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官渡之战》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官渡之战》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官渡之战》有感 篇1
鹿死谁手,决战官渡——三国读书笔记之官渡之战
现在看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只有四个字形容,以少胜多。经此一役,曹袁二人之性格,指挥力、决策力对比可谓一目了然。
以少胜多并非是兵法常态,以多欺少才是正确路线。为什么袁绍拿了一手好牌,反而输的如此惨烈?这个我们要从头说起。袁绍一方,对于是否出兵,谋士团成员的意见是相左的。
田丰认为现在不宜大动兵戈,要等时机。而逢纪认为咱们主公行的是仁义之师,有什么不能出兵的呢?
结果逢纪胜出,田丰被关进打牢闭门思过去了。行兵到阳武,沮授也因提出“咱们兵多而不精,建议以守为战略主线”策略被关了禁闭。
战役还没开始呢,袁绍就自断双臂。
反观曹操这边的情况,虽然大家心存恐惧,但是高层却意见统一,只有一战。荀攸提出看法,就是速战,咱们的粮草拖不起啊。
两军对阵,曹操说我奉旨讨贼,袁绍说我奉衣带诏讨贼。一言不合,开打呗。结果曹老板,这一仗大败,只好退守官渡。两军开始了,斗智斗勇的拉锯战。袁绍这边推土成山,向曹营射箭,曹军造了霹雳车,反击袁军。袁一计不成,又想挖地道,也被曹军所破坏。
这个时候,曹老板撑了两个月,军粮捉襟见肘,谋生了想要撤回许都的想法,写信咨询荀彧。
荀彧一言点破天机,我们就这么多人,竟然跟袁绍对峙了两个月没有被打败,不正说明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撤?只要坚持总有机会。故事的转折要从曹操部将徐晃的手下抓获了袁绍细作,得知韩猛要押送粮草送到军中。徐晃的办事效率还很可以的,顺利的烧掉了韩猛的粮草。
这个时候审配,向袁绍建言,行军打仗粮草为重,一定要重兵把守才可。
袁绍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派爱喝酒的淳于琼前去驻守乌巢。而曹操这边粮草也已经告急
曹操写文书给荀彧让他置办粮草事宜。可是,这书信却没有送出去,最终落到了许攸的手里。
许攸很高兴,这么大一馅饼落我头上了,赶紧去袁绍处,建议袁绍去攻打许昌。
袁绍半信半疑,觉得这会不会是曹操设的一计呢?正说话间,审配派人送来了许攸贪赃枉法纵容亲人的书信。袁绍大怒,就你这种人还来我这里献丑,不杀你就不错了,还不滚蛋。许攸郁闷之下,投靠了曹操。曹老板生死存亡之际,自然是礼贤下士。在坚持用人不疑的情况下,亲自带兵前去乌巢劫粮,留下众将看守军营。淳于琼喝的不省人事,乌巢顺利被劫。袁绍一方看到乌巢被劫,又产生了意见分歧。
张郃认为应该前去救乌巢,而郭图认为劫粮曹操必定亲自前去,不如趁此时攻打曹操营寨,肯定一打一个准。
双方争执不下,袁绍采取了你们都对,我都听的策略,既派蒋奇前去救乌巢,又让张郃、高览前去攻打曹营。结果蒋奇被杀,张郃、高览攻打也不尽顺利。
郭图怕张郃回来找自己对证,设计离间张郃、高览与袁绍的关系,只是两人投降曹操。
事情到此,胜败已分。袁绍带着800余骑仓皇渡河而逃,而曹老板大获全胜,犒劳三军军士。至于袁绍逃走后的故事,只能放下下一篇中来说。
读《官渡之战》有感 篇2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一日,曹军的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来见袁绍。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还说许攸和曹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许攸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曹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曹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这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再如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读《官渡之战》有感 篇3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举70万大军伐曹操,而曹操却以7万击败了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的胜负很值得探讨,在大仗之前,谋士为了给曹操壮胆,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曹操这才迎战。综合来看,曹操能赢有以下几点。
1、曹操善用人。他能接受来降谋士许攸的计谋,夜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而袁绍用人严重失察,听信郭图的话中了埋伏,又听信了审配、逢纪的诬陷收田丰下狱,把沮授囚在军中,听任手下将领谋士勾心斗角,逼走了手下的大牌张合高览;
2、曹操知道兵贵神速,于是起精兵来决战,粮草并不是很充裕,而袁绍兵不如曹操之精却硬要与曹操比精良,不停从田丰的话,导致失败。这也告诫我们不要以为能够万无一失的做事,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过分的自傲,否则终成恶果自尝之。
袁绍见刘备招兵买马,就想去讨伐刘备,袁绍的`谋士说,刘备不是真正的敌人,曹操才是,你应该联合孙策,一起攻打曹操。袁绍听了,就派使者陈震前去江东。
陈震回来后,说孙策死了,孙权投靠了曹操,袁绍大怒,用七十万大军攻打许昌。曹操看到夏侯惇告急,派七万大军迎敌,结果大败而归,两军在官渡对垒,相持两个月之久,袁绍的手下献计,袁绍不听。曹操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夜烧袁绍粮草,袁军军心焕散,大败而逃,曹军大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以为兵多就可以取得胜利,不听谋士之言,最终失败而归。
官渡之战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轻视对手,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读《官渡之战》有感 篇4
我认为"官渡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他讲述的是袁绍带领着70万大军去讨伐曹贼,而曹操在官渡迎战,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曹操只带几万人马却把袁绍的几十万人马打的溃不成军。那是因为曹操聪明过人,善于用心计。比如说在大战之前,曹操了解到袁绍背东朝西,可以利用太阳光的`优势,所以请袁绍喝茶来拖延时间,等太阳光对曹方有利时,曹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互让大笑起来,刚回到阵营便让射手放箭,由于太阳光十分刺眼所以袁方军士来不及准备被射到了一片。
在袁绍溃败以后许攸给袁绍建议,袁绍非但不听,还觉得许攸在害他,还要把许攸杀掉,许攸实在忍耐不下便投靠了曹操,曹操一听许攸来了鞋也没穿边去迎接,由于许攸的帮助,曹操大破袁军。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便憎恨袁绍的袁绍的多疑无知,称赞曹操的机智过人。
通过这场战役我学会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在逆境中转败为胜!