意听课,甚至还去打扰别人学习。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完全不一样了,上课时认真听课,作业认真完成,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 最让我感动的一次,这个在做不出一道题目时竟然哭了,我原以为是自己说话时语气重了些伤到了他。他给我的答案很是让我震惊:"老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没 有认真听,我才会写不出来。"听到他这句话时,我看见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 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 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第七章中提到的是在美的世界里。赞科夫提到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入学一开始便要从他们的审美经验出发并且依靠这些审美经验 来进行工作,抓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时,要进行得细腻巧妙。这让我回想起我之前 让学生做的一次观察,主题是春天校园里的新发现。观察之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布置,没有告诉学生要如何细致地去观察。结果学生在他们的观察中只写到一些很表 面的东西。

有的这样写到:我发现小草发芽了,小树也发芽了。有的写到:我发现校园里有一个垃圾坑,墙上有很多美丽的图画。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春天 的奇妙和每一种生灵在春天里的美妙生活。可是学生还不能善于觉察他们周围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写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去了。这次观察无疑是失败 的。这样一对照赞科夫说的话,我受益匪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在这一点上,赞科夫还举出让学生观察名画的例子。完全有必要去钻学生观察中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理解画的表面就可以了。画家能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界的景象中揭 示出它的美的新的方面,使得我们对以前并未觉察到的东西像刚刚发觉一样赞叹不已。学生也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他们要能从自己个性的角度去发现一样事物的新 奇之处。这又让我深刻反省起自己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的方法了。我只让学生为了写故事而去写故事,故事编完了,学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结果每次学生写出来的 作文总是干巴巴,没有感情,简直就是流水账地叙述。在以后的看图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甚至能根据人物的表情等去想象人物的内 心。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置身故事中了,学生有了细致的观察,也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 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读《和教师谈话》有感 篇2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时代的我把这句话长挂嘴边,因为那时候不需要担负,不需要理解,只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今,我却已经在这一伟大的岗 位上干了一年了,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重得我都不敢在人前提起这句话。它就像埃及金字塔,留给我太多的困惑和疑问。于是我一直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 方向,去解读这座人类灵魂的金字塔。就在这时候,学校发给教师们一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机会。

于是我耐心地坐下来读这本书,发现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等,与赞科夫早先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落后了多少。读了第一章,我 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 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 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每一个孩 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 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 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迁移和培养。

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在得知我被教育局聘为教师的那个暑假,亲戚们给我的嘱咐中最多的话便 是要对孩子们"凶"一点,树立起威信。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们害怕教师,那么一切都好办了。我在这一年中也采取过这样的方式,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可想而知。 表面上学生是服从我的,我在的时候,纪律很好;可是只要我走出教室几步,那些不安分的孩子们就骚动起来。这就和书中提到的家长的虚假威信一样,不能对孩子 发生深刻的影响。

家长的虚假威信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他认为压服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而起初我自己的观点是应该给孩子们亲切感,一开始的每堂课我都是 微笑地告诉他们的,结果很多孩子都不"怕"我。这正好印证了赞科夫提到的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 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可 是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老师不想爱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难看"的孩子。有一句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级中这帮 难看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会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总是班级闹剧的领导者。教师必须学会去爱这帮孩子,这样班级才能和谐地发展下去。我们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 界,去了解他们的快乐、忧愁、爱好等,去了解他们某种不稳定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我曾用自己家的理解去爱那帮"难看"的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各方面的改 善是可喜的。

有一个孩子之前不但不愿意听课,甚至还去打扰别人学习。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完全不一样了,上课时认真听课,作业认真完成,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 最让我感动的一次,这个在做不出一道题目时竟然哭了,我原以为是自己说话时语气重了些伤到了他。他给我的答案很是让我震惊:"老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没 有认真听,我才会写不出来。"听到他这句话时,我看见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 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 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第七章中提到的是在美的世界里。赞科夫提到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入学一开始便要从他们的审美经验出发并且依靠这些审美经验 来进行工作,抓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时,要进行得细腻巧妙。这让我回想起我之前 让学生做的`一次观察,主题是春天校园里的新发现。观察之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布置,没有告诉学生要如何细致地去观察。结果学生在他们的观察中只写到一些很表 面的东西。

有的这样写到:我发现小草发芽了,小树也发芽了。有的写到:我发现校园里有一个垃圾坑,墙上有很多美丽的图画。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春天 的奇妙和每一种生灵在春天里的美妙生活。可是学生还不能善于觉察他们周围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写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去了。这次观察无疑是失败 的。这样一对照赞科夫说的话,我受益匪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在这一点上,赞科夫还举出让学生观察名画的例子。完全有必要去钻学生观察中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理解画的表面就可以了。画家能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界的景象中揭 示出它的美的新的方面,使得我们对以前并未觉察到的东西像刚刚发觉一样赞叹不已。学生也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他们要能从自己个性的角度去发现一样事物的新 奇之处。这又让我深刻反省起自己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的方法了。我只让学生为了写故事而去写故事,故事编完了,学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结果每次学生写出来的 作文总是干巴巴,没有感情,简直就是流水账地叙述。在以后的看图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甚至能根据人物的表情等去想象人物的内 心。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置身故事中了,学生有了细致的观察,也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 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读《和教师谈话》有感 篇3

随笔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读《和教师谈话》有感 篇4

《和教师的谈话》中赞科夫通过对实例分析、引导并启发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具体事例等方式,教育工作者要以鲜活的有感召力现实生活实例教育学生,从正面,从可视、可感的层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

于是乎,我反思着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要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

英语课堂一直在提倡:在真实情境中创编对话。我想,如果在我的课堂上,能经常涉及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对话,以孩子的喜好为前提,并鼓励孩子多多发言,这样我的课堂就会活泼生动几分。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迁移和培养。渐渐地,也就和学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